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总结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常见错误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总结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常见错误

  尽管现在不少同学都已经开始进入疲倦状态,但是为了能够考取好的成绩,同学们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高考。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总结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常见错误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外语学习网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正确

  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有12个

  38.用1L 1mol.L-1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错误,比如Ag和Ca

  分析一套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又是老生常谈的学习方法,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前提是你能不能做到。也要承认,高中的学业任务很重,课前预习时间可能不是太多,哪怕粗略看一下课本也是很有必要,预习目的就是找到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然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课后一定要复习,对于化学这个科目复习的建议是:学习结束二十四小时、一周后、一月后、以及考前二十四小时效果最好。

  抓住课堂时间

  听课是上课的重要环节,听课环节有以下三个重要的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1)上课要注意老师说的知识点,这部分往往是考试或者内容上的教学重点难点。所以在学习中会大有裨益。(2)之前在预习的时候有不会的地方,这里要重点听一下,要把不会的搞懂。(3)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才能轻松对应学习,同时也是制胜中高考的法宝以及学习的最终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学习化学

  化学实验主要是由一些化学试剂混合产生不同反应,学生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一定注意观察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不同反应,反应前要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中要注意观察加入不同反应物的顺序、量和所产生的变化,反应结束后,再对生成物的颜色、形态、气味等进行观察,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例如,在进行《乙醇的蒸馏》的演示实验中,由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可在实验前观察乙醇的颜色、形态、气味等并记录,在对乙醇进行蒸馏的实验过程中,再观察教师所放的乙醇的量和在蒸馏过程中乙醇的变化,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观察乙醇蒸馏出来的液体的颜色、形态、气味等,再由老师进行指导、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自己记录常考点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法

  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此外,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花时少,效果好”的目的。

  判断与推导要学习

  无机化学重在判断,判断反应机理,反应原理,如化合价是否对等,能否参与反应,如何配平,都是基于周期表规律进行判断和推导的。而有机化学的判断,首先是官能团的判断,而后是碳链的推导。抓住官能团的反应特性,然后根据碳链分布规律(4个键位),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把题拿下。

  联系生活实际

  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总结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常见错误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

2.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

3.高考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4.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5.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