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1940年的2月23日,杨靖宇壮烈牺牲,年仅35岁。如今杨靖宇英雄已逝83周年,铭记英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先锋。23日上午9时,吉林省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云开讲”。2月23日,是杨靖宇将军殉国83周年纪念日,思政课以此为切入点,分为八个章节,带领全省同学一起走近东北抗联和杨靖宇将军,走进那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

本次思政大课由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吉林省教育厅、人民网吉林频道共同主办。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九位骨干教师主讲,以不同的故事为脉络,用生动丰富的形式对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为吉林省大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课程开篇通过沙画的形式,讲述了杨靖宇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中经历的三次关键抉择。杨靖宇将军的一生与中国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紧密相联,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战事业紧密相联。面对人生中的三次关键抉择,杨靖宇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融在一起,成为抗联的旗帜、抗日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战天斗地谱写英雄壮歌》一章以《四季游击歌》为切入点,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一年四季、战天斗地的游击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和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东北抗联斗争环境的艰苦世所罕见,《探寻抗联密营 传承抗联精神》章节从当年杨靖宇将军创建的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出发,探寻深山密林中的抗联密营,展现了抗联将士们不惧艰苦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带领全省同学们一起感悟东北抗联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

“乒乓的冲锋陷阵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军歌嘹亮》章节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的创作背景入题,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救亡图存的壮志雄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曾展出过一枚边长1.5厘米、宽3厘米的铜制狮钮方印,《物“印”初心》章节带领全省同学走进河里抗日根据地——通化县兴林镇,生动讲述了抗日联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讲述了杨靖宇将军牢记党的宗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和从未改变的拳拳初心。

杨靖宇一生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置生死于不顾。《杨靖宇的九字家风》章节讲述了这位鞠躬尽瘁的抗日民族英雄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着后人的故事。杨靖宇将军的后代,秉承“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九字家风,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杨靖宇的名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乃至今天始终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杨靖宇将军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两代守陵人徐振明父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忠诚守卫忠魂的故事,让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思政课的最后章节讲到__对杨靖宇的多次评价,再一次带领学生们走近杨靖宇将军,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杨靖宇将军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青年强,则国家强。吉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学子在线收看了课程,并要求各地各校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同上一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本次思政大课创新形式,丰富全省学子思政课堂的同时,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种子”更好地播撒在吉林学子心中,使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浸入心扉。

抚今追昔,身处和平年代的吉林学子将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83年前的今天(2月23日),抗日英雄杨靖宇殉国,他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他英勇顽强,是连敌军都敬佩的抗日英雄。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战斗至最后一息。

少年杨靖宇,初见英雄气!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确山人。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少年时期的杨靖宇,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并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目睹一位老人在军阀混战中家乡惨遭蹂躏、沦为乞丐的不幸遭遇,提笔写下《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一文,揭露了军阀混战带给人民的苦难,展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思。

成为“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

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1940年1月,他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五昼夜,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县(今靖宇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了日军的极大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曾派叛徒向他劝降,杨靖宇说:“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地铡下他的头颅,解剖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剖腹自杀。在遗嘱中,他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

或许是不合适的。

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

一定不会亡。”

硝烟散尽,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为纪念杨靖宇,1946年2月14日,濛江县正式更名靖宇县。83年来,杨靖宇将军的精神仍滋养着这一片土地,在这里,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靖宇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内,杨靖宇小学的同学们围在杨靖宇将军嫡孙马继民身边,听着“少年铁血队”的故事,一同唱响《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他的故乡确山县所在的驻马店市区修建了杨靖宇广场,树立了将军铜像;重新修葺了杨靖宇将军故居,并修缮了位于故居附近大道旁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杨靖宇曾率领的部队在抗战后期散而复聚,后来与一支挺进东北的八路军部队合编成立了“杨靖宇支队”。经过无数次战火的洗礼,“杨靖宇支队”如今已经成长为人民解放军某装甲旅,“靖宇精神”仍在人民军队中传承不息。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读了杨靖宇的事迹后,我认为杨靖宇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首先他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常常以少胜多,屡建战功,消灭了大批敌人,把日本侵略者打得闻风丧胆。其次他又是一名战斗到最后,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勇士。

他曾经五次被捕,在狱中数次受酷刑折磨,但都没有屈服。敌人因此恨透了杨靖宇,调动了7.5万兵马围剿杨靖宇的第一路军。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杨靖宇只剩下30人了,在弹尽粮绝和天寒地冻折磨中,不少战士被饿死、冻死。后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两个人了。

有多日没有东西吃了,他就派两名战士出去买食物,结果被敌人发现,两名士兵也牺牲了。最后杨靖宇只能依靠吃雪、啃树皮、吞草根和棉花充饥,独自与强敌展开生死搏斗。后来进山砍柴的人见他这样,都劝他投降算了,但他说:“我是中国人,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这样做对不起广大的人民。”被激怒的敌人于是更加疯狂的射击他,最后杨靖宇不幸倒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上。

当敌人剖开杨靖宇的腹部时,发现里面全是草根树皮和棉花,完全惊呆了。读到这,我也惊呆了,脑海里闪出一个个疑问,这是怎样的一名战士?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与如此强敌战斗到最后一刻?这又是一场怎样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仰望那沉默无语的长白山,想起杨靖宇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我懂了,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是对人民满腔的热爱,是对中国革命坚定的信念,使他坚强如钢。我明白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正义最终定会战胜邪恶。胜利将永远属于能吃草根的人民。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位杨靖宇这样的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以英雄为榜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活。同学们,让我们对英雄致敬吧!让我们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__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曾经是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有“小杨靖宇”之称,曾经是一名坚定的抗联指挥员。但是,由于环境日益艰苦,而且日军以其母的性命胁迫,最终程斌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此后,日军将其所部编入讨伐队,程斌迅速从抗联叛将变成了日军疯狂的帮凶,在把杨靖宇将军逼入绝境的战斗中,他和他手下的叛徒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时间发生在2月15日,当时日军劝降,杨靖宇高声要日军派人来谈,日军讨伐队中的警官伊藤(程斌警察大队中担任“恩赏系”的日本警官,警尉补)应声起身,表示愿意来谈判,此时杨靖宇立即开枪,凭借其高超的枪法在300米外命中伊藤,可惜距离太远,子弹没有了威力,胸部中弹的伊藤仅仅负伤而没有毙命。随后,和程斌齐名的另一名叛徒,“崔贤警察大“大队长崔胄峰也被杨靖宇击伤。杨靖宇乘机摆脱追兵,突围而去。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关于杨靖宇将军的壮烈殉国,这些年来有许多文章和多部电影、电视剧呈现给读者和观众。但是许多情节和说法都不一致,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带着疑问笔者翻阅了一些抗联老战士的回忆文章和文史资料记载。

历史背景

1937年底,日伪实施“集团部落”,制造“无人区”,所有可供住宿的房屋一律烧毁,切断了抗联部队与群众的联系。从1939年7月起,大批日伪军从东北各地调至南满地区,10月开始实施“吉林、间岛(延边)、通化三省大讨伐”(又称“野副大讨伐”),由关东军吉林军管区部队长野副昌德指挥,矛头指向杨靖宇将军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中共南满省委及一路军将领在桦甸密营开会,决定为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分散作战”。会后,杨靖宇将军率领一路军警卫旅一部及少年铁血队约400人,由桦甸进入蒙江地区(今靖宇县)。回师蒙江,是因为在这一带抗联建有几十座密营,储藏了部分粮食、弹药及越冬物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我军作战的需要。

主要战斗经过

1939年末,将军率领部队进入蒙江地区后在那尔轰一号桥设伏,歼敌数十余人甩掉了尾随之敌。1940年1月中旬,部队行军时被日军飞机发现,而后在错草顶子遭到日军有马部队、小滨部队包围,激战直至天黑,才得以摆脱。将军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部署,令警卫旅政委韩仁和,团政委黄海峰率领警卫旅一部,分兵诱敌北上,将军则率领部分部队择机突围。

1月21日,警卫旅参谋丁守龙,在战斗中负伤后叛变投敌。日伪方面从叛徒口中得知杨靖宇将军就在这支部队中,将军分兵的行动计划,人员武器装备、大部分密营位置及越冬物资、储藏地点等均被日伪获知。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赶到蒙江坐镇指挥。对北上的韩、黄部队于不顾,集中日伪军及警察大队共二万余人“铁壁合围”死死盯住将军所部,紧追不舍。由叛徒带路,将所知道的抗联密营、物资、粮食尽数焚毁。

1月29日,在四方顶子(今辉南县与靖宇县交界),部队在大雾中与大批日伪军遭遇。激战后,将军与警卫旅和少年队失掉联系。这时将军身边部队只有百人,后勤给养断绝,情势危急。

在这个关键深刻,特卫排长张秀风携带机密文件、4支手枪,在2月1日向五斤顶子伪警察所投降。敌人由此掌握了将军的准确位置和突围路线,使用“狗蝇子”战术疯狂追击。

由于连续作战,将军率领的部队伤亡、减员不断增加,2月3日将军身边有30余人,2月6日将军身边还有15人,到2月12日将军身边仅剩6人,但已有4人负伤。将军让负伤的警卫员黄生发带领伤员走相对安全路线,去那尔轰密营养伤,自己带着两个警卫员去寻找被打散的部队。

15日下午,将军在新开河木场西北与三支讨伐队共600余人遭遇,敌人是这样描述的:“是杨啊,大家这才一齐射击,于是他受不住而逃走了。完全象巨人那样跑着,双手摆过头顶,讨伐队怎么追也跟不上他,最后他终于逃进密林之中。”

敌人整整追了一夜。没有月光,敌人就将个人携带的火柴集中起来,一根一根划着火柴寻找将军的脚印和血迹(将军的手臂负伤),但是敌人还是在16日凌晨失去目标。这一天一夜间,600余人的讨伐队,被打死、打伤、掉队的最后只剩下50人。

2月18日,在蒙江大东沟附近,将军的两个警卫员在寻找粮食时,被告密者引来的十几名伪警察发现,两个警卫员交替掩护退到海龙河边,不幸先后中弹牺牲。敌人在牺牲的警卫员身上搜到刻有将军名字的印章,经过叛徒辨认二人就是将军的警卫,判断将军就在附近,于是调集附近所有的讨伐队进山,并四处张贴告示,不许打柴的百姓携带食物进山。敌人感叹道:“这样越发弄清楚杨只是一个人了。四天过去,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找不到将军的踪迹。

两个警卫员牺牲后,将军孤身一人,且有伤痛病痛在身,用了4天的时间,艰难地从蒙江东面转移到了蒙江西南方向的二道崴子。这里有个村民上山砍柴搭建的地窝棚,这天是正月十五,已经断粮数天的将军则是以草根和棉絮充饥。

壮烈殉国

2月23日午后,将军看到上山砍柴的村民,就委托他买点食物,但是这个败类下山就向敌人告密并引来了讨伐队。

将军在这人下山一段时间后,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就从地窝棚出来,沿着沟趟子上行不过一里路,到了三道崴子。这里山谷北侧有条小河叫恶河,四季流淌,部分河面有冰雪覆盖,河畔有乱树丛,不密集,高一点的是棵50公分左右的扭筋子树。此时,将军已经没有一点力气。

将军殉国的这场战斗,没有我方人员在场,敌人是这样记载的:

伪《协和杂志》263期,益子理雄(讨伐队.警尉补)在“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上说:“由报告的农民做向导向约会地点走去,可是到那里一看好像事先知道一样,约会地点连个人影也没有,只看到一排大脚印上山了。就这样,走在最前头的人没有用声音,而是用手比划着山那边有人影。于是,把全队人员分成两班,一班从山顶上,一班从山半腰偷偷地往前凑。‘嗒嗒嗒’一起向山那边缺口的人影开了枪,那边的人影一边滚着一边逃脱了。

“我让四五个人 留在山顶上监视人影的去向,自己带人追了上去。这时已经看到对方动作迟缓,力气已经用尽了,再次靠近山麓地形做隐蔽,用两只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敌我距离是50米。‘你是怎样抵抗也没有用了,投降吧!’30米我们向他劝降,但对方连回答的神色都没有,代替他回答只是手枪子弹。

“进击到20米,他已经是进退维谷了。这时我们分成两伙,从两方面开始向他射击,听见啪嗒一声手枪落地,他用另一支手枪继续射击,最后迫近到10米,不知是哪一面所射的子弹命中了,敌人啪哒一声倒下,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前进!’我用尽力气大声喊着,当跑上去一看,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倒在地上,这个顽强的敌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

笔者读到这里眼前一片模糊......

定格——

时间:1940年2月23日下午4:30分。

地点:吉林蒙江三道崴子恶河畔。

伟大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

今年,是杨靖宇将军殉国83周年。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刻,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奋战在白山松水间,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任,将军高贵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在抵御外来入侵时,不屈不挠,不畏惧强敌,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