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九月励志国旗下讲话:家风传承正能量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月励志国旗下讲话:家风传承正能量

  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国如山,家是石,好家风必将促进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好的家训、家规、家风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百善孝为先。”我成长在一个和睦的大家族中,从记事起,每一年的春节,父亲的兄弟姐妹都会带着妻儿老小回到爷爷奶奶生活的小乡镇。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大家伙忙作一团,妯娌几个忙着洗衣浆被,爸爸叔叔们忙着煎炸,奶奶则带着孙辈们去磨坊磨豆腐,然后排队加工包子。子孙满堂,邻里无不羡慕。后来奶奶病了,腿脚不方便,兄弟姊妹商量把两老接来了市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爷爷奶奶一病就是十几年,爸爸兄妹们十几年如一日,悉心地照料。爷爷奶奶病重期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父辈们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为了不影响我们年轻人工作,他们分工协作,各尽所能,从没有因小家琐事和工作的繁忙而相互推诿。孙辈的我们,周末休息便带着孩子去陪爷爷奶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奶奶脚上长满了老茧,因为糖尿病眼睛不好,每次剪脚都会因剪破皮而流血。记得伙第一次给奶奶剪脚是六年级的暑假,端上一盆热腾腾的水,坐在院里一边泡脚,一边聊天,待茧子软些了,我便开始剪。奶奶说我剪得不痛,于是给奶奶剪脚的活便被我包揽。后来,我又开始给生病的爸爸剪脚,一次在病房儿子看见了,非要抢过来给姥爷剪指甲,我把剪刀交给儿子,爸爸伸直腿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享受着外孙的贴心服务。

  爷爷是当地很有名的内科医生,方圆几十里家喻户晓的人物。1948年参加工作,从到城市再到乡村,挽救过无数个患者的生命,他从不因金钱地位来区分病人的等级,待病人如亲人,大家都尊称他“罗老先生”。打小记得,每年寒暑假回老家,爷爷家里总是会慕名来一些求医问诊的病人,于是家里的客厅俨然变成医院的门诊,他戴着一副眼镜,耳朵挂着听诊器,然后会询问很多很多的问题,最后写下药方。治愈后的患者会来家里感谢,带上几十个土鸡蛋,再或者是一袋子红薯之类的土特产,爷爷奶奶会折合人民币一路追很远地送出去。后来爷爷从乡镇搬来了市内,仍有人四处打听来登门寻医,在我们的家族里,叔叔婶婶们学了医,两个堂妹也相继当了医生,每次休息回家,爷爷都会再三叮嘱,一定要严于律己,珍惜工作。爷爷严谨认真,敬业廉洁的精神一直鞭策和影响着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敬业立本之人。

  小时候我们住的是单位四合院,后来是一排排的平房,无论院子里春天疯长的杂草,还是秋天四处飘落的树叶,都会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后来我们搬进了楼房,分在了六楼,妈妈每天早上出门都会用抹布擦楼梯扶手到一楼,下午下班回来再用抹布从一楼擦到六楼。每个周末都会用水冲洗楼道,从六楼顺着一直扫下去,若我在家,妈妈也会叫上我撸起袖子一起干。后来,我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儿子一起冲洗楼梯,我们彼此配合,一个冲一个顺着往下扫。此举经常被楼栋的叔叔阿姨表扬,十岁的儿子也因善举被认可,逐渐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劳动的转变。

  类似的家常小事数不甚数,没有口若悬河的大道理,有的只是身体力行的示范传承,耳濡目染下,家风的熏陶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生。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二

  老父亲是一个文盲,他对我们兄妹四人的教育,就是定家规,违背了挨打。

  父亲定的第一条家规:贪心害人。无论做啥,绝不能贪。比如,那时粮食紧张,往往吃一碗饭,锅里就空了,盛饭时,不能往碗里多装。这一条,我们一生受用。后来关于家里的财产、父母晚年的赡养,兄妹四个从不扯皮。

  第二条:相让活人。那时的农村,矛盾多,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放牛时,牛吃了人家自留地的一株玉米;扯猪草时,从别人地里多捞了几把萝卜缨子……因为穷,乡村人个个吝啬,争吵不断,严重时还会打架。父亲说,哪怕别人打上门,也要忍,犯不着为小事舍身亡命。相让活人,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三条:劳动养人。父亲从未缺席生产队的劳动,一是为了挣工分,二是他认为劳动养人。父亲要求我们勤劳,从五岁开始,我就放牛。七岁起,读书的学费全得自己挣。大姐和三姐,连穿衣的钱,也是自己挣的。

  第四条:乞讨羞人。那年月,每到冬天,都有人上门乞讨。我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说,绝不能乞讨。有一年,秋天一过,家里就缺粮了。父亲和哥哥进山采药,硬是挣回了一冬的口粮。

  第五条:读书胜人。父亲没文化,他要我们好好读书。哥从小读书不好,初中一毕业,哥就去学手艺。我读大学时,父亲已年近花甲,用最后的气力为我挣学费生活费。

  我们要把父亲定的家规传下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做实实在在的人。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三

  我的心底一直有一盏灯,它照亮了我几十年的人生旅途。

  我母亲是家中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从小外公就跟我讲母亲如何懂事如何照顾家。

  有一次,白天雨很大,一直下到下午,临近傍晚,不仅没有变小,反而添了风,愈加地猛烈。我早早地睡了。半夜,我隐约感到有些亮光透过眼皮,微微的,似乎又不是那么明亮,本想继续沉沉睡去,但又经不住心里那一丝好奇,于是慢慢地睁开双眼,向光源寻去,原来是母亲坐在窗台下的课桌前在批改作业。

  母亲是农村小学老师,因为缺老师,所以每个老师教的好几个年级,白天上课没有时间,只能晚上点起煤油灯批改作业。

  夜深了,因为没有钟表,不知道几点。透过母亲的背影,我能感受到那盏煤油灯的光不是很亮,那是母亲刻意挑的灯芯,说是那样可以省油。我知道,买煤油需要走两里地去供销社买,而且还不便宜。

  灯光很微弱,但在黑夜里又显得很明亮。我嘟囔着:“妈,还改作业呢。” “你赶紧睡吧,我马上就好了,明天还要上学呢。”母亲微微转过头对我说。疲倦像海水一般袭来,眼皮耷拉着,不一会儿,我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但那一抹灯光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此后多年,我经常能半夜醒来,看见那盏灯光,看着那依旧疲倦但却不变的背影。慢慢地,我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影响到那背影,生怕影响到那灯光,我努力让自己快点入睡,早上好早点起来生火做饭,让母亲多睡会。一次次,一盏盏,照亮了窗台,照亮了作业本,也照亮了我心中的路。

  一晃30多年过去,如今我已从农村来到北京,有了工作有了家庭。过去的时光慢慢模糊,可心中的那盏明灯却越来越明亮……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四

  我上初中那年,进了父亲工作的中学。

  对于父亲给我做饭的厨房门边那棵老梅树和树上结出的梅子,到如今,我仍只心存怀想。

  每当洁净如雪的寒梅初放,我便遐想联翩,垂涎三尺,从结出毛茸茸的小梅子,再到五六月份长成金黄色的、坠满枝条、弯到手心、透熟诱人的大梅子的过程,父亲每天领我坐在梅树下吃饭,而餐餐一个味的饭碗上面,晃悠着密密麻麻、酸爽生津的梅子。在零食稀少的年代,特别到了酷热难挡的盛夏,眼前的每一颗梅子对我来说都是天大的诱惑。而父亲对我由来已久、赤裸裸的馋相竟然视而不见,既不顺手摘一棵梅子给我尝个味,更不准我碰一下梅树,严厉的言语、凌厉的眼神多少次残酷无情地斩断了从我嘴里爬出的馋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棵梅树上的梅子让我的痴望变成了妄想,变成了懊恼和怨恨。我想,父亲不给我摘梅子、不准我碰到梅子,肯定是父亲地位低微,胆小怕事,怕到连一棵梅子都不敢给我摘。于是我看不起父亲,更加怨恨梅树、怨恨梅子。

  1985年一场大雪压断了学校里的树,周围村子里的人到学校拿折断的树枝,学校里无人阻拦,而父亲独自奔跑在还没有消融的雪地上阻止村里人拖树枝,甚至独自一人追寻到扛走学校里树枝的一个人家里,抬回属于学校的树枝,差点被那家人打,他的老婆跟在父亲身后,一路骂到学校,沿途引来多少不明真相的人看热闹。知道此事的人大都说父亲是个傻子,甚至连母亲知道后也说父亲傻。

  父亲的傻,不仅仅在学校里,周末回家照样傻得可恼,傻得可恨!

  我家坐落在半山坡,吃水要到山下的小河里去挑,山道又窄又陡又滑,每挑回一担水都不容易。一到星期天,父亲就挑一担水摆在门外路边的竹丛下,让山那边赶街往来的人喝。赶街的人散场归来,从山脚爬上半坡又累又渴,正好可以在竹丛下边歇凉边喝水。父亲还把家里的好碗选出来摆在水桶盖上,那碗却隔三岔五就不见了。碗不见了,父亲又回来拿碗。那年月家里困难,买个新碗是很艰难的事。为此,母亲和父亲发生过争吵,可是父亲一如既往,丝毫不让。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母亲每天光着双脚,披星戴月地奔忙在田间地头,还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苦日子,而父亲竟然为了一些毫不相干的陌路人,让家里丢碗,让母亲伤心,父亲不是傻子是什么!我从心里为母亲感到难过,为父亲感到悲哀,所以我怨恨梅子,更怨恨父亲。

  记得父亲87岁时,仍保持着练字的闲情逸致。一天下午,我去看父亲,父亲又开始练字了,看到父亲练字的白纸太薄,毛笔写上去字迹还不干纸就皱了,很是难看。我问父亲:

  “纸哪来的?”

  “买的。”

  “还不如用报纸,报纸吸水性强。”

  “我的报纸用完了,暂时用白纸写写。”

  “明天下午我给你带过来,办公室里要多少有多少。”

  “要,我会买,办公室的东西不能往家带。”

  “我是说拿两张旧报纸来。”

  “我知道你说的是旧报纸,旧报纸也是公物,公物,一张纸也不能往家里带,你领着工资,这是你做人最起码的品格……”

  父亲轻言细语,依然弯着腰写字。而我则如雷贯耳,被父亲的话定在那里,全身血液沸腾,半天回不过神来。

  呆呆看着练字的父亲,看着清廉到近乎迂腐的父亲,第一次看懂了父亲。

  原来,父亲当年不准我碰那棵硕果累累的梅树,和后来不准我从办公室里拿走一张旧报纸的原因,并非他老人家胆小怕事,更不是他过于憨傻,而是要我做儿女的,一生都清清白白地做人。

  当父辈的好家风潜移默化地渗入我们的骨髓后,血液般地融入子女的生命里,成为子女生命里无须提醒的自觉。如今,纵然父母亲已与我阴阳相隔,但从父母身上汲取的优秀品质,仍是一盏照耀着我生命旅程的明灯,成为滋养我生活幸福的源泉。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五

  我的童年是和母亲一起在乡村中度过的,那时母亲在一个离县城一百多里外的偏远乡政府工作。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生活是非常单调的。一天的劳作之后,大人们聊天、打扑克,小孩们是捉迷藏、拍“取灯片”(方言,指火柴盒的外封面)、踢毽子、跳皮筋。全公社(当时对乡政府的称呼)十几个自然村就公社有一台电视机,并且收到的频道也就一两个。那一年夏季,正热播《水浒传》,由于天气炎热,电视就从屋内移到屋外,放在了一个大木头架子上,人们围坐在院子里看。渐渐的附近村里许多孩子吃完饭后也跑到公社来看电视,来的人多了,孩子们不免为了一个好的位置而发生争执。有一次,我的好位置竟也被别人抢了,我与抢位置的孩子大打出手,并要他以后不准再来看电视。及时赶到的母亲把我拉到一边,狠狠地批评了我。母亲说:“电视是公共财物,你有什么权力不让别人看?你不是公子哥,也不是电视里演的‘衙内’,永远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仗势欺人。”在我的记忆中,与同学、朋友发生不愉快时,不管对错,母亲肯定先批评的是我,当时对母亲很是有些抱怨,对母亲的做法也不理解。直到参加工作后,在一次交谈中,母亲才说到,我当时是乡干部,不能在群众的心目中造成坏影响。

  记得那时候没有丰富的零食,买几块水果糖、吃点瓜子都是一种奢侈。在离公社不远的供销社门口有一个常年摆摊的老人,我有时嘴馋了,母亲会去那给买点瓜子吃,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因为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也仅仅三十多元。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也学会了调皮,有几次想吃瓜子了,就自己跑到老人那买点瓜子,没有钱,就以母亲的名义欠账,并答应过两天就给。几次下来,一共欠了两三毛钱,那时买五分钱瓜子就能装满一裤兜。后来,没法还账,我就开始躲着,绕道走。纸里包不住火,终于有一天,摆摊的老人找到母亲,把我欠账的事全部抖了出来,母亲替我还清了账。这一次母亲并没有太责怪我,而是说了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母亲说:“一个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但犯错了,就要勇于承担,勇敢面对,人最宝贵的就是要讲诚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既然欠账了,就要还,逃避是无能的表现。”

  从上学开始,我在农村同学的眼里,头上就顶着吃“商品粮”的光环。但在母亲这里,并没有让我感到什么特殊待遇。每到夏收秋收总要把我带回老家去帮工,同大伯一家一块给祖父种地,让我在广阔的田地间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后收获的快乐。在公社院子墙角有块空地,母亲便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学习的间隙,也经常要我帮忙施肥、浇水。母亲常说,我们家世代农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勤劳应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坚持的品质,千万不能想着不劳而获。为了教育我,母亲专门找人用毛笔正楷写了一幅宋庆龄的《教子经》挂在了正对门的地方,每天回到家,一抬头看见的就是那幅字。其中有一句“给钱不算父母心,给德才是真关心”,我一直牢记心头。

  一路行来,我已中年,母亲的形象在心里却越来越明亮,她就是我心中的那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相关文章:

1.九月国旗下讲话:家风的力量

2.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抵万金

3.关于弘扬好家风国旗下讲话

4.良好家风是明灯国旗下讲话

5.良好家风从小培养国旗下讲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