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精选8篇)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1

坎儿井,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总数达10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

坎儿井的结构,是由竖井、明渠、暗渠和出水口四部分组成的,天山和一些雪山春夏时节,会有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顺势流下山坡。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的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暗流来灌溉农田。

维族老乡们总觉得只有活水才是干净的,所以坎儿井的水全是流动的,没有一点死水。维族老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洗手壶,每次洗手时用水冲三下,既干净又不浪费。他们不让你碰明渠、暗渠的水,不然喝的就是别人的洗手水。可到了出水口,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会让你喝个够。吐鲁番的小伙姑娘们天天喝坎儿井的水,皮肤又白又嫩。

坎儿井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可供万千人使用的水源宝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坎儿井,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喝到这清冽甘甜的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2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葡萄沟概况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3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被装饰的家”。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

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4

交河故城,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儿乃孜沟30米的悬崖平台上,南瞰盐山、北控交河,地势十分险要。四面环水,故城状如柳叶、为一河心洲,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 米,曾是车师前部王国的国都。交河城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_-2320_年。车师又称作姑师,是生活在这里最早的原始居民。 交河故城为唐代遗存。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的最好的土建筑城市。古城中央有一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南北向的子午大道,把古城一分为二,分为东区、西区。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5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6

高昌故城遗址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胜金口)约6.5公里,东距鄯善县城约55公里,属吐鲁番文物局管辖。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高昌故城的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因为此城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故名。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被誉为“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曾经有一位考古学家这样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时光已逝千年,但当时的繁盛仍依稀可见。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书》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

公元320_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初学记》卷八引顾野三《舆地志》)。继之又先后为河西走廊的前奏、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442年,北凉残余势力在沮渠无讳率领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权。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杀北凉王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周书。高昌传》)。

此后张、马、麴氏在高昌相继称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499-640)。

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麴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朝觐,并娶隋华容公主为妻。

640年,唐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统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县。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国户籍档案统计,当时有人口三万七千。

八世纪末以后,吐蕃人曾一度占据了高昌。

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其疆域最盛时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此外还统有分布在罗布淖一带的众熨及其它一些别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吐鲁番盆地。1220_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

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坚持“仍旧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区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属于元朝的回鹘高昌国,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后来亦都护(高昌王号)火赤哈尔的斤终于战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战争中。这场战火延续四十余年之久,高昌城在战乱中被毁。

元延祐三年至五年(1316-1318),受元仁宗册封继承高王位的火赤哈尔的斤的儿子纽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领兵火州,复立畏兀儿城池”(《元史?巴而术阿尔忒的斤传》)。由于高昌城在战火中毁坏过甚,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旧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元朝统治瓦解后,火洲部割据处称“地面”,故《明史》称:“火州……东有荒城,即高昌国都”。

登高眺望,全程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较完整。

外城略呈方形,周长约五公里,占地面二百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墙基厚约12米,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夯土筑成,夯层厚8-12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清楚地夹棍眼;城垣外侧有突出的垛台一“马面”建筑。

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约在公元六世纪。寺院附近还残存一些“坊”、“市”遗址,可能是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和商业市场。外城的东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边形的塔和一个礼拜窟(支提窟),是城内唯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方。从壁画的风格和塔的造型分析,为回鹘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纪)的建筑。

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规则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垒,当地叫“可汗堡”。堡内北面的高台上有一高达十五米的夯筑方形塔状建筑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物,现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宽大的阶梯式门道供出入,规模虽不大,但与交河故城现存唐代最豪华的一所官署衙门建筑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宫殿遗址。解放前,一支德国考察队曾在堡内东南角盗掘出一方“北凉承平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政权的北凉王,据该碑推断,此堡可能是当时的宫城,并有王室寺院。

北部的宫城内留存许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达四层的宫殿建筑遗址。

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后大都葬在这里。整个墓群从城东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两公里,占地十平方公里左右。本世纪初以来,在这里发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书、丝毛棉麻织物、墓志、钱币、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绘画、农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种历史文物,数以万计。

实地考察,证之文献资料,高昌郡时期高昌城已经有了现存的内城。外城墙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文书中有“北坊中城”、“东南坊”、“西南坊”等记载,说明当时此城已经有中、外之分,东、南、西、北之别。见于文书中的城门有青阳门、建阳门、玄德门、武城门、金章门、金福门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西州图经》中记:“圣人塔,在子城东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遂迁移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内又曾大兴土木。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唐代佛教高僧玄奘,为了提高佛教学水平,不畏杀身之祸,于公元620_年偷偷离开长安,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遍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历时20_年。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一世纪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纪废弃,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始建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它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7

各位游客: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 各位游客: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中开凿历史最早的,大约开凿于公元6至7世纪的南北朝后期。我们先来看17号窟中《地狱变》壁画,酷似摩尼教具府图,为全国所罕见。18号窟窟顶中心有一朵大莲花,中间填充有三角、四叶等几何图案,淡雅肃穆,颇具民族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参观20号洞窟。窟内的壁画绘制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像。只见高昌回鹘王头戴莲瓣形宝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中束腰带,脚着黑色长统靴,腰带上佩系小刀、火石、硕、针筒等日常用物。王后体态丰盈,头戴宝冠,身着翻领窄袖红色大衣。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绘制精美。画像旁标有回鹊文题记。这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整个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之一。遗憾的是壁画原作陈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窟内展出的彩色照片是根据原作翻拍的。38号窟壁画与前不同,是关于古代摩尼教的。石窟后壁画有三棵树,树下有许多穿白色衣服的僧尼和有翅的羽人形象,表现了对摩尼教的尊崇。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又叫明教,崇拜光明之神。公元9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摩尼教曾一度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接着我们来到干佛洞下、木头沟畔的82号83号洞窟,这是公元10至11世纪高昌回钨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教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影窟。在这里曾出土陶质舍利匣和一件佛教教徒使用的金箔包装纸,上面留有墨色印记,说明金箔店址在宋代杭州泰和楼大街南面。这件金箔包装纸证明,在公元11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与宋王朝有相当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客们,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新疆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的过去是辉煌的,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灿烂。

吐鲁番导游词作文600字篇8

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属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吐鲁番市东侧连霍高速旁,距离市区车程约30公里,是一处以火红色的赤褐砂岩地貌为主的地貌景区。这里历史上是高昌古国的所在地,而在传说中,这里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用以扇灭大火的火焰山所在地。在景区里可以观赏壮观的地貌、观看高昌古国的历史展示、观看西游记主题的雕塑等,是很多游客到吐鲁番旅游的必去之地。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地上两个部分,游玩一圈下来大约需要1-2小时左右。一般游客来此都会先前往地下部分,这里是一座长廊式的展厅,展厅的棚顶被设置为天空样子的灯饰,很有特色。展厅内有与高昌古国相关的人物雕像和介绍等,都可以参观一下,了解高昌古国的历史。在展厅里还有纪念品商店和餐吧等,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入消费。

走过地下景区后即可前往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的景观便是火红的岩石和山崖地貌,十分壮观,拍照十分合适。地上的广场上有很多西游记主题的雕塑,还有名为金箍棒的巨大温度计,十分有趣。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的吐鲁番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之一,而且气候十分干燥。来此游玩要注意多带饮用水,并且要准备遮阳帽、墨镜、头巾等防晒防尘装备,以免中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