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不慎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时,他才21岁。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1
出身贫苦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1946年入省立九师附小(吉首大学师范院附属小学)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学习刻苦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湘西重镇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抱着保家卫国的赤热之心,邀集几位同学欣然步行来到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
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同年3月毕业,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罗盛教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被分配到湖南省沅陵县乌宿区及毗邻的古丈县,参加四十七军司令部直属侦察队剿匪。
参军入朝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于1951年4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勇救儿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从那里传来了呼救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零下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跳进了冰河。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爱民楷模
为了纪念罗盛教和罗盛教勇救落水儿童的善举,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授罗盛教“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罗盛教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最后的留影
湖南省沅陵县史志办2012年12月7日透露,该办发现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生前的最后一张留影,系1950年“五·四青年节”摄于湖南省沅陵县。
1950年“五四青年节”,罗盛教在沅陵县城摄下了一张照片,上书:“五四留影于沅陵”,罗盛教将此照片寄给了家中,也成为罗盛教生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2-3]
1953年11月中旬,烈士的父亲罗迭开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成员抵朝鲜慰问期间,时任志愿军某部后勤处副团职助理的李春田负责接待工作,与罗老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11月23日临别时,老人从衣袋里掏出这张照片题字后送给李春田作为留念。从照片背面的重复题字可看出,老人最初是准备将它送给崔莹的,照片背面书写“莹儿留念:你的爸爸迭开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结果未能遂愿,最后将它转赠给了李春田。又在照片背面加写“李春田留念 光荣归于祖国最优秀的儿女中国志愿军 祝在今后斗争永远胜利健康”。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2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文书
事迹简介:
罗盛教,男,汉族,1931年4月出生,1949年11月入伍,湖南新化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正在练习投弹的他,为救跌进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因体力消耗殆尽英勇献身。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事迹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报名参军,被送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罗盛教被调到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之后又被分配到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斗争。
1951年,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当罗盛教踏上朝鲜的国土,看到遍地烧焦的房梁瓦砾时,捍卫和平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请战友们千万不要在我这里停留!一定要继续前进,奋勇前进,矢志为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新年伊始,正是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罗盛教一大早便来到附近的冰河边,准备练习投弹。就在这时,河面上突然传来几位朝鲜少年急促的哭喊声。原来,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时,一个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米多深的冰窟。罗盛教听不懂朝鲜语,但当他看到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时,立即明白了一切。他一边奔向出事地点,一边脱下棉衣,全身脱得只剩下一身单衣,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
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罗盛教沉着冷静,很快便摸索到了落水的那位朝鲜少年崔莹,并成功将他托出了水面。可是,由于冰窟窿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落水少年崔莹的体重,两人马上又跌落到水中。
他两次把落水少年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窿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身上的血液快冻结了,全身发紫,面色苍白,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顽强地再一次潜到水底,再一次找到孩子,用尽最后的气力,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用自己的头将落水少年崔莹顶出了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将崔莹抢救上岸。但是罗盛教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找到罗盛教的遗体后,朝鲜石田里人民异常悲痛,被营救再生的朝鲜少年崔莹更是痛哭不止。他们按照朝鲜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并将他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石田里人民委员会还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3
1952年新年到了,志愿军47军141师师长叶健民却遇到一件挠头事。
吉普车在冰天雪地的路上疾驰,回到师部驻地平安南郡石田里,叶师长发现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许多激动的当地百姓。让随行参谋一打听,才知道是自发来为“淹亡事故”的志愿军文书罗盛教请愿的,他们请求部队允许用朝族风俗来安葬这位年轻的战士。
乡亲们说:罗盛教不是淹亡的,而是为了救一个叫崔莹的少年而牺牲。
叶健民感到事出有因,马上吩咐参谋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立即报告。
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贫农家庭。
由于家中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念了一年半小学,为了讨口饭吃,被父亲送去当小道士。14岁到镇上叔叔的杂货铺帮工,16岁进入初中,读高中时改名罗盛教。
1949年11月,18岁的罗盛教和几个同学步行到沅陵县,入伍来到了47军,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基础很差的罗盛教为了学习,付出了比旁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950年3月毕业,罗盛教分配在47军文书训练班,学习期满后,参加了湘西武陵山剿匪。1951年4月,参加了志愿军入朝参战,任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罗盛教参加过夏秋季阵地防御作战,多次要求到前线打仗,指导员耐心开导他:有战斗决心很好,文书工作虽然是分工不同,但一样对消灭敌人有重要作用。
罗盛教所在的47军,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部队。
47军的前身是彭总和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红五军一部分,后来发展为红八军、红六军团,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抗日时期是120师359旅,因为南泥湾大生产闻名。抗战胜利后移师东北,1947年1月,改编为东联独1师。
转入反攻后,独1师、独3师与“东满独立师”合编为东野10纵。1948年11月,改编为47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周赤萍。辽沈战役参与大黑山阻击战,参加了平津、宜沙等战役。1949年11月,配合二野3兵团向四川、贵州进军。
1950年1月,47军平定了2万顽固土匪,把出身贫苦的人员编入47军,全军总人数6万人。朝战爆发后,1951年4月,47军在军长曹里怀,政委李人林带领下入朝参战。
6月,140、141师进至临津江东接替65军防务,139师保卫开城谈判。
三、一线将士前赴后继
1951年6月24日,47军140师419团3营8连一排3班,在排长刘才带领下阻击美军1个营、12架飞机、17辆坦克,只剩下杨南生仍然守住了夜月山365.2高地。
9月的一天,2连强攻338.1高地,第一次参加战斗的马一钧干掉3个地堡,消灭18个美军,战后记一等功,提升副班长。3天后,全班8个人坚守4天4夜,打退13次进攻,歼敌78人。两个月后,升任班长,打退2次进攻,又歼敌45人。
9月23日,47军141师422团侦察参谋张秉彦和侦察排长陈忠孝,带领10名侦察兵包围了检域洞2个住人地堡。但在打扫战场回撤时,被一个暗藏的地堡扔出1枚手雷,战士谭征身负重伤,张秉彦和陈忠孝等8人也遭到袭击壮烈牺牲。
10月4日,139师415团1营5连1排坚守临津江东岸272高地,排长郝志新在打退美军七次冲击后,主动后撤到凹地里保存自己,黄昏时杀了一个“回马枪”,打退敌军一个加强排,把阵地夺了回来。随后郝志新和仅剩的几名战士,坚守了整整45天。
11月5日,139师415团、141师421团各两个营,向正洞西山大举反击。415团1个营毙伤俘美骑一师2500多人,421团也给敌军大量杀伤。
四、整训期间的“淹亡事故”
1951年12月,47军将临津江东岸防守移交39军,撤至龙化、成川整训。
春节前后,就发生了侦查队文书罗盛教的“淹亡事故”。
1952年1月2日晨,罗盛教独自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边练习投弹。不远处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4个当地少年在上面滑冰玩。
忽然,河面的笑声戛然而止,变成了急促的哭喊呼救声。闻讯跑来的罗盛教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看到3个少年的手势以及破裂的冰面,马上明白有人坠河。不谙水性的罗盛教脱下棉衣,纵身跳进彻骨的河水,搜索落水的小崔莹。
在零下20多度的低温,泡在河中只要四五分钟,一个成人就会失去知觉。可是在3米深的冰河里,罗盛教几次把崔莹托到冰面,冰面都被崔莹压塌再次落到水中。
闻讯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找来一根木头电线杆,少年崔莹终于被拉了上来。可是回头再找罗盛教,精疲力竭的罗盛教被水流冲到了厚厚的冰层下面……
五、叶建民发掘出罗盛教事迹
当参谋将详细调查报给师部,师长叶健民久久不能平静。
多好的战士!自己作为一师之长,为有这样的战士而骄傲,如果141师有更多的罗盛教,这样一支队伍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叶建民和师政委彭清云商量以后,决定立即纠正“淹亡”的通报,把罗盛教见义勇为、英勇救人的精神在全师宣传,并向47军和19兵团打了请功报告。
当地老人有提前预备墓地的习俗,55岁的元善女大娘献出了自己的墓地,不满21岁的罗盛教安葬在佛体洞山一个小山坡上,群众自发在墓地周围栽下了许多四季常青的小松树。
1952年2月3日,志愿军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全军享有这一称号的只有4个人,其余3个是:20军59师177团2营教导员王兴记,20军60师178团火箭筒连连长张益仁,27军后勤部第二医疗所副所长孙凤钜。
1953年6月25日,朝方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这是朝方给志愿军官兵个人授予的最高荣誉。为纪念这位国际主义战士,栎沼河改名“罗盛教河”,石田里改名“罗盛教村”,佛体洞山改名“罗盛教山”,山上有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金首相的题词。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4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5
罗盛教简介
罗盛教是刚见过时候的人物,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于是小编特意整理了罗盛教简介。罗盛教是湖南省新化县人,1931年出生,小时候在小学读书因为贫穷辍学。十五岁的在省城继续入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进入了高中学习。解放全国的时候,湖南沅陵也得到解放,罗盛教来到沅陵参加了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了军政干校。
因为文化程度低,他读书非常用功,在劳动建设中也积极带头进行劳动。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毕业后分配在文书训练班。完成训练班学习后,他担任四十七军所属下的师侦察连文书一职。之后参加了湘西的剿匪斗争,在司令部侦察队进行剿匪斗争。
抗美援朝中他前往朝鲜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出任侦察队文书职位。
在朝鲜的时候,罗盛教深深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善良和热情。在驻地周围的生活区,他经常帮朝鲜大妈劈柴挑水,得到朝鲜百姓们的夸赞。1952年冬天,年仅二十一岁的罗盛教来到了营地外的冰河上练习,遇到了孩子掉进洞里的意外,他奋不顾身跳入了河内,最终为搭救孩子付出了生命。他的事迹感动了朝鲜人民,也被中国志愿军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1953年罗盛教被朝鲜授了两枚荣誉勋章,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受到的朝鲜荣誉里最高的,同时朝鲜政府把他遇难的河改成了以他名字命名,还命名了罗盛教村,罗盛教山。
读了罗盛教简介,您是否对这位大英雄有了新的了解呢?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曾经一度被收录进人教版的小学课本,所以很多人对罗盛教的英雄事迹非常熟悉。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些人对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不了解。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罗盛教是解放前出生的湖南仔,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经过战争的洗礼,他的思想不断进步,觉悟不断提高,还光荣的加入了党的预备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由于政治进步,后来他被批准参加人民志愿军到朝鲜作战。
到了朝鲜之后,罗盛教在军事训练上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1952年元月的某一天,从训练场做完投弹训练的罗盛教走在回部队驻地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呼救,循着呼喊声奔去,只见结冰的湖面上有一个黑乎乎的大窟窿,却并不见人。从小在水乡长大的罗盛教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赶紧脱掉身上的棉袄棉裤,一下跳进冰冷刺骨的湖水之中。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气温早就到达零下,是呵气成冰的时节。
水中的罗盛教好不容易才摸到落水的少年,并努力把他推到冰面。可是两个人的重量太大了,原本结冰的湖面一下子被压塌。如此反复几次,罗盛教心知,看来只能有一个结果了。幸好这时候,随后赶来的战友们,把落水少年拉到岸上。只是罗盛教却永远沉到了水底。
这就是罗盛教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中口耳相传。
罗盛教纪念馆
罗盛教在朝鲜因为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在其故乡引起极大反响。当地群众为自己的家乡出现这样的人物感到十分自豪。两年后被救起的朝鲜少年访问罗盛教故乡,再一次引发了当地人民对罗盛教的哀思与怀念之情。为此他们自愿捐资,希望能修建一座用于怀念罗盛教纪念馆。
但是当时全国经济发展并不好,而新化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捐资难度可想而知。随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资金不到位与人力物力缺乏等问题,罗盛教纪念馆的修建工程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完成。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的县委出面,多方筹集资金,才于1984年奠基。一年之后罗盛教纪念馆工程终于顺利完工。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罗盛教纪念馆终于开馆接待客人了。
罗盛教纪念馆的布局非常简洁,进大门后先是一个小巧的花园,随后一个半透明的照壁,之后就是罗盛教的雕像。造型就是他跳水救人前的一刻。
展厅陈列物品包括罗盛教曾经使用过的农具、书本和衣物;采用宣传版画形式介绍了罗盛教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此外还有朝鲜方面赠送的礼物和题词。
现在罗盛教纪念馆建成使用已经三十多年了,由于当初建设条件所限,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备,馆内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损毁,急需搬迁重建。2007年湖南省已经审批,同意罗盛教纪念馆搬迁,但是目前尚未付诸行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 不忘初心做表率疫情防控我先行征文范文十篇
★ 2019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9周年纪念日
★ 中国人民志愿军邱少云个人先进事迹五篇
★ 立国之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征文五篇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作文5篇
★ 2020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征文五篇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
★ 2020纪念抗美援朝电影《最可爱的人》个人观后感五篇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活动征文5篇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先进事迹
上一篇:中国人民志愿军杨根思个人先进事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