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家的事迹征文篇1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六年级科学家的事迹征文篇2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19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六年级科学家的事迹征文篇3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六年级科学家的事迹征文篇4
我曾经去过上海科技馆,也参观过四川省科技馆,但我最熟悉的还是甘肃科技馆。
就在前几天,爸爸妈妈周末又带我去了一次甘肃科技馆。虽然一早就开始下起了雨,但根本阻挡不了我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向往。
因为我们提前在网上约好了票,完成自助取票后,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体温测量,然后顺利地进入了科技馆。第一个要去的场馆,仍然是一楼大厅右侧的“像素世界”。让我们跟随小狗和马儿的视线,看看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的眼睛分布在脸的两侧,眼间距较宽,所以看到的世界与我们还是有些不同,两只眼睛能同时看到两个画面,这一点也是动物的优势吧。
看完了动物,再继续了解植物。平时我们大多只能看到植物在地面上的样子,而不知道植物的根部在地下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换一个视角,通过这个潜望镜,站在植物的根部,就可以看到植物在地面的花和叶子。如此神奇的潜望镜,原来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光经过两次反射而产生的折射,于是我们在低处就能清楚的观察到高处的物体。潜望镜也广泛运用在军事设备中,它是潜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楼是我最喜欢的场馆,有很多互动项目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虽然记不清我和下棋机器人有过几次博弈,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我从来没有赢过ta,这次也不例外,我又输了。但想到曾经的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也败在了机器人AIPHAGO(阿尔法狗)的手下,我这个也不丢人吧!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前几天从新闻上看到一条消息,杭州有一家阿里巴巴旗下运营的无人酒店。全部由机器人提供服务,我也好想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下。
虽然下棋输给了机器人。但是在运动能力上,我可一点也不弱,一次弹跳的高度能达到2。2米,快赶上姚明的身高啦!弹跳是身体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高度能证明我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是很棒的。
能源展厅向我们展示了石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家居品、日用品,具体到一根塑料管、一件衣服、一块地垫,其主要成份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都与石油息息相关。我国虽然是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才能使我们国家富强,让人民过上健康舒适的生活。
每次来科技馆,必定来体验“辉光球”,球体里储存着静止状态的电荷,当启动开关后,绚丽的火花在球体里闪烁,漂亮极了,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静电”。在北方冬季干燥的环境里,我们经常能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晚上睡觉脱衣服时,“静电”会偷偷跑出来扎我们一下;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长长的发丝会跟着梳子一起舞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电”。“静电”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危害,生活中预防静电,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环璄的湿度,从而起到减少和防止“静电”的作用。
体验完小小的“辉光球”,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浩瀚宇宙中那一颗颗耀眼的星球。
人类的“飞天梦”,从14世纪末期,中国的“万户飞天”开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满完成任务。
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顺利完成探月计划。
2011年,“天宫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逐步建立空间实验站。
中国的航天事业正飞速向前,也激起我心中遨游太空的“飞天梦”。未来,人类将进行深空探测,探测太阳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寻地球以外,其它星球的生命信息。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今天,我们要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未来,才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实现科技强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六年级科学家的事迹征文篇5
提起“科技”,也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火箭升天,潜艇入水,悬浮列车、神八、天宫一号等尖端技术。其实,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当烈日炎炎的夏季到来时,我们能在舒适的空调屋中享受凉爽;当我们饥肠饥肠辘辘时,妈妈用电磁炉、电饭锅、微波炉为我们烧上一桌美味的饭菜;当我们因学习或工作而无暇顾及那一大堆该换洗的衣服时,洗衣机又为我们解决了问题……瞧,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星期五放学回家,坐在电视前,听着流行歌曲,看着中外的新闻轶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愉悦了心情,真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走亲访友时,电动车,摩托车乃至日渐普及的小轿车展示了它们无穷的魅力,无需多久,我们便能在微风的吹拂下与亲朋好友相聚。
我们外出旅游时,或坐上火车在崇山峻岭中飞驰,一览大自然的美妙;或乘着飞机在广阔的天际间翱翔,与蓝天白云为伴;甚至坐在磁悬浮列车上,感受风驰电掣的惬意。科技真的是太神奇了,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电话、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告别了飞鸽传书的时代,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电脑的推广使用,不但为人们带来致富门路,还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为人们消除了对远方亲人的想念之苦。今年暑假,我家买回了一台电脑,通过视频,我和远在老家的太太见面了,这下可把太太乐坏了,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整日都乐呵呵的,再也不絮叨让我回来陪她聊天了。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贝尔发明了电话……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经历了无数的试验后,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当今的科技,如日中天,在军事学、航空及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克隆技术、纳米技术也不再陌生。
我们生活在科技的时代,我们在科技的生活中成长,作为新世纪的创建者,更应该立下宏志,勇攀科技高峰。展望未来,祖国将是一片大好风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被科学技术打造的更加美好。
科技不仅在我身边,更在我心中,在我摇曳多姿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