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江大河》是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连续剧,该剧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和斗志,一切都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1
正午阳光的新剧开播,这部剧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事情。剧中凯凯王饰演的宋运辉和童瑶饰演的姐姐宋运萍,双双考上了大学。
那个时代能上大学的人很少,而且剧中的年代是当时国家放开高考的第一年,所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无论年纪多大,只要能考上大学,那就是改变命运的事情。哪怕是放在今天,高考依然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为数不多的,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有的人会说,高考制度不公平,凭一张试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太不公平。可是同时高考也是所有不公平中最公平的方式了。对于少数人来说或许的确有不公之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公平的。它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如果没有高考,国家的各项发展便不会这样迅猛。
宋运辉的爸爸在新中国没有成立时,被国名党捉住,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却在村里成了成分不好的人,平时受到村里人的冷嘲热讽,百般刁难,更进一步影响到他们读大学,他们送去的材料被压下来没有送到县里进一步审核。
宋运辉是个固执的人,上大学的念头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原本他是个胆小谦逊的人,为了能上大学,直接跑去找负责送材料的主任,背诵关于高考的相关文件,背了二百遍后,最终主任将他们的材料送到县里审核。结果是他们家姐弟两个人只有一个名额,在宋运辉不知道的情况下,姐姐宋运萍把仅有的名额给了弟弟宋运辉。
家里有个人考上大学,代表全家人有了希望。考上大学,意味着将来能有好的工作,好的发展,能脱离贫穷,成为人人羡慕的人上人。
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宋运辉凭借好的天赋和勤奋考了县里第一,同时因为自己的执着争取到上大学的机会,同时因为有个疼爱自己的姐姐让出来的名额。他身上还背负着让全家人脱离成分不好,以及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责任,所以他渴望读大学。那里才有他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地方,才有更广阔的天空,所以他渴望读大学。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爸爸是木匠,妈妈就是农村种地的普通妇女。他们有两个儿子,在村里好学是出了名的。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供养不起两个孩子读书。当老大读到高中时,父母只好让他放弃学业。他为此和父母吵闹过,心里对父母怨恨。但是没有办法,他还是退学了。他的弟弟在城里的一所高中读书时,冬天穿着布鞋,老师看不下去了,问他为何还穿着布鞋,他说家里穷,买不起。老师掏钱亲自给他买了一双。
他们兄弟,我接触老大的机会多一些。那个时候我还小,并不懂读书的好处,接近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因为村里的孩子大多是不爱学习的,他们经常不写作业,星期天一直在玩。而他们兄弟呢?每天早早起来就开始看书,背单词,几乎不和任何人玩。我爸经常经过他们家那儿,听到他们背单词的声音,说像是和尚念经。因为他一点都听不懂。父母还拿他们以此为榜样,激励我们姐妹几个好好读书。只要我们努力读书,无论需要花多少钱他都会想办法让我们去念。所以我很好奇,他们为何那么热爱读书学习。但是很遗憾,接触过一段时间后我并没有感染到他们身上的精神。
记忆中老大很温和,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他从学校辍学以后并没有放弃学业,而是开始自学,他修了大专之后自学了本科,接着考到了律师资格证,如今他三十多岁了,从事着律师的工作,每月收入不菲,成功从农村出来的穷小子,逆袭成了成功人士。而他的弟弟呢?考上了徐州师范大学,分配到了镇上的一所高中教书。如今怎样我不太清楚,不过以他的勤奋程度,不会待在那个地方太久。
曾经读书无用论具有压倒性的势头,于是我们这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心安理得的说,那些上了大学的人又怎样?很多人出来混的还没有我们好。不上大学不代表能力就弱等等。后来成年了,在社会上经历过坎坷,尝遍酸甜苦辣后,终于体会到自身的无知。
那些成功的,身居要职的并不都是学识好,文凭高的人,但大学生的整体机会要比没读大学的人高得多。
回顾一下身边那些考上大学的人,好像真的没有哪个走入社会以后“混”的特别差的。反而是那些平时吊儿郎当的,要么去工地打工,要么开出租车,要么开间小店,每日辛辛苦苦,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奔波劳碌。很多人在学校里不愿努力学习,出来校门后,方才为自己曾经浪费的青春和时间后悔。可是这个世上唯独没有后悔药。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2
每个人都逃不过年代,年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看着大江大河,忍不住思考,或者怀念。曾经几毛钱的零食会在几十年后仍然能够挑逗记忆的味蕾,物质贫瘠的年代幸福很单纯单纯到一块糖就可以甜到心头,车水马龙的今天人们喜欢用金钱来为幸福上保险,幸福像是被添加了防腐剂好像不会变质但却味道不再。幸福是如此奇妙,不是物质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而是后知后觉的甜甜的一个瞬间,或是梦里梦外憧憬着的未来。在一个个年代里,每一代人都有其理解和追求的幸福吧。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呢?我不知道,也许有一千种答案。只是,幸福一定不能是复杂的,它必须简单,否则不会幸福。
每个人都逃离不了时代,在时代的大江大河里我们都是一滴水。有的人,是潮头的弄潮儿,有的人,在沉浮中自在悠然,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沉入海底销声匿迹……最后的最后,是一首岁月如歌,是一把岁月如刀,我们都老去,回头看一场电影,电影里是岁月里的自己,是英雄,还是凡人,或者反派,都会谢幕,而后是新的电影。与你无关。只是,只要还没有谢幕,我们就该认真的活着吧。如果可以,去做一个英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又或者,浊酒慰风尘,种豆于南山,柴米油盐,酸甜苦辣。人生太短,认真的生活,用心的去爱,在属于自己的年代里认真着用心着,也是一种幸福。
就像此刻,写着写着感觉文不对题,活着活着总会感觉一切已改变。时间这匹白马,总会把我们带到我们不曾想到的地方,镜子里的自己总是会被时间改变了模样。于是走着走着,我们走过了一个年代,留下了一个时代,和一个个自己。然后在大江大河里,突然发现老去,失去,逝去。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3
来自乡野的宋运辉,因为身份的原因,差一点就失去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人生处处,都充满了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人走向未来的叠加,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走怎样的路。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只好做好现在,但是阅读能给我们提供认知过去和未来的视角,认知自我的方式。如果生命是一条长河,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条溪流,而水源的多少,最终决定你的广阔或者是干涸。
对从底层一步步爬起的人,每一次选择,怕是要掉一层皮,要掉几斤肉。《大江大河》原著是《大江东去》,描述的就是三个小人物,从各自的领域做起,爬过一道道山,走过一道道弯儿,趟过别人不敢趟的河,最终走到人生巅峰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强烈的时代印记。
如果没有一时的倔强和坚守,为了自己命运的拼命一搏,或许宋运辉到最后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泯然众人,而在生命的最紧要关头,家人的爱护和护佑,让他圆满的实现了大学梦,成为大学宿舍中最年轻的一员,但从乡野中走出来的他,知道知识对自己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沉迷在学习中无法自拔,甚至是别人厌烦的读报纸这个任务,他都甘之若饴,因为读报一方面可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报纸改变了他的命运。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宋运辉这个人,很傻很楞,木头脑袋一个,怎么就塑造了这样一个男主人翁,但是回归到当时的大环境下,生活在黑五类家庭之中,本身可以选择的机会就很少,所以每一个见到光的机会,对宋运辉来讲,都是金贵无比的。
“黑五类”是啥?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历史时期,是指“地富反坏右”,而很不幸的是,宋运辉的父亲,就被划入了黑分子之列,而宋运辉和宋云萍则被划定为黑五类子女,这一类子女是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去读大学的。但是,凡事读书,参军,工作等优秀的机会,都要给出身好的人,而黑五类的子女就要靠边站。如此,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镇上的干部会压着宋运辉姐弟俩的政审材料不往上报,因为当时政策不明,环境不清,没有人愿意轻易的去起这个头,最后做不好还会背一个黑锅,所以什么也不做,算是安全的。
但一个人所谓的安全,就会影响另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当时宋运辉的政审材料没有送达县里,他的一生,也就会在村里度过了,和父母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春耕秋收,再走不出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还好,经过了一段曲折,甚至引发了家庭的纷争,他最终还是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一张甚至以牺牲家人性命为代价的录取通知书。从一个层面讲,这是个人同现实的对抗,在看起来毫无希望的渺茫中,奋力的去挣开身上的铁锁,去抓取头顶的那一点阳光。
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他的努力改变了他的一生。根据历史资料显示,1977年高考,全国共计570万考生大军一下子涌进了考场,而最终被录取的只有27.3万人,录取比例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恢复高考后录取人数最少的一届。而在高考中,全国高考人数接近1055万人,录取比例超过了50%,有时候通过数字讲述的历史,立体却残酷。
宋运辉就成为27.3万人中的一分子,成为改革开放最为中坚的力量,在命运捉弄他时,他用稚嫩的肩膀抵抗着,用拼搏奋斗的劲头和现实对抗着,因为出身,他付出比别人数十倍的努力,因为出身他时时刻刻不保持小心翼翼的姿态,他的仔细认真,小心翼翼甚至也成为他一生的关照。他在剧中担任的角色,也是逐渐成长为国企的中坚力量,在国企发展遭遇危机时,坚定的坚持改革的一派。他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成长命运是一体的,我们从宋运辉身上看到的是一个个体的成长和阵痛,同样看到的一个国家和社会在成长和改革过程中的阵痛,这样的阵痛,甚至深入到国民心中, 成为国民性的一部分。
可以讲,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宋运辉拿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通往更开阔人生的通行证。这里面蕴含着一家人殷切的希望,蕴含着父亲母亲半辈子的忍辱负重,蕴含着他因为身份问题而导致三年不能上高中的痛苦,而他凭借初中学历,默默学习,一举考取了县里的第一名,成为当年的考试状元。
当人在最底层挣扎时,或许一点点可以改变的机会,都会激发一个人无限的斗志,而宋运辉正是凭着这份斗志,一步一步走向更加开阔的人生和未来。
这部书和这部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思考,更多的是,个体对命运的抗争和成长,是逆风飞扬,是经历过风雨后的彩虹,每一分努力,都为今天的社会进步添砖加瓦,也为我们思考过去,祈望未来,提供更多参考。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4
电视剧《大江大河》拍的很真实,时代大发展,大变革,普通人在时代洪流的夹裹中改变命运,有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是假大空的喊口号,而是贴近你我父辈生活的小人物,与时代变革交相辉映。
电视剧映照的是现实,这三类人,现实中就在身边,你躲也躲不开。
1.本性并不坏的虞山卿
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像虞山卿这样的人同学或朋友,讲义气,够朋友。平时有什么事情,二话不说,直接帮忙。
但他的目的性太强,原则性太强,当利益一旦有了冲突的时候,就没有了底线。
小王和小李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小王的妈妈却说不要让让他们走的太近,他们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小李会真心实意的帮你,当有了利益纠纷,小王会被伤透心的。小李的心思重,很聪明。
2.深藏不露的水书记
一个领导,懂得识人,更懂得用人,这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也是自己的职业本钱。水书记绝对是这方面的高人:需要你的时候,各种手段哄着你;论功行赏时,云淡风轻避着你;追究责任时,毫不犹豫踢开你。
小李遇到这样的一个领导,看到小王能力突出,果断提拔为小组领导,对于老员工的反对全力压下。但小王在工作后也很后怕,这个职位会得罪很多人,并且听老员工讲,领导的自己人在遇到责任追究时,领导没说什么,自己离开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3.养不熟的白眼狼,扶不起的烂泥(小雷家村民)
雷东宝想带领村民致富,但遇到小雷村的村民何尝不是现实的写照:没有利益,所有人都反对;有了利益,又在分配上打成一团。至于后续的经营发展,没有人去想,在那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斗的你死我活。
假如放在北上广深的职场,小雷家的村民很难吃的开。小王从农村来,来到大城市后,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定居下来。偶尔回村探望,深感农村的无奈。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有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做事情才能将村子发展起来,不然的话没办法跟别人竞争。
看电视剧,看到父辈们的奋斗史,也看到现实中的生活,我们也有他们身上的一些特点,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生活才能过的更好。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5
近日断断续续地观看电视剧《大江大河》,剧中提到“和光同尘”一词,感触颇深。
“和光同尘”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就是不露锋芒,不自以为是,不自视清高,不脱离群众,和常人打成一片。尤其为官之人,更当和光同尘,不要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很难了解群众的心声。对于一个不了解部下心理和想法的领导,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在今天的自由竞争中,若不能和其光、同其尘,而一意孤行,脱离现实,背道而驰,根本行不通。
人生活在世间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又是与许多的事和人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和光同尘也就是团结他人,圆通自我,不存偏见。道教自古至今,虽有不少隐迹于山林的修道之士,但亦从不放弃积极的入世。要使道教融入到社会人群中就要和光同尘。以往的太平道提出的天下太平的理想,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全真道的打尘劳(参加世俗的劳作)其目的是为了磨练心性,驱除邪心,以求得真心本性......都是道教和光同尘理念的最好体现和实践。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相关文章:
★ 《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精选篇】
★ 《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 《大江大河》观后感
★ 《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3篇】
★ 关于《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3篇】
★ 精选《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3篇】
★ 精选关于《大江大河》观后感范文【3篇】
★ 《大江大河》优秀观后感范文【汇总篇】
★ 大话西游观后感700字
★ 流浪地球观后感800字心得感悟范文10篇
《大江大河》观后感700字
上一篇:《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7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