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欢迎借鉴参考。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一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二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每当想起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这一首横扫千古的名篇大作,不禁心生感慨:重阳节又到了。老人高兴,儿女高兴,小孩也高兴,好一派喜庆气氛。

  重阳节:节令名。阴历的九月十九,又叫重九。因为九是阳数,九月一个阳,九日一个阳,故名“重阳”,又叫敬老节,有登高的传统习俗。登高时,佩戴茱萸囊,据说可以避邪。

  重阳节对於老人来说,是一个高兴的节日。老人门可以结伴,手握金菊,前去登高。可重阳节对一些特殊的老人来说,又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故历代文人墨客,对重阳节大加吟诵,各抒感慨!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内容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借景抒情,表现了战争胜利後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并从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然观或宇宙观作了形象的诗的揭示,是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而对於一些退役老军人来说,会勾起他们无限的回忆与遐想。抗战时期,他们是如此的风光,如此的英勇,充满了动力与奉献祖国的激情。可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他们也老了!回忆当年,他们会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每到重阳,他们会为自己倍感骄傲。

  “每封佳节倍思亲’,有些儿女忙於事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亲,只有把他们送进养老院。可每到重阳节,儿女想父母,父母也思念儿女,想来想去,即使是节日,彼此也独自生悲,徒感寂寥。

  今逢重阳,而我们因该为这些饱受思念之苦的老人们做些什麽呢?虽然我们是小孩,却也可以为他们做很多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东西,去养老院慰问那些老人,陪他们一起过节,让他们不用感到孤独,还可以自编自演一些节目,与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开心,一起快乐。这样,老人们不仅开心了,我们也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重阳节过了一年又一年,今又重阳,对老人们来说,他们一定会一起吟诵: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这一千古佳句,令我在这特别的日子—重阳节,更加想念您—我慈爱的外婆。

  每天晚上,只要天幕中有闪亮的星星,我都会望着最大最亮的那一颗,因为妈妈告诉我,那是您在看着我们呢。

  亲爱的外婆,您最疼爱的宝贝小小已经11岁了。您离开我们时,妈妈只是告诉我您睡着了。我怎么也没想到您会睡了这么久啊。我那时还不懂得失去生命的真正含义,不懂得与亲人的离别是那样地令人心碎。

  我更不懂得与你的离别,就是再也见不到您慈祥的笑容;再也不能躺在您的怀里嬉闹撒娇;放学回家后再也吃不到您做的美味佳肴;午休时再也听不到你娓娓动听的故事;妈妈吵我时再也没有人保护我安慰我;我领回一张张奖状时您再也不能给我发红包;我拉琴时家里再也没有您这样不提意见只为我喝彩的听众;闲暇时再也不能和您在一个跳棋盘上厮杀;出去旅行时再也没有像您一样陪我玩耍的老顽童;再也不能和您一起快乐地猜脑筋急转弯;再也不能跟在您后面学打太极拳;再也不能欣赏您精彩的台球球技……外婆,如果我懂,我将会多么珍惜与您在一起时的分分秒秒啊!

  我慈祥的外婆,您的睿智豁达、乐观坚毅,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您给予我的无尽的爱和关怀,我会终生铭记。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您对儿孙那浓浓的爱依然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正因为有您永恒的爱,让我们觉得您一直与我们同在!

  亲爱的外婆,您是人间不落的天使,在天堂佑护着我们,愿我无尽的思念化作那重阳节美丽的秋风,飘向那美丽的天堂……

  重阳节思亲优秀作文五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