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5篇

昆虫有着顶级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它们能够通过复杂的通讯行为和高超的机械技巧完成各种重要的任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蟋蟀、螳螂,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重点:

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蟋蟀、螳螂间的异同,并能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在生活中见过螳螂、蟋蟀;

(物质准备):

1、画有螳螂、蟋蟀的记录板6块、表征圆点若干;

2、课件、蟋蟀叫声音频、蟋蟀&螳螂生活习性的音频;

3、展示板(空间准备):幼儿围半圆&围桌坐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一)猜螳螂提问:身穿绿衣裳,挥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灭害虫美名扬!这是谁呀?

(二)猜蟋蟀提问:家住暗角落(播放课件),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窸窸窣窣叫。(播放音频)听,它还会唱歌呢!

二、幼儿观察、操作、比较、感知蟋蟀与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并分组记录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数量。

(一)幼儿观察图片,分享各自发现,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处。提问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别长得什么样子?它们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螳螂和蟋蟀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身体的颜色不一样;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样的武器,头呈三角形,这是蟋蟀没有的;而蟋蟀能发出好听的叫声,螳螂却不能。

(二)幼儿操作、记录,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处。

过渡语:但我们也发现了它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几对翅膀和几条腿呢?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一看,用贴圆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要求:2名幼儿为一组,观察、表征蟋蟀与螳螂腿和翅膀的数量,请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与表征进行分享)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它们的腿有几条?翅膀有几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时间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数量观察的又快又准确,发现原来蟋蟀、螳螂分别都有6条腿、2对翅膀,都会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播放视频)

提问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领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护色,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它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者砖块的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农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昆虫,春天到了,它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观察、探索更多昆虫的小秘密,有时间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延伸活动:

1、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认识、了解更多的昆虫,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2、在科学区,投放其它相关昆虫的标本,供幼儿观察、学习。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拥有探索昆虫的欲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昆虫操作卡片若干张,多媒体。

活动重难点:

通过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根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

2、师:今天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我很开心。其实老师今天也有一件开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们想知道吗?其实今天是我们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谁?

3、师揭晓答案:出示毛毛虫的图片。在他生日的时候来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教师出示图卡

师:

(1)你们发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呀?

(2)蜈蚣和蜘蛛来参加生日会,毛毛虫为什么要请他们回去呢?

(3)毛毛虫是怎么说的?他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昆虫,都有六条腿,有头、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虫的秘密。

师:毛毛虫为什么只邀请昆虫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那毛毛虫自己是昆虫吗?(师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啦》儿歌,了解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三、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集体辨认。

活动延伸:

1、我们带着刚认识的新朋友一块给毛毛虫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变成美丽的蝴蝶。

2、去户外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昆虫。

教学反思:

随着天气的升温,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学校四周,平时在小区里,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那么在这里面有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呢?小朋友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动物图卡片,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图中的动物的了解,帮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昆虫和非昆虫。活动再次通过故事《毛毛虫的生日会》归纳总结幼儿眼中昆虫的特征。

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更加的让活动变得生动。

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课后教师没有给幼儿预留学习运用环节,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方面有待加强。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

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情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对各种昆虫比较感兴趣了,可是见到的也只是在菜园地里最常见的那几种,许多别的孩子们都没见过,通过展示相似于各种植物的昆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发现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副(画面有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四页。

3、幼儿、家长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活动流程:

1、寻找昆虫。

(1)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发现了哪些昆虫。

(2)引导幼儿寻找不容易发现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被发现?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本领。

(1)请幼儿欣赏科学小知识《捉迷藏的昆虫》。

(2)提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3)阅读幼儿第三册第四页,仔细观察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4、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相处好办法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提醒幼儿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相关图片、图书等资料投放在发现区,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023优秀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大自然是活教材,对于较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来说,对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虫,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昆虫宝宝藏在哪》。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自然与发现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根据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虫。

2、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的喜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虫儿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找找有哪些昆虫。

二、分辨树林里的昆虫

找找树林里的昆虫

(1)瓢虫

提问:身体半球形,身上几颗星,你知道是谁吗?

小结:瓢虫穿着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点点代表着它是几星瓢虫。

(2)知了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小结: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问:蟋蟀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蟋蟀的尾须很长。

(4)天牛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天牛的触角是一节一节的。(出示天牛图片,细述天牛的触角)

(5)蚂蚁

提问:谁能说说蚂蚁长什么样?

小结:蚂蚁的身体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有大大钳子的昆虫是螳螂,大钳子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提问:这些昆虫长得都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总结:昆虫们长得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六条腿,两个触角。

三、幼儿操作:它们藏在哪?

1、教师指导

今天这些小昆虫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他们就藏在树林里面。

找到一种昆虫,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数一数,它们各有几只?把数字贴在圆圈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数出不同位置的昆虫数量。

3、验证

提问:你找到了几只瓢虫?一起看看,你找对了吗?

(验证其他昆虫)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厉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虫们都找到了,下次我们去室外找找昆虫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以提问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昆虫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初意识源于说话,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幼儿语言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良好语言习惯,加强幼儿口语交流,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