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篇)

《飞越冰雪线》是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荷兰洞察电视公司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篇1)

2月7日中午12时,17岁的中国选手苏翊鸣凭借第2轮88.70分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银牌,为中国队创造了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决赛中,苏翊鸣的高难度震惊全世界。他连续两轮完成了1800五周转体动作,创造了历史。

苏翊鸣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有着独天独厚的滑雪条件,爸爸苏群从事滑雪教学工作,妈妈也很热爱滑雪。在他4岁的时候,爸爸苏群在家里带娃,正好朋友叫着爸爸去滑雪,他既想滑雪又得看着孩子,索性就带着孩子一起去雪场。一开始爸爸是抱着他滑雪,然后他站在爸爸的板上,到了后来,他开始自己独立滑雪。初次接触滑雪的他,就表现出很大的喜欢,爱上了这项运动。

虽然有13年的滑龄,但他其实是从15岁才开始走职业滑手的道路。之前苏翊鸣一直是以玩的心态在滑雪。8岁时,苏翊鸣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不想把滑雪做成专业,因为如果当业余爱好,每天都想玩,就很开心。但两年后的_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那一刻,他改变了主意。那天刚刚滑完雪,电视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喊出‘北京’,所有人都特别激动。对苏翊鸣来说,却不只是激动,那一瞬间,一个目标传到我脑子里,我有了新的梦想,我要去实现这个梦想。

在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前,苏翊鸣曾经当过童星,参演过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饰演小栓子一角。里有个镜头是游击队员追不上小栓子的滑雪速度,当时练单板的苏翊鸣仅用一天时间就学会了双板,轻松本色出演。但成功绝对不是凭空而降的。苏翊鸣曾表示: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能去完成这个动作。

如今,他也成了许多滑雪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对此,他想与大家分享的心得就是:永远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很早我就有这个梦想,但是没想到今天真正实现了。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想要的目标,因为努力永远不会欺骗你。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篇2)

《飞越冰雪线》选取了观众熟知的体育运动员,节选了非比寻常的运动挑战,聚焦了万众瞩目的期待,记录了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使得该片具备了一部精彩叙事型纪录片所需要的全部元素。该片中,观众们看到了谷爱凌关于“你必须有强大的精神,荣耀只是一个最终结果”的坦然;美国运动员艾丽斯·梅里韦瑟“保证一年能有50周的时间投入训练”的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精神;领悟了中国运动员赵嘉文所说的“选择了,就要一定坚持到底”的决心;震撼于荷兰运动员凯·维尔拜“一旦输了,会很用心地去分析原因,去思考如何改进”的上进;感受到墨西哥小将多诺万·卡里略“万事如愿,皆因我有方法”的自信;震惊于赵嘉文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逼到绝境的魄力。这不仅是体育精神,这也是他们的生活态度。透过这部纪录片,观众见证了他们面对挫折与困难的艰难选择和满腔孤勇,目睹了他们为进军北京冬奥会付出的种种牺牲和努力。

从童年经历到职业选择,从高起点到瓶颈期,《飞越冰雪线》进入到运动员的私人空间,捕捉到许多具有真实质感和充满感人细节的精彩瞬间。比如艾丽斯·梅里韦瑟面对心理障碍时,家人的安慰照顾;多诺万·卡里略遇到挑战时,教练的鼓励指引等。该片通过全方位展现运动员的生活、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让镜头前的他们逐渐变得立体鲜活、有血有肉。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篇3)

谷爱凌在冬奥会上滑雪腾空,纵身一跃,连续回转,动作连惯,一气呵成,帅气惊艳。

人们惊呼于谷爱凌极为圆满、纯净、充实,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东西当属“健”之所在。正如我们的老祖宗说乾为“天″!她不仅给自己,还也给大家带来愉“悦”快乐。老子说“塞其说,闭其门”,谷爱凌这一跳,用开放的心态展现自已,让众人开怀笑了,开口说话了,兑德为之“悦"。谷爱凌空中超极回转“离中虚",表达内柔顺、外刚强。在冷冷的冰雪上燃烧激情,能量释放由内往外、由此往彼,美丽、明亮!

18岁的谷爱凌潜伏于英雄之中,在雪场上飞扬,挑战世界最高难度,象征着昂仰向上,勇往直前,不甘落后,不墨守成规。比类于“木”为之“动”!仿佛种子埋于地下在春天生根发芽往上长,向内下苦功,根深蒂固,向外茁壮成长,枝叶茂盛!

冰墩墩、雪容融,融化为之“水”,外柔顺,内刚健。谷爱凌赛后接受采访的一句话道出一个道理,夺冠有“功"必有“苦”。飞越艮为之“动″,山不动为“止”。欣赏冠军完美表现的同时,停下来,细细思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受乾德”,忍辱负重为之“顺”,“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随顺众生,实在值得褒扬、感恩、效法!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篇4)

作为以真实为内核的纪录片,体育题材纪录片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重点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在塑造运动员形象上不应局限于体育赛场上单向度的竞技形象,而是通过赛场内外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叙事,深入他们多维度的人生,探究是什么赋予了他们强大的身体与精神力量,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飞越冰雪线》突破了拍摄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重复动作的单一记录方式,强调对运动员赛场之外的真实生活的展现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在美国出生,从两岁起每年暑假都会来北京,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和妻子第一次约会就去看冰球比赛的俄罗斯冰球运动员米哈伊尔·谢尔加切夫;以一名音乐制作人身份开启了第二职业的荷兰速滑运动员凯·维尔拜;训练压力过大导致厌食症的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艾丽斯·梅里韦瑟;接受七次手术,三四个月不能走路的英国单板滑雪女将凯蒂·奥默罗德;业余教课补贴比赛费用的墨西哥小将多诺万·卡里略;从小前往他乡进行训练,十分念家的中国男子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

制作团队通过为期一年的跟拍,向观众展现出一个个“超级英雄”背后的多维形象,凸显了平凡人的非凡精神。

飞越冰雪线纪录片观后感(篇5)

18岁!冬奥会首秀!夺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今天,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谷爱凌凭借第三跳的完美发挥,以总分188.25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创造多项历史!

本场比赛,谷爱凌第一跳拿到93.75分,排名第二。第二跳,谷爱凌得到88.50分,两跳过后排名第三。最后一跳,谷爱凌成功挑战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得到94.50分的全场最高分,并最终获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动作是她此前从未做过的,能在冬奥会如此紧张的赛场上挑战自我,令人叹服。

“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我是要做到自己最好,我觉得无论(平稳)落(地)还是不落(地),都会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所以我还是选择最后一跳做这个新动作,让世界看到我的比赛精神。”赛后,谷爱凌如此解释为何自己会挑战这一超高难度动作。

本赛季,谷爱凌状态出色,在冬奥会之前的一系列比赛中,她取得了6金2银1铜的骄人战绩。北京冬奥会是谷爱凌个人的首届冬奥会,对于冠军,这位年轻人同样非常渴望。

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谷爱凌向记者们展示了自己的手机屏保,那是北京冬奥会金牌图案。“这两个月来,我的手机屏幕就是奥运金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能拿到金牌,我非常非常高兴!”

夺得冬奥会大跳台冠军,也让谷爱凌成为中国首位在雪上项目上获得冬奥会金牌的女选手。对于这一突破,谷爱凌表示:“打破界限、打破历史、打破纪录,永远是我最大的目标。希望今天我拿到金牌后,也能有更多的女孩觉得她们也可以做到。”

尽管已经成为冬奥冠军,但谷爱凌直言自己和同龄人一样,“我和你们一样,我也要上补习班,我们都是朋友。我能拿到这枚金牌,不是因为苦练,而是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她说,“我希望大家都能去体验运动的魔力,这真的是一件可以改变人生的事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