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5篇

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1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仅是让幼儿学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动作,更是让幼儿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及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开展小班的音乐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材上要选择幼儿朗朗上口的歌词,容易让幼儿记住,贴近幼儿的生活。其次节奏要明快、活泼,旋律优美,让幼儿一听就喜欢,有想学的欲望。最后幼儿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来作为铺垫,为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我在开展小班集体舞《小蜜蜂》活动中就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昆虫小蜜蜂来展开,通过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小蜜蜂是怎样飞的?它有什么样的本领?幼儿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就会回答,并且进行模仿。这种生活经验为音乐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小班幼儿很会模仿别人的动作,只要他看到的就会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观,这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把他们的动作进行精致化,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模仿小蜜蜂飞的动作,幼儿只会进行简单的摆动双臂,我就让幼儿加上双脚的动作,然后双用伸直不停地摆动,这样一只小蜜蜂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儿的思维都是直观的,只有通过图片、标记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记忆,因此我利用胸饰把幼儿打扮成小蜜蜂,并通过两种不同颜色让幼儿寻找与地面上相同颜色的标记,这样幼儿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队形,并通过这些标记来变化队形,这就把幼儿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都连在了一起,利用综合视角进行了有效地铺垫。同时在运用这些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幼儿语言的能力,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及时进行表扬及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这个活动中我问幼儿:“小蜜蜂到花园里去采花蜜谁来做蜜蜂谁来做花呢?”幼儿自然就想到了同伴并且进行协商。接着我又问:“小蜜蜂除了到花园去采蜜还可以到哪去采蜜呢?”幼儿就知道还可以去菜园、公园、茶园,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这就把幼儿的知识经验、想象力与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小班的音乐教学一定要选择幼儿容易接受,把他们的生活动经验及知识储备作为铺垫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乐教学。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2

幼儿新入园,周围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规律改变了,孩子们难免会情绪不稳定,来园是喜欢哭闹,这时用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会使宝宝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而暂时忘记了哭泣,于是,我针对刚入园孩子的哭闹现象设计了一些用音乐培养孩子生活常规的方案。

在早上孩子们来园时,我常会播放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如“森林的早晨”,孩子们一下子就会被音乐中的鸟叫声吸引住了,哭闹的情绪一下就平静了。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我又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间活动时,关于小动物走路的音乐又响起来,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学着小动物走路去喝水、入厕。户外活动回来,一此优美的钢琴曲会及时地响起,孩子们的激动的情绪也会很快地平静下来。进餐时播放一些节奏平缓的曲子,孩子们进餐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午睡时一些儿歌,音乐故事会让孩子忘记想家,并很快地进入梦乡。睡醒时,来上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又会精神抖擞。一天下来,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个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生活、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进步,孩子们现在会听着音乐自觉地进行各项活动,喜欢上幼儿园了。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3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4

《打麦号子》全曲共有24小节,前8小节没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节奏进行的劳动呐喊。后16小节有了旋律,旋律比较平稳、简单。学生初听歌曲,会有几个方面的障碍:1、不接受演唱者的声音(民歌的演唱方式),2、歌曲结构复杂,有念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3、速度偏快 。我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分析歌曲的特点,抓住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是号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号子”产生于体力劳动中,原先为了让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声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采用一领(新授时教师领)众和的形式,首先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受劳动的气氛,体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其次能降低完整学唱的难度,第三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积极参加领唱。通过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号子”这一歌曲体裁,并且积极投入到表演中。

2、找到歌谱中的相同部分。带领学生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降低识谱难度。学生通过分析发现,齐唱部分的4句①和③完全相同,②和④完全相同,而领唱部分也是2个相似乐句,不同的只是乐句的第一拍,2.2 22和2 22 22,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因为歌词,第一句是“唱得干劲”,第二句是“我把格号子”,歌词多了一个字,所以歌谱中的音符就多了一个相同的音。理解了歌谱的规律及变化,学唱就容易了。

3、民歌演唱特点的处理。《打麦号子》是一首江苏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哼哪哼哪” 、“喂喂”、“嗬嗬嘿”,有带有口语感觉的“我把个号子交与你呀”等,带领学生体会这些方言的味道,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同时,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唱出节奏感、力度感和领和的呼应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表现劳动的火热场面。

通过抓住以上三个音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分析《打麦号子》的节奏、旋律特点,感受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学生理解了音乐的表现要素,感知了音乐主题,理解了音乐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5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幼儿园教师音乐随笔相关文章:

★ 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

★ 随笔幼儿园教师十篇

★ 教师幼儿园随笔范文五篇

★ 幼儿园教师随笔范文精选五篇【简短】

★ 幼儿教师六月随笔8篇

★ 幼儿园教师随笔

★ 幼儿园教师随笔心得体会六篇

★ 幼儿园教师幼儿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 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简短十篇

★ 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