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散文精选5篇
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哲理散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一:善待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革命烈士公墓前沉痛悼念战友时,有这样一段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善待。
生命是成功的基石,我们应该善待。你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古人文学阆苑里的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你——苏东坡面对无数的劫难,泰然自若,道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言壮语。你相信只要生命的长河没有终止,终有一天,你还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生命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生命孕育机会,机会塑造你我。没有生命,何来成功之说?
生命是抗敌的堡垒,我们应该善待,那位挑战生命极限的作家——史铁生。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最为健全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展现的却是明朗欢乐。他不甘当那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他那用生命书写的文字,获得他人的掌声和喝彩。如果史铁生放弃自己,他就享受不到今天的辉煌。正因为他善待自己,才谱写出人生最美的乐章。刘伟,中国达人秀2010年冠军,11岁时,因电击事故,他永远失去双臂当命运用无情的绳索束住他的双臂,当人们用叹息的眼泪感叹生命的悲哀时,刘伟依然用坚强的信念为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用双脚在钢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试问,一个不善待生命的人,怎么会让生命成为抗敌的堡垒。我想只不过是一座空壳,不堪一击罢!
生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善待。台湾作家三毛一生踏遍万水千山,留下欢声笑语。用她的经历在创作生涯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作。沙漠中留下她的倩影,大地上留下她的足迹,读者心中留下她的美丽。狂风暴雨善待生命才是真谛。正因为三毛善待生命,她才拥有宝贵的财富。
就像诗人食指所说的那样:“即使蜘蛛网无情地查封炉台,即使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们依然要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大爱,生命就会变成一潭死水。让我们善待生命,呵护生命,让生命因爱焕发出无限光彩。
篇二:用力去搏
人生,是一杯只能够流下,而不能颠倒的沙漏,在狭隘的管道中慢慢流逝,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的,只有载满空气的玻璃球和生命遗失的声音。
人生,是一次倾尽心灵去创作的一幅绘画,却没有擦拭的橡皮。走的每一步,走要谨慎,心,然而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能画出毫无瑕疵的作品。
人生,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有些人,在无知和迷茫中徘徊,失去前进的方向。
生命,不会给我们一次重来的机会,不会存有一丝留情和怜悯,任我们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重蹈覆辙。
有些人,宁可平反的活着,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生命的目的,没有存在的理由。似浮游,永远生活在世界的最基层。
有些人,有伟大的梦想,优异的能力,却畏畏缩缩,被那扇看似永远推不开的大门所吓倒,所害怕,所放弃。他们,也永远到不生命的顶峰,感受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忙碌,却无所为。
还有一群人,不顾他人的异议,携带着那一颗用力搏动的心,勇敢拼搏,永远不忘初心,无论前方被烟雾所湮灭,永远铭记着心的方向,朝着梦想的远方走去。
生命,需要勇气,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可以随时被世界遗忘,没用存在的意义。我们不是只有空落的双手,我们,不是只有瘦弱的身躯,我们有满腔的热血,我们有敢拼搏的心。
听过这么一句话,我活着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死不就多闹腾,畏畏缩缩,活不痛快的人生,对自己没有丝毫意义,对世界没有丝毫价值。
如果人生,会失败,会痛苦,会无助。很好,你还活着,你还有感觉。
如果人生,会挑战,会尝试,会拼搏。很好,你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用尽所有力气去拼搏,去努力,人生是否又是另一个样子。
即使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也请推开那扇未知的大门,用生命去感受一个全新的世界。
篇三: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寂寞中迷茫与痛苦,只是他们不懂得寂寞的含义。其实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方式。那些迷茫与痛苦只是庸人自扰罢。
珍珠,因为耐得住寂寞,才得日月精华,成天宝;昙花,因为耐得住寂寞,方能含香蕴秀,绚烂夺目。
人生如此。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因为耐得住寂寞,才扛得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住心中那份幸福;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事业的功成……
人生,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我们从寂寞中走来,也终向寂寞中走去;寂寞是一种心境,淡雅而不失其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因为有寂寞心底的尘埃才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得以造就。
夜,静谧。孤单总是毫不留情的来袭。
心,空荡荡的。没有一丝色彩,慢慢的明白——原来这种感觉叫寂寞。
人生难免寂寞时,面对寂寞,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品味着寂寞的美,在宁静致远中感悟人生;有人沽酒买醉,呼朋唤友闹喧哗;有人黯然伤神,泪眼婆娑独销魂。在这纷扰喧嚣的社会,人心太多的浮躁,只有懂得寂寞的人,内心才有一份宁静。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繁华。
面对曲终人散的落寞,伤感便接踵而来,繁华与寂寞都是人生的过程。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沉淀寂寞的胸怀。由于寂寞,心可以变得豁达,眼可以更加明亮,思想才得以升华。不必留恋过往的璀璨,这样才能走向真实的自我。
爱与寂寞相伴,何以安慰那曾经的沧桑。
寂寞如影随形而来,此刻,没有悲婉,只是淡淡的化成一首心曲,在风中、在雨中若隐若现……
爱一个人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知道什么是寂寞。
昨天,只能拿来怀念,缘起缘灭,弹指一挥间。我宁肯守着一份寂寞,也不愿在光阴流逝后,泪流满面的去凭吊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份沧桑,已是曾经……
成长,就是在寂寞中蜕变;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
成长,是人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幕幕的回眸中,我们解自己,也看清未来的方向。人的一生总有一段甘于寂寞的日子,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学习、工作不如意的烦恼。当我们走过青春,享受着甜美或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自己,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的所感所想。当我们真正得什么是寂寞,而寂寞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生,由此走向成熟。
寂寞与幸福。耐得住寂寞,就会现幸福。
度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历过寂寞的人,才会解真正的幸福。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去完成,去做到。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机遇,给耐得住寂寞的人;
成功与辉煌是慢慢熬出来的。
通往成功的路,处处是错失的机会。机会只敲一次门,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将它牢牢抓住。成功与辉煌,从来都隐藏在寂寞的背后,成功从来只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古往今来,凡成就伟业者,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矢志不渝,才功成名就……
多少次,我们尚未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
多少回,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一条热闹的旅途,最后失败又失败……
耐得住寂寞,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疾不徐向前流淌的江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人生真正的成功……作
篇四:转身,遇到秋
走过春的明媚,夏的繁盛,还没来得及多想,转身,便与秋不期而遇。遇见秋,犹如故人归,不用过多的寒喧,就像有些喜欢,只是一眼,便会妥帖在心里。
端坐于时光的门槛,看一片落叶点缀秋色,一畦清露渲染秋凉。一季落花,终是飘进秋的门扉,秋雨,在不经意间,寸寸寒蝉鸣,路边野菊借着秋风的翅膀暗香浮动,那些被吹散在风中的落叶,还在与谁喃喃私语?
终是沉寂,经过夏的盛放,走进秋的萧索,有些遇见是繁华的,亦会有寂寥,时光给予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却留下一个风轻云淡的背影,唯有那些花开的记忆,是永恒不变的芬芳。
浅秋的风凉,依旧似去年,但我是欣喜的,终是重逢!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而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而转身陌路,这世间又能有多少久别重逢呢!
喜欢秋的明媚,也喜欢秋的静美,秋是温婉的,如开在院子里桂花的芬芳;秋是明净的,如白云悠悠的天空,秋是深邃的,如清晨波光淡影的湖面。
抬头,于秋阳中仰望天空,一朵悄然而过的流云,遮住暖暖的光线,远处,山,水,云,树仿佛重叠在视线中,天高,云淡,伴着我一颗纯净无尘的秋心。
秋风中,银杏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刚刚泛黄,比起那些枝繁叶茂的深绿,则更显得有韵味,其实一树风景足以影映四季,从萌芽到初绽,再到繁盛和枯落,途经的是从荣到枯的过程,也是一种生命沉淀的美丽。
喜欢那句,生活不是浮在纸上的华丽,而是沉在书中的寂静,谁能数载春风不落?终是要收敛的,相信能够隐忍的种.种都是生命的花朵,给花一份温柔,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明媚,正如余秋雨所说,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也跟着美丽。
一直以低温的姿态,前行于尘世间,听风轻吟,观雨潇潇,不求热烈,只求安恬,读书,书里含香,字里有情,喝茶,半杯是安暖,半杯是清凉。
总是以为,最好的懂得,会在文字间,于是喜欢将那些打马而过的往事,曾经的山长水阔,于文字中倾诉。可终有一天,素笺上的字会旧,豆蒄上的相思会开老,唯剩下一朵寂寞的字符,就如经过一场盛大的狂欢之后,便是长长的寂廖。
站在浅秋清晨的薄雾中,看落花积满庭院,想起那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心中,便有些寂寂然,终是有些薄凉的季节,有些盛夏遗留下的热情也渐渐沉下来。有时候,有些东西,由热转凉,已辗转过一季。
一些繁盛,从夏的那一片绿色中滑落,走进秋的诗行,微风,漫过草上的清露,在林间流动,那些路边的花儿开的也不再张扬。却变得含蓄和丰盈起来,仿佛经过夏的喧嚣,走过繁华,开始学会沉稳,暗香盈袖。
夏的画卷,总是太妩媚,而秋的素描,就多份内涵,那一抹有些厚重的色彩,便是季节书写的美感。走在秋的路上,凉风细细,时光走笔,夏已变成回忆,慢慢的身边的风景都会变成秋天的模样,那又有什么关系,总有一天,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都会变成过往的风景,但那些曾入眼入心的美好,却会一直停留在心底。
季节辗转,没有为谁许下永远,因为懂得,所以心安,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许碌碌人生,听几声鸟呜,闻几处花香,能与一处风景不期而遇,与一缕清风温柔相待,便是慈悲和圆满。
走过夏的喧嚣,便想在清秋寻一份安宁,也许是内心对安稳和温暖的一种渴望,总是希望能于清宁的光阴中寻一个人,浅浅淡淡的爱着,说着闲闲的话语,和着彼此的步调,守一份安宁,即便是于低低处,日子亦是生动。
那份妥贴与自然,就如安静生长在秋天的两株植物,枝叶在光阴中叠加生长,虽朴素,却是彼此的依靠,那些锁碎的情意,是光阴绵长共同走过的笃信,是相守人间岁月的安稳,这份牵手火寻常处的深情,时光终不会辜负。
季节到秋天,有如人生,过青春的华美,经过时光的沉淀,生活,只剩下一粥一饭的平淡,和风风雨雨陪伴的温暖。
以前写文,喜欢用些华丽的词语,来装饰要写的人或事,注重美感,而现在,只想用平实的语言,书一份简单,其实生活,无论曾经多么繁华,都会回归简单的,就如这安静的秋,虽没有姹紫嫣红的艳丽,却有着成熟的况味和美感。
总想在秋风乍起时,让心捕捉到一丝清凉的气息,如此,烦躁和喧嚣便可少一些,心便可静一些。佛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凡心净,即是净土,如此,若想洁净素雅,先要修心,只有心底清澈,生活的笔端,便可挥出别样的韵律。喜欢那句,水净香自远,心静花自开,光阴漫长,如若所有的别过,都能洁净相忘,未尝不是一种通透;所有的遇见,都能多一份澄澈,未尝不是一种欢喜。
一场秋雨,将天空洗的如碧玉般明澈,心便随着霏霏细雨,入秋的梦境;采撷一片秋叶,吟咏一首意韵情长,静静聆听鸟的鸣叫,秋虫的呢喃。季节流转,终会留下惆怅和感怀,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于秋风中,轻拾一地阑珊,体味着秋的况味,感受着秋意绵长。
人生,要走过许多路,才能将尘世的风景都看遍,才能轻握一份懂得,于岁月的辗转中妥帖安放自己。丁立梅说,我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的开,而我,希望秋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能有好的归宿。
这个秋天,愿时光多一些明媚,岁月静好,你亦无恙。
篇五:弯树直木匠,是人皆为才
中国有两个让人难以忘记的人,一个是先念,一个是李瑞环,他们曾做过木匠,是木匠的骄傲,也是木匠的楷模。两人后来都当过全国政协主席,先念还当过国家主席。两人的正直作为,显示出领导人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大概与以前做木匠经历有关,或许是木匠使用的工具——墨线盒给他们的教育、使用的材料——树木给他们的启迪吧。
弯树直木匠,木匠手里无废料。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40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每个人找出有用的木头。经过反复挑选,只有5位老师找出有用的木头,其余都空手归,说“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校长当即请来做工的木匠,让木匠进行挑选。木匠说:“这用挑吗?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的可以做横档,连一块木头都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塞儿。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木头都是有用的。”这话我体会更深,因我也曾做过木匠,知道曲直取材的道理。一块木材好不好,能不能用,并不在木材本身,而是在木匠的眼光和头脑,大料大用,料用。
是人皆为才,教育行里无废人。作为学校领导、教师,也要有木匠的眼光、处事哲学。我想,木匠至少有三种行为很值得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学习:
一是凡事预则立。木匠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首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即使不画出设计图,也会在脑中有一个详细的轮廓。学校领导做事也讲究调查、分析、研究,现在还流行叫“策划”,如果没有事先这些周密准备活动,到决策时只能盲目地“拍板”。这些道理大部分领导都懂,不少人实践中也比较注意,但注意观察一下你周围的领导与其行为,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做法,有些领导与木匠的事先构思来比都应自愧不如。
二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木匠很会用材,在木匠眼中几乎没有没用的材料,即使一块木片也可用来做楔子。没人能否认恰当地用才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不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领导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用人上,一方面选人时首先关注的不是其长处,而是其缺点或过去的错误,这样就可能将一人才埋没;另一方面,往往不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结果只能是喜好的错位、技能的错位,最终导致工作热情的不足和创造动力不大。
三是富有成效的行动。木匠不仅有“预”,而且会有效地“配置资源”,更重要的是不空谈,会通过努力将“预”变成现实,这也是我们任何一个领导要好好学习的,不仅要会“拍板”,而且要利用资源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决策。
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确实也存在不大会“选木头”的教师,一说起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常常是只有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他们眼里没有几个可以派得上用处。隔行如隔山,教师不是木匠,“选木头”不是他们的专业,选不出“有用”的木头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对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有平等的眼光。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纪律散漫,时而会有顶撞老师的现象;有的学生不爱学习,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都很差。自然他们无疑都是老师眼里的“废木”,歧视、讽刺或体罚学生的方式便被某些教师们采用,久而久之师生间的不和谐以至抵触的情绪就会逐渐加深。木匠眼中无废木,按照木匠式的眼光,学生之间肯定会有差异,但教师的施教理念不该有差异,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尤其对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更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即使是用批评的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平和地、自愿地去接受批评。
第二,要有赏识的眼光。每一块木料都有它的用处,哪怕材料再劣。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哪怕成绩再差。我们想方设法去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潜在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不会像我们说的那样“不是那块料”。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愿望。”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有为之处。
第三,要有因材施教的眼光。在木匠的工作中,没有一块木料是可以直接用的,即使再好的木料也需要精心打造,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加工成理想的木料。教师面对的是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堆参差不齐的木料,要想使他们都能成为你的可用之才,就要下工夫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逐渐成熟,逐渐完善,使学生个个“成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比如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的教育要从日常的行为训练中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文明、学习一丝不苟的习惯和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提倡人本教育的今天,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做一个“木匠式的老师”,以平等、发展、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的“木头”。
关于哲理散文精选5篇
上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经典散文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