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警惕写作结构的六大误区
故事的结构是你整个文章的基础,也是决定你文章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编辑在审稿的时候,也会着重看你的结构是否合理和巧妙。但大多数作者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无法正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大多数作者对自己的稿子都缺乏辨别力。当我们写完一部手稿,通常看不出页面上的错字,尤其分析不出结构上的大问题。已经有合约的作者有代理人和编辑帮他们查找书稿中的错误和问题,但还没有签约的作者就得不到这方面的协助了。
知道了这种劣势,下面就让我们谈谈与书稿内容相关的投稿禁忌,尤其是那些会直接导致被退稿的结构上的大禁忌。
徒有其表
这类稿件的典型表现是讲不清楚故事的关键问题。(谁杀了伯纳德?哪一方会赢得竞选或者战争?丽贝卡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在第一幕就被搬了出来,然而这时的故事还没有坚实的基础,而只是一些生活片段,还有一系列掺杂不清的事件。我还见过另外一种情况,开头开得干净漂亮,接下去却凌乱不堪,仿佛作者还没打定主意要怎么把一系列片段组织成一个连续的故事。
故事的关键问题总是会淹没在那些过度的、多余的描述和曝光之中。曾经有一个稿件,故事的90%由冗长的、无穷无尽的对话构成。人物聚在一块儿闲谈,互相恭维对方有多么聪明,有多么酷,以及打趣和重讲那些故事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最要命的是,这些机智的即兴重复和无休止的扯闲篇看起来像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见闻,而非那些能将故事向前推动的必要障碍和潜在的麻烦。
有的稿件像变戏法一样弄出十个子情节,把故事的主线淹没不见了,还有的弄出来上百个人物。我发现惊悚小说的作者都很喜欢制造重重的阻碍和众多的反面角色,以致大部分的这类故事都会包含四个坏蛋,以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跟班或帮凶,我简直得为此发明一套人物小卡片来搞清楚角色和他们的走向。除非你要写的是下一部《战争风云》(Winds of War)那样的史诗或者家族长篇小说,否则,数量如此庞大的人物群和子情节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都太难掌握了。让你的故事更通俗易懂的办法是,选择尽可能少的人物,并且只聚焦最重要的瞬间。
如果你的故事中已经有了太多的人物,那么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问问自己他们中的哪些是会经历重大转变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身上。对于第二梯队的那些人物们,他们最好能引发故事中的事件,但是并没有必要亲自经历重大转变。如果你的配角们也都有各自的人物弧线,也就是说他们也都经历成长和改变,那么就相当于他们从主角和主要冲突那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过度叙述有时也源于作者照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想着怎么写才能让故事可信。有一个稿件的主人公总是在不停地烤蛋糕,因为作者是一个烘焙爱好者;还有的作品中,读者总是被迫参加枯燥的公司战略会议,那些商业术语看得人头皮发麻,而这是因为作者按照自己所在的行业设定了故事背景。要避免这类“徒有其表”的情况发生,你需要衡量每一出戏和每一个事件,问问自己,它们究竟是让主人公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如果是更远了,赶紧删掉。
沉溺于背景故事
除了三幕剧结构,我们还需要了解故事的两个主要部分:背景故事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背景故事指的是在故事开始之前的所有事件、余波和主要人物与背景设置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指的是发生在引发性事件之后,且一步步发展到高潮的事件。知道何时引入以及何时退出背景故事,是架构小说阶段最大的挑战之一。大部分作者的错误在于引入太早,一股脑引入了大量信息,或者把本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淹没在了过多的背景故事中。
我曾经改过一个情节复杂的稿子,它的背景故事和情节一样复杂——17世纪的秘密社团、埋藏的宝藏、政治阴谋。故事热热闹闹地开始:一个衣着诡异的男子在午夜现身,用刀顶着主人公,逼他交出宝藏的钥匙。然而写完这个开头,后文却没再提及这次夜袭的结果,接下来的四十页,大部分都在描写背景故事。作者交稿了,剩下我唉声叹气,摸不着头脑。
没有比在读者想要发问之前就把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更能消灭悬念的了。不要解释所有的事,不要提前回答每个问题,更不要把事情完全写透,因为这些做法都会破坏悬念。相反,要让你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地展开,并且相信一切最终会水落石出。技巧在于,直到拖得不能再拖时,才告诉读者背景故事,或者只告诉他们那些至关重要的以及能引起不安和疑问的小道消息。我希望你记住的是:如果你花了很多工夫才进入人物或者故事的话,可能结尾的时候都用不完你提前想好的那些。事实上你会发现,有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必要的。
关于到底需要写多少背景故事,并没有一个简洁的公式,毕竟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在第一幕,只介绍必须介绍的背景;在第二幕,多加一些背景故事来揭示动机并维持故事的紧张感;在第三幕,如有可能,再透露一些背景,因为你需要继续保持热度,并把故事推向高潮。
片段化
我也读过很多极度片段化的故事——就是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但彼此之间关联甚少。人物贯穿故事但显得蜻蜓点水,行动缺乏动机,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境下也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这个问题在悬疑小说中表现得最突出。侦探追查线索,虽然逐个约谈目击证人并深入挖掘,但所有这些行动并没有联结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故事。如果要写小说或者回忆录,在安排结构的阶段就要记住因果相依的原则。每一个场景需要遵循故事走向并影响接下来的场景,每一个行动需要唤起人物的内在情感并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施加影响。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遭受惩戒,而读者需要看到这种惩戒的逐渐累积,以及如何演化出接下来的反应、糟糕的选择和两难困境。
幕后故事
我曾经读过一个稿件,它的高潮部分——飞机正飞在4 000英尺的高空,机舱里发生了一场肉搏——居然发生在幕后!我的意思是,这位作者居然没有详细描述当时的场景,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回顾总结了一下。(不是我爱吹毛求疵,作者后来安排主人公从飞机上直接跳下去了——这可是一架客机啊。我不是航空专家,可是如果舱门被打开的话,其他乘客不是都会被吸出去吗?)当我读完这篇稿子的最后一页,要是你当时正跟我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我保证你会听到我绝望得仰天长啸。
不过那并不是我唯一一次遇到重要场景被莫名其妙地安排在幕后发生,然后在后文简要讨论或总结一下的情况。关键是,不要概括描写那些包含冲突的场景。在你完成写作之后,不妨把故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按照重要程度排个序。确保排序靠前的那些场景充满戏剧性,而且这些场景写完就完了,不要再回头复述。概述或总结只能作为过渡,或者传递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模糊晦涩
有些稿子的故事太弱,一张便笺就能写下,或者故事的大部分都模糊不清。还有些稿子情节凌乱,子情节的走向未知,或者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曾经改过一个稿子,作者压根儿没有解释清楚犯罪团伙里面的坏人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犯罪团伙是否跟东部的黑社会家族有关联,是否独立作案;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从墨西哥走私毒品或其他违禁物,还是真的在守法经营。除了不清楚恶棍是什么来头,读者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要把主人公(一个业余侦探爱好者)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我曾经读过大量不知道该归于哪种体裁的稿件,不过肯定不是主流或纯文学小说。好多稿件刻画了忧郁多思、面容清秀的人物,喃喃自语着生活为何如此冷酷和无意义,然而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场景解释过他的生活怎么就冷酷,怎么就无意义了。还有一个稿子写的是霍比特人来到了今天的世界,他讨厌自己是个小矮人,而且很不适应当今的科技社会。问题是,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他是怎么来到今日美国,又是如何生存的。
你完全可以认为我就是喜欢挖苦人,不过要我猜,我敢打赌这类稿件多半会被盖上一个大大的“退稿”戳。
松垮的主体
有充足的理由表明:文章主体是整个故事中最难写好的部分。通常在写完开头之后,作者的热情和兴奋劲已经消失了,然而在主体部分还要面对一大堆人物选择和情节发展,这难免令人泄气。尤其是,如果这时你还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整个故事要如何结尾就去写文章主体的话,那实在是很折磨人。
新手作家们可能会犯的主要错误,就是没能在故事的主体部分将情节以一个新的角度发散出去,这个新角度需要引起后续严重的、令人不快的挫折。还有就是没有包含足够多的、能在不经意间俘获读者的惊喜、曲折和困难;没能赋予故事新的力量和趣味;没能将整个故事推向一个新阶段。与此相反,新手作家们所写的主体段落往往纠缠于背景故事,或是人物们开始聚在一起扯东扯西。对于主体段落而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并将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到故事结尾。主体段落的情境设定要充满机巧。在大部分情节中,读者要能目睹主人公的动机变得更加强烈和个人化,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难以应对。
故事面临的另一种危险是转向了太多不同的方向,这是因为作者想要发展支线情节或者引入全新的人物。要避免这种危险的办法是,确保新添加的这些内容与结尾直接相关,以及试着在高潮到来之前结束某些支线情节。新手作家们往往习惯在结尾解决所有的事,要知道,有些子情节也可以选择在中间部分解决掉。
1.写作技巧:写作卡壳?你可以试试这6种方法
2.关于如何提高写作技巧
3.写作技巧:建立自信心,才能激发写作创意
4.日常公文写作技巧指导范文
5.写作技巧分享:如何把心中的感觉变成文字中的细节?
写作技巧:警惕写作结构的六大误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