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个人感悟征文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下面小编整理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个人感悟征文5篇,欢迎阅读。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1

“马莲渠乡翟家沟村村委会:在驻村第一书记王宁及所有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适合我的脱贫道路,使我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出了困境,心中无比感激,我永远不会忘记扶贫干部对我的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翟家沟村的公示栏里张贴着一张醒目的大红纸,是贫困户边玉的感谢信。

王宁是“90后”,翟家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说:“自我踏入翟家沟村的那一刻,就被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所深深的打动。面对那些穷困无奈的村民,我们精准扶贫的政策就应该落实在他们身上,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封感谢信的到来,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从“小老板”到“叫花子”的跌宕人生

送来感谢信的边玉是土生土长的翟家沟村人,儿子边如意从小患有脑瘫,照顾儿子是边玉妻子生活的全部,虽然生活压力大,好在边玉有一身做豆腐的好手艺,小生意也一度红红火火。但天不遂人愿,在一次搬运货物中,边玉不慎摔倒,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生意也只好由女儿勉强维持着。祸不单行,本就只能维持的生意在女儿的一次车祸后彻底毁灭,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而车主却无力赔偿,不到半年时间,边玉为了给女儿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时间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边玉从一个对生活的充满希望的小老板,变得整天浑浑噩噩,对生活的也失去了希望。看着智力残疾的儿子和瘫痪在床的女儿,边玉几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又被儿女依赖和渴望的眼神打消了念头,但他的内心已经掉进了绝望的深渊。女儿虽然受伤瘫痪,但看到父亲的一蹶不振,心里很是着急,她很坚强,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

了解到边玉的情况后,第一书记王宁第一时间帮边玉写了贫困申请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边玉的家庭信息顺利通过了调查比对,成为精准扶贫户初选对象,可令王宁担心的事情依然存在。

由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边玉的内心已经不再信任任何人,抵触的心里让他拒绝沟通,王宁几次入户都被拒之门外。“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他接受我的帮助呢?”王宁苦思冥想。

扶贫先“扶心”,致富先励志

虽然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王宁并没有放弃对边玉一家的帮助,他发现边玉很听女儿的话,而他的女儿,虽然下肢瘫痪,却很通情达理。王宁发现了转机,便给他的女儿做思想工作,同时讲解宣传党的富民好政策,让她把正能量慢慢传导给边玉。在女儿的劝导下,边玉似乎打开了心扉,变得愿意交谈起来,通过相处,王宁似乎也变成了他们家的一份子,他趁热打铁,不断用美好生活召唤、鼓励,让边玉重拾了斗志和信心,也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王书记,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为了孩子们我也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可我这样还能干啥?”边玉红着眼眶说。

“只要您相信我,我来帮您找项目,咱们一起努力!”王宁拍着胸脯说。

根据边玉的年龄状况、身体情况和劳动能力,王宁决定为他确立养羊脱贫致富项目。带他拜访了一些养羊专业户,帮助购买了12只基础母羊。看着院子里的羊,一家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由于边玉缺少养羊经验,疾病防控不到位,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基础母羊成活率低,产羔率也低,效益不好。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边玉又想撒手不干了,看着这样的现状,王宁也急得满头大汗。

好不容易扶起来的信心,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边玉的女儿虽然瘫痪在床,但头脑很清醒,她哭着说:“我虽然腿脚不便,但也想为家里尽自己的力量,我上过学读过书,手也还能动,我不想让爸爸这么辛苦,不想让他好不容易点燃的希望又破灭,我也可以学养羊的技术。”听到边玉女儿的一番话,也给了王宁启发,他对症下药,帮他们购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书籍,让边玉的女儿边学习边给父亲讲解,同时,他还帮助边玉代买饲料和药品等,同他一起学习技术,一起在圈舍内外忙碌,干累了就坐在圈舍里聊一会儿,休息好了接着干,就这样,王宁陪着边玉克服一个个难关。在家人的鼓励支持和王宁的帮助下,边玉咬着牙挺了过来。

旧貌换新颜,越走心越甜

倒下去的心被扶了起来,脱贫的门、致富的路找准了,重拾了创业信心的边玉俨然换了一个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羊填草加料,打扫圈舍,一直忙到天黑。晚上起夜时,他也不忘到羊圈走一走、看一看,观察羊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不留隐患。边玉的女儿在帮助父亲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的价值,对生活更加充满了希望,随着羊的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愿意钻研养殖知识。“养羊让我爸爸重新振作了起来,现在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再也不用愁眉苦脸啦。”边玉的女儿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边玉终于掌握了羊在哺乳期、育肥期、产羔期的养殖技术,以及圈舍消毒方法。现在他养的羊很少生病,繁殖得也快,不到一年时间羊群已经壮大到30多只,年收益达到2万元。如今双脚踏上致富路的边玉也成为了全村的正面典型,他逢人便乐呵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让我走向致富路,越走心越甜!”

这样的家庭,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在不放弃的信念下重新焕发起了别样的光彩。在全村大会上,王宁时不时会让边玉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这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将帮助边玉脱贫致富的过程深深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了解村情民意、逐户走访调查,吃在村里、住在村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与村民的感情逐渐升温。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现在的翟家沟村从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的落后村变成了其乐融融的和谐村,土路变油路、空地变广场,让村民出行方便也有了活动健身的地方。加强组织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增强了村子的凝聚力也真正让党员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推动危房改造、消除村民顾虑,与村民促膝长谈,通过算细账取得了村民信任,全村71间危房全部进行改造,让村民住有所居也无后顾之忧。发展集体经济、精准帮扶村民,将村集体的28亩荒地重新利用起来,结合村子城乡结合部的地位优势,建起了停车场,还帮助8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翟家沟村的2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他们正向着美好的小康生活大步迈进。

“我深深的爱上了翟家沟这片土地和人民,现在的他们更像我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值了!”王宁难掩心中的喜悦,幸福地说道。

有一种温暖叫牵挂,牵挂的是全村百姓;有一种情感叫亲人,虽无血缘但胜似至亲;有一种幸福叫微笑,灿烂在每一个贫困户的脸庞……脱贫攻坚战中,有多少驻村干部,用真情书写出爱的诗篇,用真心奏响爱的乐章。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2

陈永申弟弟:

你好!请允许我以“姐姐”的身份给你写下这封信,尽管你比我大几个月,但在我心里,你却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小朋友”。你知道吗?陈永申弟弟,一想到你,我便心痛不已,因为你我同是花一般的年纪,我站在舒适的教室里同小朋友一起学习,你却光着脚丫站在教室外守护我“工作”,无论春夏秋冬,那个场景令人难受又心疼。

初见你,你从门背后突然窜出来着实吓我一跳,看你一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地方,我当时想,这家贫困户真不讲卫生。后来,我为这个带有“偏见”的想法懊悔了很久,你并不是不爱卫生,只是你患有严重的脑力残疾,你的行动没有正确的大脑指挥,同很多这样的病人相比较,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能自己洗衣做饭,甚至打扫卫生,真的表现得特别棒!

我们是什么时候变得亲近的呢?大概是那一个苹果的“魔力”吧!那是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深秋早上,天不是很亮,但是,你好像每天都起得很早,你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对面的山坡上,一个人席地而坐,孤单而寂寞。我转回宿舍,拿起早上准备吃的苹果向你走去,也许是因为我去过你的家里,你对我并不陌生;也许是因为你看过我上课,知道我是老师,看我走来,你只是呆呆地笑着,也许那是你的“保护色”,微笑成为你唯一的交友方式,看我越来越近,你准备起身离开,因为听你父亲说你只有四五岁的智力,我便用哄小孩子一样的方式叫住你,给了你一个大大的红苹果,我永远忘不了你的那个微笑,带着感激,又有点惊喜,看着你光着脚丫蹦蹦跳跳离去,我一转身,便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往后的日子里,我总爱身上揣点东西,或是水果,或是甜食,我们好似朋友,又好似家人。记得有一次,我来你家里给你送新鞋子,你爸爸不在家,我同你奶奶交流的时候,看你腿脚不方便,吃力地从我面前走过,我便询问奶奶是怎么回事,奶奶心疼地讲起你的故事,你并不是天生残疾,而是在一次高烧中烧坏了大脑,自此智力便停留在了四岁。随后,母亲离你而去,让你一个人同爸爸相依为命,因为爸爸下地干活,一个人在家睡觉,一个翻身把自己翻进烤火炉边,把腿烧伤了,后来辗转反侧医了很久,但是,天气一热,旧病复发,伤口化脓,走路也就一瘸一瘸的。流着泪听完你的故事,抬头一看,你像个局外人一样,咧开嘴大笑,那一刻,真的令人很难受。

我总想为你做点什么,可是又感觉做不了什么,无法替你疼痛,无法替你分忧,只能多多了解与你有关的政策扶持,并及时传达给你的爸爸,在同你见面的时候给你一些力所能及的礼物,给你一句温暖的关心,给你买一些换洗衣服,陪你一起看看电视,说说话,也许我说的你一点都不懂,也许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可是,在三年的扶贫工作中,我看到你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讲卫生,甚至已经从最开始的惧怕我变为亲近我,我由衷感到高兴。未来,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3

2018年3月,根据单位结对帮扶工作调整安排,我有幸与老李一家结识。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结对帮扶老李家两载有余,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留下了一些扶贫往事美好回忆,令人回味无穷!

从忧心忡忡到喜笑颜开。2016年,老李家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发展了肉牛产业。在我第一次入户走访中,老李向我反映,他家在2016年的时候饲养了8头能繁母牛,每头母牛政策补助2000元,但到现在还有6头总计12000元的补助款未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我立即打电话详细咨询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他们那里得知由于县上未拨付该项资金到乡镇,所以资金暂未兑现。在之后的几次入户走访前,我都是事先打电话咨询乡镇畜牧兽医站了解肉牛补助款兑现情况,反馈的结果是县上的资金还未拨下来,但他们告知我母牛补助款是一定会兑现的。每次来到老李家,当他们提到这个问题时,我都是尽量做好解释,并安慰他们补助款是会兑现的,只是暂时未拨付而已,请他们再等等。也许是许久没得到补助款,之后几次来到老李家,我发现他们变得忧心忡忡了,十分担心母牛补助款不能兑现。从他们的话语和眼神中,我深切体会到12000元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我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打电话咨询补助款划拨情况和平复老李家人紧张的心情。一段时间后,当我再次来到老李家时,老李喜笑颜开地对我说:“小王,感谢你,我的能繁母牛款终于到账了。”看到老李家人脸上的喜悦,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从前途渺茫到欣欣向荣。尽管精准扶贫这些年来,老李家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增加了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老李和他妻子年龄相对偏大,离致富的路还很远。精准帮扶要注重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脱贫质量,确保不返贫。2019年6月,老李的儿子(亮亮)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整天待在家里。在入户走访时,看到一个大小伙子整天在家待着,我便向老李提及亮亮务工的事,但他们给我的回复是孩子还小,让他外出务工他们不放心。听到这样的回复,我感觉很是捉急,因为那时的亮亮已经十九岁了,于是便向他们苦口婆心地讲到,趁孩子年轻应该鼓励他出去学习技术、增强本领,将来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他们年龄偏大了,以后整个家庭还得靠亮亮撑着。在之后的几次入户走访中,我都重点关注亮亮的就业情况,并大力向他们宣传市、县的一些招工信息和就业相关政策,鼓励亮亮外出务工。直到今年4月的时候,和老李的一次通话中,我才知晓亮亮与其表哥到广东学习装潢技术,并且每个月有将近四千的工资。得知这一好消息,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在结对帮扶老李家这两年多时间来,我了解到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出大太阳,他们整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但辛苦一年下来却挣不了多少钱,让我切身体会到仅靠传统的种养殖发家致富真的太难了。亮亮的就业,好似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好景象。

自结对帮扶老李家以来,虽然我给予他们的帮助并不多,但每次入户与他们真心交流,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帮扶干部给予他们的关心和温暖。纸短情长,我与老李家的其他故事就不一一述说了。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4

夏日的天儿总是亮得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五点,外面已是晨光依稀。就着朦胧的雾霭,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山间蚕场的柞树间,步伐矫健,动作娴熟,他就是辽宁省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村民齐增荣。

说到齐增荣,村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从前的建档立卡户,现在的脱贫典型,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身份大转变。提起这段传奇经历,老齐总是嘿嘿一笑,点上一支“老旱”,便打开了话匣子。

老齐57岁,地道农民。种田的好把式,养蚕的“土专家”。曾经的小日子也是有滋有味,不愁吃穿。可是后来妻子身患重病,撒手人寰。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外债。妻子的离世,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从此,以酒度日,也不专心种田养蚕。生活水平急转直下,最后成了一名“连吃包方便面的钱都拿不出”的贫困户。

2015年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边门镇政府在入户调查后,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指派了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对其进行帮扶,相关人员接到帮扶通知后,与建设村的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齐增荣的家庭情况。令他们感到棘手的是老齐不但没有脱贫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这让入户的干部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老齐的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于是镇村干部便频频登门,不断与老齐唠嗑谈心。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帮助他树立致富意识。经过村镇领导科学讨论,结合老齐自身的优势和意愿,最终确定发展养蚕业。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拿咱当自己人,咱们也不能不知好坏,不懂冷暖。从那时候开始,老齐就下定决心,要重拾生活勇气,努力向上,积极致富。

老齐将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以此鼓励自己。2016年他在村里承包了一大片蚕场,从仓库里翻出满是灰尘的养蚕工具,拿出仅有的1300块钱,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枪。老齐一方面购买相关书籍刻苦自学,一方面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多次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养蚕技术培训班,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养殖柞蚕的经济效益也一路飙升。仅2019年老齐就通过养蚕收入了6万多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是党和政府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接下来我要进一步扩大养蚕规模,提升养蚕技术,用奋斗换来更好的生活!”老齐坚定地说。现在谈起生活,他充满信心,斗志昂扬。未来的路,他也必定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宽阔!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象牙塔走向田野,从学子到干部,无数青年选择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两年前,我也义无反顾地选择将理想融入黄土地,作为选调生,投身于湖北巴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有“惑”,但更多的是“获”。

第一“获”是“入户帮扶要走心”。初入基层,赶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处理一叠叠文件、一个个报表让我有些摸不着头绪。于是,我鼓足勇气,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长岭岗村的第一书记、扶贫尖刀班班长。在帮扶入户中,村里的老干部告诉我,危房改造工作还剩下几块“硬骨头”。亲自经历过后,我才明白了“硬骨头”到底有多难“啃”。入户中遇到这样一家人,户主和90岁老母亲住“土墙屋”,弟弟住猪栏上的“小阁楼”,生活条件不容乐观。我反反复复地跟他们宣传危房改造政策,劝说他们重建新房,但他们却十分抗拒,坚决不建。我百思不得其解,左邻右舍几番打听,才知道他偏信了当地风水师的说法,“房屋相位不好,不能建房”。我辗转联系上了风水师,几番劝导,他终于对贫困户改口,“今年能建房”。然而,户主又提出建房“太贵”。我又帮他申请了民政救助,从砂石料、瓦片、砖墙一点一点计算修房子的费用,与修房子的老板商议,按成本价成交这笔“生意”。到了修房环节,户主还是有诸多“不满意”,比如墙面漏水、缺厕所。我便反反复复入户10余次,一个个协调解释。整整2个月,最终为贫困户修起了一座新房。我当时高兴得好像自己也住进了新家。

第二“获”是“唯有实践出真知”。来到基层,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我还想再多做一点。作为中级社会工作师,我开始从专业积累中找寻灵感,灵机一动,决定在长岭岗村成立“妇女儿童之家”,组建一支由“村妇联+童伴妈妈+驻村帮扶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帮助留守妇女、儿童。首先对全村的妇女、儿童进行了走访,但是很多孩子遇见我们总是“羞怯怯”地跑到屋里。问爷爷奶奶才知道,孩子们的父母不是出去打工,就是离家出走,加之村里山大人稀,孩子放学回家没有“玩伴”,经常一个人玩手机,有点“怕生”。此情此景,让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习惯了独处,他们会接受我们的服务吗?我心里打着鼓,但还是决定试一试。我们启动了一个设想:把村里的妇女干部发动起来,在农闲、课后为村里的困境妇女、儿童提供服务。去年暑假,我们联合武汉大学志愿者开展的“彩虹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更是让“妇女儿童之家”热闹非凡。服务初见成效,更坚定了把服务持续下去的信心。然而,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只好暂停服务,上门了解孩子们的情况。但是要么由于网络不佳,要么由于家长忙于春耕,很多孩子无法适应“网课”,成绩一落千丈。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人生轨迹最重要的方式了。我急得不行,到处请教怎么才能帮助他们。我设法联络了团县委,争取公益项目,并且逐步重启“妇女儿童之家”,让孩子们轮流来村委会,志愿者、童伴妈妈来陪伴他们学习,人手不够,我就亲自上阵,村里又恢复了活力。

第三“获”是“拼尽力气多使劲”。从学校走入大山深处,环境大逆转,身边的人问过,你怕过吗?说实话,怕过。还有人问,你敢吗?答案是“敢”,有了“闯劲”更有“干劲”。基层工作杂、忙、急,为了尽快适应和熟悉这种工作节奏,我选择深入田野,开展调研,日积月累,培养“钻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每日记录、反思、总结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我保持着“韧劲”,每天发现新事物,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就会发现离梦想更近了一点。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个人感悟征文相关文章:

★ 2020我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精选5篇

★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优秀征文5篇

★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优秀作品五篇2020

★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最新大全【5篇】

★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观后心得有感5篇

★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范文

★ 《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

★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主题征文五篇2020

★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1000字以上5篇

★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汇总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