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尊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之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度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1
在谈到北京人艺的服务对象时,欧阳山尊提出:
“我们是首都的剧院,要为首都人民服务,同时又要有全国性。我们应当代表全国的话剧水平。从剧院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应当担负起这个任务。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还要在世界上占有地位。因此,我又想到我们的剧院应当是有文化的剧院,我们的演出,应当是有文化的,雅俗共赏,又给观众以文化上的享受。所以我们选择剧目就要选幅度更广、概括性更大的剧本,要选能概括时代的东西,不搞太廉价的东西。”
进而,其他几位领导提到的诸多问题也都被山尊清晰地写入草案:
“我们的演出必须努力追求深刻的思想性与优美的艺术性的统一,力求通过精彩新颖的艺术技巧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性。”
“努力追求表、导演和舞台美术的完整性,使我们的每一出戏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几十年来,这些方针、任务历久弥新,已成为北京人艺生命血脉和艺术追求中的稳定基因。时至今日,每有新戏推出,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奔向北京人艺的大小剧场,印证了几位建院者当年的远见和信心,以及一代代剧院管理者、艺术工作者对它们的传承和践行。
从1953年执导老舍创作的《春华秋实》开始,欧阳山尊也开启了在北京人艺的导演生涯。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训练班,随苏联专家系统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体系,毕业时以洋洋二十万字的《〈日出〉导演计划》为他导演《日出》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中央戏剧学院增添了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学习范本。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2
1914年5月24日,欧阳山尊诞生于湖南浏阳,属虎,取名欧阳寿。祖母的父亲刘人熙,曾做过湖南督军,思想开明,以“虎乃山中王者,王者为万物之尊”,为曾外孙改名为欧阳山尊。
欧阳家的祖上原本世代务农,自曾祖一代才与翰墨结缘。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祖父欧阳中鹄中举,赴京任内阁中书。他虽为清朝命官,但颇具民主思想。应同乡、户部员外郎谭继洵之聘,兼任其子谭嗣同的启蒙老师,几年后又收唐才常为门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谭嗣同以两万余字书信致业师,历数国家所面临的深重的民族危机,建议兴西法自算学始。欧阳中鹄为弟子变革救国的激情所感染,经过一番筹措,与谭嗣同、唐才常及独子欧阳力耕在浏阳文庙创办算学社,开湖南新学之先河。此时,全身心沉浸在算学、格致中的他们没有想到,家族其后两代却在五四运动的狂飙中成为中国话剧的开创者和建树者。
1902年, 13岁的欧阳予倩东渡日本,和当时所有赴日留学的爱国学生一样,他矢志学习军事以报效国家,无奈因为近视不符合招生要求,最终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文科。1907年冬,欧阳予倩观看了春柳社按照日本新派剧的方式演出的《茶花女》,引发兴趣,经过友人引荐结识了李叔同、曾孝谷等同好,加入春柳社。当年六月,春柳社在东京本乡座演出《黑奴吁天录》,演出经过精心的策划,声势浩大,两天里有超过三千名观众前来观看,引起轰动。欧阳予倩在剧中饰演了两个角色,人生第一次登台就是如此规模的演出,令他十分兴奋,也从此确定了一生的道路。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3
欧阳山尊认识到京剧(也可推广到戏曲)和话剧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但是在表演的诸多“元素”如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交流、想象、内心独白、心理的形体动作等以至演员的道德原则,都是一致的,这是一。第二,话剧和京剧应相互交流借鉴,但交流借鉴不能生搬硬套。将京剧的一些表现手法运用到话剧里,有的戏可以多容纳些,有的戏就容纳得少了些,有的直接一些,有的则较为间接。最近有个奥地利的戏剧研究生和我谈到话剧如何运用京剧的表现手法问题。我给她看了我导演的两个话剧的录像,一个是法国剧作家写的《油漆未干》,一个是表现西藏历史的《松赞干布》,通过这两个戏向她说明:对于运用京剧的手法,前者只能是少与间接,后者则可以多和直接一些。不同的戏,不同的情况,运用的分量和办法也就不同。
京剧的源流来自徽剧,而徽剧又是由徽州腔和青阳腔与乱弹、吹腔交流融合而成,在成长过程中并受到昆曲的影响。从历史上看,京剧就是汇合了各种地方戏而形成的。话剧自从本世纪初被引进到我国以后,和京剧就有着广泛的交流,早在20年代初期,许多名演员如吴我尊、汪优游、潘月樵、查天影、张月亭等,都是既演京剧又演话剧,更无论欧阳予情了。在“南国社”的“鱼龙会”上,京剧名演员周信芳、高百岁、周五宝等也曾和话剧名演员唐槐秋、唐叔明等同台演出话剧《潘金莲》,这些都说明京剧与话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交流、借鉴的历史源远流长。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4
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上演的第一部戏,正是欧阳山尊导演的《日出》,这也是人艺成立之后的第一版《日出》。曹禺这部名剧的首排导演便是欧阳予倩。父子二人同导一部名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其中隔了二十年。
筹备这版《日出》的过程长达三年,欧阳山尊耗费巨大心力写出了20多万字的《<日出>导演计划》,这期间他还考入苏联专家列斯里执教的全国导演训练班,并将《〈日出〉导演计划》作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个“导演计划”也成为中国戏剧导演舞台实践的文本典范。最终,《日出》在首都剧场上演,经过欧阳山尊的努力,一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与浪漫主义的理想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欧阳山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从不是死板僵化的,他注重生活的细腻感知与描绘,又带有写意的诗情。在1957年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之际,欧阳山尊导演了他的另一代表作《带枪的人》,一改《日出》中的隽永与深邃,他以磅礴的史诗感呈现舞台。
欧阳山尊让首都剧场的转台首次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舞台的旋转,时空与历史随之转场。这一精妙宏伟的舞美设计,让当时的观众席掌声雷动。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5
“战斗性、民族化和现实主义是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老人曾说,中国话剧是伴随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而诞生的,伴随着时代的风雨而兴衰沉浮,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不平凡的道路。
他始终强调话剧创作要与时俱进。晚年时,他对现实主义话剧传统的继承也越来越关心,提出北京人艺应该到中关村去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到农村去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戏剧应该回到生活中,回到大众中去,不能站在大众头上指手画脚,自命不凡。如今有些戏观众看不懂,只是一些人的孤芳自赏,不是大众化,而是‘化大众’,这样的戏剧脱离了群众。话剧需要打开局面,要靠文艺人的精神和追求。”
人生的最后几年,欧阳山尊仍为中国话剧殚精竭虑。为迎接中国话剧百年,他提前一年就递交给文化部一份开展纪念活动的报告;北京人艺重演经典名剧,他都会去参加建剧组会……作为北京人艺“现存”最老的导演,也是中国话剧界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艺术家,众人常称呼他“戏剧大师”,他却谦逊而不乏风趣地说,“我 只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6
欧阳力耕育有三个儿子,长子早夭,排行老二的欧阳予倩膝下仅有一女,便将弟弟欧阳俭叔的独子欧阳山尊过继过来。欧阳山尊幼时最快乐的记忆,便来自父亲的剧场和舞台。他依稀记得在新编京剧《人面桃花》中,不同颜色的舞台灯光营造出缥缈的“梦境”;在新编文明戏《哀鸿泪》中,后台人员摇动一个装满豆子的大簸箩来制造雨声。七岁那年,他第一次登台,在由父亲编剧、洪深导演的独幕剧《回家以后》中饰演小孩,台上真实的布景、炫目的灯光加上演员充满诗意的表演,无一不让他感受到戏剧创造的神奇。
上世纪20年代初,欧阳予倩带着全家迁往上海,除了继续京剧表演,也有更多机会涉足话剧和电影。1926年,在民新影业公司供职的欧阳予倩自编自导了爱情电影《天涯歌女》,欧阳山尊在片中饰演一个少年。此时正值中国话剧从萌芽走向成熟时期,上海的演剧活动日渐丰富,进入高中的欧阳山尊成为学校中的演剧积极分子,他登台演出了田汉的《咖啡店一夜》《夜未央》,并参加上海戏剧协社组织的各种戏剧活动,此间也是舞台灯光飞跃发展的时期,彩色玻璃纸已经普遍应用。16岁时,他参与应云卫导演的《威尼斯商人》,这部戏的灯光由学过电气工程的沈端先(夏衍)负责,除了脚光和顶光,还大量运用了侧光,色彩的变化也丰富。欧阳山尊既上台表演,也在舞台灯光方面学艺。命运使然,从6岁到16岁,他亲历了新编京剧、文明戏、独幕话剧、多幕话剧的嬗变过程。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篇7
1981年,西藏话剧团请欧阳山尊给他们排戏,由于欧阳山尊的本职工作脱不开身,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出于对欧阳山尊身体和工作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考量,派出西藏话剧团全剧组80多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欧阳山尊得知后极为感动,投入大量精力与西藏同志们合作排演。他说“我怀着一种兴奋而又惶恐的心情,来接受担任话剧《松赞干布》总导演的任务” ,决心“用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藏族同行们学习,不懂的就问,不了解的就请教”。藏汉两族艺术工作者们在一起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场话剧的排演。
1984年,曹禺戏剧集《北京人》再版,欧阳山尊以此作为剧本基础,计划重排《北京人》,在巴黎公演,甚至由法国演员参演。中国导演为外国演员导演中国戏剧,这在中国戏剧史上也是少见。
已经70岁的欧阳山尊针对场景、环境、人物、台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调整,甄选的剧本台词还标注了中文与法文两栏。手写的“排演计划表”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为筹备这部戏所做的工作安排。尽管最终巴黎公演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成行,但他的导演计划与当时的工作资料都完成的保留下来。
欧阳山尊名人事迹材料简介
上一篇:钱学森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