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

传统节气惊蛰已经到来!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惊蛰吃什么才应节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

传统节气惊蛰习俗有哪些?

惊蛰日清晨村童到田间咒雀,击打钢器,沿着田埂而行,唱咒雀词;把石灰、灶灰、唇炭追撒在墙角及偏僻处;用香油煎糕,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把黄豆用盐水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将水滤去晒干。放在锅中妙熟,全家人吃炒豆,称之为吃蝎子毒;西府海棠、玉兰、排桃、绣球、杏花、宝相花、种田红、木挑、李花、月季花、剪春萝等上市。

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捶,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将惊蛰称为“二月节”。其实早在西汉《礼月令疏》是把惊蛰放在正月,而把清明放在二月。到了东汉刘欲的《三统历》将惊蛰改为二月节。既然叫“节”,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间习俗活动。

常言道,“春雷惊百虫”。惊蛰一到。天气转暖,昆虫和细菌开始活跃,容易滋生疾病,因此山东的农民会在惊蛰日生火烙煎饼,取“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与之相类似,陕西人会在这天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人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麦子,还要煮连毛芋子、做芋子饺。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妙,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此外,惊蛰日还有灭小人嘴的习俗,不论是“祭白虎”还是“打小人”,都是取灭掉小人的阻挠,保证前程的顺利和生活的顺心之意。

惊蛰吃什么?

吃梨

惊蛰吃梨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梨”同“离”,吃梨可以远离虫害,让庄稼在新的一年获得丰收;另一说法则着眼于养生保健,认为惊蛰时候天气回暖,气候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而梨的水分充足,有助于润肺止咳。

炒玉米、炒黄豆

一些地区在惊蛰这天有“炒玉米”的风俗,称之为“炒虫”,即玉米经过翻炒的过程便是虫子被消灭的过程。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意的是“炒黄豆”。据传陕西一些地区有惊蛰吃炒黄豆的习俗,黄豆在锅中被爆炒的噼啪声,正如害虫在接受煎熬的“蹦跳声”。

吃鸡蛋

惊蛰还有吃鸡蛋的食俗,相传这一天要祭祀白虎,白虎满口獠牙,十分可怕,只有用鸡蛋将其喂饱,它才不会伤人,因此便有了惊蛰吃鸡蛋的说法。

烙煎饼

有说法称,山东一些地方有惊蛰吃煎饼的风俗,以前烙煎饼需要生起火炉,有烟有火,意为让害虫在烟火的熏烤中消失殆尽。

吃驴打滚

惊蛰这天还有吃驴打滚的食俗,驴打滚取“滚”字之妙用,即翻滚、翻身之意。惊蛰在春季,一年之始,吃驴打滚寓意在新的一年可以“翻身”,心想事成。

惊蛰吃梨的由来

关于“惊蛰”吃梨这一习俗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些别的说法。不过其他的这些说法,大多还是与“梨”字的谐音“离”字有极大的关联。

古代的民间一般都认为,在“惊蛰”这一天如果打雷的话,那么雷声就会惊走地下那些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毒虫。因此在这一天,民间就有驱虫的习俗。

而“梨”字的谐音是“离”字,民间认为“离”字有“驱离毒虫”的好彩头。所以民间会出现惊蛰这一天吃梨的习俗,其实就是为了讨这样一个好彩头而已。

还有一种关于“惊蛰吃梨”的说法,是和养生有关的。这种说法认为:春天气候干燥,容易引发咳嗽,吃一点梨肉可以润肺止咳。

这种说法看上去比晋商的传说,更像是“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这句谚语的源头。但是总的来说,以上的说法看上去都像是穿凿附会,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另外,关于“惊蛰”吃梨的习俗,其实还有一点让人感到迷惑的地方。明明梨子成熟的季节是在秋天,那么为什么“惊蛰吃梨”是在春天呢?

我们都知道,梨子是在春天开花,到秋天七八月成熟,只有小部分梨子会在六月成熟。而“惊蛰”是每年阳历的三月五号前后,这个时间已经是春季了。

古人虽然也有办法把秋天成熟的梨子,保存到来年的三月再吃,但是那口感和营养价值,肯定都要大打折扣。而且普通的百姓,也没有这个条件进行保存。

梨子即便在秋季当时就吃了,也不过就是一个润燥止咳的功效而已,放到来年再吃,又怎么可能让人“一年都精神”呢?所以这句谚语,其实是存在夸张成分的。

其实,山西人之所以在“惊蛰”吃梨,除了是为了养生,以及借“梨”字的谐音讨一些好的彩头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当地自隋唐时期起,就一直盛产梨子。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西从南到北,梨多名优,均耐贮存。山西的祁县,现在已经成了中国酥梨之乡,年年都在举办“梨花节”。祁县产的酥梨,同样在全国闻名。

山西梨子的品类繁多,产量又大。收获之后有卖不掉的,自然就要“巧立名目”,想尽办法自己“消化”掉了。所以当地人不只在“惊蛰”这一天吃梨,平时早上起床,或者饭后也吃一个梨。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古代没有如今使用的保鲜剂,梨子一类的水果是无法长时间保鲜的,山西人又是怎么把秋梨保存到来年春天再吃的呢?

东北由于天气寒冷,倒是可以把秋梨做成“冻梨”,保存到来年的春天。山西也属于北方,冬季气温低时也有零下十几度,难道古代的山西人,吃的也是黑乎乎的“冻梨”吗?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没有资料显示,古代山西人和东北人一样,吃的是冻梨。至于古人为何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看上去和以上理由都毫不相关。

之所以这么说,这大约是因为北方的天气比较干燥,春季又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吃梨恰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就流传出了这样一个习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