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

啊!摇篮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托儿所,众多革命工作者为保护红色后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啊!摇篮电影观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篇1】

啊,摇篮!你在崎岖山路上颠簸前进;啊,摇篮!你寄托了人民的希望;啊,摇篮!在你的怀抱中,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看完(啊,摇篮》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中出现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远处,一匹驮着大筐的马气喘吁吁地走来,筐中坐着个孩子,牵马的八路军正焦急地看着前方。后面,还有一马,在马驮的大筐中,稳稳地坐着一个个稚气的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呢?看到这里,我茫然了,这是一支什么队伍呀?突然,在熊熊的火光中,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人们抬起头,惊慌地看着天空,只见几架敌机在空中盘旋几圈后扔下了炸弹。顿时,马群一片混乱,受惊的马四处乱窜,孩子们哭着、叫着,有的吓得蜷缩在筐里,有的抓住筐沿泪流满面,有的从筐里甩出来哇哇大哭,随队的八路军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把孩子们抱起来,又一个个抱到土坡下面……

鲜血染红了山路,染红了土坡,染红了一切。顿时,一股咸咸的东西浸到我的嘴巴,泪水盈满了双眼。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存革命的后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不顾一切的壮举,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摇篮哺育出革命的希望,放射出胜利的目光。

今天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那么幸福?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摇篮中成长的孩子才四五岁,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前方浴血奋战,有的英勇献身,有的在战斗中下落不明……这些孩子虽然得不到母爱,但在党的摇篮中,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在指导员妈妈、大叔、大婶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下茁壮成长。

我们,泡在蜜汁里长大的我们,享受父母亲人的爱抚,享受着党和人民的关怀,幸福成长。在唐山地展中,多少孩子没了亲人,可他们并不孤单,国家专门为他们办了儿童村,使他们也拥有温暖的家。在希望工程中,为了让乡村的穷孩子能上学读书,多少叔叔阿姨捐钱捐物,一片片深悄送到穷乡僻壤。我想,只有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这些幼苗才能备受关怀,茁壮成长。

啊,摇篮!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我们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成长,只有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才是对祖国、对党最好的回报。我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啊,摇篮!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在成长!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篇2】

《啊!摇篮》是一部爱国电影,是一部献给儿童的爱国电影,它表达了当时儿童的贫穷和疾苦,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亮亮的孩子,他的父母不幸战死在沙场,只给他留下了一块红玻璃作为留念.这一天,敌人突然发动了袭击,有许多战士被战死,但孩子们却安然无恙,都被救了出来.后来指挥官给每个孩子发了个哨子,只有亮亮不要,他把手中的红玻璃递给指挥官看,指挥官看了又看,才还给了亮亮.亮亮拿着这块红玻璃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小伙伴们很好奇,争夺之间把这块红玻璃摔碎了,亮亮放声大哭__________当这群孩子被护送到安全地区时,指挥官把一块完整的红玻璃送给了亮亮,亮亮的脸上又恢复了灿烂的笑容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啊,摇篮》这部爱国电影。它讲述了当时那群孩子和贫穷和疾苦,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亮亮的孩子,他的父母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牺牲时只给他留下了一块红玻璃作为纪念。一天,敌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有许多解放军为了掩护孩子们都牺牲了,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指挥官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哨子,只有亮亮没有要,他把手中的红玻璃给指挥官叔叔看,指挥官叔叔看了又看,又问起了这块红玻璃的来历。

指挥官叔叔勉励亮亮要时刻记住爸爸临终前的话,做一个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的好孩子。接着,亮亮又向小伙伴们炫耀这块红玻璃,小伙伴们很好奇,都想看看这块神奇的红玻璃,争夺之间把红玻璃摔碎了,亮亮放声大哭……当孩子被护送到安全地带时,指挥官叔叔又给了亮亮一块完整的红玻璃,亮亮的脸上才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看完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们怎样才能不忘艰难困苦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明天呢?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美好的国家而努力奋斗,以不辜负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篇4】

仔细品味《啊摇篮》的故事,不难发现,剧中以丑子冈为代表的保育员与孩子们之间,有一种颇为特殊的情感关系。这种感情不以血缘关系作为基础和纽带,但其中包含着不亚于亲情,乃至超越亲情的热忱和真诚。例如,丑子冈为了照顾好托儿所的孩子们,连自己的孩子生病都无法顾及;当托儿所遭到了敌机空袭,保育员们的本能反应,无一例外都是将孩子护在身后,没有一丝迟疑。不禁让人思考,如此深情究竟因何而起?

其实,这种感情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啊摇篮》中,丑子冈在接下托儿所所长重担前,也经历过一番纠结与困惑。但最终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这样一种信念:革命不是为了自己这代人,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不论是谁的孩子,都是革命者大家庭的一员,都是革命的火种、未来的希望。

可以看到,丑子冈之所以能够对托儿所的孩子们视如己出、付出百分之百的心血,是因为在革命的过程中,包括丑子冈和孩子们的父母在内,所有革命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家庭”关系。这种关系不以血缘或利益为纽带,更不是小圈子、小团体之间的狭隘“义气”,而是出于对共同的革命理想、信仰与事业的高度认同。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革命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正是这种在中华大地上从未出现过的真诚、平等而包容的共同体关系,才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啊!摇篮电影的观后感【篇5】

《啊摇篮》是由林柯执导,海清、李泽锋、周也、朱锐领衔主演,徐绍瑛、郎月婷、李芯逸主演的近代革命剧。该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托儿所,众多革命工作者为保护红色后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

1940年延安抗大的进步青年丑子冈突然接到中央任命,成立延安保育院。丑子冈拒绝道:我来延安不是当孩子王的,没想到毛泽东第一个把自己的女儿毛娇娇送来了托儿所。从此烈士的遗孤、抗战将士的后代、毛泽东、刘伯承等革命领袖的红色血脉,都交给了文化不高甚至大字不识的乡下婆姨们。

托儿所经历了“大战百日咳”、“刘华北之死”、“更名洛杉矶托儿所”、“敌机轰炸”、“特务逆袭”、“争渡黄河”、“秧歌剧风波”、“中外记者参观团”等真实历史事件。

1947年,国民党轰炸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指示,托儿所随第一批中直机关撤退,撤退途中,三百多人,一百多辆马车的队伍遭到敌人猛烈袭击,最终丑子冈带着无一伤亡的孩子们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北京。开国大典那天,孩子们站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啊摇篮》以女性与孩子的独特视角出发,讲述了一段伟大的红色童话。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历史剧,该剧改编自真实历史故事,聚焦革命后方,因为战争侵扰,中央托儿所被迫踏上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转移之路。一路上她们翻山越岭、过黄河、躲敌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将96个孩子安全送到指定地点。保育员们凭借着信仰与爱的力量,为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注入了温暖与爱,铸就了一段“红色童话”。

她从一开始面对工作有颇多不耐烦,到后来能冒着生命危险在敌机轰炸中保护孩子,直至成为保育事业和革命队伍中的坚强一员。这样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无数中国人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觉醒。他们的本性中并不缺乏善良、勇敢和理想主义,却因为种种束缚,无法突破个体视野的局限,难以形成更大的合力。但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一切与自己没有血缘和利益关系的普通中国人都肩负着一份责任,只有以坚守这份责任为信仰,个人方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当每个“唐素素”都学会了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共同的革命事业当中,一个前所未有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焕发出了足以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

通过聚焦延安保育事业兴起和壮大的艰辛历程,《啊摇篮》开辟出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全新视野,引导当代观众的视野穿透炮火和硝烟,在大历史中回溯初心,获得奋斗前行的精神动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