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思想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思想

  理论学习愈深入,才能真懂真信真坚定,才能由理论认同转化为价值认同,由心理认同转化为信念信仰,才能付诸行动。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广大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同时,他还强调,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

“致良知,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知行合一的丰富思想。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科学地阐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这一哲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知行合一”与“担当作为”结合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知与行关系的科学认知,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特点,要求广大干部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去改造客观世界,在投身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担当作为。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科学把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主动作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以信念信心提高担当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做实最关键的是主动担当、实干作为。面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对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带来的新变化,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局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站得出来、冲得上去,主动担当尽责,体现的是对党是否真正忠诚、对人民是否真正赤诚,根子在于信念是否真正坚定、信心是否真正树立。信念不牢、脚跟不稳,难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心里有理想、胸中有底气、脚下有定力,才能不畏风险挑战,不惧困难坎坷,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这就要求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常学常新、多思多用,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下功夫,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深学笃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担当的自觉性、主动性不会自发产生,必须下苦功夫、硬功夫,通过理论和实践熔炉的不断锻造,逐步实现从思维到信仰的升华。

以攻坚克难练就担当的本领

要敢担当,也要善担当。干部担当的本领主要来自实践,来自在复杂环境中的不断历练。身处当今这个快速发展、复杂变化的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问题和矛盾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干部光有担当的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跟得上形势的变化、跟得上群众的需求、跟得上技术的进步。干部在常态工作中能通过学习了解很多情况,也能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但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对需要攻坚克难的大事要事,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成长成熟的必修课。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勇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艰苦的岗位上不断摸爬滚打,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不断经受考验,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压力能形成倒逼,人的潜能往往在倒逼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干部只有经过一次次这样的历练,才能使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舆情引导能力、为民服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逐步练就为党为人民担当尽责的本领。

以修心修身增强担当的底气

敢于担当要有底气。干部自身底气不足,就难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当的底气是要长期守护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果在底线红线上出了偏差,心底就不再光明,脚跟就不再坚定。缺乏足够底气的干部,一旦面对风口浪尖,面对矛盾聚焦,面对聚光灯下的监督,双脚就会发软,额头就会冒汗。

因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不断提高思想上、精神上、道德上的免疫力,像爱护眼睛一样小心呵护这份底气。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修身修心的重要遵循,用其中包含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仔细对照自身,努力提高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夯实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修养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人格品质。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来涵养自己,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守住廉洁自律、清白为官的清廉底线,守护怀德自重、慎独慎微的人生境界。

以正确导向激发担当的动力

一般来说,需要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都是比较复杂或难以按常规方法解决的难题,或是情况紧急、责任重大的难事,或是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岗位。干部挑起的这副担子,是攻坚克难的重担,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因此,对主动担当、有作为的干部,要予以明确的激励,特别要在干部选拔使用中优先考虑,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要鼓励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包容探索创新过程中的失误。按照《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做到“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此外,干部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组织上就要当好担当的守护者,为担当者担当。干部敢于担当,发扬斗争精神,就难免会得罪少数人,引来一些不同意见,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实举报、网上传播等各种手段造谣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上要在依法依规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及时站出来为干部正名,保护和鼓励干部的担当精神,形成激励干部担当、有利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高度概括了“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这“九个必须坚持”既是我们党珍贵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经验是人们对实践中成功做法的总结提炼,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经验的高度和厚度。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九个必须坚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深化的表现。

“九个必须坚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我国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九个必须坚持”。这“九个必须坚持”,既确保了社会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又确保了社会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既确保了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又确保了社会发展规划的连续性;既确保了社会发展动力的强劲性,又确保了社会发展条件的和谐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奇迹”之谜,是理解“中国震撼”的钥匙。

“九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科学总结实践,并上升为理论经验,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的方案需要经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十一个方面的历史经验。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党的十七大概括总结的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总结不能止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拓展、升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最新认识成果总结好、概括好、提炼好。“九个必须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丰富拓展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九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灵活运用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长期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指导作用。我们党向来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九个必须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具体展开和丰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分析中国实践的重要成果。

2

“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是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贯穿着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要求,体现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含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根本立场来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具有坚实群众基础的深层次根源。

从理论观点来看,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重要理论观点内含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道路选择、根本保障、兴国之要、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是对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展开和丰富,既有优良传统的继承,又有新鲜经验的总结。

从思维方法来看,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武器。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从而确保了改革开放进程有序推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障。只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才能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3

“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既是对过去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就要把“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贯彻好、落实好。

在把握历史潮流中贯彻落实。在当今世界,变革创新是不可阻逆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启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九个必须坚持”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贯彻落实“九个必须坚持”,绝不是把它作为不变的教条,更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是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初心,坚持改革开放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

在解决现实矛盾中贯彻落实。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贯彻落实“九个必须坚持”,就要同解决我国现实矛盾结合起来,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在实现人民利益中贯彻落实。不断实现人民利益,是“九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九个必须坚持”,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大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思想宣传范文】三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正确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小康社会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和美好梦想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将“小康”概念引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著名的“三步走”战略,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赋予中国道路基础性价值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新期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总体部署。从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人民期待和社会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制定的宏伟蓝图,这个蓝图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丰满和清晰的,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也彰显了新时代经济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致力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重大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的新高地,是近14亿人口大国创造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时代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仅增量部分在全球经济体经济总量排名中就列第15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困难的结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严峻的挑战。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的冲刺阶段,冲刺阶段尤为艰难,需要提气加油,更需要努力抵御各种干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三大攻坚战依然任务繁重,社会事业领域还有不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思危方能居安,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直面问题和挑战,才能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目标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任务和历史责任。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整体水平。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要对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早做安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特别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环境。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真正提高脱贫质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关键。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认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增长、城镇就业、消费价格指数、脱贫人口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等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并对全年工作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每项任务都事关全局、都极为重要,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滚石上坡的毅力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6%—6.5%的合理区间。继续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重点是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重点是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推动改革开放,重点是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确立竞争中原则,加快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加快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倒逼改革全面深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

牢牢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但重点仍然是在经济上有较大的跃升。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面对愈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显得愈加重要。当前,重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把握经济规律,认真研判经济形势,提高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驾驭和控制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

继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取向。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特别是在补短板领域、民生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支出安排到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经济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防止紧缩效应叠加放大。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目的在于强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就业的导向,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四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育人育才水平。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认识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辉煌历程充分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来提升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才能保证高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新时代对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使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只有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才能使得高校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把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在高等院校呈现复杂态势,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短板。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要防范和化解一些潜在的重大风险,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领导,通过全面提升高校党组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

正是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对高校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这对于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破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高校党的建设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领导和管理体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基础。回顾历史,可以清醒看出,高等院校要把党的领导和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必须紧紧依靠这一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雏形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陕北公学,陕北公学开创性地实行了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了以陕北公学为代表的红色高等教育发展始终与民族救亡大业同向同行。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公布的“高校六十条”明确指出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确保了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通高校全面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党中央统筹谋划,加强高校党的建设顶层设计,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阐明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新时代,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必须紧紧依靠这一制度。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体系设计,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高校党建工作纳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中来通盘考量,制定行动方案,编制任务分解书、工作路线图,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二是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之中,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推动党建工作由“虚”向“实”,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作为”。三是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有效把握青年学子的思想发展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加大资源投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切实加大政策投入、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扣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入回答了事关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初衷,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发挥好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这“两个引领”作用。从政治引领角度讲,就是要通过高校党组织建设,始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高校师生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价值引领角度讲,就是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子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涉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安排,要把战略安排转化成为落地生根的具体“战术”要求,需要全国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新问题、攻关新难题、聚焦新课题,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在助力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大探索,在立德树人方面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