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心得(通用8篇)
弟子规读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读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读心得(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读心得篇1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辑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训诫和教诲。每每诵读,我总是深受教育。《弟子规》成了我永不忘却的“老师”。
瞧,一翻开书,四行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老师”教导我,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守信用,不可信口开河。“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高,非貌高。”这句话说的是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我们敬重他人,不能只看外貌。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都接受着《弟子规》的熏陶。我也一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盛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学着古人的样子,倒背着双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弟子规》中的警句,爸爸走进屋来,笑着说:“背得不错嘛!你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怎么样,儿子没说错吧?”爸爸点点头:“嗯,不错!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什么意思?”我想,爸爸,你也太小看你儿子了,我要让你刮目相看。我挺了挺胸,咽了口唾沫,自信地答道:“不能让身体受伤,那样会让父母担忧;不能让品德有损伤,那样会让父母蒙羞。”“那你做到了吗?”爸爸严肃地问道,“你今天有没有去偷别人家的桃子,让父母蒙羞?”听了这话,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由得回想起上午干的傻事: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果园里,果园里的桃子熟了,鲜嫩欲滴,我见了顿起馋意。“小乔,小希,我们去摘果园里的桃子。”我把几个小伙伴召在一起,压低了嗓门说。他们二活没说,就跟我走。我们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进桃园。我刚摘了一个桃子,忽听一声大吼:“谁?竟敢偷我的桃子。”接着,一位彪形大汉向我们疾步走来。看见有人来了,我们撒腿就跑。那个人追了一段路,就停住了脚步,嘴里还愤愤地指责着:“小小年纪,竟然偷东西……”我们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没人追来,这才松了口气,到别处,疯玩了一个上午。我以为风平浪静了,就大胆地回了家。没想到爸爸竟然借着考查我《弟子规》学得怎样,来质问此事,我真是始料不及!“我——我——”我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爸爸说:“你知道吗?‘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当桃园的主人在路上拦住我,说:‘你的儿子在偷我家的桃子’时,我是多么难堪啊!众目睽睽之下,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呀。儿子,你是爸爸的名片啊!”爸爸说话的声音不响,但字字千钧。我只觉得脸发烫,一直烫到耳根:我的偷窃行为,使父亲蒙羞了。他辛辛苦苦地养育我,而我……我怎么对得起他呀?
过了一会儿,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儿子啊,坏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你的为人之道就有亏损了。我们不仅仅要诵读《弟子规》,更要用它来管束自己啊!”我望着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爸爸,我记住了!”
爸爸走了,我又大声地诵读起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是我发自心底的诵读,并非小和尚念经,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人的一生离不开“老师”的陪伴和指导,《弟子规》就是我人生路上永不忘却的“老师”,它指点着我除恶扬善,诚信处世,尊长明理,让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谨慎地掌握好生活的方向盘……
弟子规读心得篇2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读心得篇3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读心得篇4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习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习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弟子规读心得篇5
《弟子规》已经伴随我一年多的时光,使我受益匪浅.他是引导人们做一个好人的良师!教育人们正确认识现实中的自己,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和修养品德…….的确是一本好书,认识它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在附页上写了警示句:多思、多想、多看、多听、谨言、慎行!
“孝”是最为朴实的文字,也是最简单的做人道理,深深的被一代代中华儿女所传承。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最伟大的。回忆以前,或许你也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在上学回家或玩耍了一天疲倦的躺在沙发上,昏昏睡去,朦胧中感到母亲把毛巾被盖在身上,也不觉得什么;还记得小时候生病,母亲步履蹒跚的背着我们去打针的时候吗?那时候也不觉得什么。以为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其实像这样的关爱还有好多好多!现在我们有没有如此地去关爱他们,即使我几乎每天下班都回家也是觉得做得太少太少了,真是不能等他们不能老了不能动了才去孝敬!
《弟子规》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让我明白了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朋友、感恩公司。。。其实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一样的少了一份感恩之心,常把自我摆在第一位,忽略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淡漠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辜负了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心中挂念更多的是名利,是自己的荣辱得失 ,对公司都少了一份感恩 ,少了一份真诚。我们应该多站在公司角度上,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和压力感,强化团队意识。
一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更好的做人做事。用我的实践来影响孩子以及周边的人们,让《弟子规》幸福更多的人!
弟子规读心得篇6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心得篇7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仅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我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样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我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我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我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十分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我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能够期待。
弟子规读心得篇8
如今有许多新型企业开始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不可否认有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等作用。但是如果只靠严谨的管理条例来约束员工,那么它离创新型企业还远。
现代企业管理中缺少“德”,何谓“德”,“德”就是“仁、义、礼、信”。对,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企业最缺少的“德”。现代企业过于注重“利”字,凡对企业有利的才做。企业之所以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是因为它不仅仅只为“利”,更有它的责任和使命。
《弟子规》提倡“德”,导人向善,正是现代企业所须的。正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德”育,讲《弟子规》引入到企业文化中,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也有企业开始研发《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的课程。这是一种进步表现。但是它离创新型企业还尚有一些距离。
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就可以看她的国民的民主与科学的素养如何,而这恰是我国公民短缺的。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缺失的。
把《弟子规》融入企业管理中,并不是就让管理按《弟子规》所说的去做,而是去学习它的精髓,取其精华。如果盲目照搬,那么跟“墨守成规”又有何区别。
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是什么,是让企业员工自己做主人,做企业的主人。当代有不少成名的企业家,可是他们有这样的管理理念吗?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力的管理理念在如今的私企中到处可见。
企业管理的科学又是什么?管理上的科学不仅仅只体现在制度上,更需要体现其人性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特点特点,重伦理轻科技。古代重科技的首推墨子,后人曾称之为“科圣”。但因他与正统的儒学稍有不同,后来就被贬为邪说——许多儒家口说仁爱宽厚,可是在排斥异己时毫不手软。古代众多文化人读经典、注经典,劳心不劳力, 是看不起科技工作的,更少有学者进行科学实验。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对“智”的片面阐释,当然这是不人性化的。这就好比你只告诉人们这样做是对的,而不讲怎么样会错,错了有啥不好。
要做创新型企业,就要明白什么是创新型企业。美国可以有“苹果”和微软,为什么中国就没有。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教育,强调立德树人,树立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这是应该大力弘扬的;可是,如果只讲责任意识,忽视了对责任能力和责任制度的研究,这种管理理念对执行力有可能流于空谈。如果我们依然对此不重视,依然崇尚空谈,那将如何实企业的创新型转变。
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都应进行研究,特别是引入到管理中就必须有所选择,择善而从,而且要合理安排比重。明确应该抓什么,可能抓什么。因为人是活的,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管理只有做到人性化,把“德”与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往更高的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