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您到涞源来参观游览。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白石山景区,现在从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然后盘山而上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到达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开始步行游览,需用半天时间。
涞源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从地理位置上讲,涞源北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涞源处在两省两市交接的地方;从地学角度讲,涞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东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汇的地方。拒马河就发源于涞源县城,流经紫荆关、野三坡等汇入大清河,归海河,东注入渤海,而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马河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处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太行山前深断裂西缘的一部分,也是紫荆关抬升的一部分。我国从东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势,白石山处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石山是清西陵万年吉地龙脉的龙首,清西陵背靠永宁山,而永宁山一直从紫荆关到达白石山最高峰。
白石山山体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基座上顶起一块20平方公里的白云质大理岩。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优美的自然风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通过国家风景名胜区评审,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全国总共有85家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为2000年通过的11家,第二批为2001年通过的33家,第三批为2004年通过的41家。第二批通过的还有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等;第三批通过的有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障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等)。2002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国科协公布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共有200家,第一批为九十年代通过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则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为它山体高大,地质结构独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观荟萃,集雄、险、奇、幻于一身。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篇2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石山景区,刚刚买票的地方叫风凉沟,从海拔800多米的县城出发到海拔1200米的风凉沟,已经爬升了400多米,现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在悬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时后将到达野花坡停车场。这条盘山公路建于1968年4月,全长14公里,要拐97个弯,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数一数。
白石山总面积54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组成。古人对涞源白石山有这样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称,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拔地而起,矗立在涞源盆地东南部,北部相对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对高差则1600多米,这样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强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则高耸入云,极其壮观。
我们现在到达的这个地方叫老牛槽,海拔1400米,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那边看,会看到一股清流,如同一个大的瀑布。它是一个常年均量的泉,出水量是每秒3升,也就是一秒钟流出3公斤水,常年不断。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有这么大的泉呢?其实在白石山的十瀑峡还有龙虎泉,森林公园有党参泉,离这不到500米的白沙寺泉,这几个泉的流量大致相等,且几乎都在海拔1400米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呢?大家听我解释,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详细的说就是白石山从海拔1400米以上几乎都是相对破碎的变质岩,而1400米以下则是结构致密的花岗岩。降水从变质岩下渗到花岗岩层,不能再往下渗,这样在花岗岩层上便形成含水层,含水层的水顺洼处流出山体,也就形成了几处泉眼,我们刚才看到的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东行至8公里处),请大家向北看风凉沟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侧是凹凸的花岗岩,而右侧则可以看到白色的岩石呈弧形向上弯曲。那里的岩石在燕山期花岗岩运动期已经被掀翻了、顶弯了。这种现象在地学上被称为褶皱。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篇3
慕陵位于陵区的最西端,始建于一八三一年,完工于一八三五年,内葬道光皇帝及孝穆、孝全、孝慎三个皇后。慕陵建筑面积虽没有泰陵那样广阔,建筑也不如泰陵那样宏伟,布局更不如泰陵那样完善,但它那别出新裁的设计以及独特的建筑手法,却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按照乾隆开创的父、子分葬,选定东、西的“兆葬之制”,道光皇帝应该在清东陵境内选选址建陵,所以道光于1821年即位后,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在东陵的宝华峪营建了陵墓,但后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地宫浸水。于是道光皇帝便下令拆掉原陵,又于1831年来西陵祭祖之际亲自选定了一块高平之地—龙泉峪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第二次营建了陵墓。
这次建陵,道光皇帝一改其它帝陵的建筑特点,裁撤了石像生、圣德神功碑楼、方城明楼等项建筑,而且主体建筑的三大殿全部采用昂贵的金丝楠木制作,不施彩绘,保持了木本色。外面烫蜡。虽看起来不是那么富丽堂皇,但却赋予人们古朴,典雅的感觉。最令人惊叹的是在三座殿的门窗膈扇、梁柱、雀替、天花、藻井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木雕龙,尤其天花板上都以高浮雕的手法制成向下府视的龙头,有的地方还采用高出平面半尺有余的透雕手法。走进殿内,举目上望,但见龙头济口,张口鼓腮,栩栩如生。整个雕刻构思严谨,线条流畅,刀法娴熟,制作精巧,形象生动,充满着详和气氛,成为稀世珍品。使人仿佛来到了一座雕龙博物馆,难怪有人说:“慕陵是座雕刻艺术的殿堂”。
隆恩殿后面的三座门由一架天然汉白玉石牌坊代替,牌坊正中刻有“慕陵”二字,背面刻有道光皇帝亲笔诛谕:“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尔。呜呼!其慕与慕也”。依清朝规制,帝、后陵名一般由后继皇帝钦定,但是慕陵名称却是道光皇帝生前亲自默定。道光十五年,他来西陵谒陵,顺便阅视了正在修建的陵寝工程,并赴隆恩殿至孝穆、孝慎梓宫前奠酒,而后立于月台上,仰望东北方感慨地写下了这道诛谕。道光驾崩后,咸丰即位,重读诛谕,见“其慕与慕也”一句,便心领神会,于是立刻命雕工把“慕陵”二字雕于牌坊之上。
无论从规划布局,还是建筑风格方面,慕陵处处体它的独到之处,成为清朝入关后皇帝陵寝建筑中的珍品。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篇4
崇陵是中国封建皇帝最后一座陵墓,始建于1909年,完工于1915年,内葬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崇陵工程是在光绪皇帝死后第二年才开始修建的,这与清朝建陵典制完全不符,大清皇帝在承袭了明代陵墓制度的同时,又不断完善陵寝制度,不仅活着的时候讲究安逸奢侈,而且死后在建筑陵寝上也要表示出至高无尚的尊贵地位。所以生前就选好陵址,并建好陵墓。
据考证,崇陵陵址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选定并定陵名,但由于当时的清王朝国库空虚,外债累累,加之光绪和慈禧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陵寝的营建就不可能了。直到1909年,光绪死后第二年,崇陵工程才开始动工修建,其间又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工程被迫停止。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向民国宣布退位时,向民国政府提出了八项优待皇室条件,其中第五条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付”。1913年春,民国政府根据这一条件,经协商之后立即拨款,并于1915年全部完工。
崇陵在建筑规模上比其它帝陵均小,没有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等项建筑,但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两朝的陵寝制度,并集清代各陵的建筑经验于一体,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用料考究,主要建筑的三大殿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料构成,素有“铜梁铁柱”之称。隆恩殿内的四根明柱采用沥粉贴金盘龙装饰,为皇帝陵中的独到之处。檐下增设了通风孔,可使殿内空气流通,以防木料腐朽。就其建筑群体而论,设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宫殿四角设有散水坡,便于雨水的排放。明楼与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十四个漏水眼与之相通,为地宫排水之用。
崇陵虽建于清末民初,但建筑规制仍宏伟壮观。在众多的建筑物中,地宫工程最为浩大,崇陵地宫如同其它帝陵的地宫一样,为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共有四门九券。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米,空间2170.65立方米。四道石门是地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扇石门上浮雕菩萨立像一尊,佛像大小与真人差不多,各个头戴佛冠,身披伽裟,足蹬莲花座,手持法器,分别代表力量、智慧、愿望、富贵等。过了四道门便是地宫九券中最大的一个券—金券,这里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敝,内有宝床,上面安放着皇帝、皇后的梓宫。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篇5
在清西陵境内共有三座皇后陵,分别为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其中泰东陵,无论从规模、规制上都是清代后陵中的姣姣者,而昌西陵在这些方面却无法与之媲美,但它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建筑中只有两处回音壁,一处是天坛,而另一处以是昌西陵。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完工于1853年,内葬嘉庆的孝和睿皇后,清朝从康熙初期开始,皇后薨于皇帝之后,便另选陵址,不再合葬帝陵地宫,而且陵寝不再另立陵名,而按皇帝陵寝所处方位而定,因其陵寝在昌陵西侧,所以定陵名为昌西陵。
与其它皇后陵寝比起来,昌西陵的规制大为缩减。主要裁撤了方城明楼,缩减了隆恩殿和配殿的规制,隆恩殿由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改为单檐歇山,面阔五间,并裁撤了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不设丹陛石,配殿由五间改为三间。隆恩门也由五间改为三间,陵寝门的两个角门由带门楼改为随墙门,与妃园寝的园寝门一样。
尽管昌西陵规制大为缩减,较前代皇后陵大为逊色,但也有其独特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昌西陵有回音壁。和其它陵寝一样,昌西陵后围墙也是弧形墙在陵寝建筑中叫罗圈墙,就可听到很大的回声,其形式和原理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因此人们把昌西陵的罗圈墙也称作回音壁。
除回音壁以外,这里还有一块回音石,那就是宝顶前面倒数第七块条石。站在这块石头上讲话,就能听到比原声大十倍或数十倍的回声,所以人们称它为回音石,这种奇特的回音壁和回音石现象的出现,是声学原理和古代建筑形式的巧合。声波的波长肯定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束状沿墙连续反射前进,使声音像打电话般清晰地传到对方耳中。
正是由于昌西陵的独到的建筑风格,使它对游人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魅力,同时也对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不难看出,清西陵是一部清朝历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最高水准,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杰作,座座陵寝都反映出清朝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风水文化。成为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合作,请您留下宝贵的意见,真诚的欢迎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归途愉快,再见!
关于河北的导游词精选相关文章:
★ 精选河北旅游景点导游词五篇
★ 河北旅游的导游词
★ 5篇介绍美丽河北景点导游词范文
★ 关于河北景点导游词范文
★ 关于河北导游词范文五篇
★ 关于河北的一些导游词
★ 河北导游词优秀范文大全
★ 2020年河北风光导游词5篇合集
★ 关于河北旅游导游词例文
★ 河北著名景点导游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