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2023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可以)

阳康的人也会继续感染吗?随着年夜饭的到来,很多人问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2023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2023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

2023阳康和没阳的人能一起吃年夜饭吗?

春节临近,很多人踏上返乡的路程。那么过年期间,“阳康”和“未阳”可以聚餐吗?春节期间串门如何避免感染?

春节期间可以探视未阳老人吗?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也增大,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感染者,如何预防感染或二次感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临床救治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建文教授表示,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较多,孝顺儿女过年希望去看看家里长辈,建议家里有特殊高危人群的,尽量减少外出和拜年串门的机会,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家中老人还没有感染过,建议还是不要返乡看望了,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关心,尽量不要把病毒带回家里去。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年人的同住者已经感染,务必马上给老人测试抗原,一旦发现感染,可早期给予中药治疗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增加营养多休息,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这非常重要。

春节期间,“阳康”和“未阳”可以聚餐吗?

过年期间,“阳康”的和“未阳”的可以聚餐吗?这可能是还没有阳的朋友比较担心的。

如果还没阳的话,聚餐前要确认自己有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及时用抗原监测身体情况,可以的话尽量少聚餐。

如果发现自己阳了还没有转阴,不建议参加聚会,咱们就在家安心休息,等阳康了再聚也来得及。

如果已经阳康了,核酸或者抗原结果呈阴性,那就说明,我们传播给别人的风险性基本没有,而且体内也已经也有抗体了,在3到6个月之内二次感染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参加聚会没问题。

提醒大家,春节聚会尽量少喝酒、不喝酒。为什么呢?

因为醉酒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特别是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下降。阳康后的几个星期,我们身体的免疫力还在打扫战场,所以尽量别饮酒,给身体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旅途中、返乡后,儿童应该在防护方面注意什么?

1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安排长途远行,如果孩子生病就不要带他出行。

出行前建议准备好口罩、免洗的手消或消毒湿巾,家长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流行和人员流动情况,尽量不去人员流动过于聚集的地方,因为这样会增加孩子感染机会。

春节期间聚餐聚会较多,对儿童健康有哪些提醒?

春节期间,王荃建议尽量少带或不带低龄儿童参加聚餐、聚会,如果外出聚餐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合格的饭店。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合理和食品安全,动物性的食品应该烧熟、煮透。如果要给小婴儿吃鱼,家长要尽量彻底剔除鱼刺。岁数大一些的儿童要吃鱼时,要提醒孩子不要狼吞虎咽,避免造成伤害。春节期间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和过油、过甜食物的摄入。

春节期间该如何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身体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建议:

第一,尽可能不要暴饮暴食。无论食物多美味,尽可能做到食不过饱,每餐七分饱,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应该注意。

第二,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饮食、进食同样有生物钟,尽量不要有大改变,春节期间不要太随性进食,还是尽量保持一日三餐或者少量多餐的原则。

第三,春节期间不可回避的一个事情就是喝酒,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尽量不喝高度的烈性酒,可选择低度酒少量喝。二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产妇,还有慢性病、血糖血压血脂波动大控制不好的朋友,尽量在春节期间不喝酒。

第四,尽量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或者烹调方法,比如过于辛辣刺激、油煎或烧烤,过多盐分、油脂摄入会增加健康风险,食物应尽可能保持清淡,可比平时稍微丰富一些,但是不要过。

聚焦 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聚焦 上海已向社区发放超6万盒抗病毒药物

1月14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早治疗”方面,社区为患者提供氧疗6.5万人次,雾化吸入2400人次,输液和注射治疗超过18万人次。在药物配送上,目前为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了超过6万盒抗病毒药物,包括Paxlovid和阿兹夫定,已经使用近4万人份。

聚焦 深圳:1月8日起至3月31日新冠感染住院费用全额保障

据1月17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消息: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患者医保怎么报?根据国家、省医保局相关文件精神,市医保局迅速贯彻落实了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费用的医疗保障相关政策,2023年1月8日起至3月31日期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实行全额保障,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散寒化湿颗粒等700多种药品可报销85%。

聚焦 熬夜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

1月1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熬夜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这一系列疾病,包括神经系统、各个系统都可能有一些毁损。大家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生物钟。

阳康返乡后饮食作息需要注意什么?

1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要点如下↓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需注意事项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精神状况,如果孩子精神差,嗜睡,或者烦躁不安,难于安抚,呻吟,甚至出现精神状态改变、意识障碍或者抽搐等,都要及时就医。

另外,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如果孩子呼吸加快,出现喘息甚至发憋;或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甚至无法发声;或出现呼吸费力,如鼻翼扇动,点头样或耸肩样呼吸,口唇青紫,面色苍白或发灰等情况,应尽快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喂养困难甚至拒食;或频繁呕吐、腹泻,或出现尿量减少等脱水的征象;或出现超高热(≥41℃),或持续高热不退,或发热时间超过3天;或是发热伴有新发的皮疹时,均应及时就医。

“阳康”后症状消失应及时停药

新冠感染以后,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比如针对发热、腹泻、咳嗽等,如果这些症状都消失了,应及时停药。

药物一方面起治疗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妇“阳康”后应继续注意防护,同时注意睡眠、营养均衡等,逐渐、适当、个体化采取一些运动措施,量力而行,逐渐达到康复。

关于“阳康”后的营养管理

“阳康”之后,营养管理应继续进行:

一是尽量保持食物多样化,餐桌丰富多彩一点。

二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就餐。

三是保证几样重要的营养物质或者食物的摄入,包括但不限于优质蛋白,每日三餐做好荤素搭配。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应做到餐餐有蔬菜、每天有水果。要保持充足饮水,少量、多次、规律性饮水,保持良好习惯。

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使基础病加重?

第一,感染了新冠以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血管斑块容易发生炎性反应,并且血栓的发生率可能也会增高,导致原有基础心脏病的加重。

第二,基础病患者平时已经服用了一些药物,感染新冠又服用退烧药等,如果喝水少,水电解质平衡有时可能发生障碍。合并用药时会有重叠用药问题,因此需经医生指导进行用药。每个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新冠不要“等、拖、耗”,一定要及时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药。

未发现新冠病毒活病毒通过母乳传播

没有理由停止母乳喂养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活病毒可以通过母乳进行传播,因此没有理由停止母乳喂养。

哺乳期妈妈“阳”了以后,如果身体允许而且没有母乳喂养的禁忌证,建议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建议母亲规范佩戴N95口罩,并认真清洁双手和乳房后再行哺乳。

母亲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如果因身体状况不适而无法完成母乳喂养时,可以由其他人代为哺乳。但母亲吸奶或挤奶前应该彻底清洁双手和所有哺乳用具,佩戴N95口罩,喂养后应彻底消毒奶瓶等哺乳工具。

阳康了还会感染吗?

新冠阳了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为阳性,一般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还会感染,但也不排除不会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比较强,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染,如果患者出门时不注意佩戴口罩,同时经常去人群比较密集的环境当中,就有可能还会感染,同时加重自身的病情。就算康复后,如果不佩戴口罩去人群比较密集的环境,还有可能会复阳。

但也不排除患者在康复后,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出门严格佩戴口罩,所以也有可能不会被感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