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优秀10篇)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荆棘鸟500字读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荆棘鸟500字读后感(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1

看《荆棘鸟》缘起于一个月前一次全校教师大会。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沉迷地阅读着《荆棘鸟》。我好奇地拿起她的书,她便抬起头对我说:“这本书是我的挚爱,被称为澳大利亚版的《飘》”。百无聊赖的我一听:《飘》可是我读书时的挚爱!我便好奇地拿起《荆棘鸟》看题记,开头是这么讲的: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题记如此凄美!于是我便问同事借来看。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感情的矛盾挣扎之中,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本书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作品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

考琳·麦卡洛,精妙的语言、巧妙的结构、精致的故事、对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其中,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

一、爱得深,痛得深,世间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麦卡洛以一种平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作者经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情感经历揭示了这个道理。

书中祖孙三代的感情,就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其中拉尔夫与梅吉爱到极致,痛苦挣扎,欲爱不能,欲罢不能,痛苦无奈,凄美得令人心痛。

梅吉和拉尔夫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是一个感情杯具——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杯具。拉尔夫,一个将自我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我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感情,他也以为自我能够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可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完美的时光,因为那时能够不必避嫌。可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期望梅吉能够有自我的未来和幸福。他内心长期处于权力与感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他是不能有爱的,他的一生只能献给上帝。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拉尔夫懂得取舍,他选择了权利而非感情。我为女主人公而流泪,权利权利,在男人的眼中,向上慢慢的爬,永远都比身边的女人要重要,哪怕他爱得要死去。等到要死的时候或许会明白过来,原先失去的才是熊掌而并非鱼。

梅吉是聪明的,女人永远都是如此,总在扮演着荆棘鸟的主角。为了深爱的人能够不顾一切,包括生命。当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的那一刻,梅吉得到了拉尔夫,得到了他的孩子。我很可怜梅吉,与拉尔夫生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啊,完美的不象是人,倒象是神。可这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她偷来的东西,终究还是要还给上帝的。上帝就这样,也嫉妒那个完美的孩子,从梅吉手中把他拿走了。戴恩死了的时候,我偷偷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戴恩很安祥的走了,是寻找他的梦去了吧这令我想起了梅吉的母亲菲奥娜,母女两人的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同样都是为了感情,嫁给了自我不爱的人。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那个所负于自我的人。

或许感情便是如此,让人心痛得无法呼吸妈妈跟不爱的人结了婚,生了女儿,不关心她的成长,把她搁于一边,有点让她自生自灭的感觉。而对于那个和所爱的人偷生的儿子,却是爱的不能自已,是把儿子当成了爱人的影子了吧幻想着有朝一日和他再次重逢

幸亏梅吉的女儿朱丝婷不象她的妈妈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感情也象妈妈和外祖母那样,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也就是说爱了不该爱的人,如若朱丝婷也是这样痛苦地放弃的话,我将会为她如何地心痛啊!还好,尽管朱丝婷的感情经历的时间漫长,可还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是我看这本书时感到心里最温暖的一刻。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这是一场凄美绝伦又扣人心弦的感情故事。我想世间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没有遇到。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主人公梅吉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人生,一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被时光洗刷得两鬓斑白,没有什么能够弥补时间和青春的流逝。她曾得到过所希翼的全部,也曾陷入无尽的黑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极尽真实的普通人,我时常想起故事最终梅吉的话:“一切都是我自我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追悔。”

即使身处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所追求的完美的东西,就犹如那最长最尖的荆棘,当我们把荆棘刺向胸膛,我们很清楚那种将至的撕心的疼痛,但倔强的我们依然会奋不顾身的这样做。因为短暂的一生中,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二、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对人间的爱。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之后又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劳作,直到最终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本事,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但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仅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我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感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应对。之后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十分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感情不包括怜悯的话。拉尔夫在躺在梅吉怀里死去的那一刻,才真正彻底地放下了!

三、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

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我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我找的荆棘。

有些感情,就那么让人莫明其妙、摸不着头脑,可它来时却是那么妥贴、自然,结束时却也那样利索与果敢,就像梅吉和卢克的所谓感情。梅吉是想要一个丈夫、一个家和几个孩子,卢克的梦想是一片肥沃的牧场,虽然这个愿望之后一度成为一个靠卖或者叫炫耀力量而谋生的流浪汉似的割甘蔗工或是制糖工,但他与梅吉结合的最初梦想则是一片富沃的牧场,而与梅吉的结合则因为梅吉的每年2000镑的收入能够让这个梦想提早几年实现。梅吉与卢克的爱与婚姻,充满了痛苦、分离与苦涩,与当初那喜悦的浪漫永别了,这期间还夹杂着羞涩与迟滞。于是,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梅吉费尽苦心而得来的),痛苦像飓风一样把梅吉击垮了,甚至在梅吉难产而濒临死亡的时候,卢克也未曾问过一句,卢克的冷淡与麻木让人心惊。这时候,神父,应当说是大主教拉尔夫,这个加上太阳光辉的“卢克”,“拯救”了梅吉,给了她活下去、把孩子努力生出来的无穷勇气与定力。精疲力竭的梅吉产后很抑郁。几个月后,在关心梅吉的路迪夫妻的安排下到麦特劳克岛度假,离开那潮湿的北昆士兰,梅吉的身体迅速恢复了健康;而大主教拉尔夫的到来,让这对久远就相爱的人的恋情猛地以性爱的形式爆发了。于是梅吉在拉尔夫走后,毅然决然要

离开卢克,回到她来的地方——德罗海达去;为他们的爱画上一个句号。当然,梅吉不忘记为她的贞节而补上了一次演戏似的疯狂的性爱。

有一种爱,让我们在精神与肉欲相互战胜中徘徊,却又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这种爱是灵魂驯服后肉体的贴切;梅吉的姑姑、老太婆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家族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可对梅吉的爱却让他回来,最终在麦特劳克岛完成了灵肉的合一。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之后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有一种爱,经历了多少孤独、怀疑、试探与不信任后才走到了一齐,例如:朱丝婷和雷恩,疏远与逃避是他们惯常的,怀疑与生硬是他们生而惧来的,他们几乎分别是一个冷漠而独立的自我,一个不可能理解任何外加的个体,可这两个个体竟擦出了火花,星星之火,是能够燎原的,爱一旦诞生,就没有什么能阻碍它发展下去了,包括上帝和死亡。

“为什么在他回到德罗海达的时候,玫瑰花总是盛开此刻是10月,正当仲春,它们当然是一片怒放了。时令正对头。”上帝收回了戴恩,虽然是以一种壮烈而牺牲的方式,可这件事却带走了太多的爱,从拉尔夫那里、从梅吉那里、从克里利家人那里、从朱丝婷那里、从雷恩那里、从天主教那里,从这个世界那里……也许,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也许,我们是活着遭受地狱之苦。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2

《荆棘鸟》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种沉重、无奈,还是那种痛,为梅吉的可怜?还是为拉尔夫的可悲?

拉尔夫,他爱着梅吉,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就爱着,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的阻碍,除了一个原因——他是个教士。可是,为了对权力的追求,在梅吉与教会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教会,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金钱、名望、地位,而正因为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不会圆满,注定一生要受到灵魂情感的洗理与挣扎。

梅吉,坚韧、忍耐、包容、优雅,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却是她的爱情,她无法与上帝争夺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最终,她选择了卢克做为拉尔夫的替身,本想与卢克相安过上一辈子,可是,卢克却是个金钱的崇拜者,一个地道的守财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过是个挣钱的机器,他对田地的爱,对甘蔗的爱,远远胜过对梅吉的爱。对于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坚韧而坚持着。

可是,终有一天,她一直无法忘记的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她带着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离开了卢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一个和拉尔夫一样高大、优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却如他父亲一样,选择做一个教士,就在希腊度假时为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梅吉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为戴恩的死,为了找回戴恩的尸体,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发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尔夫的儿子。梅吉说“我所偷来的,我还回去,拉尔夫,我们把你向上帝发过誓的东西偷来了,我们两人都得付出代价!”而这,也正是她与拉尔夫所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领悟。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3

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不脱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能够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感情的执着.

忠实温雅的帕迪,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的交响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异常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明白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杯具.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鸟儿胸前带着荆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可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4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我看来, 《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熟练的写作技巧,非常传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写,和很多不经意间说出的经典的有哲理的话,使我不时的产生共鸣,所以会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同时又说不出它哪里好看。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5

第一次听说《荆棘鸟》的名字以为它是一种介绍鸟的书,看后深为感动。

书的引子是这样说的: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见婉转啼鸣。它超脱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至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读了这段话,看看文中的主人公,麦琪、拉尔夫何尝不就是那荆棘鸟呢?为了到达至善的境界,忍受着极大的苦痛,时时刻刻就像把自我定在最尖最长的刺上,以生命为代价的绝唱,唱出了爱的赞歌,唱出了至真的感情。牧师是能够结婚的,但在天主教里,神父要献身给上帝,拉尔夫作为神父是不可能和麦琪结合的,他伴随麦琪成长,并且一开始就喜欢了麦琪,但同时痛苦却也如影随形,他的儿子伴随他左右,他却不明白,只至丹尼死了,才明白是自我的儿子,悲哀。麦琪又何尝不是?明知那是不该爱的人,却喜欢上了,在得不到的情景下,竟然得到了复制品丹尼,爱他,但最终失去了他,悲哀。如同荆棘鸟一般,忍受着极大的痛苦。那玫瑰色的灰,到底有什么深层的含义?也许是完美中总夹杂着一种生命的悲哀吗?

想想生活在世界上的我们每个人有何尝不是一只荆棘鸟呢,为自我唱着这仅有的绝唱呢?为了能使生命到达一种完美,忍着剧痛,以生命为代价的唱着。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6

近日拜读了澳大利亚作家麦考洛的著作《荆棘鸟》,感触颇深。

前言中,那只荆棘鸟执著地寻找着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和泪放声歌唱,最终以身殉歌。正文中,这只荆棘鸟化身为各个鲜活的人物,他们得到过最简单的的欢乐,却逃离不了那已深深植入身体的荆棘。而书中人物的命运似乎都聚集在一个词上——野心。

克利里家族中女主人公梅吉的大哥便是葬送于自己的“野心”。他不满于每日的打铁生活,渴望逃离身材矮小的阴影,渴望出人头地。他热爱拳击,他在

“敌人”的屈服与旁人的呐喊中眩晕、沉醉。最终他离开家人外出闯荡,却因拳击伤人被捕入狱——无期徒刑! 而男主人公拉尔夫更是野心的牺牲品。他为了当上红衣主教,坚定地抛弃了爱情,对待梅吉,正如对待那朵夹在书中的玫瑰,收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任其枯萎,最终,因为自己的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与失子之痛将性命交予了上帝。

有野心的人不仅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权力、野心,也使亲朋饱受苦难。正如书中弗兰克的母亲在听闻弗兰克被捕入狱的消息后所表现的:她将悲痛默默咽下,不肯去看望她唯一爱的儿子。

书中人物个个都有野心,无论是弗兰克、拉尔夫,还是苦苦追求拉尔夫的梅吉,以及别有心思娶了梅吉的卢克。他们这一位位澳大利亚广袤土地上的鲜活人物演绎了一段段或平淡或壮烈的悲剧。作者在赞扬他们人性闪光点的同时,也将他们的野心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用悲情的结局宣告了对他们性格中“野心”的批驳。

在现实中,人们也常常对有野心者心怀鄙视。古人用《爱莲说》表明自己“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追逐名利、有野心者的鄙弃。今人也依旧,将“黄粱一梦”“车旅蚁穴”等作为警言,提醒自己追求的名利都将成为浮云。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7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这是这本书的开头。当我看到这个开头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已深深的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

这本书的却是一个悲剧,但却也凄美。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因为权力么,地位么?男人总是想要得更多,但是当爱情与荣誉不能兼得,便义无反顾的选择荣誉,而无奈舍弃爱的人,即使内心会痛苦,但他们无法做到放弃理想。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平静的心情突然泛起涟漪:“回忆就是这样的:即使是那些充满深情厚爱的回忆也概莫能外,好像脑子里有一种无意识的愈合过程,尽管我们曾痛下决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创伤弥合。”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吧,也许是受了伤害离开,也许是生离死别。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曾经一辈子的约定,曾经觉得终生难忘的人儿,曾经在心中生生割开的深深沟壑。却都在时间的迁移中,冲刷得干净,即使再努力的镌刻,也会被时间冲淡,再深的沟壑,也会由时间填满。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8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我看来, 《荆棘鸟》这本书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 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熟练的写作技巧,非常传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写,和很多不经意间说出的经典的有哲理的话,使我不时的产生共鸣,所以会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同时又说不出它哪里好看。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9

前些日子逛书店,想在成千上万的书籍中挑选出想看的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拿起长篇小说,觉得没有时间阅读;拿起故事荟萃,又觉得资料短小看着可是瘾。好不容易看中一本吸引眼球的书名,还要翻看一下是哪位名家著书,生怕买回去后悔。

就这样兜兜转转从书店二楼逛到三楼,还是没有挑中想要的书,其实自我心中也不明白究竟想看什么书。

站在一旁整理书籍的导购员仿佛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过来问我:“你想看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小说还是散文是名著还是畅销小说我能够帮你挑。”

“还是外国名著吧。”

“那里有《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简爱》......”

“有《荆棘鸟》吗”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个书名,就脱口而出。

“有,你等等。”

过了好一会儿,导购员才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将书递给我。

“还有精装本吗字体再大一点的”我翻看了一下书,觉得不如很多名著的外表光鲜亮丽,心里有点犯嘀咕。

“这是最终一本了。”导购员从电脑上查完后遗憾地告诉我。看着手中这本普通封面,色彩素净的书,突然想起还是学生时代的我以往想收藏过这本书,可那时也是卖完了,所以让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下恍然大悟,敢情是自我潜意识就没有忘记过这本书,一向想重温它的魅力吧。“好吧,就它了。”我爽快地拿着这本厚厚的小说,步伐轻快地走到门口收费处。

回到家安顿好孩子的晚饭,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这本书。一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它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

拉尔夫、梅吉、菲、戴恩......这些人物的名字随着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一一跳到眼前,随着钟表“滴答滴答”的转动,我已不再是单纯的看一本书,而是进入享受旧时完美时光的回忆当中。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揉揉早已酸涩的眼睛,我还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不能自拔。

《荆棘鸟》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感情故事,整部小说都围绕着“情”字:梅吉与神父的感情,母亲的秘密,父亲的无私,朱思婷的感情世界,兄弟之间的亲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杯具故事,可是从这个故事中却看到了人性的本质:善与恶、贪婪与痴念、感性与理性、纯真与虚伪相互盘根错节、错综交织。

记得以往有这么一句话:“杯具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作者考琳·麦卡洛正是以其具有穿透力的语言,直入人的魂魄深处,将人性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唤醒,使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净化。

我早已记不清自我什么时候为看一本小说而秉烛夜战几天,更别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可是经过这次阅读,我发现自我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正在悄然苏醒,也许是该给自我一次真正的洗礼了,毕竟我们还需要很多精神的养分来支撑心灵的世界。

荆棘鸟500字读后感篇10

看《荆棘鸟》缘起于一个月前一次全校教师大会。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沉迷地阅读着《荆棘鸟》。我好奇地拿起她的书,她便抬起头对我说:“这本书是我的挚爱,被称为澳大利亚版的《飘》”。百无聊赖的我一听:《飘》可是我读书时的挚爱!我便好奇地拿起《荆棘鸟》看题记,开头是这么讲的: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题记如此凄美!于是我便问同事借来看。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横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感情的矛盾挣扎之中,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本书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作品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

考琳·麦卡洛,精妙的语言、巧妙的结构、精致的故事、对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其中,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

一、爱得深,痛得深,世间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麦卡洛以一种平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作者经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情感经历揭示了这个道理。

书中祖孙三代的感情,就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其中拉尔夫与梅吉爱到极致,痛苦挣扎,欲爱不能,欲罢不能,痛苦无奈,凄美得令人心痛。

梅吉和拉尔夫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是一个感情杯具——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杯具。拉尔夫,一个将自我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我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感情,他也以为自我能够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可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完美的时光,因为那时能够不必避嫌。可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期望梅吉能够有自我的未来和幸福。他内心长期处于权力与感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他是不能有爱的,他的一生只能献给上帝。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拉尔夫懂得取舍,他选择了权利而非感情。我为女主人公而流泪,权利权利,在男人的眼中,向上慢慢的爬,永远都比身边的女人要重要,哪怕他爱得要死去。等到要死的时候或许会明白过来,原先失去的才是熊掌而并非鱼。

梅吉是聪明的,女人永远都是如此,总在扮演着荆棘鸟的主角。为了深爱的人能够不顾一切,包括生命。当情感最终战胜了理智的那一刻,梅吉得到了拉尔夫,得到了他的孩子。我很可怜梅吉,与拉尔夫生了一个多好的孩子啊,完美的不象是人,倒象是神。可这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她偷来的东西,终究还是要还给上帝的。上帝就这样,也嫉妒那个完美的孩子,从梅吉手中把他拿走了。戴恩死了的时候,我偷偷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戴恩很安祥的走了,是寻找他的梦去了吧这令我想起了梅吉的母亲菲奥娜,母女两人的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同样都是为了感情,嫁给了自我不爱的人。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那个所负于自我的人。

或许感情便是如此,让人心痛得无法呼吸妈妈跟不爱的人结了婚,生了女儿,不关心她的成长,把她搁于一边,有点让她自生自灭的感觉。而对于那个和所爱的人偷生的儿子,却是爱的不能自已,是把儿子当成了爱人的影子了吧幻想着有朝一日和他再次重逢

幸亏梅吉的女儿朱丝婷不象她的妈妈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感情也象妈妈和外祖母那样,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也就是说爱了不该爱的人,如若朱丝婷也是这样痛苦地放弃的话,我将会为她如何地心痛啊!还好,尽管朱丝婷的感情经历的时间漫长,可还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是我看这本书时感到心里最温暖的一刻。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这是一场凄美绝伦又扣人心弦的感情故事。我想世间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没有遇到。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主人公梅吉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人生,一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被时光洗刷得两鬓斑白,没有什么能够弥补时间和青春的流逝。她曾得到过所希翼的全部,也曾陷入无尽的黑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极尽真实的普通人,我时常想起故事最终梅吉的话:“一切都是我自我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追悔。”

即使身处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所追求的完美的东西,就犹如那最长最尖的荆棘,当我们把荆棘刺向胸膛,我们很清楚那种将至的撕心的疼痛,但倔强的我们依然会奋不顾身的这样做。因为短暂的一生中,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二、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对人间的爱。菲象一个自动陀螺一样从早到晚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疲劳得难以缓解,因为她处在一个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个孩子,之后又添了三个,她昼夜不停地劳作、劳作,直到最终麻木,只当她失去劳动本事,到了风烛残年,才赢得她自年轻时就想要的闲适。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如在教会学校读书被阿加莎修女责打,被迫和小朋友特丽莎分手及弗兰克逃走,都曾让她深深痛苦,但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就象艾格尼丝的到来、认识拉尔夫、哺育小哈尔,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仅有当拉尔夫被利欲权势,将自我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感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应对。之后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十分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感情不包括怜悯的话。拉尔夫在躺在梅吉怀里死去的那一刻,才真正彻底地放下了!

三、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

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我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我找的荆棘。

有些感情,就那么让人莫明其妙、摸不着头脑,可它来时却是那么妥贴、自然,结束时却也那样利索与果敢,就像梅吉和卢克的所谓感情。梅吉是想要一个丈夫、一个家和几个孩子,卢克的梦想是一片肥沃的牧场,虽然这个愿望之后一度成为一个靠卖或者叫炫耀力量而谋生的流浪汉似的割甘蔗工或是制糖工,但他与梅吉结合的最初梦想则是一片富沃的牧场,而与梅吉的结合则因为梅吉的每年2000镑的收入能够让这个梦想提早几年实现。梅吉与卢克的爱与婚姻,充满了痛苦、分离与苦涩,与当初那喜悦的浪漫永别了,这期间还夹杂着羞涩与迟滞。于是,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梅吉费尽苦心而得来的),痛苦像飓风一样把梅吉击垮了,甚至在梅吉难产而濒临死亡的时候,卢克也未曾问过一句,卢克的冷淡与麻木让人心惊。这时候,神父,应当说是大主教拉尔夫,这个加上太阳光辉的“卢克”,“拯救”了梅吉,给了她活下去、把孩子努力生出来的无穷勇气与定力。精疲力竭的梅吉产后很抑郁。几个月后,在关心梅吉的路迪夫妻的安排下到麦特劳克岛度假,离开那潮湿的北昆士兰,梅吉的身体迅速恢复了健康;而大主教拉尔夫的到来,让这对久远就相爱的人的恋情猛地以性爱的形式爆发了。于是梅吉在拉尔夫走后,毅然决然要

离开卢克,回到她来的地方——德罗海达去;为他们的爱画上一个句号。当然,梅吉不忘记为她的贞节而补上了一次演戏似的疯狂的性爱。

有一种爱,让我们在精神与肉欲相互战胜中徘徊,却又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尔夫红衣主教的爱。在梅吉是一个10岁小姑娘,在拉尔夫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穷教士时;在拉尔夫从尘土中抱起小梅吉时,这种爱就开始了;这种爱是灵魂驯服后肉体的贴切;梅吉的姑姑、老太婆玛丽·卡森用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让拉尔夫抉择,拉尔夫最终倒向了上帝,用玛丽·卡森这本该属于克利里,即梅吉家族的一千三百万英镑登上了高级教士的行列,可对梅吉的爱却让他回来,最终在麦特劳克岛完成了灵肉的合一。梅吉对拉尔夫的爱似乎已经歇斯底里了,连嫁给卢克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卢克长得简直是拉尔夫的翻版;她竭力从拉尔夫那儿得到了一个孩子,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之后又像拉尔夫那样投入了上帝的怀抱。

有一种爱,经历了多少孤独、怀疑、试探与不信任后才走到了一齐,例如:朱丝婷和雷恩,疏远与逃避是他们惯常的,怀疑与生硬是他们生而惧来的,他们几乎分别是一个冷漠而独立的自我,一个不可能理解任何外加的个体,可这两个个体竟擦出了火花,星星之火,是能够燎原的,爱一旦诞生,就没有什么能阻碍它发展下去了,包括上帝和死亡。

“为什么在他回到德罗海达的时候,玫瑰花总是盛开此刻是10月,正当仲春,它们当然是一片怒放了。时令正对头。”上帝收回了戴恩,虽然是以一种壮烈而牺牲的方式,可这件事却带走了太多的爱,从拉尔夫那里、从梅吉那里、从克里利家人那里、从朱丝婷那里、从雷恩那里、从天主教那里,从这个世界那里……也许,地狱就是长期地被束缚在红尘之中。也许,我们是活着遭受地狱之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