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农民院士》影片讲述了为改变澜沧县蒿枝坝的命运,心怀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向工程院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农民院士》观后感心得(篇1)

朱有勇,这个看上去黑黑瘦瘦的六旬老人,紧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性开启了不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探索之路,用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同时,在他的努力下,世界性难题“大宗中药材品种三七连作障碍”也迎刃而解。

他总是心系群众,始终全身心融入到贫困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问题。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口x省x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召集在x的工程院院士开会决定由谁来牵头承担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接到任务后,朱有勇二话不说便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科学制定了产业发展措施。每次下乡,他总是第一个冲下车,有时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肥力及农作物根系发育情况;为找到适合当地的优势项目,他清晨就下田,深夜仍在研究问题,殚精竭虑,带领团队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4年多来,随着科技的注入,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300公斤的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在未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在全国首创的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上,1440名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冬早蔬菜等种植技能;昔日人畜共居、污水横流的山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