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怎么写?春节临近,背上行囊,踏上归途,奔赴团圆。久别重逢的欢喜,让所有的奔波与辛劳都变得值得,这就是回家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1】

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国人都在过小年。

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懂得过小年的内涵。过小年,也叫辞灶,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每年都上天“开年会”,汇报这家人一年的道德表现,从老天爷那里领取对这一家人的奖惩。因此,各家都十分重视辞灶仪式,除了给灶王爷供饺子、烧纸烧香,还用糖块、柿饼、蜜枣、花生、苹果等香甜的供品来供奉灶王爷。所以,每家灶台旁边的墙上,都会贴一张灶王爷的年画,年画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积善得福,这项民俗活动使人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和道德指引,包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辞灶,是年俗文化的序曲。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连串年俗接连不断。从城市到乡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响起,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鞭炮声的催促下,亿万中国人像潮水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涌动。

我们不妨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亿万人次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走,所有的铁路、公路、水路人潮汹涌,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盛大景象。而推动亿万人向四面八方奔涌的超强动力,是那抹乡愁,是萦绕在每颗心间的丝缕亲情。

辞灶之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叫做“办年”。添新衣,蒸馒头、做花馍、做豆腐、做年糕、做发团、炸鸡炸鱼炸肉、买酒等。这一系列物品,都能通过谐音表达对幸福的期盼、对未来的祝愿。

面对丰盛的物质生活,人们的情感进一步发酵。过年了,该孝敬一下父母了,一块肉,一袋面,一瓶酒,一件新衣,不论多少,不论厚薄,都是儿女的感恩之心。尤其那些在外的儿女,不论远的近的,纷纷踏上回家省亲的路。这种氛围像温室,催发了人伦亲情,慈孝仁爱之心趁着节日的温度在中华大地上弥漫、荡漾。还有很多人趁着这种氛围,看望七姑八姨、三朋四友,重温久违了的情感。更有一些人,把这种情感延展到社会层面,去看望孤寡穷困人群,送去人间的关爱。

年俗,行进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人心,荡漾在暖意升腾的阳春。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2】

春节走亲串友是我们国家的风俗,小辈要给长辈拜年也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于是大年初一这一天,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去给住在长江路上的四爷爷拜年。

为了环保,我们决定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爸爸妈妈和大伯、二伯约好十点在中原路过街天桥旁边汇合,可是我们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看见他们骑着自行车姗姗来迟。

随后我们才正式出发了。在路上我和爸爸妈妈轮流骑自行车,就这样,你骑一会儿,我骑一会儿,妈妈骑一会儿,不知不觉就到了四爷爷家。

到了四爷爷家,我发现已经有其他的姑姑、伯伯和娘娘到了,大家聚在一起,显得非常的热闹。看见四爷爷正和别人聊天,于是我就静静的坐在沙发上抓了一把瓜子,静静的吃着。等过了一会儿,他们和四爷爷寒暄够了,于是,我向四爷爷走过去,四爷爷也笑眯眯的向我走过来,我大声的对四爷爷说“四爷爷,您新年好啊!”四爷爷也亲切的对我说“好,好,好!新年好,大家都新年好!”并把我搂在怀里悄悄的塞给了我一百块压岁钱。

接着大家也都开心的相互问候着大家一年来的工作、生活等,房间了充满了幸福的笑声。

时间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大家十几个人都聚在爷爷家客厅的餐桌旁,举起了手中的杯子,异口同声的说:“新年好,干杯!”。桌子上的饭菜也是数不胜数,色香味一应俱全,大家喝酒的时候,我就左尝尝,右尝尝,还不时的用筷子夹起一些菜送到每个人的碗里,大家也都夸我长大了,更懂礼貌了。

吃过饭,爷爷和伯伯、爸爸他们聊天,因为守岁和看联欢会到很晚,我就去爷爷的房间睡了一觉,一觉醒来,居然发现爸爸伯伯们和爷爷在玩麻将,看他们一会儿这个赢,一会儿那个赢,打得不亦乐乎。

因为天气有点儿冷,四点的时候我们就和爷爷告别,回家了。

这一天看见了很多亲人,还真快乐。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3】

中国这个大家庭,从古至今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节日,以成为风俗。

春节我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最高,它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都说新年新气象,而且形容新年的好词也举不胜数,它更是新目标实现的开始。

__年的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大家也都在着手准备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变。

儿时的新年是身上的新衣、是手里的糖果、是绚烂的烟花、是热闹的鞭炮。如今,生活日益富足,我们开始在网上寻年、书中读年、低碳过年……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岁月的感恩。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以前在村里住时,春联都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现在搬进了楼房,春联都贴在楼道的门上。从“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到“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再到“牛舞丰收岁,鸟鸣幸福春”“国贵安定团结,家宜勤俭节约”……春联的内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拜年是传统民俗,也是彼此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电话拜年、微博拜年、微信拜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通话跨越时空,让远方的游子感受回家的温暖;微信拜年穿越万里,让温暖的祝福直抵人心。手机红包、网络集福、电子年画等各式各样的贺年方式“吸粉”无数,成为热门的拜年方式。

置办年货是一种传统的过年方式,每到过年,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都在准备年货。而如今网络购物日渐盛行,天南地北的年货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全部送到自家门口。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超市的自助网络支付,市场小商贩的“扫一扫”付款,还有各种电商平台的送货上门,购置年货已不再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而是在方寸之间就能轻松搞定,这便是中国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

春节里,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少见了,城市空气质量自然逐渐好起来。蓝天白云正在回归,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这些变化,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会回味无穷。

春节,是一场举国的庆典。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期盼了一整年的节日,是最难忘的节日。不管是亲朋满座、万家灯火,还是独守空城、远隔天涯,我们愿意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筹备年的味道,只为那一个温暖的相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也越来越珍惜这份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5】

“妈妈,我想穿过年的新衣服!”这是没到年三十就热烈期盼的你的兴奋;“儿子,帮爸递一下对联浆子。”这是除夕早晨父亲给新年的序章;“奶奶,我在饺子里吃出好多硬币!”这是初一日奶奶给予你最早的祝愿。一句“过年好!”饱含了整年的鸿运来、福星照,仿佛世间所有的祝福都给你也不为过。

小时候住在村里,临近大年三十那叫一个红红火火,一家人奔往临近的县城挤破头皮,热火朝天采购年货,跨满了大包小包,大街上满是吆喝声儿,小商贩们卖力地招呼着来往的行人,跺着脚,哈着热气,搓着手心,只为让你多买他们家一斤核桃、两斤花生,村里养猪的人家,集结村里的男人们,磨刀霍霍,完事儿后备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邀请乡亲们前来品尝,家里的女人们,少不了对每样物件儿的擦擦洗洗,再蒸上一板红红绿绿的花馍馍,每个小孩儿还不到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衣服,兜里准装着一兜儿的糖果,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新买的玩具在土窝里来个天翻地覆,完事儿回家,又少不了长辈的一番奚落,每家每户的门上贴着的,准是刚买回来还散着墨香的春联儿,挂上两个贴着金色福字的大红灯笼,鞭炮一响,那叫一个年味儿十足!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味道,以前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条件差,农村生产力落后,经济来源少,缺衣少食,大人小孩都盼望着在过年的时候穿些好的,吃些好的,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是因为随着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再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是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舞狮子、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有趣和新鲜的。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已经变了,比如通过网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再也不需要跻身嘈杂的人群中抢购年货;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鞭炮震天响的情景已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春联是机器印刷出来的,那股子有人情味的墨汁味也没有了;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电话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不过却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着年夜饭还抱着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一定的冲击,并进行了一定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外国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兴致不高昂,这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越来越多本国一些千百年的传统没有人愿意传承。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代表着放假,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外出旅游,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过春节。传统文化的流失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冷。

如何能让新年重新变得有味道?要重拾传统,重拾年味,不仅是物质的满足,而是重拾年俗的乐趣,找回我们的初心。春节是团圆日,游子远在千里也要回家看看,举国欢庆之日,唯有家人相伴才觉得幸福;春节是丰收时,辛苦奔波了一整年要看看自己创造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唯有勤恳实干才觉得满足;春节是启程之际,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翻开新年的画卷,我们将不畏前险,再创佳绩。

春节,这个承载了四千年的文明习俗,值得世世代代继承、发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通信的便捷、智能高铁的提速,不是年味变淡的羁绊,而正是它们的进步,让团圆的心近了、团圆的情切了。心怀中国梦、肩有幸福家,放慢生活的节奏,让年更有味!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6】

在闽东山区的年俗中,打糍粑是重要环节,不仅因为糍粑好吃、好保存,更重要的是打糍粑,能带给人们非常重要的仪式感。

不过,要说好吃和仪式感,在我的老家寿宁县下党乡海坑村,则还要数打年粿。

打糍粑,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在木桶里泡上一夜,第二天用木箍的饭桶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木锤打烂,即可。

虽然打糍粑已经很复杂,但和打年粿相比,还是简单多了。

打糍粑用的糯米,而打年粿用的则是粳米。打糍粑泡米用的是清水,而打年粿泡米用的则是木碱水。年粿之所以美味,奥秘全在于这木碱水。

在老家的山中,有一些灌木烧成灰,放在水中煮沸后,会产生木碱。

做最好的木碱水,自然要用上好的灌木,而上乘者,就叫碱树。先把碱树砍回来,然后烧成木炭,再让木炭慢慢化成灰。上好的碱木灰,白色而细腻。烧一大锅开水,把碱木灰放进滚水中,再煮个10几分钟。煮好的木碱水,用棕片或纱布进行过滤,把煮烂的木碱灰去除,木碱水继续在木桶里沉淀,最后把桶里透亮明澈的木碱水打出,和上好的粳米一起浸泡。经过一个晚上的泡发,粳米变成鲜亮的绿色,抓一把在手,再闻一闻,香喷喷的木碱味,让人产生无限期待。

米泡发后,就要装进饭桶里蒸了。

在大铁锅里盛上水,再将饭桶放进铁锅里。灶膛开始烧大火,等铁锅里的水开后,木桶盖的缝隙慢慢开始冒热气,此时最为关键,碱米饭烧得不够熟,打出来的年粿口味不够纯正,而烧过头了,打出来的年粿不够光滑,做成粿坨粿饼则不够美观。

因而,在饭桶盖开始冒蒸汽后,有经验者,就会不时用手掌抚摸饭桶,通过桶壁的热度和桶盖冒出来的蒸汽,判断桶里的碱米饭是否熟得正好。

将碱米蒸成带着浅绿色的碱米饭后,倒进石臼里,再用木锤进行锤打。

由于年粿比糍粑硬,打起来比较吃力,一桶碱米饭的年粿,需要几个成年男人轮流打。打的过程,技术含金量非常高,通常是男的高举十来斤重的木锤打粿,而女主人则蹲在石臼旁,不停往石臼里洒温碱水,两个人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否则女主人的头就有可能被锤到,以至受重伤。

通过男女主人的精妙配合,经过20多分钟的锤打,方可大功告成。

刚打好的年粿,看去浅绿透亮,闻之清香扑鼻,手摸弹软嫩滑……这样的食物,又有谁见了会不动心?

而吃到嘴里,柔软和Q弹并存,木香和米香齐放,这样的美妙,是吃其他任何食品都难以体验的。

年粿打好,即可食用。女主人通常会先犒赏孩子们,无论是自家还是旁人家的孩子,总是见者有份。

然后,将一大坨年粿,整个搬到餐厅,放在饭桌上的一个抹了香油的竹匾上,再进行“艺术”加工。有的加工成流线型、两头小、中间粗,20厘米长的粿坨,那是正月走亲戚时用的,送礼要送一对,甚至用红纸条拴起来。有的加工成粿饼,有椭圆形,也有圆形的,放到储物间保存起来,在正月里自家食用。

而储存起来的粿坨、粿饼,由于木碱的原因,会慢慢变硬,但不容易变质。变硬的年粿,再食用,就得用刀切成片,重新蒸煮才能食用。有的因为放久了太硬,切之前还得放在清水里泡上几天,这才切得开。

最让人难忘的,是用油菜花煮年粿,菜是绿的,粿是绿的,汤是绿的,碗里漂起来的热气,似乎也透着绿。这样的食物,虽非山珍海味,却真正称得上色香味俱全,吃上那么一回,也将让人难忘。

只是,前几年回老家过春节,已经很难吃到这样的传统美食了。而今,大多数人家都已习惯去超市里购买工厂里加工、添加了面碱的年粿,虽然看上去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味道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好在,而今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也开始怀念并向往那过去熟悉的味道,不少人家又像以前一样,快过年了,提刀去山上砍一把碱树回家,烧碱灰泡一桶粳米,在除夕的傍晚再打一回年粿。

在充满年味的山村,听着木锤锤打在石臼上那空灵而熟稔的声音,感觉比什么乐器敲击出来的音符都更加悦耳。

而那刚出炉的年粿,散发出淡淡的木碱清香,总能让我这样的游子,对远离的故乡更加留恋,以及对新时代的乡间生活更加向往。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春节作文【篇7】

多年异乡漂泊,最忆是家乡“年”。

我的家乡大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座苏北小城。这里有本场人和启海人,一般来讲,讲江淮方言的,是本场人;讲吴语的,是启海人。启海人大多是100年前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时,从南通启东、海门一带移民到大丰沿海滩涂的。

作为本场人,孩提时代的我最期待村里有婚丧嫁娶,这是饱餐一顿的大好机会。本场人有“六大碗”的说法,饱含着主人家对来客们的尊重。过年自然也少不了“六大碗”,而且是天天有“六大碗”。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会腌鱼、晒腊肉、做肉圆。而最让小孩子喜欢的,还是划糕(年糕)。大人们会在秋天将稻草存下,晒干堆在屋后。制作划糕时,这些稻草就会发挥作用。大人们会提前将稻草堆在屋内,以防制作划糕那几天下雨。我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在草上翻滚打闹,这算是我们当时比较有趣的游戏之一了。到了制作划糕的那一天,满屋子的蒸汽,热气腾腾的年糕,还有香喷喷的包子,让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根本都想不起来去草上翻滚,都守在了灶边等着开锅。

本场人的除夕是很有仪式感的。首先,当天中午要祭拜祖先,然后晚上6点多早早吃完晚饭,守在电视机旁等待__,接着在夜里11点多,在饭桌摆上冻鱼和大蒜拌卜页等菜,一家人围坐着,道一道对来年的祝福和期许,这在当地叫做“守岁酒”。当主持人道出第一声“新年好”的时候,原本沉寂的乡村瞬间响起爆竹声,天空被烟火点亮。这时,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叮嘱来年要好好学习,同时将孩子们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袜准备好。

除夕夜那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年初一早早起床。我穿上新衣新袜和新鞋,洗把脸,赶紧拿上一串小鞭炮到门口燃放。噼里啪啦的声音告诉我,属于咱家的新一年开始了。大年初一这天,按照本场人的惯例,一般是不出门拜年的。至亲会聚在一起,男人们嗑着瓜子,女人们在厨房忙碌,孩子们则拿出新年各自收获的玩具开始“比拼”。大年初二,是我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属于本场人的拜年正式开始了。大人们的摩托车后面普遍有一个行李架,绑上拜年的物品,一家人踏上拜年之旅。那个时候,交通还没有这么便利,有些远在外地的亲人可能就只有过年期间可以见到。趁此机会,我还可以在他们家留宿,父母也不会苛责,可以放肆地玩耍,每顿都有“六大碗”,还可以领红包。

大学毕业后,我到广州参军。10年从军期间,我曾两次回家过年。父母说,家中人少就再也没有制作划糕了,亲戚之间平时走动多,也不拘泥于过年拜年这样的形式。此时,过年成了“家里蹲”,着实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准备新衣新袜新鞋的传统,还保留了下来。

在军营里过年,是非常热闹的。除夕夜,领导们会将站岗的重责扛起来。单身的干部们,会先在中队长家吃一顿年夜饭,然后到其他相熟的已婚干部家里蹭饭。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挨家挨户拜年“索要”红包。过年期间,部队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游园会、包饺子、唱歌、打篮球等。这期间,干部们也会获得更多外出的机会。不过,这期间的大省城广州,由于很多人返回自己的家乡过年,街头显得相对冷清。

转业后,我在珠海这边,与家人们吃完团圆饭后,会去找伙伴们一起跨年。作为本场人的我,还是十分怀念和父母一起钻在被窝里看__的除夕夜。我的儿子,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期待新年换新衣服了,只是嚷着要去小镇的桥头点燃烟花。

走南闯北的这些年,我总会跟友人聊起各地的年味。有人说这年味越来越淡了,也有人说北方热气腾腾更有年味,还有人说南方五彩缤纷的花市别有风味。所到即所爱,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喜爱的年味。日益强盛的中国,吃“六大碗”不一定等过年,制作划糕也不一定要在腊月,换新衣新袜不一定要等大年初一,综艺节目也不只有__。当然也有没变的,不论相距千里,不管天寒地冻,除夕夜家人喝杯“守岁酒”,大年初一道一声“新年好”,这不就是年味吗?

我的同乡曾说:“我往往看重家庭与来源地文化对我们的作用,但我也深深地感到,是这种有差异的事物打破了自己最亲近事物带给自己的硬壳,孕育了自己的包容心与跨越心,甚至塑造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遇到让自己感兴趣与为之动情的事业目标和人生理想。”我很庆幸,生活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时代,能够轻而易举地品味各地的年俗。我更为我的孩子感到幸福,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的中国,必将会赋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心和跨越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