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1)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富有好奇心,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征。设计本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渠道参与法感知水果的特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活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采用了实验操作法和游戏法,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香蕉的独特外型、表皮的颜色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认知香蕉的特征,初步了解香蕉的吃法2、学会自己动手剥香蕉3、体验到剥香蕉的乐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四、说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幼儿通过摸、看、尝等感知探索香蕉的特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难点是幼儿能对剥香蕉产生兴趣,愿意吃香蕉。

五、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运用实验操作法,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等感知香蕉的特征,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游戏法导入,利用游戏教育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谈话法总结,引导幼儿运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香蕉的特征,巩固学习香蕉的特征。还有示范演示法的运用,通过谈话讲解示范给幼儿实物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剥香蕉的方法过程,有助于后续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

六、活动总结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语言的清晰简练,避免出现无关刺激的干扰。

七、说学法

本活动运用了多渠道观察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对香蕉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幼儿猜测黄色箱子里面是那种水果的游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黄色箱子来巩固学习黄色。

(二)活动展开

1、猜测香蕉

教师结合谈话法,利用幼儿触觉感知香蕉的表皮感觉以及香蕉的形状让幼儿猜测认知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简单、准确的语言归纳总结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

2、出示香蕉

教师拿出箱子里面的香蕉揭晓答案,利用幼儿的探索热情,通过观察指导法,引导幼儿运用视觉认知表皮的颜色和香蕉的外形,并结合谈话法和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表皮颜色。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交流香蕉的外形像什么,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认知香蕉的外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事物的能力。

3、剥香蕉

教师结合实验操作法和示范演示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指的运动能力。在教师示范讲解正确剥香蕉皮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注意引导剥完香蕉的小朋友把香蕉和香蕉皮放在指定位置。所有的小朋友都完成剥香蕉后给予一定鼓励。

4、吃香蕉

教师结合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提问幼儿香蕉是什么味道的?展开一定的讨论后,幼儿通过吃香蕉积极探索香蕉的味道。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味道。最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香蕉皮、用过的擦手巾扔到垃圾桶。

5、讨论香蕉的吃法

教师结合谈话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开放式的提问:香蕉有哪些好吃的做法?通过讨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能对香蕉产生兴趣,想吃香蕉。

6、游戏环节(香蕉迷宫)

设置游戏迷宫,在迷宫的每个分岔路口贴有不同水果的指示牌,贴有香蕉的水果牌为通行路口,其他路口为错误路口,其中贴有香蕉的路牌,香蕉也是各式各样的,例如一个完整的香蕉、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果肉、未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本游戏活动是对前面活动效果的考察,巩固幼儿对香蕉的认识,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九、说活动延伸

将此活动转移到艺术领域的美工区,让幼儿运用本活动的经验为没有衣服的香蕉宝宝穿衣服,幼儿在老师已画出轮廓的香蕉涂色。巩固学习香蕉的独特外形和外皮颜色。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2)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身边常见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情进行探索和实验。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让幼儿探索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气体将气球吹起,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对幼儿来说,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从而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科学非常有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

二、说教材

说教材:本次活动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孩子有时会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中的道理,《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说活动目标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尝试合作进行实验,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3、能在科学实验中,积极探索、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设立为: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在一起发生反应能将气球吹起来的现象。活动难点是:尝试合作进行实验,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四、说重点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将此活动的重点定位为: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重点:尝试合作进行实验,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五、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不要先教给他解决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

六、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兴趣浓厚,对产生的现象充满好奇,能利用多种感官体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在操作实验环节,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创造了自由宽松的操作环境,当孩子合作、商量进行探究活动时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很多泡泡能将气球吹大时,幼儿能在实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体现了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能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科学视野。也体现了蒙台梭利说的一句话: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七、说学法

“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八、说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当小小科学家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教师神秘的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ㄆ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个环节,我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通过提出疑问,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的猜想。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二)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1、出示材料,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认识醋、小苏打和白糖。

2、出示实验表格,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在这个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让幼儿猜一猜、闻一闻,尝一尝等感官直接感知材料。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的实验,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方法。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三)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老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

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

ù嘶方谖胰糜锥再次探索,将把气球套在瓶口上,他们发现气球马上就吹起来了,幼儿都觉得很神奇,我借此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利用启发式的语言:“气球为什么能吹起来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总结实验的结果:“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的气体能将气球吹起来。”并记录探索结果,同时也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大,有的气球小呢?”为实验的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突破了重点目标。

(四)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老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尝试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总结了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幼儿的合作实验的重要性,在小苏打和醋发生反应是很快就能产生气体,如果套气球慢了,气体跑掉了,气球就吹不大,因此就需要幼儿相互的配合和商量,幼儿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做的更投入、更认真、合作的人更好。我让个别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实验的?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让幼儿发现气球的大小跟我们操作实验的材料的用量是有关系的。

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了解到了实验的成功的秘密,从而突破了活动难点目标。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在这个环节利用开放式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我设计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在生活中的各种有关二氧化碳的应用。)这样使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让他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九、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要求,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次活动延伸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3)

一、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的生活。我园幼儿居住的环境中公交车、自行车、地铁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幼儿有过乘坐公共交通的经历。《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比起公交车和自行车,地铁对于他们有些神秘,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会坐地铁》,并请家长在晴朗的周末,带幼儿乘坐地铁,并拍下照片和小朋友们分享乘坐地铁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说教材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贴近于幼儿的生活。《纲要》中指出,幼儿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认识、体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设计本节教育活动也鼓励幼儿及家人绿色出行。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指南》中提到5-6岁幼儿要懂得节约资源,建立环保意识。因此,我将本节教育活动目标定为:

(1)了解地铁的特点,初步建立绿色出行的意识。

(2)能够遵守乘车秩序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的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地铁的特点,初步建立绿色出行的意识。难点是能够遵守乘车秩序。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体验教学法:在本次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设计了暖身游戏《车来了》,运用体验教学法通过幼儿对声音的感知,感受交通工具的声音特点,从而做出相应的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情境导入法:我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回忆地铁的外形特点,坐地铁的情景,创设条件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课件演示法:在引导幼儿有序乘坐地铁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演示法,引导幼儿通过观看照片,懂得遵守乘车秩序。

4.亲身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做中教。做中学。”因此我运用让孩子们亲身尝试的方法,引导幼儿尝试搭建地铁内的场景,大班幼儿是以活动化的共同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我引导幼儿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协商,分组模仿乘坐地铁的场景,使幼儿理解遵守乘车秩序的重要性,有初步的社会规则意识。

六、活动总结

幼儿在暖身游戏《车来了》的过程中感知、感受交通工具的声音特点,并做出模仿动作,幼儿积极性极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情景导入法,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孩子们回忆坐地铁的情景,创造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演示课件部分,幼儿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了乘车秩序,并懂得要遵守乘车秩序。也通过了亲身尝试,模仿坐地铁的情景,引导幼儿通过分组模仿,理解了遵守乘车秩序的重要性,有初步的遵守规则意识。

七、说学法

教育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造多种条件让幼儿参与到过程当中,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学法有:

1.参与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入戏剧教育元素,让孩子们动起来,通过各种汽车声音做出动作,让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在活动之前我请孩子们亲子尝试去做地铁,并拍摄照片,在活动中观看、学习遵守乘车秩序。在学习乘车秩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搭建地铁场景,通过自身的尝试、参与,理解遵守乘车秩序的重要性。

2.交流讨论法: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班幼儿是以活动化的共同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我引导幼儿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协商,分组模仿乘坐地铁的场景。

八、说活动过程

本次教育活动中,我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了精心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一)开始部分:通过声音游戏,引出地铁主题。

1.暖身游戏—《车来了》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暖身游戏《车来了》

游戏玩法:教师播放火车、公交车、自行车、地铁的声音,请幼儿根据声音模仿这些交通工具。

(二)基本部分: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情景导入:了解地铁的特点。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地铁的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帮助新朋友“小熊”这一情景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回忆地铁的外形特点,坐地铁的情景,创设条件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教师引出小熊:“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熊。”

(2)小熊说:我看了你们刚才玩的游戏真有意思,可我就知道在路上跑的那些公共交通,从来没见过地铁,我想问问小朋友们:

a.我们去哪里坐地铁呢?

b.地铁与其他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

c.乘坐地铁有什么好处呢?(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熊总结:哦,原来地铁要从有标志的地方下到地下去乘坐,地铁是长长的,能拉好多的人,而且还不会堵车不会排放尾气。

2.乘坐地铁有秩序。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为了突破难点,我鼓励幼儿通过观看之前拍摄的照片,引导幼儿懂得乘坐地铁要遵守乘车秩序。

小熊:“小朋友你们刚才还说了坐地铁要遵守的一些公共秩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是如何乘坐地铁的吧:

(1)(出示照片)先买票:要排队,不能插队。

(2)(出示照片)过安检:也是要排队,将自己随身物品放在安检机器里。

(3)(出示照片)等地铁:车来之前要站在黄色警示线后面排队等车,不要拥挤。

(4)(出示照片)乘坐地铁:车来后有序上车,不争抢座位,礼貌让座。扶好扶手,不倚靠车门。

3.建构空间:幼儿自由选择模仿乘坐地铁的场景。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我引导幼儿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协商,分组模仿乘坐地铁的场景,使幼儿理解和遵守乘车秩序的重要性,有初步的社会规则意识。

a:搭建买票机的小朋友搭建好,其他小朋友排队去买票;

b:搭建安检的小朋友搭建好,其他幼儿扮演安检员,另一部分幼儿扮演乘坐地铁的人;

c:搭建地铁的小朋友搭建好,其他小朋友有秩序的排队上车,避开老幼病残专座。在车上不追跑打闹,扶好扶手,不倚靠车门。

(三)结束部分疏松环节,以情景带入,与开始部分相呼应。

小熊:“我真高兴大家告诉我乘坐地铁的规则,谢谢小朋友的帮忙。那小朋友们,地铁都带给我们哪些方便呢?”

小熊:“原来乘坐地铁有这么多的好处,不堵车,而且还环保,地铁特别快,很方便。乘坐地铁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遵守乘车秩序,买票、过安检、候车时都要排队,乘坐地铁时要扶好扶手,不倚靠车门,不追跑打闹。今天真是谢谢小朋友们,我也要去坐地铁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师小结:乘坐地铁有好多好处,没有红绿灯,不会堵车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不会排放尾气,非常环保。所以我们今后要绿色出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九、说活动延伸

在本节教育活动的活动延伸部分,我利用家园共育的方式,请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坚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捏面人》这一活动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五《神通广大美猴王》中的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一些京剧中的韵味。当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念白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改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有不破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对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陌生,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2、说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能按歌曲中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3)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重点: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

难点: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歌词。

3、教学准备:

便于幼儿更形象、直观的学习歌曲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泥娃娃的歌曲,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捏面人的相关经验,为引出捏面人做好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图片,捏面人磁带

二、说教法:

歌唱活动不仅仅是教唱,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活动,有社会活动的参与,有科学方法的引导,有健康内容的渗透,更有富有艺术性的表现。

教法如下:

(1)视听唱: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等形象鲜明的图片,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2)启发式教法:运用韵律活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音乐,能主动的投入到歌唱活动中。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有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学法如下:

1、自主欣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本活动中老师的动作表演、图片的展示吸引幼儿主动感受音乐,在有层次的分段感受音乐中自然而然习得歌曲。

2、多渠道参与法:在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幼儿借助观看形象鲜明的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老爷爷捏的面人激发幼儿情感,肢体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设计:

《捏面人》是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总的思路为:

韵律活动激发兴趣→多种形式熟悉歌曲→激发情感角色演唱→创编新歌词。

(一)歌表演《泥娃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泥娃娃的样子吧!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表演《泥娃娃》

2、教师:泥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呀?(泥巴)。今天啊,我特意请来了一位北京老爷爷,老爷爷的本领可大啦,他还会用面粉捏出各种各样的面人呢(出示课件)。来,请小朋友们来瞧瞧。老爷爷都捏了什么啊?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5)

游戏目标:

1.复习有关汉字。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棋盘一张。

2.25张用硬纸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盘格子),分别写有汉字。其中水果类5张,如:梨、苹果、桃、杏、西瓜;干果类5张,如栗子、核桃、枣、花生、榛子;蔬菜类5张,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黄瓜;农作物5张,如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张不写字。

游戏玩法:

1.将棋子字朝下,打乱摆放在棋盘的粗格子里,4位幼儿分别站在棋盘的一方,每人认一类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农作物)。

2.幼儿轮流翻棋子,翻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过来,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侧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复轮流翻棋,谁最先找够自己5枚棋子,谁为胜。

游戏提示:

1.为提高游戏难度,可将5枚空棋子写上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它汉字摆在棋盘中。

2.根据游戏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写其它类物品的名称,如家禽类、植物类、文具类、乐器类等。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6)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树叶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树叶的玩法。

3、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提前带幼儿到院子里收集槐树叶

【活动过程】

一、用歌曲《小树叶找妈妈》导入活动

师:老师这里有槐树叶,他们飘落下来想和我们一起玩。

二、出示槐树叶,尝试各种玩法。

1、师:你们玩过槐树叶吗?都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枝,你们能玩出和平时不一样的玩法吗?(幼儿自由玩、教师参与到孩子中)。

3、教师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可以尝试两个、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创新玩法的小朋友教师要及时表扬)。

三、教授幼儿新的玩法

玩法:一名幼儿手里攥住若干串槐树叶(其中有一串是没有树叶的),尽量用手把槐树叶遮盖,其他幼儿来抽,抽出来后点数一下,有几片就打这个抽树叶的小朋友手心几下,抽到没有树叶的才算赢。抽完后,请赢得小朋友来攥树叶,其他小朋友来抽,如此循环。

四、幼儿分组来玩猜树叶的游戏,练习点数。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神秘礼物,用槐树叶做成的粘贴画、用槐树杆做的小漏勺...

请幼儿回去后做一下。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篇7)

一、活动来源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常州市教研室2005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过程分析

(一)、开始部分:收心热身阶段5—6分钟。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游戏"小蝌蚪变变变".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跳过小河"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活动过程:首先教师用绳子对折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状为由窄逐渐变宽,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

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集体跟随练习。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阶段:3—5分钟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活动结果预测: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