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胡先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先学农艺,后改学植物学。在《留美学生季报》、《南社丛刻》发表诗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1】

在唐燿回国之前,胡先骕已与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毓瑔商量,由静生所与中工所合办木材试验研究,待唐燿回国,由其主持。唐燿回国时,已是抗日战争最为困难时期,即赴重庆北碚,依中工所开办木材试验室。不久,木材试验室被日军飞机炸毁,乃迁至四川木材汇聚之地乐山继续办理,一年后改名为木材试验馆。试验馆员工虽仅十余人,但所涉领域远大于此前静生所时期,有关于木材生物学方面如造林、病虫害等;有关于木材物理及力学试验方面;有关于木材化学及利用,木材保护方面;有关于木材利用及机械方面,俨然成为一个综合性木材研究机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木材试验馆被林垦部接收,先重庆,再迁北京,被纳入中国林业研究所。笔者撰《静生所史稿》时,曾往四川省档案馆查阅木材试验馆档案;也曾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档案室查阅相关人员档案;但是,因试验馆主持人唐燿晚年在昆明植物所工作,也就没有在林科院内寻找试验馆遗迹,致被遗漏。

今得傅峰先生青睐,嘱笔者继续发掘史料,为之撰写专史。在新获材料中,有唐燿在乐山时期所写试验馆《报告》两份,其一写于1941年6月,名为《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报告》,其中第二节为“木材试验之前身”,有云:

民国廿三年,本所与某文化机关拟合作进行中国木材之研究与试验。该机关自民国廿年即实行中国森林中重要木材之构造、鉴定、比重等基本研究,搜罗之标本有中外正标本二千余号,包括约七百属,千四百种之样品。有关木材研究之设备及典籍,亦相当丰富。经双方合作后,已全数假与本所,以供参考。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2】

在中国大规模采集植物标本第一人并不是胡先骕,而是钟观光。钟观光于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得校长蔡元培支持,开始在国内大规模采集标本,历时五年,先后在福建、广东、云南、广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调查采集,得标本1.5万号,北京大学因之建立植物标本室,其家藏亦有5千余号。

钟观光本人并不能作分类学研究,而所采标本又不能完全供学界研究,因此其标本价值未能完全体现。此源于钟观光属传统之人,未有现代收藏观念。还有一例,1948年胡先骕、郑万钧发表水杉,之所以震动其时之世界植物学界,除其科学意义外,还在于水杉发现之后,胡先骕将水杉种子广送世界各地植物园及农林机构,很快世界各地都种植有水杉,也渐为一般民众所知悉。1958年陈焕镛、匡可任发表类似水杉之银杉,其学术价值与水杉一样。

但发表之后,国外许多研究机构想得到标本和活植物,但其时将银杉当作一国之私有,密不示人,导致其影响受限,至今普通民众知之者亦少。上举两则植物学史上事例,比较之后,不得不敬佩胡先骕胸襟之宽广,其能成为中国植物学领袖,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胡先骕如此胸襟之获得,当源于其在美国所受之教育,学术无国界之学术氛围,受益于图书馆、博物馆等;胡先骕本是中国传统化育之人,一旦意识到收藏之公益性,无所迟疑为其接受,乃说明中西文化相通,学问乃天下之公器也。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3】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如此谈论文艺复兴:“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胡先骕属于这种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人,他这一生成就的事业太多,多到人们数都数不过来。

以30年代中期为例,胡先骕这边为创立庐山植物园和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机构奔波操劳,那边撰写出一系列论文与《种子植物分类学》等著作,并翻译了170首苏东坡诗词和洪昇《长生殿》全本(《长生殿》英译附有一篇两万多英文单词的译者介绍),还发起成立了中国植物学会并创办了《中国植物学杂志》,等等。这样豪气干云的忘我投入,与今天一些人的“躺平”形成鲜明的对照。现在许多人热衷于谈论江西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盛况,网上还有人用“环江西__圈”来表达对发展现状的焦虑,《全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有利于提振今人的地域文化自信,因为它显示“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之语并非只适用于过去——赣鄱大地直到20世纪还在“出产”如此非凡的人物,这片土地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面对这样一套无人能够全部读懂的皇皇巨著,人们心头肯定会浮起一个问题:这一切是怎样做到的。我想用自己的阅读体会给出一个简单回答:兴趣与热爱使然。胡先骕之所以能成为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人,固然与其天赋异禀有密切关系,但如果停留于这样的认知,等于把他置于一种高不可攀、无法效仿的境地。我注意到《全集》中“有趣”之类词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如他会用“实亦趣事”“亦为一有趣故事”来形容植物学中的发现(《中国植物之性质与关系》,第1卷),以及说“生物学是最有趣的一门科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实在是最为有趣的事”(《如何获得丰富快乐之人生》(第15卷)。此外他还有“极为美观”“甚为美观”“可称世界最美之树”(《中国植物之性质与关系》,第1卷)之类的表达,甚至还有“幽花楚楚,风致宜人,最为特异”和“乔柯蔽日,高逾十寻,鳞鬣槎桠,最为伟观”这样极富文艺色彩的文字(《庐山志·庐山植物》,第1卷)。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4】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Hsen-Hsu Hu),江西新建人。哈佛大学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我国近代植物学重要奠基人之一。____说“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他是江西农业大学本科教育起点——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

胡先骕不仅是植物大家、教育大师,还是一位文学大腕。他留下了近50万字的诗词文章,是“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先骕以维护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为己任,说自己“非敢谓希圣,天责无所逃”。1920年胡适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胡先骕针锋相对地写了批评长文《评〈尝试集〉》。为了发表此文,胡先骕与东南大学梅光迪、吴宓等学者创办了《学衡》杂志。以《学衡》为阵地,文化保守主义学者们形成“学衡派”,向“北大学派”发起反击。以胡先骕为代表的“学衡派”与以胡适为代表的“北大学派”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论战,人称“二胡之战”,或“文言白话之争”。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5】

胡先骕,字步曾,号忏庵,于1894年5月24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此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年,传统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胡先骕自幼聪慧,被人视为神童。他以传统教育启蒙,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少年时代因科举被废除转而接受现代教育。他在1909-1911年就读于京师大学堂预科,于1912年被江西省官派留学到美国加州大学。1916年获得植物学学士学位;1923年再次赴美留学,192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为国立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等任教。长期主政静生生物调查所。1948年当选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胡先骕留在大陆,在一次次政治风暴中仍然坚守科学精神与文人气节,直至逝于1968年。

刚刚面世的19卷本《胡先骕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就是这两个“不解”所推动的成果。《全集》不仅补全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体系,更是担负着与传记年谱、他人回忆等其他资料类型全然不同的功能。胡先骕作为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和中国植物学奠基人的地位早已确立,《全集》固然可为此提供更多的佐证,但这并不是《全集》的主要目的。因为他人的解读和评价,归根结底不能替代人物自己的声音。《全集》的意义就在于时过境迁之后,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平息之后,在时代附加在人物身上的赞美、批评、拔高或贬低都随风而逝之后,让他的文字本身告诉世人他对自己人生和时代的认识。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6】

胡先骕仍有遗憾,晚年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希望将苏联遗传学和植物育种学家瓦维洛夫(Nikolai I. Vavilov, 1887-1943)其人以及著作译介给中国科学界。

瓦维洛夫42岁就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是苏联农业科学最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第一任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国际农业研究所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生物学家协会会员。瓦维洛夫用了二十多年到访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80次的科学考察,获取了25万份种子材料。他在科学研究上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 “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以及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定律”,还在列宁格勒建立了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种子基因库,为细胞学、遗传学分析、杂交育种提供了宝贵材料和大量优良作物的基因。

瓦维洛夫曾是果树育种家米丘林所在应用植物所的所长,虽然两人所持的学术观点不同,但瓦维洛夫非常欣赏米丘林,主动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米丘林的第一部著作由瓦维洛夫作序,米丘林还将《米丘林五十年工作总结》一书题词后赠送给瓦维洛夫,以纪念他俩的友谊,甚至在米丘林去世前一周,瓦维洛夫主动带头联名提议选举他为名誉院士。但令人扼腕的是,瓦维洛夫却受到了自己栽培的学生李森科的迫害。1940年,瓦维洛夫因“反苏与间谍罪”被捕,在狱中他凭借记忆,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撰写《农业发展史》,为狱友讲授遗传学、植物育种知识,1943年终因 “营养不良和浮肿” 死于狱中,年仅56岁,一生留下著作、文章350多部/篇(一说500部/篇)。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7】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先骕留在北平,潜心科学研究,坚决拒绝担任伪职。据他的儿媳符式佳回忆,1939年他曾经偷偷去过重庆,然后潜返北平。第二年2月他又离开北平,再次到重庆开会。由于他的言行已经引起日伪的注意,因此他只好去了昆明,主持他创办的农林所。符式佳说,初到昆明,胡先骕住在挚友任鸿隽家,她在那里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公爹。当年7月,胡先骕为大儿子和符式佳主持订婚仪式。9月,教育部任命他担任中正大学校长,他便离开昆明去江西泰和赴任。

中正大学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建议成立的。蒋介石拨出200万元作为创办经费。当时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已被日军占领,省政府迁往泰和,中正大学校址就在泰和的杏岭一带。据说,为了物色大学校长,熊式辉还颇费了一些周折。开始他想请晏阳初,后来又想到蒋廷黻、吴有训等人,最后才决定由胡先骕担任。胡先骕出任校长可能与他的籍贯有关。据说熊式辉开始想把学校定为省立大学,陈立夫不同意,只好改为国立,因此找一位江西籍人士出任校长,容易让各方面接受。

中正大学1940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据中正大学学生回忆,开学那一天,胡先骕“身著马褂长袍的中装礼服,鼻梁架著一副宽边玳瑁眼镜,上唇还蓄着一小撮髭须”,主持了开学典礼。一周后,他在周会上对同学们说:“在国外的知名大学,如牛津、剑桥,学生们是很难见到校长的,在校四年,一般可能只有两次见到校长的机会;一次是始业典礼,一次是毕业典礼。今天,诸生能够如此轻易地见到我,这是你们毕生的荣幸。”周会结束后,大家对这段开场白议论纷纷。有人说:“哇!好大的口气!”有人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自负的人!”也有人说:“我们的校长率性得可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