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通用3篇)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
-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通用3篇)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
- 走进生活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实录片段(精选17篇)
[案例]三年级(苏教版小语六年制第五册)(出示句子:“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 第20课 文学艺术(通用2篇)
课程标准: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样式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 文学艺术(精选12篇)
教学设计示例文学和艺术重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流派;贝多芬难点:学习内容份量过重,知识过于繁杂。如何体现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教学过程一、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时期文学1.古典主义文学指导学生看书上有关古典...
-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通用2篇)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辨别启蒙思想,能将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对号入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
- 走进生活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实录片段(精选16篇)
[案例]三年级(苏教版小语六年制第五册)(出示句子:“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文学独白,传课文之情(通用17篇)
湖北钟祥市长寿路学校 郭慧 讲课时的文学独白,是指在文章讲解的精妙处、关键处,讲解者情到高潮难以自禁的一篇简短的演讲。它可以把课文中的感情、讲解者的感情、学生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师...
- 文学艺术(精选14篇)
教学设计示例文学和艺术重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流派;贝多芬难点:学习内容份量过重,知识过于繁杂。如何体现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教学过程一、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时期文学1.古典主义文学指导学生看书上有关古典...
- 《语言与文学》(精选10篇)
(设计A)教学过程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
-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精选4篇)
【考点一】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理解其出现的背景(1)19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 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也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
- 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精选14篇)
读《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同学们观察景物,生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大桥描写得生动具体的呢?1.按观察顺序,条理清楚地描写景物。...
-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示例 (设计A)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
- 第2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第2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课标要求】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
-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2学时)教案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发展概况。重点:唐代诗歌发展概况喝分期。难点:诗歌的律体特点。第一节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统一的大帝国,在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的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清朝的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清朝的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上一篇: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