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为什么那些做好“表面功夫”的人更容易成功呢?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什么那些做好“表面功夫”的人更容易成功呢?

人们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正在于,片刻的领悟总是容易,但日复一日的实践却困难异常。人的热血、动机和毅力都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拥有一个能够投入实用的简单方法,能够指引我们在此后“慢慢通过的时间里”坚定不移地走向目的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因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做好“表面功夫”的人,更容易成功?

  文/孟夏

  这几年来,微博上经常流传着一段“胡适日记”的节选。

  围观的网友没有胡适先生的成就,但却每天都在上演胡适先生的日常。正所谓:“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种.种事情的推动下做出某个改变自己的决定,又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将其遗忘。

  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重新做人”的决心?为什么我们常常“幡然醒悟”,却总是时效有限?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要怎样开始才对呢?

  01想通了,就能改变吗?| “直男困境”的陷阱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下,我们常常提及到的一个词:“意志品质”。

  抵挡不住手机电脑的诱惑,是意志品质差;不能专注地坐在桌前读书学习,是意志品质差;立了flag总倒,也是意志品质差。

  每当文学作品中提及“逆袭”、“改变”、“脱胎换骨”的情节,也总是聚焦于一个人内心思想的转变。

  但事实却是,外周的环境总是比内心的念头造成更大的影响。而改变外周的环境,也远比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定势更加经济和容易。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临床研究中,治疗师们发现,仅仅是将电脑从孩子自己的房间移到父母能够看到的公共区域,就能够有效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长。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游戏和网络仍然对他们有着吸引力。但仅仅通过简单的位置变化,提高他们接触网络的难度,就有效地减少了他们在电脑前消耗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了接触更有意义的事物的机会。

  人性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心难以主导改变;二是易受外界环境左右。

  今年春天,Netflix推出的一个名为《粉雄救兵》的真人秀改造节目,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人性的弱点,从外周的变化去促进一个人的改变。

  在这个节目中,嘉宾是一群深陷“直男困境”的男人:他们品位糟糕、穿着邋遢而过时、没有丝毫吸引力可言;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非不想改变,而是对走出这个颓废怪圈感到无能为力。

  比如第一集出场的离异老大爷Jackson,尽管报名参加节目,却对节目组说出了一句自暴自弃到扎心的话:

  “你也许能让我看起来好一些,但丑陋是无法改变的。”

  的确,老大爷的生活是邋遢、颓废、死气沉沉的:

  不合身的旧衣服,每天薯片、牛肉卷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房间里垃圾遍地不打理,毫无规律可言的生活作息……

  但真正要命的是,他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以丑陋为借口,持续逃避着生活上的不顺和坎坷。糟糕的衣着,只是老大爷表达对自己生活力不从心的方式之一罢了。

  然而我发现,陷入“直男困境”的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我们常常渴望改变自己,却一次次有心无力、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陷入自责和愧疚之中。

  大多数人觉得想明白一个道理才能“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然而这个想法却在现实处处碰壁。

  相比之下,《粉雄救兵》逆流而上的“从外到内”式改变理念,不禁使我眼前一亮。

  02《粉雄救兵》:被高估的“梦醒时分”被低估的“表面功夫”

  也许有时候,单凭刹那内心的动力去改变自己,是注定缺乏惯性的。

  因此,《粉雄救兵》式改造,是通过外周的变化去推动一个人的自我转变:

  用整洁的房间去督促嘉宾勤打扫;用方便举行party的餐厅装修鼓励嘉宾与人交际;用优雅有魅力的穿搭帮助嘉宾获得与心上人约会的勇气……

  在每集《粉雄救兵》的最后,嘉宾们不仅得到了造型、穿搭、家居等外在方面的改造,同时他们的内心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上面提到的老大爷,虽然外表变化不大,但通过他的动作神态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对待自己的心态产生了不小的转变。

  外表的改造当然得益于五位时尚导师的深厚功力,但所有生活改造类节目都无法避免观众的一个质疑:参与节目的嘉宾的内心,真的也发生了改变吗?

  穿衣打扮、整理居所、或是学习烹饪,看起来好像都是一些“表面功夫”。经过这些“表面功夫”,难道就能使人产生质的改变吗?

  俗话说,“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可如果连龙袍都不穿,大概就更不像太子了。

  甚至可能,慢慢就不记得,自己原本是想过要做太子来着。

  03“表面功夫”,是改变自己的绝佳起点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两个社区分别放置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只将其中的一辆的顶棚打开、车牌摘下。

  没过多久,顶棚打开的汽车就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完整的汽车则无人问津。

  接着,津巴多将未被偷走的那辆车的车窗打破。被毁坏的车也很快被偷走了。

  这一实验的原理被称为「破窗效应」:“第一扇破窗”往往是事情恶化和蔓延扩展的起点。当一座建筑物、或者一辆车已经有了一扇破损的窗户,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肆意对其施加更多的破坏。

  人们对待他人的方法,也是一样。

  当一个人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呈现出一种对生活放弃希望的状态;那么自然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ta不报希望,离开ta,看清ta,甚至欺侮ta。

  就像来自上面提到的老大爷一样,他放弃了自己,他的前妻也就放弃了他们的婚姻。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衣着清洁、得体——也许未必要时尚——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ta能够很好地应对生活,乐于给予ta敬意、责任、帮助和期待。

  而当一个人被尊敬、被赋予责任、被提供帮助和被报以期待的时候,ta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良性的社会互动,学习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成长为以前还不是的人。

  当体验到这些积极的反馈时,我们自然便乐意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行为,并且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一个良性的「正强化」过程。

  没有改造节目能真正完全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因为对于改变一个人而言,一期节目、甚至一整季节目的时间都还远远不够。

  问题是“改造”的内容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开始,就像水总向低处流一样,我们要让自己的改变流动起来,就需要先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起点。

  “表面功夫”不适合做最终的目的地,但却总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04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在我的中学时代,班里总有很聪明的男同学对一些把笔记做的一丝不苟的女孩子嗤之以鼻。

  “笔记做得再好,不过是些花架子。最后的成绩也没什么了不起,还常常考不过我。”

  这话放在当时是没错。但随着年岁渐长、进入大学,我渐渐发现的是,那些坚持把“花架子”做下去的女孩子们取得了更多的胜利。

  她们仍然很早到图书馆自习、坐在教室的前排、详细记录老师课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凭借很好的成绩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头脑聪明的男孩子们来说,再清晰的思路、再高效的思考都无法在熬夜玩游戏后,在宿舍床上躺着看书时发挥作用。

  有许多的努力都并不触及问题的实质,只是“走形式”而已,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但“走好的形式”会给我们留下更大的空间去追寻问题的实质,最终实现改变。

  如果连形式都不肯走的话,只会让通向质变的道路愈加艰难曲折,令人生畏:

  突然决定了要做一个勤奋的人,并不能保证偷懒的念头永远不出现;

  突然决定了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并不能保证凡事都尽善尽美;

  突然决定了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更加难以避免,时时可能遭遇的失败与挫折。

  而很多明明已经“痛下决心”的人,就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期望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最终沮丧地放弃了改变。

  所以我想,如果你有一个期望达到的“质”的改变,就不如先“假装”一下好了:

  “虽然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但先假装勤奋地背完单词再睡觉吧”;

  “虽然很多时候我还是很想逃避任务,但还是先假装很负责任地回复微信再说吧”;

  “虽然我不怎么厉害,但今天上课要假装像个优秀的同学那样坐到第一排”……

  “假装”的意思就是,重视外在行为的改变,放低对内心的压力。允许自己内心仍然可以充满畏惧和懈怠,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做出符合期待的行为。

  慢慢地,你会在某个瞬间蓦然发现:

  “原来我已经是个那样的人了。”

  写在最后

  南派三叔曾经在《盗墓笔记》里写道“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说明那些潜移默化的消极改变;但我却觉得,如果那副面具是我们所期盼的面孔,那么就先戴上又何妨?

  当你觉得自己“还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时,为什么不先试着“假装一下”呢?

  改变从来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正如王尔德所说:

  “一个道理,人可以在片刻间顿然领悟,但又在沉甸甸地跟在后头的深更半夜里失去。我们思想着的是永恒,但慢慢通过的却是时间。”

  人们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正在于,片刻的领悟总是容易,但日复一日的实践却困难异常。

  人的热血、动机和毅力都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拥有一个能够投入实用的简单方法,能够指引我们在此后“慢慢通过的时间里”坚定不移地走向目的地。

  如果你也有一张想要拥有、却还不是的面孔,就先为自己挑选一副相似的面具吧。面具戴久了,也能成为自己的脸。

  以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