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颜宁的成就、事迹和影响力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享有广泛的声誉。颜宁事迹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精选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1

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回到清华大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她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独立研究之路。此前7年,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结构研究,正因为这段经历,她决定向结构生物学中最难的领域——膜蛋白(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开炮”。

“人体的遗传靠的是DNA,而各种功能的实现则要靠蛋白质。如果说DNA决定了一部机器是汽车而不是马车,那么实现这部机器功能的发动机、轮子和方向盘就是蛋白质。”颜宁告诉记者,人得病是某种蛋白质出了问题,通过解析膜蛋白结构,就能明确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进而着手研究修复的办法,最终达成治病的目的。

在人类基因组的2万多个基因中,约有30%编码的是膜蛋白;而在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一半以上以膜蛋白为作用目标。很多基础生命活动,都需要膜蛋白的参与:作为“载体”帮助营养物质分子完成跨膜转运;作为“受体”,帮助传导各种细胞信号;作为“通道”,精细调控小分子与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

然而,对于数量如此庞大、功能如此重要的膜蛋白,科学家对它们的精微结构和工作机理却一直知之甚少。科学家绝非对膜蛋白视而不见。相反,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研究膜蛋白结构的科研小组,但由于膜蛋白不容易提取、提纯等问题,这些小组要么长期艰难跋涉,要么中途改弦易辙。当然,也有极少数团队能有斩获,颜宁领导的研究小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回国前,颜宁计划用3至6年研究出一个膜蛋白结构,而如今,她的科研团队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成功解析了5个重要膜蛋白的结构,并初步揭示其工作机理。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2

2014年1月17日,颜宁和她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没想到,成功的欢欣来得如此之快。

傍晚5点多,颜宁坐在办公室里,紧张地等待着实验数据的收集结果。5个多小时过去了,她给学生邓东打了一个电话。“还在处理数据。”邓东回答,他也从计算室里走了出来,紧张的心情让他觉得,即使一分钟的等待,也仿佛过去了半个世纪。

5分钟后,大约晚上10点半。“哇!”当打开电脑软件查看数据结果时,在场的所有同学不由得大声欢呼。邓东已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动地跑到导师颜宁的办公室。此时的颜宁,平静地看着邓东,一句话也没说。数据结果一锤定音,这项成果的历史意义,此时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经历两年多的集中研究、近半年的全力攻关后,颜宁研究团队终于攻占了又一个生命科学研究高地——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在人类理解和治疗癌症与糖尿病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这是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的诸多世界顶尖实验室都曾经或正在为此全力攻关,但始终未能成功解决的难题。

“葡萄糖是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它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但亲水的葡萄糖溶于水、疏水的细胞膜就像一层油,葡萄糖自身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发挥作用。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如同在细胞膜上开了一扇一扇的门,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而GLUT1就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组织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正是重要膜转运蛋白的功能机理的重要意义,让2007年刚回清华大学执教的.颜宁“痛下决心”,“死磕”这个世界科学家几十年来追求的至高目标。

研究转运蛋白的机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它乖乖结晶后给其拍照,再将不同构象的分子照片连续起来,组成分子电影。但转运蛋白高度动态的内在性质却让以往众多科学家饱尝失败的滋味。

颜宁决定反向思维。她发现,要想让GLUT1结晶,第一是让它的动态慢一点、再慢一点、老态龙钟一点,这样就可以截获其中一个状态了;第二是在低温下让分子运动降低后再结晶。

历经几百次的实验,2014年1月12日,他们终于在一种结晶条件下生长出了几颗非常小的晶体,实验室开始24小时不间断实验,向最后的胜利发起冲击;1月15日,累极了的邓东发现了一颗非常满意的晶体;1月17日,在上海同步辐射中心的数据收集证明,不仅仅是那1颗满意的晶体,他们后来准备的很多晶体都收集到完整的数据,经过快速的数据处理:他们成功了!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3

颜宁,女,汉族,1977年11月生,群众,现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其科研成果获得海内外同行广泛认可。

她推动深圳医学科学院各项建设。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于2023年10月获批正式成立。受市政府委托管理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完成首年评审与立项,资助总金额近2亿元。引进美国冠名讲座教授陈宙锋等7位学术带头人。举办7次SMART Symposia,邀请数位诺奖得主在内的100余名中外院士、顶尖专家汇聚光明科学城。成立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

2022年11月,颜宁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2022年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颜宁获发聘书,出任创始院长。2023年11月,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颜宁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教授颜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4

“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来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在11月1日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身着粉色上衣,兴奋地向世界宣告回国的决定,一时间占据各大社交媒体首页。很少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如此高调宣告,演讲视频铺天盖地地在网上传播开来,掀起了不亚于她当年辞职赴美的舆论热度,许多人为之一振,激动不已。

这不是她第一次收获大众的欢呼和掌声,有时也不乏尖锐的批评和质疑。在2007年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时,她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名噪一时。在清华的十年时间里,她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在最权威的国际顶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还在2016年被《自然》评为10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她离国赴美,受聘普林斯顿,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这样的咖位即便放眼美国众多教授也是“独一档”。由于正好落选中科院院士,颜宁也被舆论解读为“负气出走”,外界对此褒贬不一。不过几年时间,颜宁在美国当选两院院士,国内国外处境的“反差”之大再次引爆舆论场。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5

二十年多来辗转于清华和普林斯顿的颜宁,可谓是象牙塔里的“常住居民”,这回却“麻溜地”向母校普林斯顿递交了辞职申请,主动跳出舒适圈,努力实现人生的“第三个梦想”。但这次,她选择的既不是五道口,也不是新泽西(对她而言都再熟悉不过了),而是她口中的“梦想之都”——深圳。

许多网友最早认识颜宁,可能还是在2016年央视制作的系列节目《开讲啦》。在由颜宁主讲的其中一期节目中,因其长发飘飘和优雅的气质,以及主持人撒贝宁随口一说的“颜值”外号和二人的精彩互呛,收获了象牙塔内外一众迷弟迷妹,甚至被网友称为“科研女神”。

不过,对于舆论的褒贬,颜宁多年来一直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声音。毕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所取得的诸多开创性成果早已足以向学术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6

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发布了《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地学部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45岁的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自2022年宣布回国后,颜宁一直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颜宁是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她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梳理发现,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2017年5月,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7

颜宁她的出色成就证明,科学界现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女性的参与,使女性科学家获得更多关注,协助打破科学领域的“玻璃天花板”。

颜宁,清华大学毕业后,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学成归来入职母校,30岁便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

37岁更是领导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学生解决了生物学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难题。

在清华工作10年后,跳出舒适圈的她,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有人将这次赴美入职,解读为“受到排挤,负气而走”,只有她知道,这只是她简单的职业选择,何来负气而走之说。

并在公开场合大赞清华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照顾和理解,才让自己成果不断。确实,在清华10年,颜宁白手起家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她说:“刚开始的半个月,自己都快忙疯了。”

也就是在清华10年,她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将近20篇论文,其中有两篇被《科学》评为“年度十大进展。”

2022年,颜宁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职务,用自己的科研智慧加入到祖国的发展。

目前,她担任多重身份,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但一如往前,她依然痴迷于科研,享受科研。每周抽出时间跟进学生的实验项目,每天晚上八点以后专心于科研研究。

在一次科学家交流活动现场,刚刚当选科学院院士的颜宁说:

“帽子不重要,它不能改变你这个人,不改变你是谁。我们追求的是,我在科学史上我留下了什么,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8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发现了多种介导离子和糖跨细胞膜运输的膜蛋白原子结构,揭示了跨膜转运的原理。她的卓越研究推进了癫痫和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的相关研究,并指导了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为该领域的权威,颜宁“激励着全球的女科学家,她还大力倡导研究和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平等”。

本次表彰的5位杰出女科学家分别来自全球5大地区,获奖者由独立的国际评委会从全球350名候选人中选出。评委会主席为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研究主任兼法国科学院院士基弗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获奖者的出色成就证明,科学界现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女性的参与,以应对重大问题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颜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科学家颜宁事迹故事篇9

说起颜宁,她的经历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她1977年出生,1996到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攻读本科,之后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施一公教授,从事细胞凋亡研究。2007年10月,未满30岁的颜宁在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这个头衔有多厉害?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 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2022年,颜宁宣布离美归国的消息冲上热搜,她主动放弃了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想象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决心全职回国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始院长。颜宁表示,在清华和普林斯顿任教,是她人生的前两个梦想,在深圳,她将努力实现第三个梦想。她希望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能够产生若干原创的科研突破,还能去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术业有专攻、专注于科研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