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期待什么样的教师节?都有什么希望得到的吗?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教师期待什么样的教师节?都有什么希望得到的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期待什么样的教师节?
第35个教师节很快就到了,日前,教育部照例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做好庆祝教师节的有关工作。不可否认,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教师节还是组织得很有意义的。比如2015年教师节,笔者任教地政府就为教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每年由财政拿钱,为广大教师进行健康检查。教师们情不自禁地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师节礼包!”
令人痛心的是,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教师已经对教师节不抱期待了。在教师的印象中,教师节似乎与大多数教师没有多大关系,相反倒成了党政领导的事,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成了新闻媒体的事,因为他们要忙于开庆祝会或者座谈会,要忙于组织慰问,要忙于报道活动情况,等等。至于教师,除了要接受表彰和慰问的极少数,都还得跟平日一样上班、站讲台。
有些学校可能还开个会为教师说声祝福,但更多的学校都是冷冷清清。校长不敢召集教师聚餐或者搞点什么活动,更不敢发放福利津贴,谁又乐意听领导坐在主席台上讲那些“热情洋溢”的空话呢?因此不少学校的校长在教师节期间宁可装聋作哑,也不愿自讨没趣。
学生、家长也可能还会跟教师发信息、送贺卡,这也能让教师感到稍许的暖意。但礼金礼品是不能收的,宴请是不能参加的,各方面的禁令一道接一道。禁令当然是必须的,只是这样一来,学生和家长的热情反倒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还怎么酝酿得出节日心情呢?
没礼物,没假期,没氛围,没心情,就是多年来教师节的生态。
教育部的通知说,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甘守”、“争做”都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尊师重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不能老想着要求教师“甘于清贫”。年复一年,不管教师节的主题怎么变,其最基本的主旨只能是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应该落实在很具体的一件一件实事当中,不能总是用嘴巴和文件来画饼。有的同志特别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说教,甚至呼吁什么要让教师节回归精神本质,似乎教师只有权利接受一句干干净净的感谢和祝福,不应追求物质上的肯定。这些人学了一悲子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搞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运动员光靠精神能拿金牌么?科学家光靠精神能让卫星上天么?那些善于说教的人光靠精神活得下来么?教师也是一样,光靠精神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应该让教师过节,而不是让党政领导、教育部门、新闻媒体过节;应该让教师过得开心,而不是让领导满意;应该有实际内容,而不是几句口号。一句话归总,过教师节应该符合广大教师的意愿。教师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四没”教师节变成“四有”教师节。
一是有礼物。学校是不敢发礼物的,学生和家长也是不能送礼物的,政府可以吧?教师节建立之初的那些年,地方政府都跟广大教师发红包,这样的好传统怎么就丢弃了呢?更何况,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谋福利,本就是政府的责任。
二是有假日。有假也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家对那么多节日都确定了假期,为教师节定个假不该是个很难的事情。韩国、新加坡、泰国、委内瑞拉、阿尔巴尼亚、苏丹等许多国家教师节都放假一天,中国为什么就做不到?
三是有氛围。氛围不是开个会、发个文、写篇报道就够的,必须整个国家、全社会、各行业都要有实际行动。国家要把尊师重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来建设,全社会都要普及尊师文化和礼仪,各行业都要形成尊师风尚,每一个家庭都要遵循尊师规范。
四是有心情。满足了前面“三有”,教师自然就有了节日心情,“四有”教师节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四有”只是基本性要求,各地各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增加一些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真正办一些让教师感觉实惠的实事。
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年年能过这样的教师节,广大教师自然就会逐渐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也就会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职业信念。
教师节,老师收不收礼碍着你什么事儿了?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教师节正是为了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而设立的节日。可如今,人们渐渐遗忘了教师节的初衷,纷纷将目光锁定在老师们的荷包里,不管知情不知情的都来掺和一下,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教师节该不该收礼。我就不明白了,老师过节收不收礼碍着你什么事儿了?
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说,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老师已经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的待遇了,古人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之情,赠送礼物、宴请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怎么到现代却变成了有辱师德?
在父母中流传着一句话,你给老师送的礼越大,老师照顾你的孩子越用心——老师收礼成了破坏教育公平的罪魁祸首。不管这句话是真是假可用范围有多广,但你真的思考过吗,在这个一对多(一个老师教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教学环境里,老师们究竟可以抽出多少时间来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只给老师送过两回礼。小学,在别人都拎着家里的精装月饼礼盒时,我把只花了一个午休时间画的简笔画压在老师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高中,作为班长的我从班费里扣了50块钱,给任课的6个老师买了礼物,人均不足10块钱,我特别记得在我捧着花鸟市场上9块钱买的一盆鸡冠花送给数学老师的第二天,隔壁班花了350块给他送了一大棵发财树。但这又怎么样呢?老师并没有因此轻视我或者我的班级,或者给予别人更多的资源,师生关系也一如既往地融洽。
你也许会对我的说法嗤之以鼻,说我这种小打小闹不算送礼。那么我问你,怎样才叫送礼?你的大礼都送给谁了?众所周知,在中国社会的教师考评制度下,老师的压力可谓十分巨大,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工资待遇、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定等,老师求着你好好学习都来不及,还会因为你不送礼或者送的礼不大而对你不管不顾?在学校中,教师作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只有埋头出力的份,班级成绩一旦下滑还要接受“被谈话”,你给他们送大礼,他们能够左右得了什么?或者说,他们真的收过你的大礼吗?
首先,在一个学校里,真正能掌握教育资源分配的、真正能收到违规之礼的人到底有多少,答案显而易见,而这些人往往是不承担或者是极少承担学生教学的,可人们却总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过错给一个群体贴上了“小气、贪财”等耻辱的标签——明明过着教师节,没有假期、福利就算了,还要背负上莫须有的罪名,怪不得现在的老师纷纷呼吁取消教师节。错误的等同只会让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造成教育事业后继无人。
再者,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而这个物品一定是人们认为好的、珍贵的、能代表心意的东西。那么,人们为了表达心意,把自己认为好的、值得的东西送给老师,这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另外,从来没有哪一条规定强制教师节必须要送礼,你自己抱着不纯洁的想法自愿送了礼,回头还要谴责老师收了你的礼,这就像是你一边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师长,一边却把老师骂得体无完肤一样,难道不觉得十分可笑吗?更何况,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老师能得到所谓的“大礼”。说到底,不良的送礼风气、被破坏的教育平衡,都是家长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错误的认知往往来源于对事实的不了解。人们总是认为老师工作轻松,收入可观,在体制内,还有带薪寒暑假,是仅次于公务员的完美职业。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去年9月,我被领导要求写一篇关于教师节的稿件作为当天报纸的头版头条,内容要求突出政府对老师的关怀。原本我以为这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可在联系采访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在相关部门找不到资助贫困教师记录,而学校也鲜少愿意接受采访,靠交情找到的老师只为精神鼓舞润色,对物质关怀闭口不谈。“不是我不配合采访,是真的没得说。工资一直在改革,拿到的还是这么少,补助、福利更是想都不敢想。比较实际的,每年的身体检查只有个别达到级别的老师才能享受,学校承诺的教师宿舍也年年拖延。”
有人说,为人师者,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只讲付出不求回报,不能老谈物质。开玩笑,这句话说出来,你心不虚吗?老师不是人?老师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养家?光靠精神就能生存吗?同样是社会岗位,别人工作挣钱就讲究多劳多得,老师就必须要无私奉献?要想马儿跑,先给马吃草,就算马再有奉献精神,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如何给你出力?更何况是一个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当他不得不费尽心力地去思考如何生存的时候,能有多少精力倾注在教育上——体贴关怀始终在话语里,美好愿景永远在稿纸上,那些人们口中说的“收礼”的老师,可不指着你这些“外快”养家糊口吗!
好好的教师节成为众矢之的,家长说它是送礼节,老师说它是折磨节。这节,不过也罢!
2019教师期待什么样的教师节?都有什么希望得到的吗?
上一篇:2019为什么老师想要取消教师节,取消教师节16个理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