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作家的笔墨去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1
历史是一团混沌,历史无法解释的斩钉截铁,无法预测的十拿九稳。
合上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脑海中呈现出20世纪初在中华大地上,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展开的激烈残酷的较量画面。各方之间斗争局面极为复杂,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策略转换也极其迅速。每一方都在角逐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上留下深深印痕。
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看好,连老大哥苏联都认为中国共产党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如今的我们一路高歌传颂,认为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错了,我们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历史。胜利是我们党依靠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换回来的。
历史的铁律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多方力量相互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历史有太多的可能性,但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呢?因为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魂”。
苦难辉煌重燃信仰的力量
“很多描述四渡赤水的论著,对一渡赤水前后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向被迫改变一事略而不提。提了,似乎便会影响遵义会议的伟大,影响领袖的光辉,影响用兵如神。”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绝不是历史用托盘端上来的一份幸运礼物。
金一南将军更加客观和细致的还原了那段有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让人们重新去体验其中的艰辛。世上没有救世主,没有神,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每一次失败,都蕴含着成功;每一次成功,有都潜伏着失败,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混沌,走向辉煌。纵观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历史,令人惊叹的并非领袖人物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追寻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有多大?
书中写到了国防大学的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将军,是一个关于当年入党的程序和宣誓。“一个晚上,来人把我领到城墙边问我:你怕死吗?我说:不怕!负责入党的通知对我说,那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员党员了”。手续简单吗?简单,可又不简单。为了信仰,他押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那血雨腥风的白色岁月,信仰可以拿生命去换。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主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泸定桥上的铁索到底有多寒,也许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是一批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的人。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他们才是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飞夺泸定桥的18人敢死队只有8人能确定姓名,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是那一刻,历史浓缩了,静止了,令他们成为中国革命史中一尊尊永恒的雕像。
“刘伯承最后在桥中央停下了脚步。他扶着冰凉的铁索护栏,看较小奔腾汹涌的河水,使劲在桥班上剁了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如果我自己在那个队伍里,有没有勇气走上这条铁索呢?我不知道……
“梦”的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来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阀、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1949年10月1日,毛泽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如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6年,共和国也已经来到了21世纪,信仰送给中国共产党一个最大的礼物---胜利。
蒋介石生前在台湾修建了一座中国四合院式的“行宫”常来小住,并嘱咐左右死后灵柩暂厝此地,以待将来归葬大陆故乡。蒋介石无时无刻不想反攻大陆,但是时间定格在了1975年4月5日23点50分,他此生再也无法实现了。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复杂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如此巨大的影响(不论日本人承认与否),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但是事实无法改变: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日本法西斯完蛋了,胜利属于中国人民。有人问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有没有调和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历史的选择绝不会为了谁的利益!
而苏联,历史给她开了一个玩笑。曾经的共产国际总部,1991年12月25日,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从此苏联成为历史。
青年总应当有些血性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养生。”
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毛泽东上井冈山时三十四岁,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暴动,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时,也才23岁。
年轻人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1世纪,党给了年轻人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没有了一路硝烟,但国家今天依旧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我们要在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坎坷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的基础上,义无反顾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和热血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砥砺奋进铸华章继往开来启新程
20世纪的中国,充满了苦难与辉煌,中国共产党随时代应运而生。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正是这些老一辈的民族革命家的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正是他们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之火,才使我们至今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
人类的历史是漫长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短暂的生命辉煌漫长的历史。历史的的车轮已经来到了21世纪,20世纪的舞台已经谢幕,有的演员成立观众,有的已经不在了,但历史长河一样在缓缓前进。
“岁月无声,回忆有痕”。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主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告诫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这样开始了。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立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这首我小时候经常听也会唱的歌,已经很久听不到也想不起唱了.然而在我捧读了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一书后,这首歌的旋律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难辉煌》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金教授的书里,我更多的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当然也有了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路”.而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二)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他始终明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他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一个普通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清醒和自觉地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
(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曾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新起点,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因为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因为有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以我依然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3
《苦难辉煌》一书,我是5年前从《人民日报》上得知的。2010年4月,在中组部理论局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推荐的第二部书目单(共4部)上,此书赫然在列,《人民日报》当时报道了这条消息。后来,通过参加几次学习培训活动,我进而获悉此书乃出自金一南将军之手。一南旧著,我曾读过半部《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下),其成名作《苦难辉煌》则在此前从未寓目。直至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我一气读完这部皇皇50余万字巨著,始知《苦难辉煌》实为金氏修订《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上下)后的重版。尽管如此,重读金氏旧著,内心仍感震撼,颇多共鸣。
对一个人来说,苦难不啻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实,苦难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苦难辉煌》,书名取自本著第十一章之名。事实上,除了书名、章名使用“苦难辉煌”外,相关字眼在书中其他地方实属罕见。然而,这部纪实文学巨著,确实在讲述我们的过去,那段穿越灾难、迎接辉煌的历史,而万里长征堪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最深重的苦难与最耀眼的辉煌”。因此,它既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凤凰涅槃的历史,又可谓我们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在复兴道路上没能逾越的苦难春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读罢此著,我不免心怀此慨。
全书叙事年限,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到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作者以此为经,在写作时前延后伸,以编年史的方式依次叙述期间重大历史事件及与此相关人物。同时,具体到这一历史截面上的某一人物,作者往往又是用纪事本末体的手法,简要介绍亲历此历史事件的这个人,在此后命运结局,其中不乏人生悲喜剧。譬如,写到新军阀混战中陈济棠,书中特别提到他早年在广东陆军小学的同学梁安邦。当时,二人从陆小毕业时,论学业成绩,陈在全班倒数第一,梁则名列榜首,被认为前途远大,因而口出狂言,当着班上同学和陈济棠的面嚷嚷“伯南(陈济棠的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当时,陈闻听此言深感羞愧。孰料,乱世出英雄!陈济棠后来用实际行动,让这位出言不逊的狂妄同学“如愿以偿”,尽管当年自己也未曾料到。金一南就此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陆军小学最后一名的陈济棠,后来却掌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第一名梁安邦真的给他捧了8年靴——直到陈济棠下台,一直在他手下做交通团长。陈济棠就是以这种极具韧性而且捉摸不定的特性,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坛的。”因为说话过满、做事太绝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直至被历史嘲笑的人,诸如蒋介石、张国焘、李德、斯大林,等等,我们在书中屡见不鲜。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当时中国,以喜剧开场、悲剧落幕,或以悲剧开始、喜剧结束之人物,走马灯似的让人目不暇接,包括书末提到的那位曾给中国革命以巨大影响、“因为中国,他失掉了荣誉。又因为中国,他恢复了名誉”的国际友人鲍罗廷(《狂飙歌》《苦难辉煌》均作“鲍罗庭”)。在讲述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之时,作者一直在援用史实而不是移录史料说话,因为他认为“史料就是史料”,“修饰的成分过多,史实的成分过少”。
《苦难辉煌》不仅叙事生动,而且议论风生,即便片言只语,也多极具哲理。这得益于作者充分掌握着大量史实,才能在点评史实时匠心独运,妙语连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领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历史的冷峻,又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
“历史又正因为不可预测,所以才充满机会”“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给予个人的机会极其有限”;
“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
“现在不少人以为张国焘的分裂纯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开始就是孤家寡人。他们把历史作出的结论和当时面临的现实搞混了”;
“帝国主义真的来了,连北洋军阀都不做傀儡,整天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军阀扣好的汪精卫,却真正做起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中国历史上一直充满这种深奥莫测令人难解的哑谜”;
“干着法西斯却宣称反对法西斯,走向独裁却宣称为避免独裁,这是近代日本的荒诞”;
“永田铁山先是天皇的敲门砖,后来便成了绊脚石”“敲门砖敲开了门后,就是绊脚石”……
通观全书,金一南在努力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又注意从中凝练经验教训,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片言只语的议论,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上述议论,有时让人看上去自相矛盾,或者说难以捉摸,但恰恰是如此不厌其烦的画龙点睛之笔,一次次在立片言以为警策,时时处处提醒着人们:历史乐与狂妄之徒尤其是背叛者开玩笑,因为他们对历史缺乏敬畏,动辄背叛历史,与历史大潮流背道而驰,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由此看来,历史,道是无情却有情,谁都别妄想把它玩弄于股掌之中。用金一南的话说,“历史的决心,从来不属于个人”。这是他站在21世纪高空俯瞰中共早期党史的深度思考所得,贯穿于全书始终,着实振聋发聩。
《苦难辉煌》一书,可圈可点之处颇多。除了作者站位高、视野开阔,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以及编年、本末二体并用、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等以外,在纠谬正讹、澄清历史方面,也多有创见;对重大历史事件与党史人物进行再评价,都是基于客观事实,让人耳目一新。譬如,写到中共中央首任领导人陈独秀,作者在书中指出,“今天我们很多作品把这位国民党总理(孙中山)描写成几乎是共产党的一员,实在是对历史的曲解”;“《真理报》发表社论,指责陈独秀‘这个死不改悔的机会主义者,实际上汪精卫在共产党内的代理人’。这种似曾相识的扣帽子习惯和无限上纲的语言风格,真使人感到的起源不在中国”;“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和苏联总顾问季山嘉被驱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说是陈独秀对蒋让步的‘妥协政策’的恶果,但真相是事件发生后,当时正在广州的联共政治局使团长布勃诺夫在鲍罗庭的协助下亲自处理,妥协让步政策是他们强加给陈独秀的”。作者上述论述,无不言之有据,持之有故,令人信服。此外,作者还通过史料挖掘,让我们看到了陈独秀作为一党领袖,从一开始就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致力于结合中国国情领导全国人民干革命,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的艰难努力。这难道不是我党新时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源头吗?
历史是不能人为割断的,历史也不会被永久隐瞒,这同样是不以个人遗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决心”!我们曾经批评或批斗过的李德、博古、李立三、林彪和被前苏联清算的鲍罗廷、被日本处死的左格尔等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都付出过应有努力和有过历史贡献,但今天如何审视其功过,作者对此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试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可以说,他们的苦难经历,正是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个民族与国家亲历的辉煌苦难的一个缩影。尽管苦难深重,旷日持久,但我们却因此真正摸索出了一条希望之路、复兴之路。诚如书中举例所言:“博古的不成熟,印证的只能是一个党的不成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选择毛泽东作为领袖,本身不是同样在印证中国共产党已日益成熟了么?”
此外,《苦难辉煌》展示给读者的许多历史细节都非常鲜活,起到了开阔视野、普及知识的作用。譬如,日本是从我国清末魏源的著述中开始睁眼看世界并走上脱亚入欧之路的,而中国则首先从日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戴季陶、胡汉民等早期国民党人却成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时,也是极力反对孙中山在广东搞个人崇拜的;井冈山斗争初期,毛泽东揣着《共产党宣言》《三国演义》两本宝书,彭德怀当时也有两本:《共产主义ABC》《水浒传》;林彪少年时代曾书对联“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赠与同学并终身恪守之;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大上号召全党同志以愚公移山精神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蒋介石早在1933年10月下令围剿红军时也提出了“如能效愚公移山之法,只要自强不息,则天下事无不成功之理也”;富家子弟大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穷人争天下,贫苦出身者却纷纷加入国民党替富人保江山;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万里长征,国民党蒋介石一路围追堵截,最后各有所得: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蒋介石说“国军长途追缴,从中枢到边陲,军行所至,中央德威远播,诚为我国历史空前壮举”……
金氏此书,似为厚积薄发、一气呵成之作,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读来确实过瘾,不同时期品读感悟也不同。但是,作者1996年6月把它交由中国档案出版社首次出版时,书名为《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上下),作者署名一南,人们知之者甚少。据此版《后记》称,为著此书,作者耗费近三年时间,最终带病在电脑上敲打完成书稿,期间“研读了三百多本书,整理了两百多万字的笔记”,中外参考书目“长达十几页”,以致于出版社不得不忍痛割爱,出版时仅在书末附录其中167种重点参考书目录。此书虽为中国档案出版社策划选题,但出版后并未一举成名,像今天这样成为畅销书。我手中这本《狂飙歌——前所未闻的较量》(下),大概是我10年前逛旧书摊时购得。经作者对前版再行修改并增如新史料,华艺出版社于2009年1月改名付雕,以《苦难辉煌》之名再行出版,参考书目则无一附列。翌年,中组部理论局将其列入第二批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推荐书目之一种,《苦难辉煌》遂一举成名天下知。
可以说,读过此著之人皆可从中有所收获,无论是中共党史研究者、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中外战史研究者、管理科学研究者工作者、前苏联历史和国际共运史研究者,还是当代中国、日本近现代史研究者爱好者,甚至包括诗歌爱好者、演讲者,读后应该不会无动于衷。我这几天通读此书时,正值国人又大量涌入日本的旅游旺季,许多网民称此现象为中国人“攻陷日本”而进行网上叫骂。想想网民对国人赴日旅游的责难,我觉得不无道理,但没有骂到点子上,反不如1930年代日本军阀将国人看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在《苦难辉煌》第五章《崛起》中,作者引用了“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第二师团自本土移师中国东北,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的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讲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以此观照这些年国人热衷于赴日旅游的现实,我似乎又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想到了苦难在未来的延续。
苦难辉煌也好,辉煌苦难也罢,我想,历史传承给我们最为重要的经验教训应该是,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以所行所思所想,全力避免历史悲剧在自己和后人身上重演,使我们自己创造的历史跳出苦难的怪圈,进而不断从一个辉煌走向下一个新辉煌。
重版的金氏此书,篇幅几近500页,总字数多达52.7万字,在原版45万字基础上又增加了7.7万字。如此规模宏大的一部巨著面世,在无纸化办公时代到来之前,作者恐怕得耗费至少十年甚至数十年或毕其一生才能完成。然而,金一南将军是幸运的,他利用电脑写作,在最快时间内完成了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只是我不得不说的是,此书成于电脑,也因电脑的快速写作而不无瑕疵。譬如,电脑使得作者史料录入、文字写作、文稿修改增删等变得更加高效,但其复制与粘贴、文字输入与替代等功能,也带来了书中文字成段重复、衍文脱字、错别字、词序颠倒、行文体例不一、标点符号与人名地名不合通行规范等现象屡见不鲜。譬如,书中用“庭”替换“廷”,使得我们熟知的鲍罗廷、阿根廷,都成了鲍罗庭、阿根庭。又如,桂军名将黄绍竑,书中全部误作黄绍雄。他如“对象”误作“对像”、“肺腑之言”误作“肺腹之言”之类,也有所见。上述细节问题,有的系沿袭旧版谬误,有的是修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错讹。同时,或许囿于篇幅限制,书中引用史料基本上没有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也未列出目录附后,也多少给读者带来不便。另外,作者将发散性思维运用于写作之中,既让人享受了其丰富思想,但有时也会给人留下天马行空、胡乱联系的印象。譬如,末章把李德与他的德国老乡、我国聘请的足球教练施拉普纳在中国的遭遇混为一谈,删掉原版于右任的内容而以宋庆龄、蒋经国的相关资料取而代之,这些写作虽然打通了历史时空,却又颇显随意性,并未把卒章显志的中国写作传统发挥到极致。所有这些,不然不说是个遗憾。
当然,就像作者在《苦难辉煌》开篇所写:“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惊心动魄,一旦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生命逐渐消失,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纸。”尽管此书仍有瑕疵,但毕竟瑕不掩瑜。在国人快速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此书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那段辉煌的苦难史之一页,真诚地希望它能够传之久远,永远激励我们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地开创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4
伟大,不是在顺境中高唱凯歌,而是在绝境中不放弃、不抛弃。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历史的辉煌,看到光鲜的胜利,而甚少关注辉煌背后的苦难,胜利背后的挫折。透过书中的描述,可以感觉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创业的艰难,在一个一个打击面前的坚韧。
南昌起义后,朱德带领一支队伍在三河坝做后卫阻击任务,任务完成后,损兵过半,四周都是敌人,联系中断。这是一支孤军,真正的孤军,无给养、无援兵、无方向。在此情况下,一些高级将领,有的先辞后别,有的不辞而别,下面的营长、连长们接着伙走,队伍行将溃散。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他坦承大革命失败了,起义军也失败了,但还是要革命的,要革命的跟他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说,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要相信这一点。朱德的信心与激情迅速传递给了在场的官兵,稳住了队伍,最后跟着他上了井冈山。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无数黑暗的时刻。4·12后的白色恐怖,多少共产党员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中央红军长征之时,面临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飞机轰炸;在主力部队长征后,仍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直接面对着敌军扫荡和叛徒出卖的危险。绝境最能考验一个人、一个政党的意志。在《西游记》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猪八戒好几次说要“散伙”,让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他回他的高老庄,沙和尚回他的流沙河。但绝境并没有让共产党“散伙”,反而变得更加顽强、更加坚韧,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奇迹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共产党人可以死亡,但信仰不灭,理想不死,初心不变。
作为和平时期的建设者,我们肩上的责任并不会比先辈要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仍是任重而道远。相比于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不再是要直面淋漓的鲜血和黑洞洞的枪口,不再是生死攸关、刺刀见红的拼杀,更多是改革发展中的困难,是如何使我们的发展模式更加适应新常态的特点、更切合新形势的要求。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拿出信心和勇气, 以不畏辛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自始至终,我们战胜困难的目标从来都没变,都是希望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朱德司令一样,坚定信仰和信心,冷静下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看到当下,更看到长远;既看到不利因素,更看到有利条件。祸福相倚,要更加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不因工作受挫就消极颓废,也不因生活不幸而丧失斗志。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5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今日有幸阅读此书。
全书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写起,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为止,最后将国民党、苏联、共产国际、日本等在这一时期重要人物的最后归宿做了介绍。这书读起来很畅快,章节上按照时间顺序,但具体说一件事情上,把前因后果都交代的很清楚。
过去我们受的教育都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领袖英明伟大,英雄完美无缺,敌人印象狡诈......读过该书之后,很震撼,从中看到了人的本真。无论领袖、英雄,还是敌人,首先他们都是人。因此人的所有弱点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出来。但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庸人和俗人,他们是会很快的克服自己的弱点,一往无前的冲向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故而,他们成了被人们尊敬的领袖,被人们崇拜的英雄,被人们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
读古而思今,行至21世界的今天,在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已经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了现代化建设,中国巨龙已然腾飞。但是,当改革开放迈入深水区,我们今天仍旧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困境,今日国际之竞争激烈,国内之矛盾重重,丝毫不输于当日战场上的硝烟战火。
因而,此刻,我们需要铭记苦难的意义,铭记革命先烈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志向,铭记苦难岁月里“漫天风雨,斯人独立,纵千万人,吾往矣”的果敢,铭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忍与不屈,铭记“多难兴邦”的厚重与微温。
尽快的去读一读吧,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苦难辉煌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五篇
★ 读苦难辉煌有感400字5篇
★ 读苦难辉煌有感400字五篇
★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心得体会征文5篇精选
★ 重温长征路历史心得感想
★ 《快乐星球》观后有感心得体会5篇
★ 党员牢记初心使命争当出彩先锋活动心得体会总结2020精选5篇
★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精选
★ 2019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最新心得体会5篇
阅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阅读心得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