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

  读《理想国》的过程中都是随手做的笔记,它的内容太过丰富,我并未选出一个特定的点来讨论,姑且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并同时写出感悟。

  第一卷的对话主要围绕着色拉叙马霍斯与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的探讨展开,色描述的是历史的实然,他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历史是成功者书写,正史和野史中的王权该怎样评判?他认为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那么此处就涉及到一个公权与私权,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的问题。色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制定的,不为被统治阶级考虑,也即公权完全取代私权,国家自由完全取代个人自由。而苏格拉底揭示的是历史的应然问题,他认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不顾老百姓的利益而只顾自己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在苏那里,正义应该由道德原则来审定,法律是要整合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将正义最大化。苏的这种看法实际上为立宪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都加以承认,然后最大程度地妥协。

  色作为诡辩派的哲学家,认为“不正义的生活比正义的生活更好过”,这实际上是一个义利之争,色追求实然层面的物质利益,但又试图用道德上的的正义予以解释,在辩论的过程中用超验、普遍的正义与经验的事实相结合必然会产生矛盾。

  第二卷首先就三种善进行了探讨,从有用到好到善,这是一个从物质层面到去实体到终极先验探索的过程,之后又继续就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探讨,并提出对神的一些看法。在世俗利益层面上,人都是会行不正义的。而柏拉图想要探讨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在他看来,实然的、物质的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世界,真正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应然的世界。把这个与东方文化中追求世俗利益,成为“帝王之师”的儒术做一下对比,即可见西方神学的根基。从个人正义过渡到城邦正义,在城邦在各个组成成分中,柏拉图重点谈到的是护卫者,他将卫士与狗作比喻,认为“两者都应该有敏锐的感觉…昂扬的精神斗志…对敌人凶横,对朋友温和。”这些强调的是他们的天赋品质,同时柏拉图也注重后天教育,“体操锻炼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这种教育方式不是把人教育成为某个目的对象,并非技艺层面的工具,而是一种真正的自主人格完善。音乐中包括的故事,而这是对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在西方,科学、制度、法律、语言都有一个超验的层面,这也得益于柏拉图的世界由语言建构,寻求世界的本质(defintion)。柏拉图认为儿童故事应该审定,《荷马史诗》中把神混同于人,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关于历史的实然与应然的问题,历史的价值在于为今天和未来的行动提供借鉴,很大程度上历史不是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这就是希腊神话成为历史的原因。

  在谈到神的时候,柏拉图谈到“神只是善的原因,而不是所有事物的原因。”这与基督教的神学不同,基督教认为神是全能的,世界的一切都由神创造,且在柏拉图的理论中,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神不过是赋予了世界以理性、秩序。他对于恶的产生给予的解释是,灵肉结合过程中激情欲望掩盖了理性层面,或是善的缺乏导致了恶。柏拉图需要构造一个全善的神,以供卫士遵从。

  第三卷开篇谈到死亡与地狱的哲学,苏格拉底之死也证实了一种精神文化,死亡是肉体的朽坏,他们起初都是有罪的,犹太人在动乱中杀死了摩西,从托尔斯泰《复活》中也可以看出西方强烈的罪文化。之后又谈论到诗歌的韵律,之所以音乐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也许是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一过去,音乐就没有了,音乐无处不在,耳朵关闭不了,而像美术就是空间的艺术,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对音乐的研究是理性的反思,对于生活层面的事柏拉图是一概不管的。然后又谈到酒,在柏拉图那里,“喝酒与萎靡懒惰对护卫者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这里其实又表现了柏拉图的一个重要观点,所谓情感触发是人体内的动力系统,这是非理性主义者所看重的;而自识、反思、评价才是制动系统,是理性主义者所看重的。通过柏拉图对音乐等艺术教化作用的阐述,可以发现传统的艺术有肩负道德伦理的责任,但道德又容易被意识形态化,导致虚无与空洞。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道德的监护人作为父母姐妹应该怎么做?而后柏拉图又对美的问题作了辩论,苏说道“心灵有内在的美,形体上又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协调的美---这样一个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人,在能沉思的鉴赏家眼中,岂不是最美的景象吗?”这句古老的话在今日又重新见到其作用,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层面上升到人与人之间到现在的人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决定外在关系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市取决于人的个体心灵的内在健康与内在体验。最后柏拉图提出了一个“noble lie”,金银铜铁的品质是天生就有的,但只有在后天实践中才能显现出来,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阶级可流转不僵化的理论,这是直至今日社会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法制缺失就使阶级流转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个noble lie虽然高尚,但依旧是谎言,他可以使人心平气和,为最高的真理服务也许说服了柏拉图讲出这个noble lie。

  第四卷开篇柏拉图就强调了全体公民的幸福才是整个国家的幸福,在古希腊“公民”身份是一种荣誉,柏拉图强调“整体国家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公平与效益问题,政治伦理考虑的是公平问题,正如现在的西方代表是各个阶层的代表,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质上只是特定阶层的代表。柏拉图特别注重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富有和贫穷,穷则骄奢、懒散贫则粗野、低劣,他们都要求变革”,中产阶级代表了大多数,这也是目前西方拉票的一个主要对象,当然这个也是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紧接着柏拉图又提出了有关城邦规模大小问题,第一要便于统治,第二社会的等级是以自身的能力调节的,不是僵死的,但是具体的法制涉及也是没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点希腊城邦制度转而民主的原因,规模一般比较小不至于无法管理。而后柏拉图又谈到不让音乐翻新,因为音乐是用来陶冶心灵,而社会制度、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必须保持稳定性,这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今日很多人所困扰的寻根必要性的原因,没有传统意识与历史意识是很可怕的,人找不到自己的根,没有稳定的精神寄托也许会陷入恐慌或无聊。之后柏拉图又谈到城邦法律的问题,首先,规则意识问题,柏拉图强调“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得制定成法律”,这就涉及到公德中的潜规则与明文法律,其实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两者的关系协调,法的神圣性是以政治的公正性与神圣性作为基石才可避免落入利益全套的任意性,这就体现了柏拉图以“德”来奠基“法”的一个法理学基础。

  在第四卷最后,柏拉图提到了城邦正义的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不是技术,而是知识,是理性支配之意;勇敢是意志支配实践行动;而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控制了某些快乐与欲望”,它上承和谐,下承中道,是对于某些发自自身的向外的能量的克制,也顺此引出了灵魂三分,理性需要控制非理性部分的欲望与激情;最后一点即正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实行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拥有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事情”,用几个简短的字来说的话,即是“各安其分、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统治者是脑,以理性支持;卫国者是胸部,寻求激情、爱、恨;工匠、劳动者是腹部,受欲望支配,不容易受到理性控制。但柏拉图并没有否认欲望,他认为人的精神动力在于欲望,但欲望不应超越欲望的范畴,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导致的是美德、理性。五种灵魂高度对应了五种政体,这将在后面被详细讲述。

  第五卷主要有三个方面:1、同职同教2、婚姻家庭问题3、相论。首先柏拉图主张给予儿童以同等的教育,无论男女。在格劳孔提到教授时会遇到裸露问题时苏的回答很有意思“在理性认为最善的事务面前眼睛看着可笑的事物往往会变得不可笑。”在古希腊,裸露与淫荡完全是两回事,古希腊人体绘画比例的要求,神庙不准穿鞋等都体现了对身体的尊重。教育强调的是一个公共性质上的,西方目前的教育也是家庭与公共教育相结合,而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的教育是由家庭完成,就连皇帝也是如此。在婚姻问题上,柏拉图提出,卫国者妻儿公有,计划生育同时还要优生,对最好的后代予以培养,最坏的不予以培养,拿到现在来看,这是对于个体权力的侵略;卫国者必须抛弃一切个人利益,不该有私人财产,包括家庭,这样的评判标准再一次体现了柏拉图的应然探究,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财产、儿女以及亲属的私有”,但他也只是对卫国者这一个阶层要求这样严格。柏拉图作为公有制的奠基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此后还有康德、马克思都是走的这条路;而亚里士多德就是以经验主义、私有制为主要观点,洛克的《政府论》对私有制的强调,为英美立宪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五卷最后,柏拉图提出了相论与哲学王。他强调的不是认识美的东西而是美本身。他区分了存在的两种形式:being,是逻辑的,静止的;existence,是对外显现的,总是在交付自身与否定自身当中。变化则是在否定自身,而静止则是在维系自身,死亡、衰老即是对生命的否定,黑是对光的否定。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是知识本位论,在寻求知识的四种特性:确定性、可分析性、可被言说与传达性、普遍的必然性。这是对于experience层面流变的经验的否定,这也是意见与知识的区别。评判一幅画是通过它本身的美而不是他的现实性,从价值意义上谈论他的“相”的理念,从存在论意义上理解相难,但从认识论意义上,只有当感觉用文字、信息确定下来才是永恒的,唯有被记录下来的信息才能永恒化。“哲学王”代表了哲学家与政治家的两种品质,沉思与审慎。将沉思的理论理性与审慎的实践理性相结合,政治哲学史是很高尚的,内圣外王,柏拉图虽然还是落入了一个理想化的陷阱,但这对西方哲学家的崇高地位,对数学、逻辑学、语言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卷探讨的问题如下:永恒与实在、真理与正义、教育环境、日光喻与线喻。哲学家的天性里,柏拉图讲到“永远酷爱那种能够使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永恒的实在实体与变化的存在是有差别的,它超越流变,巴门尼德的being、毕达哥拉斯的数、苏格拉底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存在、柏拉图的idea,这些都是非流变的。生命、记忆是从哪里产生?肉体消亡、自我又活了,到底是有还是无?人出于本能意图永生,意识直观的判断与人的存在论与认识论相关。在此内知觉领域语言领域时,永恒性就在其中。否定永恒性就是对存在论与认识论的动摇,这种哲学起源于巴门尼德,永恒的being是哲学的基础,从意识的内知觉(也即反省、直觉而不是经验感觉)里得出了圆、数的being的相关永恒性。唯有being能够被言说,拥有名称,当感觉之物消逝时,定义仍有。永恒就是真,真不会自我否定,它保持逻辑一贯性,具有普遍必然性,既符合内在的原则,又可被外在的某个实存检验,既是观念科学向内的求真,又是经验科学向外的求真。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论的建立使得知识论坍塌,人们不再相信有单一的、纯化的实体存在,这也许也可以作为中国人对于一神迟迟不肯接受的原因。“真理的队伍里倒是有一个健康的和正义的心,由节制伴随着”,认识真理因而正义。

  而后柏拉图又谈到了哲学的非实用性,正是这种非实用性决定了学术高于世俗权力的权威,并且不受它的控制。祭祀、文字记录的地位是高的,但学术本身的价值意义又常被权力忽略。在西方教皇权力高于皇权的时代,世俗权力被神权压制,与中国稍作对比,就明白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为何出现不了像西方那样的一个教士阶层。理想主义有必要提出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西方的大学,大多数是在神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世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的教育在神圣性取消后就开始强化现世主义,强调技能训练。神圣性是一种理想主义,放弃理想主义,经济权力兴盛,公平正义真理会被遗失,落入现实主义的极端。人的道德提升是被动的,苏格拉底的被呼唤,柏拉图的被提升,因此人民需要被教育。这就是日光喻的一个核心所在,教育实际上就是再添加人后面的光照,光照不同人的能力也不同,前提思维、思维模式、看问题的清晰度就不同,也即柏拉图的启示说。光本身不作为认知的对象或认知的主体,只是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就如方法本身所起的作用一样。眼睛睁开,只有对象沐浴在光之中才能被看见,思想打开,只有对象沐浴在理性之光中才得以通透。“眼睛所具有的能力取自太阳所放出的射流”,这样的比喻,也即物的存在封闭在自身之中,物的存在因光照而超越自身的封闭性显现于外。“天上的哪个神的光,使我们的眼睛能够很好地看见,使事物能够很好地被看见吗?”世界的显现与存在要进入言说就必须有光,而讨论光则必须要追溯到光源。“善在可见世界中所产生的儿子就是太阳。太阳跟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好比可理知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理知世界一样…知识的对象不仅从善得到可知性,而且从善得到自己的存在与实在,虽然善本身不是实在,他的地位和能力都高于实在。”这段话揭示的善即是终极光源,而后半句即是从知识论和存在论两个角度来分析善,知识论研究显现与语言问题,存在论研究超越意识之外的一种实在的终极追求,但容易陷入独断性与神秘性。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三

  《理想国》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学习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心灵更和善美好。“人的全面发展最本质的涵义是指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发展。与科学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和反映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动力。”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更利于人的发展,学生也应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艺术的陶冶从而使心灵更充实美好。

  《理想国》中提出女子也应该接受教育。柏拉图认为,一定要给女子和男子以同样的教育,女子也要学习音乐、体操和军事教育,因为“同样的禀赋应该给以同样职务”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打破了古代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女平等,天赋和才能相当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训练,接受相同的职务,这就为妇女提供了学习和发展才能的机会,是很伟大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图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每个阶段应学习的内容都做了规划。他认为,先用五年的时间学习辩证法和体操训练,然后用十五年的时间到“地洞”里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到五十岁以上,那些通过了的优秀的人还要接受最后的考验,要求他们讲灵魂的目光转移向上方,注视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这时候他们会看见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剩下的岁月里他们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可见,人的一生是要不断的努力学习,磨练自己,不断接受考验最终才会看到善,走向顶峰。柏拉图的终身教育论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与学校教育时间,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时间都应该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这种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主任达夫把终身教育理论概括为20条,使终身教育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1994年,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委员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让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视。终身教育的思想,让我们有能力自身发展,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另外,我认为《理想国》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图认为,为了使城邦一直强大,就要控制他们下一代的出生,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和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最好结合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而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他们的统治者首先要设计出抽签的方法从而使优秀的男人和优秀的女人结合,他们为了保持治理者品种的纯洁,对于优秀的者的孩子带到托儿所进行抚养,竭力不让母亲认清自己的孩子,而对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首先我对这种夫妻的结合方式不认同,这种结合方式对于人们并不公平,其次对于小孩的处理方式太过残忍,生命本就是可贵的,一生下来就要被处理掉,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样太过重视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还有,不让亲生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都缺乏亲情和母爱,一个缺少爱的国家是很可怕的,而且这也违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确实蕴藏了很多闪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理想的国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东西无法实现,但是柏拉图同样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就好比美丽画中的风景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不能说这幅画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不能在现实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样好就否定这些理论。理想国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尽可能实现。

  在《理想国》的最后,柏拉图给大家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神和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让我们在灵魂上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吧,随时不忘心中的理想国,不忘我们肩上这份神圣的使命,倾听柏拉图的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清晰的世界,我们还需要一直追寻!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四

  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很多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曾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也有一些说法“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教育论著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书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让我受益颇多。

  《理想国》中强调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阶段音乐文艺教育最关紧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图认为,儿童阶段接受了音乐文艺的教育会变得温文有礼,对丑恶的东西反感,等到长大会受他所接受教养的影响,便会与理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实地见习战争,也从音乐中、游戏中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图也提出,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天性。而这也让我们思索,现在的教育是否带给孩子给多的是强迫,我们的教育让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发的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渗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么形式,就能生成什么形式” 他提倡长者给儿童们讲述一些规矩,如要尽孝道,注意发式体态举止等等。他认为,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越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人们也已经建立起全新的儿童观,这些关于儿童的看法中有一条是“幼儿的才能的发展存在逆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这与柏拉图提倡的对儿童的开发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见柏拉图和《理想国》对早期教育的深远影响。

  《理想国》中很重视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柏拉图认为,我们首先要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而且缺一不可,只有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才能达到和谐。他也提出必须重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辩证法的学习。特别重视辩证法的学习。“如果提前是不知道的东西,结论和达到结论中间步骤也就是由不知道的东西组成的。这种情况下结果的一致又怎能变成真正的知识呢?”所以这种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辩证法,只有掌握了辩证法拥有了善理念的哲学家才有能力以善理念为原型,塑造人间的理想国并护卫着它。在《小学教育学》中有介绍,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包括了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对于每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当代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所以,教育应该注重全面性,对人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才能和谐的发展。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五

  今年的上课老师让读柏拉图《理想国》,对于这样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的名著,似乎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我们看到书中的一些对话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实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视角,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东西或许是不怎么样的,在我的老师组织的课堂的讨论上边,很多人都在从这样的理解上误解柏拉图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许在我们阅读的首先应该更加的关注柏拉图的写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们必须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许我们的了解会更加的宽容一点,我们或许在我们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阅读的困难。

  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写作于古希腊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的背景让我们知道柏拉图的思想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他的思想不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的人们,相反的是,柏拉图的著作启发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开发他们自己的思想的领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古希腊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学”的意思,这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是一个名字,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说的一个内容,在后来人们的翻译的过程中西方人将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时是翻译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词根,所以英文的翻译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们的国人在翻译英文的时候翻译为了"共和国","国家篇"或者是我们今天在理解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关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设的一种期待,你是否理解这样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或者理解那样的文本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的想到我们自己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生存,于是我们翻译的理想国也就在这样的了解中定了下来,其实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图的是一个十分的现实的政治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理想的环境中想象的东西,可是我们曲解了柏拉图的理解,从题目的翻译上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国是空想的,却不知道那是一个经过当时现实的思考而做出的一个高于我们的实际的制度建制的一个政治的东西。

  关于柏拉图,苏各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一个出生在雅典的贵族的后裔,在当时雅典和斯巴达交战的时候出生,那个时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经去世,其实当时的人从荷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在柏拉图成长后,那个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验证了斯巴达人在圣庙中乞求的预言,雅典战败了,于是,外受到斯巴达人的压迫,内受到自己的统治者的压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柏拉图开始在进行了自己的考察结束后开始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就展现在我们自己的面前。

  关于正义的一种理解,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想法

  《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的讨论中有的人的言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需要从我在上一次的笔记中说的,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说我们那样的理解是一个狭窄的理解,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分清了这样的正义的划分后,我们就要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许和古罗马的乌尔比安说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在课堂的讨论中从同学的言论中得到的启发,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说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图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是柏拉图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正义的描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时代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

相关文章:

1.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6篇

2.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7篇

3.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

4.理想国读书笔记800字

5.理想国读书心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