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10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精选10篇)

其实写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并不难,来看看吧。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10篇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1】

我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参加学校的“读书交流会”了,我觉得这个交流会办得很成功,它每年既有固定的模式,又有很多新的内容。昨天晚上收到女儿的通知:今天必须参加学校的“读书交流会”,我感觉这是最后通碟。支持老师、学校的工作,这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读书会很有魅力,她吸引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地来到这里。

首先,家长要重视阅读。记得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条件读课外书,接触的就是课本。我的堂妹,经常“偷”书来读,因为那些书是大人们读的长篇武打小说或历史小说,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她经常一目十行,囫圄吞枣,想必读了也是一知半解。但是这样的阅读让她积累了许多知识,令她知识面广、见识丰富。还有一位从北京来的老师,他的本职工作是专利代理工作者。但他精通历史、经济、法律,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博古通今,无所不知。听他说话,你会觉得是在读一本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时我真想掰开他脑袋,看看里面到底装了多少知识。他曾对我说,读书是一种本分,如果哪一天没有读书,那就是不守本分了。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家长要重视阅读。

其次,家长要支持阅读。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买书,借书,订阅杂志。女儿床边有个简单的书架,下面几层全放满了书,有《上下五千年》、有《100位名人的成才故事》(中外版,上下册)、有杨红缨、商晓娜的书、也有郑渊洁、曹文轩的书。书桌旁边、我们房间的书柜里都放满了书。家里每年都订杂志,只要她喜欢的就订,我也支持她通过学校组织方式订杂志。《小鬼当家》、《中华小作家》、《意林》(儿童版)都是很好的杂志。

最后,家长要陪同阅读。家长陪同阅读从两方面来说。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家长可以选一些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书,陪同孩子一起读,当孩子读得好的地方,进行鼓励,读完后再让孩子讲一遍。从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帮助曹冉的堂弟来读书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得耐心,持之以恒。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阅读。表面上看,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不操心了,还要陪同吗?我的看法是“活到老,学到老”,家长抽空陪孩子读书,才能及时了解孩子读书内容,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否则,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就会常讲,老妈你OUT了。同时陪同孩子阅读,更能起到过滤作用,帮助孩子选择性读书。

关于阅读总结起来这是三点,重视阅读、支持阅读、陪同阅读。

祝交流会越办越成功,年年有精彩。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通过历代优秀的不朽的书籍,才得以薪火相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

一个民族因读书而兴旺;

一个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一个人的一生因读书而美丽。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周总理说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离不开学习,要学习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需要练就更强的新本领。终身学习必将成为每个人的立世之本,否则,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故,读书、学习、创新、发展就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和需要。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卷有益!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我们实验小学正努力以“书香”营造书画的校园特色,打造“书香校园”文化。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投身于火热的读书活动吧。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迷人的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更加自信、充实地走向美好,走向未来

老师们、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实验小学的一员,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泛舟书海,亲近书本,阅读书本,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好书为伍,与经典为友,享受读书的快乐,谱写诗意的人生,愿我们的校园书香飘溢。最后,我要把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读书既可以拓展知识面,又可以改变我们单调的生活状态;既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师高尚情操。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老师们,让我们从读书开始,让你的八小时之外溢满书香,给自己充电,

丰富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静品书香,为心灵寻一份踏实!捧着书,打开心。慢慢释放出自己,填满快乐的因素!愿我们“读永恒的书,做博雅的人”!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4】

尊敬的秦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交流读书心得,也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教学的一些看法。

了解肖川,是在张高中教育实习的那段日子,当时无意中看到那本《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很快就被书中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韵味及文字的优美所吸引。以至于后来我每天早上都会和学生一起参加早读,捧上那本书,读上一两篇。我觉得那是一本可以用心去读的教育学。

之后为了找工作,到处奔波,渐渐的淡忘了肖川这个名字。直到秦校长给我们送上了这本《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当年的记忆又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对于教育的责任,我的理解可以用这样两个关键词来诠释:教学、专业成长。

第一个关键词:教学

肖川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很多教学上的主张。

(1)肖老师告诉我们,教学必须服务于培养完整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人呢?省锡中唐江澎校长告诉我们:精神高贵、智慧卓越、生命茁壮、情感丰盈的人是完整的人;秦校长告诉我们:文化兼容、知行卓越、个性舒展、体魄强健的人是完整的人。虽然不同的教育专家对于完整的人的理解有不同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培养完整的人。

(2)肖老师告诉我们,要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拿数学学科来说,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从定理到定理,抽象、深奥、枯燥、刻板,似乎是数学家们玩的智力游戏,离他们是很遥远的。一直以来,我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难道就只是一些概念和公式的堆砌么?其实每个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背后都有着它的故事:或许源于一个灵感;或许是几代人甚至是几个世纪的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完善系统的过程;或许是中外数学家的一些共同思考。可见,数学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所以我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数学文化的传播。在此期间,我捕捉到了数学教育的新模式:基于hpm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所以在公式课、定理课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的引入一些历史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公式和定理,让学生亲历公式和定理的再创造过程,感悟数学美,感受数学文化。

(3)肖老师告诉我们,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两个结构:一个是学科知识结构,一个是认知结构。只有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而学科基本结构就是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推崇认知教学模式所提倡的结构教学法,我希望能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基本结构,从而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上学期,我们班在全市统考中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而后我把自己对认知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写成了一篇论文,值得高兴的是我所撰写的《基于认知取向的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一文将于4月份或5月份于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发表,这无疑是对我结构教学的肯定。这学期我又引入了解题模块这样一个数学解题结构。最近在学习南师大喻平教授的专著《数学教学心理学》,我又捕捉到cpfs结构既是一种良好的知识结构,又是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所以我想继续对这个结构做一些学习和研究,最终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对于认知模式的数学教学,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第二个关键词:专业成长

澳大利亚科林马什教授在他的专著《初任教师手册》中曾提出:教学是一项非常值得去做的专业工作,你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师生双方的热情与欢乐,你能通过精心设计、富有创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丰富学生多方面的生活。但同时,你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如果你不负责任,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成长为一位有见识的专业工作者,那么你也可能让学生体验到的只是失败和浪费时间。所以我认为专业成长也是教育责任的关键词。

(1)读书与成长

肖老师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在读书的问题上,我原以为自己做的还行。虽说不多,每学期也能看上4本书。但是上周五去省锡中,唐校长说他们学校要求五年以内的年轻教师每年至少读20本书,一听这个数字,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我想和我同一届毕业的师范毕业生,也许现在水平相当,但是五年之后,他读了100本,我才读了40本,差距会有多大啊!同时还发现,近5年里,我读的书都是教育类的,人文类书籍的阅读量几乎为0、去过我家的学生对我都非常有意见,看到我书柜里满满的两排几乎都是教育类的著作时,他们会说怎么都是这些书,当然这些书他们肯定是不感兴趣的,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阅读面的狭窄,以后在阅读中要有所改进,多多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想对于我的专业成长,读书是不可或缺的。

(2)校本教研

肖老师告诉我们,对教师来说,教学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成为教师永葆热情并能够享受教学的一种必要。全国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任勇在其专著《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怎样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的?”我可能会这样回答:“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进行了教育科研。假如我没有进行教育科研,也就难以成为走向未来的名师。所以我认为,教育科研是走向优秀的必由之路。”事实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我们成为不断研究、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保持自信心,相信教育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教育研究需要第一手资料,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优势所在;第二,逐渐培养自己强烈的课题意识,要培养自己的课题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从中国教育史到外国教育史,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育心理学,这些都是我要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第三,我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数学教育动态,多关注国内数学教育名师的研究方向,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可能预示着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和自己对教学的一些看法,鉴于本人经验匮乏,才疏学浅,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5】

各位老师: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县教研室对实验一小组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活动表示肯定,同时对今天所有参与交流的教师表示祝贺!你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让我们倍受鼓舞,你们言谈中迸发出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天下午的一个半小时中,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最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也分享了我们实验一小教师的爱心与智慧从你们的话语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实验一小的孩子变成了一群爱学习的天使。

关于教师专业阅读,从20__年开始,县局就提出了“一人一报”的举措,要求教师自己必须订阅一份和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引导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增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淀。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教师形成读书风气,提升教师生命质量。20__年以来我县新教育实验领导组陆续为广大小学教师选购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孩子们,你们好!》《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发放到每个教师手中,开展全县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

去年冬天,我们对全县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检查与评估,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实验一小教师在专业阅读方面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全员参与,读书热情高。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还是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都能书写读书心得,每人都在教育论坛读书交流主题帖及个人博客发帖数篇;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的参与度之高,表现之积极,之涌跃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老师的读书热情。

二是不拘规模,交流频率高。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内交流,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内交流,让专业阅读无处不在,经验交流随处可见,从课堂上看,教书有招了,育人有术了,创新有力了,生活有味了。

三是不拘形式,读书效益高。从资料中看,一小教师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演讲会”等多种方式相互切磋,彼此交流读书的感悟,分享阅读的成果,使阅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提升教师生命的同时,又改进了教育行为,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是领导有心,资料保存好。《孩子们,你们好!》《给教师的建议》两本书,除在书上进行批注外还进行名句箴言摘抄联系实际写读书心得,这两本书的心得结集10册等,共计500余篇,约10万余字。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上,又见到了老师们《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感悟2册60余篇1万5000余字。这些原始资料再现了教师的读书历程。

通过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我对一小的教师读书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读书活动。会场布置的精心,会议安排合宜,活动形式独特,老师参与面广,校长率先垂范。今天组织的以“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不只是让老师们读书,正如王岩峻校长在开场白中所说在于相互交流、分享、欣赏。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无疑对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推动老师专业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次活动也体现了王校长的良策与用心。

二是读书已成为我们一小教师基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更是教师成长的方式。从每个老师简短的话语中,我们听得出,老师们每天都在研究教育,钻研教学。而研究教育、钻研教学的前提,就是读书,读专业教学书籍,读经典的教育名著。

三是思考型、思想型的教师逐渐显现。从我们教研员平时的随堂听课中,从老师们刚才的交流中发现有一批老师,她们常看书,常思考,常动笔,挤出时间学习,挤出时间反思、总结。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广博精深,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已从她们的课堂中,从她们的教育随笔中逐步显现。

江苏特级教师于镇西说: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就很难成为站立的人。

为了让我们实验一小的孩子,让我们绛县的孩子,成为站立的人,我们必须去读书:一读教育经典,要渐进性地读,以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二读教育专著,要专研性地读,以分析各家之言,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要见缝插针地读,可怡情立志,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32页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不是一门科目,他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是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我来自状元之乡的巷子口镇中心小学。我叫胡江。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摇动一棵树,推动一朵云》。

什么是教育?孔子、韩愈、蔡元培、陶行知等名人都有解答。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有自己精辟的阐述。而我非常喜欢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的。行走在他富有哲学意蕴的字里行间,我有时迷惑有时欣喜。而当这句富有诗意的语句迎面而来,我如沐春风,唤起了心中所有对教育美好的追求。什么是教育?我愿意这样来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用心灵去影响心灵,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应该用梦想去召唤另一个梦想。现在“中国梦”成为国人热议的词汇,“中国梦,我的梦”开始成为孩子们讨论的主题,我不禁思考,我该有怎样的教育梦去召唤他们的梦想?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真正关注世界、懂得珍爱生命,他们需要诗、需要梦,同样也需要有梦想的老师来引领。今年开学后,我带着孩子们补看了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当孩子们看到太空中的单摆运动、陀螺运动等实验时,惊喜得睁大了眼睛、手舞足蹈,抱以热烈的掌声。很多孩子从未萌发过的科学梦想开始生根发芽。也许,我们不能给孩子的未来一个美好的人生,却可以启迪他们拥有追求美好、造福国家的梦想。

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应该用人格来塑造另一个人格。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人格的培养尤其重要。在《人民教育》第11期,报导了三位“最美地震教师”,他们在危险来临之时,沉着冷静,走在最后,指挥所有学生安全脱险。其中,有一个叫陈萍的老师,记者在采访她时,她说了这样一件事:20多年前,当她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地震发生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往外跑。正在上课数学老师镇定自若,大声说:“有我在,你们不要紧张,不要推挤!”当她和同学们跑到操场后,才看见数学老师最后一个从教学楼里撤出来。陈萍说:“直到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数学老师的形象,他对我的影响,是终生的。”陈萍被人盛赞的高贵品格,正是从他的数学老师身上汲取到的。无形的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恒久的东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真善美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雅斯贝尔斯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如此?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教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应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用理想去召唤理想,用人格来影响人格,以素质来提高素质,以智慧启迪智慧。或许,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树的崇敬和对云的向往叩问自己:我们在做这样的树吗?我们在做这样的云吗?我们的灵魂在唤醒一个沉睡的灵魂吗?

让我们的心灵也有那树的扎实,云的轻盈,让我们的灵魂像树的沃土一样深厚,像云的碧空那样澄明,然后去摇动另一棵树,去推动另一朵云,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7】

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是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做法和体会拿出来,跟各位老师做真诚的交流。

我们学校有许多喜欢读书的老师,尤其是卞金涛老师、高英猛老师、韩开平老师等,他们博学多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读书是为了兴趣,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上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优美的诗歌、散文,各类小说,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在繁琐的工作面前,读书的兴趣渐渐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总是感觉是在压力下读书。

以前,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杯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新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越了老师是常有的事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仅满足于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识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所以,我认为即使读书的兴趣散去,我们也应该在压力下读书,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学习是从反复阅读初中历史教学用书和高中历史教材开始的。我购买的书籍,我自己把它们分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三类。近期我购买的书籍主要有:《教师语言的艺术》、《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优秀教师的经典说课案例》、《史记故事》、《成功教师的22条军规》、《人一生要读的经典》等。分别放在家里、办公室里、学校宿舍里,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尤其是繁忙的工作,总是不能够按照事先的计划读书。

在此,我给各位年轻的教师提出几个建议:

一、明确目的:首先根据个人情况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二、选择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你需要看什么样的书)。

三、制定读书计划:既包括短期计划,也包括长期计划。计划每年每月,甚至每周每天读什么内容。

四、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重点写出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把读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五、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编写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各种活动会成为你读书的动力,活动促使你去读书,查阅各种资料。一个教师无论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专业理论的提升,都是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有质的飞跃。

从年龄上讲,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我们这种年龄,没有精力读书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到的东西太少。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读书吧!也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努力的!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8】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挖不尽的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读书是美丽的。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幅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像的旅程,像乘坐时空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畅游……“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书能引导我们与最优秀的人物为伍,使我们置身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使我们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

今天,我们安东卫街道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隆重举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第一届读书节启动仪式。

在这一届读书节里,希望大家首先要珍惜点滴时间来读书。同学们要合理安排,每天必须要保证至少30分钟的时间用来读书。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并取好富有特色的名称,健全班级图书管理制度,学校将评出“最佳图书角”。大家既可以从图书角借书,也可以自己带书充实“班级图书角”,要积极与同学们交流读书感受,相互推荐阅读到的好书。

其次,要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学校将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班级读书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各班要借助办读书手抄报、写读后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最佳图书角”、“最佳读书会”、“最佳书香家庭”、“最佳小书虫”、“最佳金话筒”的评比活动,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在阅读中,沐浴经典的恩泽,接受文明的洗礼;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再次祝愿大家在读书节里都有丰硕的收获。愿我们学校的读书育人活动永不落幕!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有幸拜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提升教师本事,超越自我的书,是一本受益匪浅,蕴含教育意义的书。此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读完此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此刻所带的班级基础较差,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很沮丧,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于是我便觉得很有期望,对他们要求十分的严格。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仅有严格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爱心,要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

从此,我不再因为某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要讲话,此刻讲话合不适宜,他也很坦诚地说,他想学习,可是基础太差听不懂。我就对他说,就算听不懂也不能讲话,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后他一讲话,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讲了。

教师要很细心,很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此刻的班级基础普遍不好,于是我每次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再设计有坡度题目,先运用基础知识再稍微提高本事,最终出一个中档题目做思考题,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自我演排。我也趁机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也纠出他们在习惯上和规范解题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还有不懂的,我再给他们讲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课时,我针对上次讲课的重点资料出一个题目,让他们当场练习,既巩固了知识点,又提升了他们的解题速度。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上课谋福利

经过下课和学生聊天,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景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同学写得漂亮,可是不喜欢学习,我就让他到黑板上抄题目,并且表扬他的写得好。有些同学自制力差,一不细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学习,追求更高分数的心理,不断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还有部分同学追求提高,由于基础差,学习相对来说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课下课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醒他们要坚持,有时给他们布置任务,并且还要检查。一旦有提高,就表扬他们,并且还给他们订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教师读书分享交流发言稿【篇10】

昨天,组长通知我参加读书分享会的发言,我想,早发言迟发言,反正总是要发言,便欣然接受了。因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学期学校确定的共同阅读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今天我就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也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

著名教师于漪在一部纪录片中提到两个教育人对她的影响,一个是中国的陶行知,另一个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四川的李镇西老师也曾经非常郑重地谈过这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我有时在想,看或者写教育类文章时,如果不提苏霍姆林斯基,就感觉档次不够。一两个人说还无所谓,这么多人都提,总不免会引起人的好奇心来。就这样,有了想要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冲动。就从《给教师的建议》开始吧。

有句歇后语非常能够代表我的阅读心理:腰里别着死耗子——冒充打猎的。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不读几本专业理论书籍,到底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一开始是硬着头皮读、逼着自己读。但当真正读下去时,却远没有想象中的艰难,至少这本书是这样。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这教师写的一本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读起来基本上也不费力,并且总能引发人的思考。

本书的第92条建议"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提到了他的履历,我也上网查了下关于他的介绍。他的全名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生于1918年,1926年在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读书,17岁时即投入到教育事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到前线参战,1942年身负重伤,后复员转业,积极要求当一名老师。后来一直在家乡的帕夫雷什中学任教,直到1970年去世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了40部专著、600余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他不断地坚持进行教育写作,令人钦佩。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若换种角度去想,是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享受教育带给他的快乐,且行且思,并没有觉得这样不间断地记录是一件痛苦的事。做一件自己感到特别愉快的事时,又何须谈坚持呢?

《给教师的建议》里共有一百条实用的建议,随便翻开哪一条,都可以开始愉快地阅读。

我想对第二条建议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的,我们几乎从一睁眼就开始忙,一天下来,想想,有时都不知道忙些什么。那么多作业要改,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任务要完成,除了教学任务外,像我们这样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琐事也不少。学习,哪有时间啊?

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当代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也说过:越忙越要读书。

是啊!需要认真对待他们的建议,一两个人做无所谓,大家都这样做,难道就没有一点冲动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读书,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规划时间。

感谢大家的倾听!再一次欢迎大家提意见或建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