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科学家颜宁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1)

颜宁是全球顶尖生物学家,主要致力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她先后获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并在该系继续博士后研究。她说,自己此前的两个职业梦想,就是有机会到两所母校任教,并且都提前实现了——200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在科研上不断探险是我最痴迷的游戏,是我生命的底色。”颜宁说,自己非常幸运,在过去20多年里始终处在了最适合做科研的环境里。投桃报李,她非常希望将这份幸运复制延伸,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依靠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界的诱惑,毫无后顾之忧地去挖掘施展自己最大的潜力,做出更多的真正原创性的发现。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自己也终于有信心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去打造一方平台,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的难题,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突破,回馈社会。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2)

“清华厚道、大气、稳重,普林斯顿优雅、淡定、高贵,这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两个地方。”颜宁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这两个大学都是她的母校,1996年,颜宁从黄村一中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了博士生涯,师从如今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从普林斯顿大学学成而归,回到自己本科时的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如今,颜宁再次回到普林斯顿任终身讲座教授,乃是又一次回归。

即便颜宁教授不是去普林斯顿,而是去其他大学任教,也是她的自由选择,他人无权干涉,更无权非议、诽谤。颜宁是一位科学家、教师,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基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研究成果归全人类所有,乃是造福于全人类,并非为了一己私利。因此,颜宁教授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大学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公众应尊重颜宁教授的个人选择权利,理解其受聘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妄自猜测、诋毁颜宁。

而且,国际学术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常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大学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师资流动更加频繁,合作日益紧密。既有颜宁、段路明、郑思齐这样的高水平学者“走出去”,也有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姚期智、施一公等知名教授“引进来”。这样的人才流动非常正常,也是健康有序的流动,有助推动学术交流、拓宽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我们不应拒绝这种正常交流,应积极拥抱和支持。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3)

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著名结构生物学家,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5年-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

1996年

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000年-2007年

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

30岁不到

受聘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37岁

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未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之一;

2015年

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

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

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2019年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

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4)

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在此之前,颜宁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

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如今,颜宁又一次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全职回国,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5)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颜宁归国,用实际行动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作为世界顶级的生物学家,颜宁著作等身,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青睐,并连续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然而,当听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建的消息时,她“麻溜儿地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主动放弃了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想象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决心全职回国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始院长。国外不乏其他机会,爱国情感是颜宁归国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日益向好的科研环境,为更多的“颜宁”归国创造条件。不可否认,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在吸引颜宁归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圳医学科学院得以建成,本质上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深圳自身创新氛围优势的融合产物。事实上,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点名”要求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全新机制”初露端倪。有报道指出,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国家支持建设的“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而是一个“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此外,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等新机制的提出,让医学科学院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打破了科学发展的桎梏。

“颜宁”归国,并非近年个例。事实上,提起中国科学家毅然回归祖国参与建设这个话题,公众首先想到的大都是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可观的待遇,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只为回到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时至今日,站起来的中国已经有能力保护每一个归来的游子,科学家学成归国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有“另一个钱学森”之称的潘锦功,带着相关技术离美归国,为中国带来拥有完全只注重知识产权的“发电玻璃”;被誉为“原子的上帝”的段路明,放弃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教席,回到清华任教……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只是不同于建国初期的“为爱发电”,如今的中国为归国科学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科学家回国已经成为科学家与祖国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科学家作为各个领域的权威人物应当受到足够重视。以颜宁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归国,客观上带动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向中国靠拢,其带来的研究成果也将为我国的科研进步提供更大推力。祖国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科学家归国将推动祖国建设,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我国掌握核心技术、破除“卡脖子”难题指日可待!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6)

“在曲阜,孔子的弟子颜回是有颜庙的。据家谱记载,我是颜家第七十七代。所以说无论走到哪里,从根儿上我都是山东人。”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父母都曾是钢铁厂的职工,回忆起童年,她觉得弥足珍贵,“那时候无忧无虑,因为钢铁厂周边是山野乡村,所以会和小伙伴们用地瓜秧做项链,也曾在田野里遇到蛇吓个半死,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也对大自然产生了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颜宁6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而举家迁到北京,但直到现在,她还保留有山东人的生活习惯,喜欢吃山东煎饼、莱芜香肠,难忘家乡的味道。

“现在我的实验室里就有很多学生是来自山东的老乡,我有相当多的成果也是和他们一起做出来的。希望今后可以和家乡的高校有学术交流,更希望有机会能回我父母的母校章丘七中看看,和那里的孩子聊一聊我的成长经历和学习心得。”颜宁真切地说。

“其实,我每年都会组织我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回山东爬一次泰山。搞科研也需要一个好的体魄,爬泰山既当是休闲放松的出游,又是对体力、毅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量。”颜宁坦言,感觉现在的精力已经不如以前。在普林斯顿时,通宵达旦作实验是家常便饭。现在熬夜工作24小时之后,要两三天才能缓过劲儿来。“这让我有了紧迫感,觉得自己真正作研究的黄金时间可能只有这么几年,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继续专心致志地‘宅’在实验室里。”

颜宁一直追求着自由的生活,享受在实验室里自己做主的工作,在乎探索科学之美。正如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引用庄子的那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也许,正是这种轻松平和的心态帮助她在科学之峰上渐攀渐高。

女科学家颜宁简介及事迹(精选篇7)

在学生眼中,“70后”的她,有着“80后”的外表,内心更藏着一个“90后”的精灵。科学研究,在她那儿从来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种非常让人着迷的游戏。她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

对生物专业的学生而言,颜宁的经历是“距离刚好、不远不近的励志蓝本”,给了他们更多努力跳起来去触摸梦想的动力。

在清华,颜宁度过了丰富多彩的4年大学时光。200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颜宁重返母校,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在基本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膜蛋白结构与机理。

“刚开始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颜宁说,那时候真是白手起家: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其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一切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跟国外没什么区别”的,还有科研成果上的高产。自2007年回到清华大学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3篇她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其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