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当我们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们感觉好像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次读这本书时,我们感觉好像和一位老朋友团聚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仅供参考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篇1)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那千山万原的春来,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书店寻找一些实用书籍,在那些纷杂繁乱的书丛中,我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它并不像其他书一样,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黄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书内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组成的诗与故事。它的素雅与宁静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装点的名字——《林徽因传》。

林徽因其人,是个女人,是一位母亲,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筑学者,更是一个传奇。林徽因,一个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她美艳如花,风华绝代,但她一生中几乎一半时间都在与肺病作斗争,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她出身名门,但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青年时父亲去世。也许,她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输和阳刚的男子气概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怨如诗。

所谓她的梦想,很难说她是幸运的,抑或是不幸。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样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亦会关闭一扇窗。十六岁时,林徽因爱上了建筑,这是她认定的梦想,她选择了一个建筑学的丈夫,一同在这个领域探索,她帮助她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没有署名。对于梦想,她甘于受苦,她可以风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车,住鸡毛小店,在荒郊野岭里进行考察。她的毅力与坚持令我深感折服。梦想路上,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她的爱情,提到林徽因三个字,人们都会想到她的爱情史,她是四角恋的主角,徐志摩为她抛废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像《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金岳霖为她痴恋一生;像那送来清凉的源泉,徐志摩为她无私舍弃;而只有梁思成陪伴了她一辈子。爱情是一朵太阳花,太阳是理智,而没有理智的爱情就像失去阳光的花儿,很快就会萎谢了。所以梁思成成为了她理智的选择,爱情的鲜花变成了婚姻的硕果。爱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为其钟爱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选择了梁思成。爱情路上,内心强大,理智选择,幸福之路亦会开启。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过漫长的时空,依旧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间,有一种聪慧,绕过荆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灵静思。这就是我认识,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回望遥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挂在静谧的天空上,听了她的故事,读过她的诗,怀念她的容颜,还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 ... 我与她邂逅在那温暖的书中,为她感动而骄傲。世间女子,独她最好。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篇2)

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女子,虽然只是简单一述,但我也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这个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某天无意间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林徽因传》,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却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疯狂地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诠释这个神一样的“中国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纯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纯洁”的含义。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静静地去走进她的心灵。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她深爱着徐志摩,即使他们两情相悦,她也能决绝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中,是的,她就是这样的女子,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莲花般的纯洁。

她是那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他的文字永远是清新美好的,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她的柔美、优雅、淡薄平和倾倒了无数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雾都伦敦为她倾倒……她是一个柔美并孤傲的人,她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不会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喧嚣、放弃所有的荣华?她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稳的生活。所以,她离开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殊不知,她选择托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后会另娶他人。而金岳霖这个从未拥有过她的人,却守护了她一生。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几乎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诗,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的平和静美。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地对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简单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传奇才女的一生,把这个世间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现在世人眼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静守己心,看淡浮华,宁静致远。”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篇3)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林徽因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净铅华,清绝明净。小院里润湿的青苔上,一柄泛黄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谁还记得,曾有个女子,在这个季节,悠悠走过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爱了一辈子,让梁思成宠了一辈子,让金岳霖记挂了一辈子,以及让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辈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声啼哭,让所有人绽开了笑脸,林徽因诞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郑重的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从此以后这个诗意的名字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林徽因六岁来到北京,进入京师学堂读书,十二岁全家迁往天津,林徽因独身一人留在北京读书。十三岁,林徽因初见梁思成,十五岁,林徽因随父亲来到英国,在康桥见到了徐志摩,十六岁,她毅然回国,与梁思成成为当时的佳人才子。十八岁,她与梁思成在温哥华完婚,从此开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随梁思成,在加拿大读完课程,两人又双双回到北大任职,同时,她发现了自家对建筑狂热的喜爱。后来,她为云南大学设计宿舍,再后来,还参与设计了国徽。

她一生经历了战火时代的洗礼,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写诗,带着残弱的身躯四处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后,她在同仁医院安然病逝。

有人说,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无论百花盛开,还是秋叶凋零,她始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是的,她经历了所有女子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涛中安然前行,从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气势磅礴的北京,从浪漫柔情的康桥到小桥流水的宋家庄,从温婉的诗人到坚强的建筑学家。

可是,人们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谁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桥的犹豫不决,伤痛欲绝谁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听风雨的孤独寂寞谁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躯奔走于山林之中谁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发出的光,是经营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热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让回甘。

当我们回首历史,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绝世女子,一个建筑学家,而是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熠熠闪光。

时光学会了沉默,因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场,但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篇4)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一篇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林徽因记传读后感700字(篇5)

你曾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你曾让烟雨尘封在书卷的词章里,你曾笑看春风,走过了人间的四月天。

世间所有的相遇和回眸都是一种缘分,只是缘深缘浅,任由谁都

无从把握,聚散无由。“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像林徽因这样温柔而又聪慧的女子,自然成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

十四岁那年的林徽因已然成了一位娉婷女子,梁思成初见她时,“双眸清亮有神彩,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从此他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她停下脚步。

而那场康桥绝恋,让我在紫陌红尘之中听信缘分。那日她随父亲林长民去伦敦读书,从此误了她的一生。那个气度不凡的男子徐志摩为她的绰约风姿深深倾倒,再难相忘。

还有那个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缄默一生的金岳霖,即使是在徽因过世后,他还请老友吃饭,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但那是林徽因,是那个可以用一种优雅平和的姿态端然于红尘之上的林徽因。她只想在年华初好的时候梦一回,梦一回就好。

她终究是淡然的,她想要的仅仅是一份真实的情感,是可以一起牵手漫步的温暖,是为她洗手做羹汤的幸福。所以此生注定与徐志摩擦肩。

林徽因与梁思成二人一同漂洋过海,比翼双飞。他问她“为什么是我?”她回:“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林徽因就像谜一样美丽,也许因了这句话,让梁思成细细地守候呵护她一生了。

也许她依恋的是单纯简洁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许她依恋的是实实在在的梁思成,没有惊涛骇浪的情感,却安定美好。

没关系,生命本就是一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停歇。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

这世间没有只开不落的花,没有只起不落的人生。太多的遗憾,却也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

徐志摩的死剜去了她在世间最后一颗真心。那个煮茗需要的薪火,那盏夜归照明的路灯,已然成为她生命的过客,连同自己,有一天也要将生命交还给岁月。

她依旧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平淡流年。这个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苍翠如初。

人间四月艳阳天,人生有情月长圆,也许不必将世间冷暖尝遍,也可视前世过往如云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