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模板7篇
培训心得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验证并记录有利于建立牢固的学习和实践桥梁。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有新的学习经验和收获时要及时修改和更新,以充分发挥其参考和指导作用。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1】
7月22日至7月24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完成了新一轮第三期继续教育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本次培训在我中心和各位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次培训应出勤139人,实出勤126人,参训人员在三天的培训中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都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训形式都很适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收获颇丰。
培训之前我中心本着分科编班、按需设置课程的原则,在总结前两期继续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培训调研,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设计了本学期小学语文的课程菜单,依据教师的需要,确定了培训主题。并通过“专家引领、课例观摩、交流研讨”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形式,由南京和莫旗教研员一起引领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本次培训内容为《课外阅读的探究》、《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关于课堂模式转型的尝试》。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都说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广大的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既学习了专业知识,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通过课例观摩,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及时和教育同仁进行交流探讨。南京专家的讲座、做课和点评,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本次的培训大家可以看出我中心对培训工作的力度之大,也使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充分地感觉到我中心在培训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这种为一线教师的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培训工作,使继续教育培训更加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员们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都非常满意,纷纷表示这种培训方式是最有效、收获最大的,希望在以后的培训中能看到更多的名师的课,解决了很多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实际意义。
本次培训班级管理仍然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严格遵守请假制度,并及时公布出勤情况,做到班级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中心的培训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趋完美,把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2】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12)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
二、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4】
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下面谈一谈我对课改的点点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1、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上的空间
实践教改就会发现在教材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去让学生思考、去写、去评论、去留下感想,这是非常可贵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好这些空间:一方面,要求学生把教材中“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能物化为语句的,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概述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得出的感想写在空白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够有一个停留的场所。等到一学期学完,再回顾一下过去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又会对原有的所思所想产生新的共鸣,提升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实施活动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新教改中有许多活动性要求,因此采取“活动化教学”,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针对“我们的责任,理解参加公益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关爱社会。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针对“保护个人隐私”,我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对话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密切亲子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
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处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欠缺“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这些方面的认识,以及缺乏较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在“走进父母和理解老师”,以及有关友情等的课文,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想法,生活中具体做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看法。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走进父母”这课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一些环节,是让学生主动了解父母,去做到关心父母,甚至在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去关心帮助和体谅父母和长辈。
(2)理论联系实践,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生活,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设计好教材中所展现的探究、讨论、反思、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情景,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给学生拓展知识,也给对于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同学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学会去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去。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5】
20__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培训计划新颖、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供我们随时讨论交流。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
初中的思品课涵盖了心理健康、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公民常识以及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这需要思品老师一方面加强学科知识的修养和职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提倡学科综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以情景设计的生活化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切入点,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通过巧妙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认知与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到思品课有趣、有理、有用,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当然,学科的科学性是基础,应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第三,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6】
20__年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东教育中心举办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崔建萍、陈宏翠等四位教师向我们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刚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有关精神和内容。在一上午的集中培训中,关于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主旨和变动,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在此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教学新理念和新技能,心里也有很多的感触和体会。
此次课程修订,总的来说有了很多细微的变动,内容的修改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位一体地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吃透教材,做到脉络清晰,胸有成竹.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求我们对教材做到了如指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明确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由此,才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知识为息息相关、层层递进的。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比如:我曾有幸参加过北辰区教研室组织的实验中学听课活动,实验中学选用的是爬黑板的形式,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导者,学生自己找知识点,并写到黑板上,这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锻炼了主动探讨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三、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教师不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学。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将来是要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的,而这些就需要他们自身要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校里,老师还可以教会他们,但是出了社会呢,怎么办?老师不可能一生都陪伴在学生的身边,不可能一生手把手去教育他们。所以,关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懂得去自学、自省和自悟,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第五、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完善。政治是一门变化性、时政性极强的学科,要想更好、更多、更及时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自己就必须要不断地“充电”。多看时政新闻、报纸、书籍等,及时地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动向,并能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开扩视野,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只有自己有满满的“几桶水”,才能倒给学生满满的“一碗水”甚至是“一桶水”。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中学标准化培训心得体会模板7篇
上一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训心得范文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