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

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_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

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

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