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溺水患者急救

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推荐给大家进行采纳。而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在夏天人们游泳时经常出现的状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欢迎查阅。

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2023溺水患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第一步:救助者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第二步:指定一个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患者平躺,

第三步:连续做5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要领要开放气道,压额提颏法:用一手小鱼肌放在患者额头向下压,另一只手中指食指放在患者下颏部向上抬,用自己的嘴完全包裹住患者的嘴,捏住鼻子吹起,每次吹气1秒钟,换气时将捏住患者鼻子的手松开,吹气时再捏住,连续吹气5次,

第四步: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反应,如无反应,立马再进行5组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方法:双手重叠,用掌根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正中间点,向下按压三分之一深度。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者岸上急救有哪些?

岸上急救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严重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急救及时,方法正确,有时可使几乎无望的溺水者转危为安,但若耽误了上岸后的最佳急救时机,则可能会使整个救生工作前功尽弃。

·呼救第一目击者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请求医疗急救。

·开通气道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解开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的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匕下牙床之间。使头颈后伸,开启气道,有条件者给予吸氧。

控水救护人员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膝的大腿上,借 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胃内的水流出,时间以1分钟为宜。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

儿童溺水如何急救?

每年暑假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学生和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些溺水急救常识,减少悲剧的发生。

发现有人溺水后,应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进行岸上救援,受过专门训练者可考虑水中救援,同时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在自己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惧怕逃离或者冒然下水施救,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现场抢救很关键。朋友圈里广泛流传着用控水法对溺水者进行急救的图片和视讯,如倒背溺水者跑步、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等,说此法能救人。实际上,此法不仅无效而且有害,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明确,控水会拖延心肺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呼吸和脉搏,再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1、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其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2、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此时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可。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3、昏迷,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4、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在掌握急救知识的同时,还需加强儿童安全防护教育,防范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要求孩童远离坑塘、湖泊,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或戏水;不擅自未经家长许可与同学结伴游泳或戏水;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戏水;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江河、溪流、山塘、水库、不明水坑边玩耍戏水。一旦发现儿童溺水,应立即报警求助,合理采取救援方式。

夏季溺水的扩展资料

夏天是溺亡事故的高发期,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37.2万人死于溺水,每小时就有40多人溺水身亡。而在溺水人群中,以小孩和年轻人为主;溺水已成儿童和年轻人死亡十大杀手之一。然而网传的倒挂排水急救方法是错误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