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重门》读书感悟”,以供大家参考!
《三重门》读书感悟1
刚上高一的时候,遇到了个很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她患有严重的咽病,讲课的时候嗓音低沉,告诉我们要尝试着去蹦极多阅读,要看看《三重门》。我们都很听话,可学校对面的小书店库存也不几本,怎么也买不着,所以一直也没看。后来,语文老师也换了。不知那些有幸看过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然后就这样过了,恩,6年,重新翻看起这本描写中学生活的小说。似乎过了该看的年龄,但又似乎也正适合。那时的心智,可能也就是当故事看了。
这本书里有大量的信息,古文的,西方的,都是我没听说过的。故事普通,文字戏谑,直接指向主题的句子不多。文字还是美的,不及郭敬明的细腻;感情也是有的,不及饶雪漫的悲情。结果,他告诉了我们,我们的穹庐之上是什么。
不能摆脱,家庭、学校、目光的局限,看着自己生活的圈子,不知道圈子的外围是什么。顺着惯性,和周围的其他人一样生活。当然,既然被制约在这个圈子里,也只能这样活。
总之,似乎是一把钥匙,让我进到了一个未涉足的领域。
《三重门》读书感悟2
林雨翔从小被父亲强迫背着那些《战国策》之类的古文,一开始父母常常斗嘴,后来因为母亲被“发掘”出了打麻将的才华,经常早出晚归,致使父亲想斗嘴的人也没有,一句“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说出了这个家庭的情况,一家人也过的心安理得。由于林雨翔小时候熟背的那些古文,使其十分骄傲,为此林雨翔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但是后来在学校认识了菜鸟老师,拍起了菜鸟老师的马屁,致使那位菜鸟的老师和林雨翔相处也是十分融洽。后来,文章中写到了林雨翔喜欢上了很漂亮的女孩Susan,写到了林雨翔和另外一名男孩对Susan的爱慕之情,以及林雨翔因为对Susan的痴恋成绩大退,又不得不即使补回来赶上平均分。在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即将毕业的时候,父母开始担心林雨翔的成绩,而在他左右嘱咐,只可惜天空不作美,林雨翔并没有考上高中,最后无奈的父亲只好用钱将他送到市重点中学。
读《三重门》,我会为Susan与林雨翔的朦胧爱情所感动,甚至流泪。心心相通却无以表达,朦胧爱情之美就在于朦胧。而对于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觉可惜。热爱文学却无以发挥,被其余学习所羁绊,与现实中的韩寒极为相似。
或许它打动人的地方就在这儿,韩寒受同龄读者爱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永远是一个值得品读的话题。看《三重门》总是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也是一个高中生,也身处在三重门的怪圈里面。只是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严厉的父亲,我应该感到幸运。
《三重门》读书感悟3
初中时,随大流(主要是黄狗啦)开始看韩寒的书,然后几乎看完了他所有出版的书,只是唯一的遗憾,最早出版的《三重门》没机会看。
高一时,问同桌借了看,只可惜被我们班主任收了,那班主任姓赵,对韩寒痛恨至极,好像韩寒抄了他家一样,恨得连《三重门》安安静静的躺在书桌里也不放过。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当你还没有幸看一样东西,那东西就已经消失,这里是被收了。只闻书香,还未来得及吞下肚,就被收了,惨!!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把《三重门》搁下了。
高考前的一段日子,生活寂寞难耐,逛书店时又见《三重门》就顺手takeit了。
我看过《三重门》后的感觉是韩寒读完《围城》的感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虽然我也读过《围城》,但因为我文学功底太差的缘故,没有什么如坐春风的感受。总的说来,看韩寒的小说是不必太注意情节的,最主要的还是看他怎么玩文字,然后顺便把我们也玩一遍。看郭敬明的书就不这样了,只看情节就够了,我不是说他的文笔不好,只是那些文字更适合女人,而且往往越是对女人心理描写的惟妙惟肖的男人越容易变态。
我不知道韩寒写《三重门》的时候是怎么写的,他自己说这本书是他倾注最大的一本说,我想也是,玩什么东西都得投入,何况是玩文字。我觉得写这本书要很通畅是不可能,可能一个比喻要憋很久。
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以前总是强调写文章要流畅,但有时候是需要不流畅的,太流畅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思想了。写的流畅就像排便顺畅,并不是这样不好,只是这远不如长期便秘后突然释放来得爽。
以上本人鄙见,不足挂齿。
《三重门》读书感悟4
近段时间闲来无事,将儿子高中阶段买的一摞书拿来看看,感受下当时的他思想轨迹。之前他买的书我也看过,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未做思考,所以读后的印象是不痛也不痒。
抽出的第一本书是《三重门》,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寒假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梦想。《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三重”指的是“礼仪”,“制度”和“考文”。作者年轻时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经过反复的思量,才取下了这个为人多次误读为“三种考试,三道门”的名字。
本书创作于韩寒出道之时,韩寒当时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混混",他放荡不羁,他出言无忌。学习不好,却偏偏有着写作的才能。他在当时的教育体制之下不堪重负,有所感概,又没有人阻止他去思考,于是他的独特的思想便如脱缰野马,把一腔情绪发泄于纸张上面。以自身的经历为主角背景,创造了林雨翔这个角色,也把新一代的年青人的叛逆思想写得入木三分。小说也并非作者的刻意之作,在韩寒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历练",用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和"硬笔书法水平"。
读完后我总算找到高中阶段翰身上的痞气与油气从何而来,作者及男主人公身上某些特质翰同学还真的有,不知是看过后模仿还是这个阶段的小男生都有这种共性的毛病。那时的翰钟情于此部小说也不无道理,他从小学开始,写作及语言表达这块能力一直强于其他科目,小学时期还是我们当地报社“校园小记者”,所写文章优先能在报纸上发表,翰因此小收一笔稿费。后发展为小记者可三不知参加校外活动出外参观或游玩,翰参加过几次,后因不服从组织纪律,难以管教,报社就改换他人了。
到了初中翰写作水平仍遥遥领先其他学科,每次考试作文分扣得都较少,语文与英语一直保持稳步有升的状态,他学语言确实较为轻松。后中考时语文考了139.5分(满分150分)全校男生第一,全市前十的成绩。到了高中他的写作水平基本上原地踏地了,偶然崭露下头角就石沉大海了,最终高考语文116分收官,在班上算中等水平吧,没被他人甩分而已。
《三重门》读书感悟5
韩寒成名已久,我却是近来才开始看他的书。我看的是《三重门》,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了,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据说此书一经发行便销售一空,销量过二百万。处女作即是成名作,这对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而言,实属莫大的运气,好比一个以前从未买过彩票的人头一回买就中了大奖。一般来说,对于年轻作家,成名作恐怕也难免稚气(纵横文坛数十载的就要反过来了),所以,韩寒真正好的书可能还在之后。但我为什么要看《三重门》呢?一来,此书确实是他的代表作;二来,文艺界大不同于演艺界,后者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前者的话,如果世道允许,以前说过的话都是不必掩盖的。
读者多了,书评自然也多,所以我希望我的这篇评论不是在以水济水。但我想我是多虑了,因为我连曹文轩的序也没去读,更别说别人的读后感了。但大家读同一本书,有些感受无法避免地总是相近的,这就好比大家都在用同一个故事写同一篇小说,如此一来关键便在于文采了。
古今中外的小说全都可以以此划类,一曰文采斐然;二曰情节跌宕;三就是情节跌宕的基础上再加上文采斐然。一般来说,小说的话只要有情节就可以了,因为散文、诗歌占去文学太多文采了,但有的人偏能把小说写得栩栩如生,但这类小说情节性一般也就不高,但也有文采、情节俱佳的作品,譬如《红楼梦》。《三重门》大体上属于文笔不错而情节不佳这类作品。
因我不是为其作序,所以不必专挑好的讲,倒是可以先讲这篇小说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上文说了,乃是其文的情节。一遍看下来,总觉得没有发现什么。诚如韩寒所言:“内容空洞,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很容易使人念及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余的人”。不过韩寒接着便说:“但这就是生活。”历史即过去的生活!由此,林雨翔似乎可以与“多余人”相媲美。但是,由于林雨翔只是一介中学生,又是媲美不了的。
《三重门》读书感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