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7篇
作为一名高考生,对于半命题的作文形式,需要多加了解探究,以此积累写作经验。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1
我爱江南水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早已被江南的柔情所浸染。
这儿的月是多么皎洁,带着淡蓝的忧伤;风是温和的,没有北方的狂啸。最令人留念的,是那薄薄的白色的雾。清晨,每当推开窗户,遥望天地,如同一条丝绸在天地间飘舞,伴随着一阵阵花的清香,体会雾锁楼台的朦胧之美。
是江南独特的四季酿出了江南的美景。我就爱这儿多彩的四季。
我爱春。因为这里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地方。这儿的春是绿色的,最重要的是,她绿得油腻,绿得耀眼,绿得叫人迷失了方向。独自徜徉在绿的海洋,吮吸着绿的甘露,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绿,滋润着我的心灵。她唱出了春的心声。
我爱夏。江南的夏,到处飘逸着香气:花香、雨香,还有那蝉鸣的香。江南夏天的午后,经常伴随着一场雷雨,它洗去了地上的尘埃,洗去了天空的炽热,洗去了人们内心的浮躁。雨后,彩虹横跨天际,那是天的笑脸。夏天的清晨,当太阳刚冒出一点影儿,一切都是火红的。不信,请品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我爱秋。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对秋的看法大都是悲凉的。只因那“秋风扫落叶”的凄凉。然而,我独爱江南的秋。江南的秋,风凉而不寒,水清而不冰。站在平静的湖边,品读张孝祥那“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秋,金黄,收获。
我爱冬。爱这无雪的冬。尽管,有雪的冬天才像冬天,才有冬的味道。但江南的冬,明净,安详。风是和蔼的,它不忍心吹掉一树的枯叶,总会留那一两片黄中带绿的挂在枝头。人们见了,心里暖暖的,总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冬天,盼望的季节。希望,到处飞扬……
这便是江南的四季,唯美之中夹杂着人性。
我幸运,因为我生长在四季的土地上。那寒冷的极地和那炎热的赤道边上的人们,是无法体会这美好的天上人间的。
我爱江南的四季。我要让我的魂徜徉在季节的怀抱中,让我灵魂也渗透着江南四季的漂亮。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2
你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夏文化!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终赢得“礼仪之邦”的声誉!然而有一天,鲁迅先生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
开车时,这些依旧站立的“君子”在谦让中摔倒。鲁迅的指责,刺中了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
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的“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炮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近乎固执的坚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训的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呢?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
你仍然错了。
先贤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我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3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为友。以文字为媒介,书籍带着我们走向新的世界,教会我们许多知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虚幻的欢笑与泪水,令我们沉醉、助我们成长。“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古训仍在耳边。正是有字之书告诉了我们“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正是有字之书让我们体味出“天荒地老无人识”的苦涩,有字之书塑造着最初的我们,正如加缪评卡夫卡,“他书中的每一页都强迫我去读它”,有字之书,有益之书的每一页也都“强迫”着我们去阅读。
年龄稍长,阅历增加,经历了若干人若干事,无字之书的书页也渐渐增加,其中内容悲喜自知。无字之书,是阅历,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积淀,是人生路上经过的一个个路牌。它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开启一扇扇不同的门。我们自己牵着自己,跟着无字之书的指引。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说到底其传授之物均源于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坠深渊。心灵之书,却是由你而发,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你的心灵之书,只须本然,你要去读懂。何谓读懂?群居不倚,独立不惧,问心无愧,即为读懂。孔子困于陈蔡,问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为,或说不可为,或说应与世推移,颜回却说:“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容何病?读懂自己的心灵之书,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么从心所向,从欲而行,致力于其中,岂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灵之书,才能让人舍生取义,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我”!
有字之书以为梯,学山为顶峰为己。无字之书以为舟,破江渡海见真力。心灵之书以为己,遵之循之莫为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砺!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两者之重要之人,恒河沙数,故我能读我,方成大我!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4
泱泱华夏,5000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语文,是从我们呀呀学语时的吐字不清,到课堂齐声朗读,翻译晦涩难懂的文言古文,在到我们步入社会,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必备的语言!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情感节操,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语文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一种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从我们踏入课堂,开始我们从课本上所学到的是中外古人,名人的一些经典诗词,文章,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在课堂之外通过读一些小说,文献,报纸之类的可以达到充实自己词汇库,这些都是能在课本上,书上能学到的东西。
当我们踏入社会,我们跟人沟通交流,如果你自认为看的书多,按书上的语言来跟人打交道,往往你会发现死效果并不是跟说上所说的不一样,所以在外也要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与人交流沟通的,这是一门学问。课堂上的学习,课外的积累,现实社会的运用,都是我们学习这些文字,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在人短短一生中是不可能完全都能给掌握通透的,学无止境,更何况是我们的母语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学巨作,来彰显他们的各种精神,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这些文化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眼中的语文。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5
天是燥的,风也学会了偷闲。汗水先是密密地涨了满头,然后汇成了一行顺着额头流下,以解心中的干渴。略一顿住,擦一把汗,继续。
是谁的手把那长长的黄豆杆拢住,随着镰刀的“咔咔”声,一步步缓缓地前进,将那沉重而坚定的脚步牢牢地打进了每一寸的土地。腰弯得太低,猛然起身时,才觉酸痛。是谁将时光偷走,把那匿于云层之外的太阳拨了开来,太阳悄悄地爬上了头顶,半悬在额头上的汗水闪着光,晃乱了眼。农忙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成了最不能浪费的享受。
犹记第一次与父母下地,套好新新的麻手套,握住新新的长镰刀。才上高中,国庆的七天长假美其名曰为“享受生活”,到地里去割黄豆。天尚早,还是白苍苍的一片,露水还没有褪去,空气特别清爽——那时,自己无暇顾及太多,带着一股新鲜劲儿,从东头起,一口气割了大半趟。当自己很有成就感地直起腰,回头一望,才发现自己割过的那一趟参差不齐,豆茬长一截短一截;再看看母亲割过的那趟,豆茬儿齐齐整整,如刚出土的新芽儿,浮起的骄傲感也随之沉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岁起便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句,长到十六岁才开始懂得其中的意味,但是我的这一点劳累,都算不上其中的一点苦头,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学习太累?我顿时忘记了身上的酸痛,随意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
十月,收获的季节。风催熟了田野上那片金光闪闪的黄豆地,每一寸每一尺的收割都需用汗水浇铸。进入高一以来的第一次成绩成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太阳在悄悄地爬上了山顶后,又悄悄地爬回到山下,还没有收回的余光,洒在了那一方收割过的土地上。把割下的豆杆装上车,然后,回家。风开始起了,掠过高高的树梢,带来了一阵阵的凉意。
“真舒服!”我轻轻地说道,和母亲相视一笑。
“饿了吧?”母亲关切地问了句,为我擦擦额头上的汗。
心里突然一暖,眼眶有点潮湿,我眨眨眼睛,露出一个大大笑容:“是饿了。”
突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在庭院内专心地啃着一大堆复习材料,时光就在头顶上那片苍邃的天空,一点点地消散。清凉的风一拂而过,耳畔传来母亲轻轻地一问:“冷不冷?”那时正被一个难题困倒,听到母亲的话不由觉得好笑,马上到了夏天了,哪里会冷呢?我便随意地答道:“不冷。”母亲放轻了脚步,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在才知道,母亲听到那一句“不冷”,心里是多么的难过,可又怕她的孩子因此扰乱了心绪,只得慢慢地、轻轻地离开。那时的自己一心扑在了即将到来的中考之上,哪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也因此忽略了母亲的失落。
突然想到三个月前,我把毕业证书交到母亲手中时,母亲的手轻轻地晃了晃,摊开了证书,她的眼神变得有些渺远。然后,我听到她说:“真好。”我轻轻地接过了毕业证书,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才觉那个地方,很痛。泪差点涌出。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那片收获的天空下,映出了母亲劳碌的身影。她用已不再光嫩的手把那一拢黄豆杆拢住,把汗水洒进土里,弯着日益瘦削的腰一步步缓慢但仍坚定地前进。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慢慢地隐入了远方。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考试成绩的背后,是母亲挥舞着镰刀,随着“咔”的一声轻响,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摇欲坠,晃迷了眼。
现在,我站在人生的路口,总有那么一天会应战高考。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咬一咬牙,争一口气,一下便到了。现在,我埋头于书海之间,争那每一分每一秒,全力拼搏,坚定且不失稳重地为了三年后的高考,打起全副精力,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在高考之外,总有他们为我辛勤劳作而从不放松,为我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
是谁说的,上善若水,宜任其方圆。我在高一伊始坚韧自己,在高考之外重拾迟到了十六年的感恩。我在十六岁的花季执着于心,于别有天地处,细绘一抹爱的云烟。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6
铜钱是什么样子的?毫无疑问,外圆内方。禅师把水和镜子交给弟子,要他师从水之随机应变,镜之正直真实,这不就是让他学习铜钱的处世哲学——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吗?
一枚铜钱,外沿被打造得圆滑却坚守着内心的方正。我不由得忆起沈从文先生曾对侄儿发出的深沉劝诫:做一个铜钱一样的人啊。铜钱之圆,就好比与人交往,你得抹平棱角,不能像刺猬一样让别人遍体鳞伤的同时,也让自己孤立无援。如何做到铜钱之圆?首先要有“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应变能力。要努力使自身适应环境,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等待环境来迁就你。
国学大师黄永玉在被拘期间,一家人都待在一间没有窗子的小屋里唉声叹气,黄永玉却潇洒一笑,拿出笔墨纸张泼墨挥毫,不一会儿,一扇栩栩如生的窗子就被他挂在了墙上。家人看罢,觉得好像真的有阳光射了进来,阴郁的心情一扫而光。
然而,铜钱之方却是鲜有人能做到的。有了靠圆滑处世赢得的名与利,有多少人还能守住内心的方正呢?又有多少人能如莫言所说,像鲸鱼般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而非如猎狗般群吠呢?铜钱的方正折射出的是内心的真实,只为安享内心的清风与明月。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形象深入人心。曹操以金钱、美女拉拢他,他皆不为所动,而接受赤兔马的原因也只是“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他拒绝了曹操名与利的诱惑,坚守住了内心的方正,做到了铜钱之方。时下多少人困于名缰利锁无法脱身,其“圆”是做到了,但其“方”恐怕早已被抛之脑后。是到了让铜钱的处世哲学走向我们的时候了。
铜钱之圆与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菜根谭》云: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们正该学学铜钱的处世哲学——待人以诚,守心方正。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篇7
晨,多么美妙的一个字眼!
先是那晨曦。微微泛出鱼肚白的空中,渐渐透出些红火,淡淡的鹅黄之后,接着便有了点粉红色的光泽,有浓有淡,随着那云层的厚薄变化,反射着不同的光线。不一会儿,或粉、或桔、或黄或白,间隙中也有些淡蓝,如此绚烂,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会儿,那朝阳终于苏醒了,伸个懒腰,从被子里透出一撮发丝,便给远山镶上一道金边。接着,朝阳一点一点挪了出来,透出火红的额头与两只眼,凝视着整个大地。金光照亮了半边天,那草叶,那花瓣,总有几个光点,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缓缓飘浮着,播撒着希望。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这是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神露吧!
太阳仍在继续上升。此时已几乎不见红光,只有耀眼的金黄映亮天空,以及远处未尽的一丝黑夜之气,一点点残余的湖蓝,在太阳的千万支金箭中渐渐隐去了,等待着下一个黑夜,回来俯瞰寂静的大地。
朝阳已从远山头上透出了大半个脸,仍照耀着露水。嫩绿色的树叶、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层亮色,仿佛镀了金一般,美丽动人。朝阳终于又伸了个懒腰,从地平线上跳了出来。
晨风,带着一点点凉爽,迎面扑来。我被这风一吹,便猛地醒了过来,活力充沛。倘若天朗气清,举目四望,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便有一种全身心投入,再创造的美好冲动;倘若有一点晨露,另有一番风味——就像仙境中腾云驾雾一般,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幽静与神秘。
露渐渐地升腾了,它们飞向了太阳的国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怀抱之中,鼓励着我们:快啊,赶紧从现在开始努力,像我们一样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阳也脱离了山的怀抱,抖擞精神,把自己的热献给我们,驱散黑暗,让每个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美妙的字眼啊!
它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它高唱着赞歌迎接每一个日子。晨,开启了日;日,累起了年。年复一年,人类充满生气的不息劳动,不就是晨之精神的体现嘛!
高考半命题作文专题
上一篇:我的春节高三作文大全
下一篇:我家春节的作文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