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世说新语感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世说新语感悟(精品8篇)

世说新语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世说新语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世说新语感悟(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世说新语感悟篇1

支道林喜欢养鹤,住在剡县的峁山上。有人送给他一对小鹤,不久小鹤的翅膀长成,想要飞走。支道林舍不得它们,把它们的羽毛剪短了。鹤高举着双翅却不能飞翔,回头看看翅膀,垂下了头,心中仿佛有说不尽的懊恼。支道林说:“既然你们有直冲云霄的心愿,又怎肯给人做玩物呢?”于是,喂养到羽翼长成,就让它们飞走了。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读完这文章,我发现它蕴含了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们爱护动物。连古人都能意识到不能以一己私意来限制小动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难道把小鸟关在笼子里,给水给食,就能关住它们的心吗?我看做不到,只有给他们自由,才能算真正爱他们。

第二重意思是告诉我们人要有直冲云霄的志向。文中的一双幼鹤正是因为有了直冲云霄的向往,而表现出对蓝天的渴望。被支道林发现后,才圆了它们的蓝天梦。鹤都有志向,何况于人呢?人也要有直冲云霄的志向,只有有了这样的志向,才能激励你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一部《世说新语》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我所读得不过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这一滴已经告诉我:我们要做一个志向远大,并且爱护动物的人。

世说新语感悟篇2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感悟篇3

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则,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该通过自己的诚实、努力。而华歆呢却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丽车马的贵人非常羡慕,而把自己应该做的,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达到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时间低效率地补课。

就拿“管宁割席”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在一起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视而不见,依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张凉席上读书,有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睬继续读书,但是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是割席和他绝交。

“学弈”这篇文章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起学习,效果却天差地别。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同。

《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

世说新语感悟篇4

从我读书时代起,我就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关于散文类的书,这方面的作家很多,譬如刘墉就是比较出彩的一位散文作家。如今,我已经迈入工作的第N个年头,刘墉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从他的书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让我受益非浅。

最近,我阅读了刘墉的新作—《世说新语》①处世秘笈,这本书的内容简单易读易懂,实用性很强,很贴近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所以刘墉这么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他写的书通俗易懂吧!这次我想我的介绍准没错的,想必大家看完这本书后一定会拍手称赞的!在我的大力推荐下,我们部门参加这次学习的员工个个都说这本书好,具体它的好在哪里呢?请听我一一说来,总结两点如下:一是学习怎么说;二是学习怎么做。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是说话艺术的学问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如刘墉在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吧,比如你是职员,老板问你今天客户一共叫了几箱货。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报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刘墉告诫说,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小主管,你这么说就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天只叫了十箱”而应该只讲“叫了十箱”。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实际数字告诉老板,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格用你的主观去影响他。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一个有纪律的公司,对一个领导者,或对一个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的领导阶层,做下属的都应该先提供客观的事实。

从一个人的说话可以看出其的素质和水平,从一个人所做的事可以看出其在工作是否称职,就如刘墉所说的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刘墉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每一行都有它的职业道德,如今天你在旅馆、餐馆工作,不能随便透露顾客的行踪,这是你的职业道德,就算有人打听,某某人是不是常来啊?你也不应该说;如今天你在银行工作,为顾客的财务保密,是你当然的职责,虽然在电脑上,你可以看到顾客的每一笔交易资料,但是绝不能到外面去说半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作者都有义务替顾客做好,因为这是你的职业道德。

通过对刘墉《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提高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整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世说新语感悟篇5

孝,是一种境界,指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拥有对长辈的孝,就会拥有一些美名,如孝子等,读了《世说新语》,让我更加懂得孝之道,懂得那份亲情。

今天我读的是“德行第一”中的第9章,故事讲的是这样的一件事:王祥对后母也非常恭敬。后母让王祥去守护李树,有时忽然刮风,王祥就抱着李树哭泣。王祥一次在别的床睡觉,后母走去用刀砍他,恰好王祥去小便,后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来后,求后母把他砍死,后母被感动了,于是像对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同样被王祥感动,当王祥做出去求后母把自己砍死的决定时,是冒着多大风险去做的啊,如果后母没有被王祥感动,那么一位孝子,一位让人尊敬的孝子,就会死在后母的砍刀下,我想:如果我是王祥,遇到这样一条冷血的毒蛇,要么逃得远远地,要么自己好好侍奉她。

百事孝为先,王祥能对一个想杀死自己的后母那么孝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爱护自己的长辈更加尊敬,更加孝顺呢?我们在长辈们给予的优良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怎能不感激,不回报呢?孝,是我们最好的回报方式。

孝,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世说新语》这本小说集,对孝之道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解释。

世说新语感悟篇6

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我被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穷知识,它让我眼界大开。

《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完这则小故事,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期间的一个故事。爸爸出差从海南回来,带回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我初见菠萝蜜时,只见它浑身长满了小疙瘩,又粗又长,像个长满“青春痘”的大冬瓜。我边看边摇头,爸爸见我对它充满了“敌意”。他告诉我,别看它长的丑,它的味道却特别的鲜美。我头摇的像拨浪鼓,嘴巴里一直说着: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可当爸爸打开它后,我的味蕾瞬间被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后来,我尝了一口,便从此爱上了它。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光凭着外表或是现象,就急着去下结论,一定要去深入了解,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一句话,也蕴含着大道理。在“轻诋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说:“胳膊肘粗壮,但是没有什么刚气、骨头。它从人的体格外貌上去轻视诋毁别人,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这则小故事警世我们,千万不要从一个的外型体貌上评论他人。这样不但让别人“受伤”,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优秀!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读它。它不但让我们能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和各种历史知识,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指引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还培养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爱上它——《世说新语》很容易。

只要你愿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对它爱不释手——阅新语、明事理!

世说新语感悟篇7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

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好处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资料能够为研究历史做参考。

世说新语感悟篇8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