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认识?
生: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你的名字了!
师:老师已经介绍过我了,对吧?谢谢你们的老师。同学们今天要辛苦了。比平时要晚放学吧,是吧?
生:是的。
师:那,老师初来乍到,想跟同学们请教一下。在银川,老师要住几天,需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同学提醒老师一下。
生:如果老师要在银川住几天的话,我建议老师可以去银川的几个名胜古迹看一看。
师:在生活方面,还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吗?
生:在生活方面的话,如果银川生活的话,我觉得大家都是其乐融融的。(这里有点结巴)老师到银川住的话,也要其乐融融,欢乐一点。
师:谢谢!同学们,银川——据老师了解被称为塞上江南,对吗?(对)还被称为塞上湖城,湖中有一项运动一定很盛行。什么活动?
生:钓鱼。
师:同学们钓过鱼,看到过钓鱼吗?(看到过)那就来聊聊钓鱼的经历或者你了解到的钓鱼的知识。
生:我觉得钓鱼应该是要恒心。如果你很骄傲,你不愿意坐在那里静静地等,那鱼永远也不会上钩。
师:哦,需要有耐心。还有吗?
生:我觉得钓鱼应该要有一些耐性,有恒心。不能就是你过了一些时间钓不上鱼,就换一个位置,就是没有恒心。而且你技术一定要好,抛鱼竿的时候一定要甩得比较好。
师:还有钓鱼的姿势。知道的真多。有没有喜欢钓鱼的?好,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钓鱼还要找一个好一点的地方,鱼多的地方,这样才可能钓到鱼。还要有耐心,着急时永远不会钓到的。
师:谢谢你。
生:我觉得钓鱼要选一个好地方,鱼不喜欢在太晒的地方,太凉的地,温度适中。而且鱼饵很重要。如果鱼饵穿得太多,抛在水里化了,所以鱼饵很重要。还要加一小运气和一点恒心,才能钓上大鱼。
师:知道的可真多。你钓过鱼吗?钓过鱼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示意)这么多同学钓过鱼。钓过鱼的举手。这么多人呀?好,举高点。
师:看到过钓鱼吗?(看到过)把你了解到的钓鱼知识告诉大家。
生:钓鱼要有恒心。抛鱼线不要太用力。鱼游泳的时候会见线。
师:好,同学们,钓鱼呢,可以陶冶情操。有句谚语说,钓山钓水钓花鸟,钓江钓海钓情怀。这里呀,有个最神奇的钓鱼。他不用鱼饵,鱼钩也是直的。知道他是谁?好,你讲一讲
生:我记得他是姜怀公。
师:姜太公。
生:姜太公。
师:姜太公钓的可不再是鱼了,他钓的是政治理想。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了。
(正式上课)
师:好,上课!
生齐: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文正好和钓鱼有关。请看老师板书课题。(生跟着老师书空“钓”),要注意里面是一点,要注意和鱼钩的“钩”相区别。(师板书课题)我们学习的课题是,齐读(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课文已经预习过了。到了五年级,同学们已经有了比较强的预习的能力了。现在,请你默读全文,把你在预习中发现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找出来,提醒提醒大家。看谁找得快,找得有价值(生寻找自己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他在提笔勾画。(生提笔勾画)
师:已经找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生举手示意)手举高一点老师才看得见。好,这位女同学,你先说。
生:我找到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涟漪”这个词。
师:找到没有。
生齐:找到了。
师:刚才她是怎么读的?(生读)大家再一起读一遍。(齐读,抽生读)(提醒学生注意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区别)
师:还有没有?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中的翼字,小心翼翼的“翼”上面的“羽”字是没有钩。
师:好,他的发现很有价值。第一同学发现的是容易读错的字,第二个同学发现的是容易写错的字。好,请你
生:我要说的是第二自然段的“鲈鱼”。有时候无意之中就会读成“lǔ鱼”,它的真正读音应该是“lú鱼”。
师:二声和三声的区别。很好,谢谢你!
生:我说的是第三自然的“翕动”,这个“翕动”的“翕”我觉得主要是上的这个“合”,上面的这个人,我觉得上面的这个“人”应该写得长一点扁一点,才能把下面这个字包裹住。
师:她说的是如何把字写得美观。谢谢!
生:我说的是第三自然段中的“筋疲力尽”的“筋”,上面是一个竹字头,下面不是一个帮助的“助”,下面的左边是一个月亮的“月”,右边是一个力气的“力“。
师:说得很清楚。好,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开始。(同桌互相说自己的发现)
师:好。我们再来看这些怎么读?(生自读)
师:一起读一遍。(齐读,抽生读)
生:划着火柴。
师:有没有不同的读法?都没有?好,老师告诉大家,第二个音读的是:着。再一起读。(齐读,抽生读)
师:这两个字他们都是?是什么?(多音字)。
第一个字,你还可以用“划”组哪些词?
生:划船。
生:划破。
师: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动作,所以它读二声
师:它的另一个音知道读什么吗?(huà)能组那些词?
生:比划。
师:比划?哦,你说的是比划的划。
生:计划。
生:划着。
师:你说。
生:划说。
师:话说?话说的“话”是说话的话。
师:第二字“着”刚才同学们读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四个读音,很容易错,知道怎么组词吗?好,你来说。
生:着,看着的着。
生:着(zháo)。
师:就是这个音,对吧?
师:谁有补充?
生:看着。
师:好了,同学们,这个字有四个读音,第一个是大家看到的着急,着火,划着火柴;还有,同学刚才说的:着,看着、走着、坐着;第三个读音:高着、花着,听说过吗?还有一个读音:着。今天同学们穿着真精神。着装,着的是校服装。知道了吗?好,再来读一遍“划着火柴”。(齐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会读了吗?(会)一起读一遍。(生齐读词语:皎洁……)
师:老师建议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它的音韵给读出来,比如:(师示范读)(读出词语的意味)皎洁沮丧小心翼翼……能这样读吗?(能)一起来读一遍。(齐读词语)
师:有进步。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看看课文的11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好,你来说。
生:我觉得他写了钓鱼和启示。
师:写了钓鱼和启示。说得真简洁。谁能说更具体一点?写的是,你说。
生:它写的是作者和作者的父亲钓鱼,然后呢作者在钓鱼的过程中遇到了道德问题,然后作作者还是在课文的最后把道德问题给解决了。
师:解决的具体做法就是……
生:解决的具体做法就是放掉鱼。
师:然后他从这件事情中……
生:得到了启示。
师:好。这样就清楚了,谁能够完整的说一遍?你来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
师:是的,刚才请的这位同学说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清楚了。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给放了)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看清楚了吗?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钓鱼的启示”。
师:好。同学们,我愿意把这条鱼放回去吗?
生:不愿意。
师:在文中写到,放鱼的时候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我觉得是“依依不舍”。
师:找到了没有?谁能读出词语的情感。
生:依依不舍。
师:有点舍不得了。
生:依依不舍。
师:有一点点味道。谁能够再来读?
生:依依不舍。
师:依依不舍,这样来读第一次(齐读)。
师:我们带着这种情绪,一起读这个句子。(生齐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鱼的嘴巴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师:这种依依不舍的情绪,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请迅速找出来。找出来可以勾画出来。刚才已经有一位同学举手了。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就是很舍不得这条大鱼。
师:很舍不得。来,你再读一遍,读出这种舍不得(生读)
师:好,是的,听出了依依不舍,还有没有?
生:我勾的第九自然段的“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我清楚的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依依不舍,是吧?能说说从哪些词语读出了依依不舍吗?
生:从“但是,从不……不容争辩中”看出了。
师:看出了无奈,是吧?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是“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你觉得这句话告诉你什么样的心情?
生:作者想让爸爸把这条鲈鱼给留下来。
师:想让爸爸把这条鲈鱼给留下来,哪个词语?
生:乞求。
师:乞求,再读一遍。
生: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好,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不同的句子,可以读出依依不舍之情的?
生:我觉得是第五自然段的“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师:是的,他关注了这个急切,他读得很急切,谁再读这句?(抽生读)
师:是,真是难以置信啊!还有,你再读。
生:“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师:急,文中之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是读书的境界。全班同学一起再读这句
生齐:“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师:这就是我的依依不舍
生齐:“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师:再读。
生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神态里边同样可以读到依依不舍,再读。
生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从哪里找到了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你说。
生:我觉得是第八自然段“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你找到这一句,你觉得这第一个理由应该是?
生:作者钓到的这条鱼非常非常的大,也非常非常的漂亮。
师:是的,他找到的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非常大,非常漂亮,我们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读出这种感情来吗?你来读(抽生读)。
师:我看到你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你再读(抽生读)。
师:是的,多么的自豪啊!这是我钓起的鱼,你再读(抽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带着惊喜和自豪读这一句,起(齐读)。
师:这就是:喜,文中人物所喜,入情入境。这也是读书的境界。刚才找到了第一个理由,还有同学找到第二个理由吗?
生:“过了好长时间……”我觉得这句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鲈鱼依依不舍的情感。因为过了好长时间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我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
师:好,他找的这句非常好,我想问是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这好长时间?(生看书找答案)会读书的同学能够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那边有三个同学找到了。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你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晚霞辉映的湖面上到银光闪闪、月亮升起。
师:哦,他说是从晚霞辉映到月亮升起这段时间,就钓起了这条鲈鱼吗?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晚霞辉映到月亮升起来了。
师:最后钓起鲈鱼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你说,那位男同学。
生:当他最后钓起鲈鱼的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了。
师:从“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我钓起了这条鲈鱼。第二个理由是什么?你说。
生:第二个理由就是过了好长时间,我把这句话理解为:这条鱼钓起来非常的不容易。
师:是的,非常的不容易。谁能够找到第三个理由?这位同学。
生:我还找到了第三自然段的:“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是得到鲈鱼的:第三个理由。他说了他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这条鱼非常大、非常漂亮。
师:这是刚才的那位同学说的第一个理由是吧?我和父亲争辩着。我抬头一看,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放鱼的更重要的理由是。你来读读。
生:我抬头一看,四周静悄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哪一句话和这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能不能一起读出来告诉我,预备,起:
生齐: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没有人……
师:这两处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说。
生:告诉我们这个小岛虽然它已经是深夜了,已经没有人,但人要诚实有信用的人。还没到开放捕捞的时间,是绝对不能轻易地去弄它……)
师:哦,这位同学他已经跳到后面。我们是说刚才读的这两个句子,他已经跳跃到后面去了,我们再抽一个同学,你说。
生:因为没有人看到我钓了这条鱼,然后,所以即使我把它带回家,别人也不知道我再什么时候把鱼钓到的,也不知道我把它带回家了。
师: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那么大,这条鱼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还没有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还只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哦,这么快已经都知道了,不得不舍只有一个原因,你从。
生:因为是父亲一定要他放。
师:能够找到课文中的语言告诉我们吗?只有一个原因是……
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所以这一个原因是……
生:因为还没有到时间,父亲面临一个大的问题,还没有到时间,他就不能钓这条大的鱼。
师:是,就是因为时间没有到,与捕捞开放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第一段,你来读。
生: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
师:哎,半年多的时间啊!第二段。
生: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师:整整两个月。第三段,你来读。
生: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师: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和你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生讨论)
师:我请一下这边这个男同学,你来说。
生:我的意见是这两个小时其实是很重要的。虽说两个小时很短的时间,但是这两个小时之内,如果你把这条钓到的大鲈鱼带回家,并且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你就违背你的良心,你就不讲诚实,不讲信用了。所以这两个小时关系到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诚实和信用。
师:好,讲的太好了。这两个小时他认为代表的就是诚实、信用、道德。
生:我觉得是两小时虽然看上去很短,但它代表的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父亲和作者把鱼带回去,就没有诚信了。
师:都认为重要,是吧?你说。
生:我觉得这两个小时也很重要,他如果和他的儿子把鱼带回去,但是他们丢掉的却是道德和诚实。
师:是,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钟,也是什么?
生:哪怕提前一分钟,也要把这条鱼放回去。因为一分钟它也是有一定时间的。
师:所以——
生:所以作者要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
师:所以父亲就是这样的态度。是怎样的态度?你说。
生:是“不容争辩”的态度。
师:他找到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可有分量了。谁再读一读。
生:是不容争辩的。
师:是,坚决的态度。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起。
齐读:不容争辩。
师:不容争辩的态度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呢?
生:表现在那个但是,从不停,不容争辩的表示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师:还说这个句子。他的具体表现是。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
师:能用“不容争辩“的语气来再读一读吗?(抽生读)
师:谁再读一读?
师:老师读读可以吗?(师示范读)。
师:谁再来读(抽生读)。
师:再坚决些(抽生读)。
师:谁再来(抽生读)。
师:为了自觉遵守规则,父亲掷地有声地说:
生: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为了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父亲不容争辩地说——读出来,同样是这句话)
生: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师:11岁的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的问道:
生:爸爸,为什么?
师:父亲心意已决,他平静地说:
(生读)
师:毕竟才11岁,儿子哭着闹着争辩着说(生读)
师:就这样,我把大鱼放回了湖里。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弃了大鲈鱼,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
生:他舍去了大的鲈鱼,却得到了道德启示。
师:得到了启示,你说。
生:我觉得他虽然舍去了这条很大的鲈鱼,但是他得到了启示。他知道一个人不能为了这么小小的一条鱼,而失去道德。
师:恩,获得了道德。你说。
生:他虽然舍去了这条鲈鱼,但是他得到做人的道理。
师:仅仅舍弃一条鲈鱼,就可以得到这些吗?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好,这个女同学你说。
生: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一句吗?一起来读一遍,一起。
生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我的确没有钓到当晚那样大的鱼,我遇到的只是加了引号的鱼,为什么要加引号?来,你说。
生:那次钓到的鱼就代表是好事。这次带引号的也是代表非常好的、诱惑人的事。
师:诱惑人的。还有吗?为什么要加引号?你说。
生:加引号可能不仅指的是鱼。还可能是某些失去,或者一些抉择的时候。
师:到底会是哪些东西呢?
生:在一些事情上,也许是利益,或者是好处。
师:带着理解再读这句话。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谁再来谈谈这条鱼还可能是什么?
生:这条鱼还可能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遇到的一些生意。
师:哦,一些利益是吧?从11到45岁,34年,学校里、家里、商场上、马路上、公园里都可以说。
生:他可能在工作单位上遇到一些人让他偷工减料的事。就是给他贿赂。
师:还是工作中的,你再谈,还可能是。
生:还有可能是,比如说他有一个诱惑人的商机,不能去轻信它,它可能会骗了你,可能会毁了你的一生。
师:哦,还是在谈工作中,有没有某些他在时光隧道中遇到的。
生:也许某个事情中,某个生活中的某个东西。
生:除了上面说的,还包括在生活当中。比如在家里,或者在大街上。
师:比如大街上什么?
生:比如大街上扔垃圾。那个人很高大,我是上去提醒呢,还是不上去提醒呢?
师:哦,你说的是另一种考验。诱惑——
生:我觉得这条鱼是在工作中、学习中、以及生活的某个场景中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但是会让你背叛自己的良心。
师:你的理解这么深刻,我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再读。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是的,可以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它就像文中作者所说的那样:经常遇到,不止一次遇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听到过吗?
生:我听说过有一个同学,有一个人说:我给你一个正确答案,你帮我做一件什么事情。这样你抄了这个答案的话,虽然你会得到考试成绩,但是你会违背你自己的良心。
师:好,你现在能读好这个句子吗?你读一读。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这是她的理解,你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想给她做点补充,虽然他给你抄了这个答案,但是这不是你自己的知识。
师:这是一次考验,一个诱惑人的,你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比如说:手机短信上那些中彩的,有些人就会被诱惑,然后一下子损失了自己的钱财,而且家人也不会轻易的接触他。
师:他说的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骗人的把戏,是吧?你再说。
生:我觉得如果有个人跟你说我们俩合作吧,我们一起卖假货,我们把价钱弄的很便宜,我们很快就会富的。但是,你想想你平时买的东西是假货,你用起会很很舒坦吗?
师:是的,这的确够诱惑人的,来,让我们若有所思地读这段话,起。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每当诱惑来临,面临艰难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起告诉我,想起什么?
生:父亲告诫我的话。
师:父亲告诫我的话,请问告诫换成告诉考验吗?换成父亲告诉我的话。有没有举手的同学?来,你说,可不可以换成告诉?
生:不可以。因为告诫……
师:你觉得告诫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告诫?是很严肃的语气。
师:你就用严肃的说一说这段。
生: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好,再想一想,告诫可以换成告诉吗?
生:告诫不能换成告诉,告诫一般是在很严重的场合才会用到,比如说:你捡到5块钱,你是想尽快把它花掉,还是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这就是关于是与非的问题。如果你把钱交给警察叔叔,你的思想就很高尚。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将会失去良心。
师:他还在说那个诱惑人的,这里我们谈的告诫,由此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启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在这篇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道德,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了一共出现了四十次,请找到这4组。(生寻找答案)
师:好了,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钓鱼、放鱼的经历,由此悟到了启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实34年后,作者更加明白,生活中像这条大鲈鱼这样诱惑人的的鱼还有很多。但是,只要你手握这把钥匙,就可以在生活的这本书里获得无穷的财富。这把钥匙就是?
生:德!
师:老师送给大家四个字“德者得也”,想着课文的内容读一遍。
生:德者得也。
师:请想着文中启示读一遍。
生:德者得也。
师:请想着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读一遍。
生:德者得也。
师:请小声的读进你的心里去。
生:德者得也。
师:下课!
以上内容来自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
上一篇:有关于《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