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劳模工匠告诉大家,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并且乐于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

徐义刚,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徐义刚院士主要从事地幔岩石学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之前的快速地壳穹状隆起,揭示峨眉山LIP的深部结构、地壳穹窿以及火山岩类型空间分布存在协同变化规律,确证其与中-晚二叠世生物灭绝事件同时,为地幔柱影响下固体地球不同圈层的系统行为研究提供了范例。通过重建岩石圈热状态,为华北岩石圈巨量减薄提供了关键证据;厘定幔源岩浆从同位素富集型向亏损型转变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标志,提出岩石圈减薄的热-化学侵蚀机制。发现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源区普遍存在西太平洋俯冲板片组分,阐明大陆板内玄武岩的形成与大洋俯冲的成因联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2

郭剑英——从事金相工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问题;开发钢管内壁研磨轮,提高制样速度十几倍;开发低倍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手动控温不便问题等。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编写金相分析相关培训教材,在全国培训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

作为技术专家,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3

益西卓嘎,女,藏族,1981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分公司副总经理。

主要事迹:2005年7月该同志主动申请到双湖区邮政所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开办了电子汇兑、包裹、信件封发、报刊收订、农牧区乡邮通信服务管理、邮件投递以及日常材料的编写等业务。她以“精”为理念,以“专”为宗旨,严于律已,爱岗敬业,力争把邮政业务做得更精、更出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邮政员工。她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她的事迹不仅在邮政系统内家喻户晓,也传遍了羌塘大地。在那曲“益西卓嘎”这名字成了积极向上和吃苦耐劳的代名词,在2018年11月她被评为那曲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感动那曲人物”,2018年被评为“2014—2017年度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2019年被自治区妇联评为“西藏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4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5

姬秋梅,女,藏族,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主要事迹:该同志长期工作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三十多年来,针对西藏牦牛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牦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首次构建了牦牛全基因组精细物理图谱,开发了世界第一个牦牛基因芯片,建立了中国牦牛基因库;选育牦牛良种4000余头,后代产肉性能提高8—12%。突破多项牦牛生产关键技术,牦牛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技术转化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产业扶贫及农牧民增收。在她的努力下,牦牛胚胎移植技术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牦牛科研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科研效率和水平。首次建立了较为系统、合理的牦牛能量流动体系及其计算机拟态模型,对分析和研究牦牛放牧系统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该同志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曾被评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6

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37.6%,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7

李伟超,男,中共党员,1963年7月生,现为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2006年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他默耕耘,创佳绩。从业以来先后向市中体输送苗子80多人,由中体转送省、市专业队20人、国家队6人。在历届市运、市小学生体操比赛中获金牌73枚,省运会、省少儿体操比赛中获金牌30枚。全国赛金牌20枚,亚洲体操赛金牌2枚。他勤总结,善创新。他十分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后撰写了:《在我国当前形势上“体教结合”的研究》等20多篇论文,分别在区、市、省、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先后完成“十二五”全国子课题和省级校园足球专项课题。2015年论文《区域体育教研组教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报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2年评为中国《十城市》第二届学校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会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评比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指导吴静老师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获一等奖。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8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解开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9

熊智康,男,中共党员,汉族,江西景德镇人,1979年4月生,大专学历,现任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电气配件制造部副部长、元器件车间主任,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熊智康同志于2000年进入广东格兰仕集团元器件车间工作,从最初的普通工艺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车间工艺质量副主任,再成长为车间主任兼制造部副部长,是一名有着丰富一线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型综合人才。在熊智康同志的带领下,元器件车间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绩显著,车间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车间,车间班组多次被广东省、全国轻工业协会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在车间副主任的岗位上,他多次主导参与元器件产品的主要工艺技术攻关项目,编制工艺文件,攻克了多项元器件产品的技术工艺难题,使元器件产品的质量稳步提升,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平均95%提升至现在的平均99%以上。在车间主任岗位上,他从完善车间制度、流程、激励机制入手,激发基层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组建优秀的班组管理团队,在确保生产任务、按质、按量、按时供应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2006年以来,车间生产效率平均增幅在15%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0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1

张怡博:立身练志正师德,教书育人谱新篇

张怡博,女,198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五处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秉持立身练志正师德的从教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爱生如子。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到我区薄弱学校开展送课支教活动,为全区语文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引领辐射领头雁作用。同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她更新教法,大胆创新,主持编写校本课程《竹韵飘香》。通过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快速提高。其本人也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成为一名具有教学特色的名师。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怡博先后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河南教育》等CN刊物上发表,所教班级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所教学生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少先队员”。

如今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深感责任在肩。她将时刻铭记自己毕生的追求:“尽吾之力,护学生周全,助教师成长,许家长心安!”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2

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奥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

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风险时辰的紧急出口。

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实施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风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践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求修整。

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惹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精确测度出需求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经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思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

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拍高度分歧,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design要求,徐立平需求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厉的规定。

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辰称量残药的分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预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本人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风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风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真实是太难了。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3

梁跃辉,男,汉族, 1969年11月生,湖南望城人,1989年1月参加工作,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学历,现任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惠阳星河丹堤项目经理部劳务班组长,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工匠、惠州市“金牌工人”、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

梁跃辉同志高中毕业后加入中建五局安装公司,从一名铆工到劳务班组长,仅有高中文凭的他勤于学习,工作实践中刻苦钻研施工技术,积累施工经验,2009年,他发明的“一种膨胀螺栓拉力检测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8年间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项,在国家级技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5篇,另外他发明的“水暖管道一次性预埋施工工法”获得省部级工法。梁跃辉的专利在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各项目得到了广泛运用,据统计,近两年这些专利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梁跃辉发明的“一次性预埋地漏”申请了“建辉”牌注册商标,2016年首次进入建材市场。他在惠阳星河丹堤项目成立了“梁跃辉三创工作室”,带领一批技术创新骨干,并于2016年获得“广东省职工创新示范基地”。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4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16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转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的次要担任人。

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

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曾经爬过2000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应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进身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绝活

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转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响,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巨大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零碎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构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应战非王进莫属,由于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在有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应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想象。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渐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经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下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有关劳模工匠简要事迹精选篇15

黄文辉,现任广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是一位年轻有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防震减灾工作者。长期以来,他把积极研究数字地震观测新技术、刻苦攻关地震数据处理专业软件作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坚持在防震减灾科研第一线,努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建设和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使自己成为了地震系统测震软件开发的专家和行业内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从1997年至今,他在国内首创研制十多个大型地震专业软件,编写的代码量超过200万行,这软件包括地震分析交互处理系统、地震台网实时处理系统、单台交互分析软件、台网监控系统、EQIM地震速报共享系统和JOPENS软件系统等。大型专业软件JOPENS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作为“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最具应用实效科技成果”之一的系统,荣获201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先后荣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广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