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2019适合办公室文员励志文章推荐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真的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索性就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只要今天比昨天过得好,就是进步。长此以往,时间自然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未来。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办公室文员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总要被孤单打败过,才能学会好好生活

  1.

  有个小姑娘在后台留言问我,“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成为朋友们的中心呢?明明没什么特殊,却众星捧月一般。我也好想成为那种被人惦记着围绕着的人啊。”

  她上大一,并没有知心好友,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没有谁下课后等她一起离开,也没有谁会买完饭等她一起回宿舍。

  我回她一句,“意欲取之,必先与之。没有人等你的话,你就试着等等别人。”

  半晌,她回我一句:我一直都是在等别人,生怕别人走了漏掉我,但是别人走又不一定会等我,好尴尬。

  其实,长到我这个年纪,大概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告诉她应该如何如何,比如掌握一些让人无法拒绝的话语技巧;比如学几个让对方产生亏欠感的小伎俩;比如去寻找那些同样很害怕孤单的同类,然后跟对方紧紧地结合。但我终究没有这样回复她。

  因为,逃离形单影只的痛苦很容易,避免独自吃饭的尴尬很容易,可人生路上那个最难打赢的boss,它不叫失败不叫破产、不叫怨憎不叫别离,它就叫做孤单啊。

  2.

  我第一次感到孤单的压力,是在跟朋友们的一次聚会后。

  那时,我也刚上大一,最怕寂寞。盛夏的一天,我们五个女孩子坐在咖啡厅里聊了一下午,该回学校的时候犯了难。搭公交车要三十几站还没空调,热得像个烤箱,可是打出租车又坐不下。

  其中一个姑娘对我说,你不是本地的吗,要不你回家吧,我们四个刚好一辆车。

  明明是合情合理的安排,可当目睹着她们四个有说有笑打车离开的背影,我还是很难过。不仅仅因为“一个人”而难过,而是那孤单背后巨大的阴影:你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她们其实也没那么喜欢你。

  我试过很多种方法对抗孤单:跟微信群里并不熟悉的人掏心掏肺;一遍又一遍刷着微博;仓促给自己找了个舍友;每天发五六条状态,每隔十几分钟就拿起手机瞅瞅,又多了几个赞。

  但有时候,孤单并不是身边多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有一次,我刚刚独立做完一个项目,有满肚子的感受想要跟饭桌上的男朋友讲,他却接到了重要客户的电话,一边谈一边记笔记,只留一个抱歉的眼神给我。直到一个小时后,他挂掉电话,赔笑着问我,“你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我不生气,却再也没了兴致。明明那个很亲密的人近在咫尺,却依旧是两个不同的星球。

  所以,我想笃定地告诉那个姑娘:即使有个人等你下课,陪你吃饭,二十四小时跟你在一起,你也依旧可能会被孤单打败。在你今后的很多很多年中,它会敲碎你的玻璃心,时不时将一桶冷水冲你兜头而下,并且反复告诉你一个事实: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不是万人迷。有时候,你甚至不是谁的小甜心谁的好闺蜜,你只是你,你只有你。

  3.

  我认识一位很厉害的学姐,在一家著名金融公司上班,会三门流利的外语,还常常做“空中飞人”,一年中有半年都在出差。更让我佩服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出了一本自己的画册。

  某天,我大概因为跟男友闹了小别扭,心情差到极点,神差鬼使地发了条微信给她,说,“你也会感觉到孤单吗?”

  “会。”她秒回,“而且常常。”

  我惊叹,“怎么可能?!那你怎么还能把生活过得那么丰富多彩?”

  她很认真地回复说,“那怎么办?本来就很孤单了,还不善待自己,难道要自暴自弃吗?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伤的又不是别人。”

  “你无法打赢孤单的。”她说,“无论多么有声有色、有钱有爱的生活,都不能。你能做的只是将它慢慢驯服,习惯了每个人都是一颗不同的星球,所以不再刻意渲染自己的情感,博取别人的侧目。人与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是否孤单,而在于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孤单。”

  我顿时醍醐灌顶。的确,到底是拼命发状态刷存在感,像藤萝一样痴缠某个人寻求陪伴;还是能够在孤单中静下心,看完一本书、写完一帖字、跑完五公里、画上一幅画?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如何对待孤单,生活就如何回馈你。一个人独处的能力,会决定他的人生。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正因为无法彻底打败孤单,才只能学着慢慢驯服它:善待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不以之来绑架他人;珍惜每一个细小的美好瞬间,即使心知肚明它即将逝去;尊重自己的每分每秒,来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生活多几缕颜色。

  既然只能做自己,那就好好做自己。

  愿你成为一个,懂得驯服孤单的人。

  励志文章2:你要允许自己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1.

  前阵子,多年未见的朋友来北京旅行,我专程请了年假陪他。

  来北京,自然少不了去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逛逛。景点人山人海,又占地广袤,身旁没有导游,手中没有地图,极易迷路。坦白讲,来北京工作一年多,我也是第一次出来游玩,所以,和朋友一样,一头雾水。

  不管怎样,我总要尽地主之谊。每到一处景点,都自告奋勇去带路,朋友相跟着。于是,走错路的情况时有发生。想去一个亭子,绕了许久,才发现有近路可走;想去西北门,逛了大半个园子,到头来看到的却是正门。

  次数多了,朋友未免有些不耐烦,见缝插针地和我打趣——“大哥,咱们这是在北京,还是南京?”“我就说这条路不对嘛,应该走那条。”“你是不是看我早饭吃得太多,力气没处使?”

  我都是一笑而过,或者,也跟着自嘲一下。但心里想的却是——走错路怎么了?大不了从头再走。我们是旅行,不是徒步大赛。每一步都谨小慎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有什么趣味?况且,第一次来,你要允许自己走错。

  2.

  想起初三上学期,一堂英语课上,同学小左被老师叫到黑板前默写单词。

  小左的英语成绩向来不错,大家都抱着仰视的态度看他走上前去,包括老师。之所以点他的名,大概也是为了给其他同学做个示范。顷刻间的工夫,小左写完了,走下讲台。老师欣慰地对着他笑了笑,拿起课本,开始核对。

  过程中,教室里响起阵阵喝彩声,许多超纲的单词,小左都写对了。老师的教杆也敲得“哒哒”响,“同学们,学习就该有这种精神……”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了,大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所震慑,下意识停止鼓掌。

  是的,很遗憾,倒数第二个单词,小左写错了。

  放学后,走读的同学回家了,寄宿生去了食堂。唯有小左,独自趴在课桌上抄写那一个单词,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整整抄写了两大本。第二天,看着小左哭红的双眼,我们都被折服了。心想,像这样的同学,如若不成材,还有谁能成材呢?

  然而,此后小左的英语成绩却每况愈下。整个人看上去病蔫蔫的,连带着,别的成绩也越来越糟。中考前,小左已经不再是其他同学的榜样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怕的不是蛇,而是我们心中的恐惧。小小一个单词,就击垮了一个人,这漫长的人生,风风雨雨,又该如何度过呢?

  3.

  头两年,有位远房亲戚与别人合伙开了一间家具厂。起初,薄利多销,广做宣传,生意相当红火。这位亲戚在家人朋友面前,着实风光了一阵。十里八乡的人在路上见了,都左一个“刘总”右一个“刘总”的。“刘总”自己也不谦虚,一一微笑应答。

  可好景不长,生意渐渐就不行了。地理位置欠佳,家具风格寡淡,一直靠薄利来营收,也吃不消。不知不觉间,生产出来的家具,眼睁睁占满了两层楼,却无人问津。一天夜里,刘总去卫生间,不慎碰倒了一张梳妆台,顿时鼻子沁出了血。据说,刘总顺势靠在梳妆台上,哭了许久。

  第二天,刘总就撂了挑子。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合伙人王总却坚持了下来。他去县城,乃至省城的家具城观摩、研究、学习。于是,生意渐渐复苏了,盈利了,厂址也从村头搬到了镇中心。

  如今,王总在坊间成了一个传说。头些天,县电视台还采访他,让他讲述自己扭亏为盈的心路历程。

  刘总看到采访,什么也没说。只是每次路过家具城,眼神里都写满了掩饰不住的落寞。

  这能怪谁呢?承受不了苦果,就没有资格享用成果。一次失败就吓破了胆,你又如何寄望柳暗花明?

  4.

  人的一生,有许多沟沟坎坎要跨,比起荣誉傍身的成功者,我更欣赏那些勇于接受失败的人。

  接受失败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魄力。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第一次活,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你要允许自己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考试不及格,怕什么,找出盲点,查缺补漏,下一次认真备考即可;面试未通过,怕什么,面试多的是,或许这次不适合你,也未可知;创业血本无归,怕什么,一点一滴积累本钱,仔仔细细摸索经验,总有一天,你会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

  经常收到年轻读者的私信,内容大多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要选哪条路,迷惘、痛苦、无助。

  我想说,与其迷惘、痛苦、无助,不如径直选择一条路。只要不是邪路,走错了几个路口,大不了重新来过。

  这世上最可悲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之后一蹶不振。你那么年轻,为什么输不起?

  励志文章3: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

  1.

  我曾在暑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半个月的老师。

  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答到。我吃了一惊,按她的年龄和衣着,应该出现在小区的秧歌队,或者公园的健身操行列才对。可是,她却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

  少年们纤柔的手指如得宠的精灵,弹拨扫按,轻松洒脱,很快就会弹简单的曲子了。而她的手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一个星期过去了,她还在笨拙地练习爬格子。

  起先,我还担心会有同学笑话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尊重她,包括那些学生的家长,也对她很客气,我不禁有些诧异。

  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2.

  五岁那年,她爱上了小朋友家的钢琴,乖巧的孩子大哭大闹起来。家境虽清寒,可她也是父母的豌豆公主。父亲答应,十五岁时一定送她一架钢琴。

  她总怕父母会忘记,于是,每个生日都撒着娇,要他们承诺了再承诺。可真的快到十五岁了,她却终于明白,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老老小小一大家人,都靠他们的肩膀撑着呢。

  十五岁那天,点燃蜡烛后,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又止的尴尬。懂事的她掏出一把口琴,笑着吹起了《生日快乐》。弟妹们抢着吃蛋糕,简陋的屋子里满是笑声。她握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很乖地贴在掌心。

  初中毕业后,她在一家火锅城做了服务员。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脚都肿了,头发里全是火锅的味道。可想到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了,还能慢慢攒起买钢琴的钱,她的心便成了琴键,叮叮咚咚地响着些小小的快乐。

  婚后,丈夫深爱善解人意的她,也为她的梦想动容。丈夫为她买来许多钢琴磁带,只要走进小小的家,就会有她爱的音乐。她在音乐里做家务,在音乐里给丈夫发短信,嘱咐他开车要小心。连小小的儿子,听见钢琴曲也会手舞足蹈。

  看着陶醉的儿子,她的心有一种幸福的痛惜。她辞去了服务员的工作,去一个菜市场,专门给人杀鸡剖鱼。活儿虽苦,可挣得也比从前多。

  3.

  儿子上小学了,就在他们喜气洋洋去选钢琴时,老家的舅舅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小女儿得了腿病,没钱做手术。

  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那个花季少女,也应该有许多水晶般的梦想吧。

  这时候,两家的老人,也渐渐成了医院的常客。他们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帮助弟妹,所有的担子都一股脑地压过来,日子一直过得忙忙碌碌。

  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上了高中。那是个争气的孩子,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

  可是,她的手开始莫名其妙地痛。拖了很久才做检查,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已经僵硬变形。吃药,理疗,效果都不太明显,每天早晨都痛到痉挛。

  儿子用奖学金替她买了一把吉他。儿子说:“妈,你先试试这个,活动活动手指。等以后,我给你买钢琴。”

  儿子长得比父亲还高了,黑黑的眉毛,宽宽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丈夫为她报了这个暑期班,于是,她抱着吉他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接着,儿子以《妈妈的梦想》为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中学生演讲大赛。讲完妈妈的故事后,他深情地说: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4.

  结业的那天早晨,她也上台表演。尽管她平时练得很熟了,可此时那些调皮的音符,显然不想听命于那双痉挛的手。一首简单的曲子,她弹得艰难无比,额上的汗都微微沁出。我心里默默想: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你已归来,我忧愁消散,让我忘记,你已漂泊多年,让我深信,你爱我像从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我怔住了,我从未听过这样动人的合唱。

  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也静静地站起来,向这位大我十九岁的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却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励志文章4:为什么你那么聪明却干不成事儿

  1.

  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有酸辣粉、饸饹面、肉夹馍、鸡蛋灌饼之类的。朋友说,这家店的手艺是从很知名的那家夫妻店学的。

  那家夫妻店我常去,百吃不厌,跟他们夫妻都混熟了。

  一天早晨去上班,我走进了新开的小店。店里很冷清,没有一个顾客。我点了一个肉加馍、一碗小米粥,只是咬了一口就知道,完全不是我常去的那家夫妻店的味道。馍没有口劲,松散散的,肉也没有入味儿。心想,再也不会来第二次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去那家夫妻店吃饭,说起单位附近新开的店。他们告诉我,是那家店的女人来他们这里学艺的,不论是和面还是压面、煮面,都不肯动手,就在旁边站着看。提出让她亲自动手试试,她就说不用,这么简单,一看就会。

  过了两天,女人宣布学会了,便“出师”去开店了。

  店主笑着说,哪有那么简单啊。你不亲自做一遍,就发现不了问题。揉面的力度、压面的速度、煮面的火候,都很重要。哪个环节不好,就可能出现断面,或者吃起来没有口劲。

  听我说吃了那家的肉夹馍,老板娘很惊讶,然后摇摇头:她只跟我们学了做饸饹面和酸辣粉。也真是的,我们又不是不肯教她,多学两样也不多跟她收费,怎么就不学呢?自己硬生生地做,这能做好吗?

  原来,别的学徒来这里,至少要学半个月,还要从头到尾把各种程序都亲手做很多次。唯有这个女徒弟,是大学毕业,觉得自己看看就能会。于是,聪明的她,只看了两天,便自行“出师”了。

  2.

  我刚上班的时候,有很多初始学历低的人纷纷进修,参加自考。当时三十五六岁的对桌大姐,报考了大专英语专业,她说她有一个英语梦。

  大家一致说她傻。学历本身不高,竟然去报英语专业,怕是让她抄都不会,就傻了眼了。

  既然报了也没办法改,大姐是认真的脾气,买来复读机,利用干家务的时间听。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也跟个学生一样,坐在孩子旁边拿出英语书来看。孩子睡着了,她还得用上一两个小时的功。甚至上下班的路上,她都跟着了魔似的,一边骑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两年,她记了厚厚一摞学习笔记,复读机用坏了一台又买了一台。每到周末,就跑去学校听课,没有落下一次,而有的同学,只听了几次便不去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她顺利拿下了毕业证书。同年一起报英语专业的二十多个学生中,仅有三个拿到了证书,她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年龄最大的一个。

  她说,那些年龄小的都觉得自己聪明,寻思着到时候临阵磨枪也来得及。我脑子不行,记忆力不比那些小姑娘小伙子,只好死磕了。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聪明,就一定能够取胜,还得有一股子死磕与努力的精神。

  3.

  我小时候,村里条件不好,为了改善生活,有两个年轻人去外地跑业务,销售一种机械配件。

  其中一个很机灵,能说会道,而另一个则笨嘴拙舌的。村里人觉得,他除了舍得力气,没什么长处,根本不适合跑业务。

  哪知,等到年底,两个年轻人回来了,都衣着光鲜,带回了村里人未曾见过的好些东西。这可在全村轰动了。

  跑业务发了财了!就连笨嘴拙舌那样的都发财了!看来,外面遍地是黄金。大家奔走相告的同时,也在奔走笑谈。

  后来,那个机灵的青年跟大家讲起那个笨嘴拙舌的同伴,说跑业务并没有那么好干,你们现在看他赚了钱了,不知道人家吃了多少苦。他曾经向一个大工厂推销产品,连着被人家拒绝了十五次,都不肯放弃,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别的跑业务的住旅馆,他硬在夏天住了半个月的火车站,省下钱印了一些宣传册子。别人都说他傻,花钱印那玩意儿干嘛?用嘴说说就行的事儿。可他觉得自己嘴笨,说不清,就把产品的图片和所有特征印在了宣传册子上,不仅一目了然,而且显着特别正规。也正是这些小册子,帮他打开了不少门路。

  所以说,有些在我们眼里很“笨”的人成功了,绝非偶然。而很多聪明人觉得自身条件优越,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不肯付出努力,往往做什么事儿都半途而废,干不成事儿,却是必然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怀有很远大的梦想,但是要让梦想变成现实,却永远需要这四个字:脚踏实地!

  光靠聪明就想取得成功,这事儿,真的不靠谱!只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

  励志文章5:你20多岁的生活方式,决定了30岁的打开方式

  1.

  我这两天在统计读者留言时,发现七成以上的问题是与迷茫挂钩。

  有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先读研究生的,有进入大公司却担心能不能过试用期的,有做着稳定工作觉得没挑战的,也有做着挑战工作觉得不稳定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说,她买不起好用的化妆品,买不起好看的衣服包包,去不了想去的地方旅游,搞不定业务上的复杂困局,看不清身边的感情真伪。20出头的自己又穷又迷茫又焦虑又没经验,很担心30岁会不会好起来。

  看完她那篇幅很长的留言,我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回复她:30岁会不会好起来,关键在于咱们20多岁时的梦想和生活方式。

  2.

  上个月,我看到大学室友小Y的朋友圈:祝自己30岁快乐,九宫格的配图依次是这9年来每年的照片,一众同学纷纷在她的评论里致青春。看着照片里一年比一年明媚从容的小Y,真难想象她大一进校时眸子里的黯淡。

  她那时说话有些结巴,激动起来更是把话说成断线的珠子;皮肤很黑,居然也没让自己显瘦一点;家里攒钱给她哥买房,她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专业被调剂过,她本身对生物兴趣不大。

  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劣势,所以特别努力。听说朗读对口吃有益,就经常深呼吸几次后开始朗读;听说物流热门,就报名考证;听说英语过六级有就业优势,就猛做真题。

  平时紧绷的她,在看漫画时最投入忘我,我们常夸她画画有天赋。在我们近乎无耻的鼓励下,小Y开始画寝室日记,给我们6个人每人设计了卡通形象,用九宫漫画记录下我们寝室的趣事和口误。后来,她还去图书馆借来教程,自己研究PS和FLASH,高分过了计算机三级考试。

  毕业后,小Y去一家公司当了两年的储备干部,工作间隙也一直抽时间学课程、练画功。后来,她回老家省会,转行做了自己喜欢的动漫。

  这几年看她的活力朋友圈,听她给我发的流畅语音,图文声色之间,觉得她的状态越来越好。我真心感慨:30岁,是对20多岁梦想和努力的一次小型验收。

  3.

  我以前采访过的萌姐,是一个品牌的创始人。她30岁前的履历,开挂得让人惊艳: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非你莫属》特邀嘉宾,参加过APEC、达沃斯、博鳌论坛,做公益、出书、演讲也没闲着。

  她朋友圈里时常出没着很多我得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大人物,她一下要拍第6本新书的封面,一下领到了奖状,一下录完音频,一下晒出公开课的笔记。

  关键是,在各种合影和视频中,眼神放光、身形高挑、白皙知性的萌姐,长得还真是好看又耐看。我羡慕嫉妒恨了一分钟之后,好奇她究竟对以前的日子动过什么手脚。

  我问萌姐怎么拿到英语演讲全国冠军的,她说:感谢自己定下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学校小树林,大声朗读3到5小时英语,无视旁人的侧目和笑话,整整坚持了1000天。

  她极力给我推荐跑步:跑步真能增强免疫力,以前我是个动不动就感冒的大病号,后来常去400米环形跑道上圈数递增地练跑步,现在就算周围一票人感冒流鼻涕,我都不带被传染的。

  她很关注每天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会记录自己每天干了什么、每周干了什么,统计数据是自我评估的依据。每年的大年三十都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断地复盘和评估。

  她说任何状态都要专注:我工作时切换成工作状态,屏蔽掉其他杂事;在家陪父母时,几天都不刷手机。

  经过一番探听,以前我知其牛,现在我知其所以牛。她20多岁时的那些坚持、死磕、自律、专注和时间管理达到量变级别后,30岁迎来质变就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4.

  20多岁,你有怎样的生活方式,30多岁,你就会有怎样的打开方式。

  30多岁脸上胶原蛋白没减少、身上代谢速率没变慢的人,20多岁时多半饮食正常,作息规律,有运动习惯,会调节心情。

  30多岁在职场上难以或缺的人,20多岁时也曾受过委屈,躲在楼道擦干眼泪回到电脑前,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新增两个备选方案。

  30多岁谈吐有料、文章有货、为人有趣的人,20多岁时经常看书、旅行、思考,把见识和能力都结结实实地长在自己身上。

  你的皮囊里,有你的生活习惯;你的能力里,有你的试错所得;你的人格里,有你的认知积淀。

  人与人的目标和轨迹各有不同,但我喜欢的30岁打开方式是这样的:从20多岁起,边见众生,边见自己,不断新陈代谢,不断“野蛮生长”。

  所有光芒,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年龄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只有顺承关系。你20多岁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30岁的打开方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