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老炮儿》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1

提笼遛鸟的老混混,当年也算是三环十三少。六爷遛完了大半生,人生正在褪去色彩,摁倒许晴白花花一堆肉,也突然硬不起来了。半瓶伏特加直接放倒红星二锅头,自行车再环保也追不上奔跑的鸵鸟。这不是他的时代了,胡同里老少爷们都还卖给六爷一点面子。六爷讲究,六爷最大的不同是,碰到事不会躲,两个字:仗义。如果我的审美没有什么大问题,今年华语片最牛的电影就是这双峰并峙的两部:《大圣归来》+《老炮儿》。

冯小刚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冯小刚绝对是中国导演里最好的演员。那得是多少年前,冯小刚拎着一块蜂窝煤要去给人出头,临到跟前窝囊地往那一蹲,《我是你爸爸》一部戏下来冯小刚在戏中不断降低着生存的尊严底线,除了跟儿子面前脾气大基本也就对生活没什么脾气了。头十几年,都说贾平凹水平高,抓住了这个社会最核心的冲突写了本书叫《浮躁》,这么些年都说中国人最缺的是信仰,这话一说就显得那么大那么空,硬是把《狼图腾》都当作图腾了,到现在,见着事还是躲,见着权还是跪。

以前冯小刚拍《一声叹息》,最不可信的不是那些关系的走向,而是徐帆和刘蓓怎么能看上张国立,如今换成比张国立长得还尴尬一点的冯小刚,你说许晴这样的怎么就死心塌地得那么可信。六爷人讲究,没邋遢过,走哪儿有股子范儿和劲,说话声不大,力道都在出口的规矩里,框得方方正正,人活着得有规矩,人活着得有原则。半部电影过去,就像冯小刚和许晴没能震颤起来一样,故事都是绷着劲来的,六爷就是那么淡定,带你遛鸟、遛弯、后海溜冰,活的是个腔调。

六爷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中国人喝了这么多年蓝瓶的,还是缺钙!六爷同样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温柔不在每天睁眼起来的`对白里,中国人嘴上说什么就没什么,没什么就爱讲什么。震颤的生活里根本就没什么道义,礼崩乐坏。嘴巴再干净,生活还是脏。你别一口一个孙子,六爷脸上就三个字:不认怂。电影院里有两种血性:青春少年样样红,他们帮你使劲;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暗地帮他攥拳。热血青春荷尔蒙,凭的是冲动,真要在脸上活出个坚毅,凭的是血性。老炮儿是经过洗礼的古惑仔,刀剑入梦,铁骨柔肠。顶不住的也就一颗褪色的心脏,FadingWave不是永不消逝的电波,而是人活的那个心劲,不能丢了。

管虎好手段,眼神毒看人准,尤其是老炮儿身上那股子劲绷到了最后,然而最后理想主义的花朵还是开得有点荼蘼。《让子弹飞》里有个细节,对面正开膛破肚呢,姜武一跪:六爷,碗!《老炮儿》的六爷一点都没这豪气,淡淡一句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别掰扯:一码归一码。于无声处听惊雷。喜欢李易峰,那叫冲动消费。喜欢老炮儿,那叫人格魅力。何况,冯小刚演的是李易峰他爸。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2

首先我要说,我真的爱死北京了。这种爱,来自于熟悉又陌生,我是一个东北人,每天听相声。对于北京话的土语大多数能了解其义,但是毕竟很小我就离开了东北,并且东北的生态文化与北京的差距一点也不小,我所喜爱的北京更多的来自于臆想。来自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茶馆》,来自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来自于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来自于刘心武的《钟鼓楼》。在中国,没有任何另外一座城市能有这么的作品对它细细的描述,它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处肌理,每一条血管,都骄傲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正如伦敦或者巴黎。我喜欢这座城市,来自于想象,来自于描述,而一旦踏入到这座城市,则是一片阴郁灰暗的钢筋森林,历史的遗留更多的是一种不礼貌的迎合,改变远比坚守轻而易举。这座城市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符号,以至于任何的一种符号都似乎又无足轻重。08年奥运会并没有过太久,遗址就和圆明园一样归于沧桑。而这座城市又在兴致勃勃的准备不久远后的冬奥会了。

六爷与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惆怅,但不同的是,他确实存在在这座城市,跟随着时间在这座城市经历风雨。曾经叱咤风云,建立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却仅仅因为城市的变化被这座城市抛离。96年到16年,不过二十年而已,整座城市却已经蜕变了无数次,变得没人可以完整的看清这座城市了,更不论一个胡同里的小市民了。美人迟暮,英雄暮年。尽管他不愿意听到电视里说的“年过半百的老人”,却不得不承认,他不认识这座城市了,不再认识如今的规矩。他的信念和原则,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正如胡同慢慢都消失了,留下来的,不过是供人把玩的玩物罢了。

北京人天生有一种优越感,这是因为这是皇城根,并且经历了短暂的非首都的时光后又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中心。《钟鼓楼》里有一段故事,两个一起逃难到北平的兄弟,一个留在了北平,见证了北平变成了北京,一个响应了国家号召了农村。当时要分别的时候定下了要结成娃娃亲。当儿女都长大后,了农村那位的女儿来北京探亲,辗转反侧来到北京大爷的家,尽管北京这位也只是住在大杂院,修着自行车。但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冲击足以巨大。她不明白为什么城里的人男的女的对着电视看足球有什么意思,蛋糕是填的却要配上苦涩难咽的咖啡,电脑究竟是什么东西。娃娃亲更是一个笑话罢了。

这是刘心武先生写的1982年的故事,但是到了今天,这种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变得更大。当两个兄弟的第三代的时候,恐怕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时代在很鲜明的在这座城市留下烙印,所幸的是,我们不仅仅目睹,亲身经历,并且将之记录保存,成为一个博物馆里的标本。试想一下,我们今天很难在想象汉朝时候长安城一座坊里面发生过的什么事,或是北宋年间东京汴梁一座瓦子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并非在那个时代的国家首都里的市民没有“胡同文化”,仅仅是因为时间让曾经泯灭。规矩,说到底是要让人遵守,当人都逝,规矩同样不复存在。

但是六爷并不甘心,他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不是他们的时代了,却还想努努力证明自己还成,还搂得住。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连宣武区都不复存在了。这其实不过是历史的循环:在六爷年轻的时候,规矩同样是被他们打破的,特别是在那样的特殊历史时期,他们打破的力度远超任何一个时代(虽然严格来说,六爷并不算真正的“老炮儿”这一族群,但是六爷可以算作是一种延续)。而当他们老的时候,小飞波儿这一代又在打破他们的规矩。

回归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规矩的回归,亲情的回归,友情的回归。但终究回归变不成回。那个时代最后的背影,是六爷独自一人奋力的向前奔。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是非常高明的技巧。让回归归于伟大,然后束之高阁吧,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洋火”这样的人才回吃香。

回归的'主题同样决定着观影者的态度。电影里对于历史和现实有着太多的隐喻,而这种隐喻,亲身未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意识到的。而不同年龄段对于这些隐喻的理解同样会大相径庭。前几天和媳妇聊天还在说,现在和她玩得那帮都是95,96年的,他们知道香港回归是怎么样的吗?而他们的世界我们又能理解多少?可悲或者可叹的是,我们这代人才刚刚开始工作,已经要尽力的摆脱后来人的追赶了。正如当我真的到了钟鼓楼,什刹海,银锭桥,试图随着书里的描写寻找曾经的故迹时候,那一片早已经成为外来旅客的重要景区和酒吧街了。

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一直在说,他是哭着看完这部电影的,一边哭一边说这电影有问题。整部电影有着太多扭巴的地方,但似乎每一个觉得不对劲的地方逻辑上却又说的通。个人的猜想,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经历或者固有模式的投射,以及顾及到电影审查原因和删减情节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的可能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毕竟这是导演管虎自己构建的“规矩”,作为一个风格分明的导演,管虎的另外两部作品《斗牛》和《厨子戏子痞子》同样有着同样的问题,就是扭巴,结局你可以猜到,但是怎样达到结局你却总是觉得唐突。他的作品不太能用一个类型片进行概括,《斗牛》和《厨子戏子痞子》都可以算得上抗日神剧,但是和电视屏幕上的那些抗日神剧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就像臭豆腐和公共厕所,前者臭只是风味,后者是真臭。

冯小刚演技是真好,一直是收着演,却总让人能感受到内心的那种力量。如果他不是做一个导演,而是一个演员,同样会是国内的顶级演员。电影里面的老戏骨们的表演,足以让这部电影当作教科书。当梁天在这部电影里一扫而过的时候,你能很明确的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北京,而不是别的城市,这就是一座城市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窦鹏的编曲恰到好处,你不得不惊叹他们这一家子为什么都这么才华横溢。电影足够脱离现实,又足以回归到现实,把故事说的没毛病,至少逻辑上没毛病。不管争议如何,这部电影足以是2015年最优秀的华语电影,特别是对比了太多的粗制滥造的电影以后。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3

《老炮儿》首映,不得不强调一下,我有冯小刚情结。

十六年前,他的《不见不散》全国公映的那一年,我和孩儿爸相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冥冥中注定的,属于你世界的人,迟早会相逢。即使千里迢迢,即使看起来似乎毫不可能,但最终还是会遇到。

至今犹记得当年电影院里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他满手汗涔涔的。害羞如他那样的人,也有砰然心动的时刻,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

我们结婚许多年,过着大部分老百姓平凡幸福的生活。不知道婚姻生活里美好的一切,是不是源于那年仿佛施了魔法的电影名字。

七零后的我们,对冯小刚的电影,是有着不一样情结的人。在爱里,或者在笑声里,我们品味人生的意义。也感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不易。

冯小刚老了。他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

电影里,他只是一个遛鸟滑冰,无所事事的,年过半百的老人。可谁知道他的故事呢?那些牛掰的往事,在许晴扮演的霞姨口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昔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如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凄凉情绪蔓延在整个故事情节中。

他曾经主宰的江湖,已今非昔比了。

悲哀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他的儿子划了富二代的豪车,他带着两千块钱去平事。那一刻,在我们看起来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笑话。

可你却在安静的影厅里无论如何笑不出来。那个昔日的江湖已将他远远抛下。那个连你也会要尖叫的豪车,那么触目惊心的在眼前,被六哥的兄弟用"上好"的漆补修,完全不入流,完全不知道行情,完全不懂时代的他们,像个古董的赝品被年轻人打着口哨耻笑时,你唯有心酸这两个字能形容。

他儿子划的车,修车需要十万。对如今的他来说,是一座大山。他为了赎回儿子,借钱。

那些躲闪的目光,那些明明是借口的闪烁其词,让人一次次心寒。那些人,是他当年出生入死的弟兄啊,如今,因为生活,他们不得不低下头。被城管打,被迫在街口修鞋,过着底层平凡人艰苦的生活。那是正常的人生的样子,却不再是当年耀武扬威,三人战胜几十人的沙场和江湖。

我早已预感到他借不到十万块。因为成年的我们知道生活残酷的真相。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也会为儿女因为一斗米折腰,那些从前的骄傲,都只属于年少的轻狂。

许晴扮演的话匣子,让我难忘,那个有血有肉重情义的女子,是这个世界上的温暖。老炮凑了两万块,她拿出八万给他,说她底掉了也就这么多,前一刻还口口声声说她没有,说她不帮他,却伸出了最温暖的手,给了他雪中送炭的帮助。我相信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那是十六岁女孩年少时的崇拜。他是她记忆里的英雄。

电影开头时老炮和话匣子的那一段调情未果,像极了中年男人的无奈,不仅江湖地位不行,连身体都不行了的事实,是连观众都难以接受的尴尬,而生活就是那样子的残酷,由不得你不服。

大片看故事,看喧嚣的身外事,看打打杀杀,看花团锦簇,观众看着不由得热血沸腾,光天化日下真的做了一场好好的白日梦。

而文艺片,看的就是人心,而人心是多么的神秘,美好又可怕,看矛盾挣扎,看扭曲的灵魂,看那些你也有,但从来不敢承认的黑暗面。你在黑暗的电影里走了一趟灵魂之旅。

它,无疑是文艺片。我觉得难过,那是因为创作者的痛点和我相同。经过世事生活的磨砺,我还没有皮太厚。大片向上的让人生厌,无论打成什么样最后都修成正果。普天同庆的和谐。而文艺片,就是让你疼痛,让你警醒,让你知道你就是生活在这样有恨有爱的俗世里的一个人,所以,你要爱惜自己的幸福,要好好的生活,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在活。

你的眼泪还热乎乎地在脸上,电影院的灯陡然就亮起来了,你尴尬地怕别人看到你泪水浸湿的脸,你怕别人看到你尴尬的样子,最后才发现,所有人都如你一样不敢抬起头来,多像我们的生活啊,害怕让人知道我们的软弱,却发现,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担心,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擦干眼泪,走出影院,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走了一场热血沸腾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宁静美好啊,不需要躲着城管,有一个可以大大方方爱慕的人,没有人介意你到底流了多少泪。

我们在故事里哭泣,像慨叹人生的不易和艰难。电影里逃出豢养的鸵鸟又让我们捧腹大笑。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某个情节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地笑出声。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4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

有些事,咱还得办。

致敬六爷。

这是我看完整场电影最大的感受,没有很催泪的地方,可我却会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从电影开场就出来了,渐次铺陈,路边的二爷和吆喝,街道两侧蜿蜒斑驳的古调屋檐,还有一句句干净利落的方言。穿插主题的——所谓现代与过去思想的冲突,也通过镜头的咖啡屋和年轻人的打架透露出来,一切为影片故事延续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铺垫。六爷那保守讲理的思想与愈加发展迅速的时代产生的细微摩擦在故事中不经意的被放大,比如那个“理”字和如今的有钱能使磨推鬼,比如医院中的手术和吃药问题,还有所谓朋友之交的仗义和人心。“老炮儿”之所以为“老炮儿”,没有这上辈人的调调和一股劲儿,就没有屏幕前让我为之动容的六爷。

我宝出演的`叛逆儿子张晓波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看惯了李易峰屏幕上帅气可爱的样子,一下子成了怼他爹的孩子让我不禁啧啧啧,开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强了让我转不过角色,结果我波一出来冲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这个熊孩子真让人上火,好心当作驴肝肺啊——我当时就替六爷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说一处吧,我最喜欢的那场父子俩人在饭馆吵架,晓波站起来把脸贴上去仰头一句:“打啊!”不甘心、愤怒、张狂、失望,晓波的眼中饱含的凌厉情感一瞬间就爆发出来,我是真的想伸手给他一耳刮子的。这是新的李易峰,演技的新高度。

六爷让我想起我爸来,自己的规矩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做法和想法让很多年轻人可能为之取笑,可是还是那句话——都是为了孩子。“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六爷就是小老百姓们的缩影,他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只想简简单单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鸟逛逛胡同,给二爷点个烟,去情人儿那里温存一会儿,孩子出了事一样低头一样愿意倾家荡产。小飞说:“我以为只有小说里才有您这种人。”其实天底下的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不只是像老炮儿这样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在老炮儿的身上他只能这样做。最后冰上的奔跑我几乎是流泪看完的,在六爷的心里,给自己儿子一个交代一个理,这就是他的任务,或许只愿儿子醒来之后得到一个彻底的安宁。我开始觉得他犟——一百万的事儿谁都乐意,为啥非要打架。后来他将举报信上交我才懂得那句话“但有些事,咱还得办。”他是希望自己赢的,赢了,不仅可以换一个稳当,还能为国家除一个贪污毒瘤,明明比谁都不在乎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对得住自己一颗赤裸裸的良心。那个挥刀的呐喊和最后的爆发才是真正的老炮儿,伴随着心脏最后的脉搏,敢面对、敢豁出去、有情有义、有良心。

一个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伟大的人。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5

从光线昏暗的电影院走出来,不怎么强烈的阳光依然刺激了一

眼睛。我的思绪还沉浸在电影里,与那个冰冻三尺的野湖相比,眼前

这个冬天不太冷。

从故事情节上来说,《老炮儿》拍得波澜起伏很有看头。开始是六爷的儿子张晓波因为划了有权有势的孩子的法拉利而拘禁,六爷为救儿子遍求好友,最后抵押房产凑了十万块钱去赎人。正当观众舒了一口气的时候,他的朋友却好心办坏事,用普通车漆去修进口车,捅了更的大娄子。儿子安全归来,爷俩也互相理解了,六爷却犯了心脏病。等他病好出院,家又被人砸了。六爷把贪官在国外存款的证据寄往中纪委后,只身前往野湖跟恶势力对决,最终却因心脏病复发,倒在冰冷的湖面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的眼睛和心,始终被大屏幕吸引着,一点松弛懈怠的感觉都没有。父子情,兄弟义,男女爱,在这部电影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最难得还是故事没有偏离社会主流,将最热门的反腐话题也囊括其中。

我想说的不是故事情节,我想说说影片里的英雄主义情结。电影快结束时,冯小刚饰演的六爷,穿着将校尼的军大衣来到决斗场,那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野湖,冰面反射着寒冷的光芒。他步伐坚定地走向对方,边走边把军刀的刀鞘扔掉,然后把寒光闪闪的军刀扛在肩头,给观众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两千年多前,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中远去的荆轲的背影,也不过如此吧。当看到这个画面时,不少观众跟我一样轻呼:太帅了!我想,如果冯小刚听到这样的呼声,一定会深感骄傲的。一个年近六十岁的,长得比较磕碜的老男人,能够得到这样的赞扬,能不骄傲吗?2015年末,网络一句流行语叫“主要看气质”,这句话用在冯小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接下来,六爷的心脏病发作了,他痛苦地跪倒在冰面上,不知真情的对方微笑着蹲下来向他招手,他又坚强地站起来,手举大刀向对方奔跑而去。在电影的特写镜头下,冯小刚一头冷汗,大张着嘴巴,多年烟酒熏陶出来的黄褐色的牙齿暴露无遗,然而他坚定的眼神、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忘记了他的丑陋,不由得肃然起敬,那一刻,我甚至想到了炸碉堡的董存瑞。震撼!激荡!这样的感觉在六爷轰然倒地的刹那,达到了高潮。

我觉得,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多年时光里,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这一拨人,最具英雄主义情结,早出生的太单纯,晚出生的的太复杂。在这拨人成长的年代,社会上人为地塑造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什么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枪眼儿的黄继光,引颈就铡的刘胡兰等等。这些英勇无畏、高大全能的英雄人物形象,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地影响了那一代人。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和平年代的到来,血液里流淌着英雄主义情结的那些人,将理想化作行为,变成了电影《老炮儿》中的六爷式的人物,他们年轻时英雄主义爆棚,热血沸腾蛮打蛮干,年纪大了依然想按老规矩办事,最终却倒在通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路上。这样的成长经历是冯小刚特别熟悉的,所以他演起来得心应手,并因此斩获金马奖影帝。

在六爷的身上,既有传统的英雄主义影子,然而他又不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的。比如他跟的“话匣子”的男女情,跟张晓波的父子情,跟“闷三儿”的兄弟情,都让这个人物世俗化,生活化。在他跟儿子一起逃离医院坐在出租车里的一场戏中,儿子问他:你老这么伤我霞姨(情人话匣子),就不怕她真生气吗?六爷答:怕。说完,一行老泪从墨镜下蜿蜒流出。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啊。这样的男人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完美的。

许晴饰演的话匣子,年纪四十多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他对六爷的感情是极其真挚的,每次危急关头都是她挺身而出,帮他渡过难关。她对张晓波说:我十六岁就看你爸跟人茬架,他一人一把军刀,干倒对方十多个。那语气,那眼神儿,满满的都是崇拜。试想,当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遇到与内心契合的英雄人物时,不仰视不崇拜才是怪事。不只是话匣子爱上了六爷,所有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深深地爱上了六爷。

也许,我们爱上的,不只是六爷这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还爱上了他身上的那种英雄主义精神,更爱上了我们自己心底里埋藏多年的英雄主义情结。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6

一个普通中国人,除了阶级和财富属性之外,还剩下什么?《老炮儿》其实想谈的是这个巨大的题目。《老炮儿》说,除了那些外在的属性之外,一个人仍然可以尊重规矩和规则,执着于义气,体面和尊严。哪怕这些已经看上陈腐而且老套,与二十一世纪的现实背景格格不入。

这是一个恰当的主题吗?要知道这个老炮儿不过是一个北京胡同里的混混儿。他年轻时的勇敢和侠义,除了活在老人的记忆中,每每成为喝酒时的谈资话料,好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好处。当年打架时的文韬武略,也没有转换成商场或者官场上的特殊才能。人近六十,窘迫地开着一家杂货小店,估计还是托了爹妈把他生在北京的福,与才能和经验无关。

真所谓“窘迫之处见尊严。”这里已经开始接近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写法。只不过这个中国皇城根儿老炮儿,一来还没有那么老,二来不是直接面对自然或者国家机器或者宿命,而是因为儿子的缘故准备和一群半大小孩儿打架。真实坑爹呀!这个剧情安排不禁让人唏嘘。当然硬要拿世界名著的立意对比一部中国商业电影,这个要求稍微高了一点。

从这个角度说,《老炮儿》没有办法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因为它对灵魂的拷问,关于自我冲突的人类之心,对于人格和人性的超越,没有办法像冰湖上的飞鸟一样腾空而起,却更像那只鸵鸟,终于从牢笼里逃脱,但仍然在北京充满了雾霾和车辆的道路上被追逐。

单纯从艺术角度,情节绝对是个败笔。因为这个戏的主题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政治体制外的规则系统。安排这个情节彻底击碎了这个规则系统。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情节,估计该片也很难获得审查通过。

但另外一个角度,不刻意搞笑,不拉一车人上路,不魔幻不穿越,认认真真讲故事。这份诚意和努力,我们都看见了。点一个赞吧!


电影老炮儿的个人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 个人读后感观后感500字左右6篇

★ 《哈利波特》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 个人观后感范文500字6篇

★ 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6篇

★ 草房子电影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 归来电影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5篇

★ 灰姑娘电影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 观后感500字精选5篇

★ 小时代4电影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