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
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 口笛(dí) 罚(fá)站 放假(jià) 衣裳(shɑng)
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
假:①jiǎ ②jià 真假() 暑假() 假()发 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
①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②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放假互相一所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花们的妈妈是谁?
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
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______在天上轰响,__________落下的时候,_________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______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______。他们的家在______。(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①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②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③“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④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
③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②指名汇报。
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
③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④指导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读着这些想象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七)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____X。
蝴蝶一来,他们____X。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2.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逐步提高记事能力;
3.能初步学会描写特定的场面。
【教学重点】
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自己玩得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自由交流)
2.阅读习作要求。
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课件出示1)那次玩得真高兴(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
二、回顾交流,选择材料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故事,下课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只有学生,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课件出示2)
(1)地点:校园、家里、野外、公园……
(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
(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
(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
(6)感受:开心、悲伤、喜悦、明白了……
三、紧扣要求,确定中心
1.教师导言: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小组交流,确定中心。(板书:确定中心)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课件出示3)
那次玩得真高兴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还有姐姐一起去西安的公园游玩。我们走着走着,看见有人在出租单人和双人骑的自行车。我从来没有骑过双人的自行车,所以我觉得很新奇,便和哥哥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爸爸和姐姐各租了单人自行车,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与双人自行车零距离接触啊!
刚上车坐好,车子就往右倾斜,还好哥哥比我高,腿长撑住了地面。虽然没有“人仰马翻”,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刚骑上车就遇到下坡,车子像飞机一样“飞”了起来。我有点紧张,因为怕我飞出去,摔跤。我兴奋不已,双人车真是太好玩了。哥哥大叫一声:“小心,有车来了”,旁边的人急忙躲闪,有的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还有不理不睬的。
车子滑到坡底,慢慢的速度慢下来了,我们都使出劲来踩,速度又变快了,上坡时我们更用力了。突然,我们都精神一振,好像爆发了一样,飞快地冲到坡上。只听见“嗖”的一声,我们冲上了最后最高最漂亮的一个坡。我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告。此时,我的小脸通红通红的。
双人自行车真是既好玩又有趣,我玩得真高兴!
2.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课件出示6)
(1)集体活动有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一次来写。
(2)活动中的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3)如果活动的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在描写中要懂得使用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4)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5)写好自己,写出感受,如做事粗心,吸取教训;做事要讲究方法,总结经验;不到最后不放弃,做事要善于动脑;要有小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让人分享活动的快乐,感悟活动的收获。
(板书:印象最深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五、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展示在宣传栏内。
2.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总结。
从作文中,我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给同学们带来快乐,使同学们增长知识,让同学们变得团结,也使老师看到了一个个活泼、向上、团结、勤奋的好孩子。老师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
确定中心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欢乐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节特点导入,然后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词语分组让学生感受新词的层次,在这里我没有在田字格里给学生范写,这是一个关键的失误,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认读、写字的能力,这一点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重点讲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让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能说能写。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说说秋天有那些颜色?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重点字词上,抓住“邮”这个字,用换词的方法,例如换成“带”可不可以,让学生体会“邮”字的好处,并进行交流。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获也有遗憾,教学中,首先是师生都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并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遗憾,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当学生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回答问题时,我有一些手忙脚乱,安排欠妥,在某些环节放开了没能即时收回来,造成时间不够,没有时间“回读”感受也说明我的教学不娴熟,没有做到“教育机智”。而且这篇课文应以读为主,但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功夫不够,没有让人感觉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进步的朗读,应该让学生也尝试配乐朗读。
在安排课时上第一课时应该重点强调字词基础,把生字和生词砸实,比如组词,多音字,偏旁等,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自己来交流反馈。并且把练习册的练习当堂订正反馈。而我在教学中省略了这些步骤,有失妥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多多注重细节,灵活应变,争取进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谆谆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 “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1、新课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最后叫学生利用课题找答案。师傅的建议是我豁然开朗,果然有名师风格。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太平和了,激情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我也尝试训练过的,平时的课堂他们有发声音的,可能来听课的人多了,都不好意思发音了。特别高年级的同学,这点以后要抓出来重点训练一下。
4、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开始我担心讲不完可能我自己讲得比较多了,忽略了学生,互动少了点。以后的课堂要多注重学生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诱(yòu)人犹豫(yù)跺(duò)脚 处(chǔ)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
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
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本文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
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章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学又要问,光学不问,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
1、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敢提出异议,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
2、要鼓励学生“勤问”、圣人孔子,堪称勤问的楷模。他向苌弘问乐、向老聃问礼。在日常生活中,逢事必问一个所以然,以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曾号召国人“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作为教育者,我们何不也教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凡事问个水落石出,弄得个清楚明白。
3、要鼓励学生“下问”。“下问”即不耻下问。要使学生懂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要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向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学问多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学习。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发奋进取的求知精神。
4、要鼓励学生“追问”。就是要培养学生一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克服学生对事、对物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坏习惯,做到剖根问底,而不浅尝辄止,在问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要鼓励学生“善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学生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地乱问,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多思的基础上勤问,思考后再问,有准备地问,有目的地问,问到点子上,在问中长进、在问中释疑、解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的字法,理解“老花”的含义,感受老屋的“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的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的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真的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的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的请求,它会怎样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的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的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的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的请求和老屋的体弱却平静的语气。
师:二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的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动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的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的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的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吗?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的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的帮助别的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的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的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创意的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师:预测故事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依据,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避雨
准备倒下老母鸡孵蛋乐于助人、善良、慈祥
小蜘蛛织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课前游戏,无痕渗透
本课的课前游戏,我借助不久前写过的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们根据外貌、身高、性格等线索,大胆猜出的同学。有了前期的作文铺垫以及大家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了解,设想是在玩中无痕渗透给孩子们猜测要有依据的意识。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太紧张了,在试教的时候那种活跃的、孩子们争着抢着提问的气氛没有呈现出来。
二、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根据旁批,渗透预测的方法
在学生对预测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教学中我利用“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打算倒下的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的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的。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
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与故事的内容一样吗?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四、小结课堂,巩固对预测的认知
帮了小猫之后,老屋又一次想倒下了。这次有没有倒呢?你又是根据线索来预测的?学生谈到了“题目、上下文的内容等”。这其实是对前面预测方法的一次回顾。在孩子们交流后教师总结:预测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最后,我出示本单元的导语,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都要用预测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预测”的方法来学课文,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会大大降低猜测的趣味性,所以这一课,我一直在无痕渗透,到课堂的最后才总结阅读方法,出现“预测”这一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
五、回归整体,识字写字
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认为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的字词教学还是不能放松的。本课,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在写字方面,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暴啊”“准啊,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写的时候特别注意什么。
在今天的上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预测单元的课文是不用预习的,但不预习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说,不预习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对于班级里相对后面的那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连课文意思都没有读懂,让他们猜什么都不是很清楚。第二、对于第一次接触旁批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写,可能难度偏大了,很多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写,写在什么地方。第三、我们的日常课堂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我们的孩子似乎习惯于对标准答案的一种期待,在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时,大部分孩子都是顺着情节往下猜。其实猜测可以是很大胆的,可以是天南地北,与别人不同的,只要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这也让我反思,是不是平时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孩子们的童心?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