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以读为主,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及点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双健康的腿。你能用这双健康的腿做什么呢?
生:我能用这双腿走路、跑步、跳绳、旅游……
师:上帝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却没有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板书:史铁生)你熟悉史铁生吗?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生:史铁生双腿残疾,是一位作家。
师:是的,史铁生是位残疾人,也是一位作家。他常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着对母亲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课题,自然亲切,以情动人。】
二、通读课文,感悟亲情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你会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学生反复读课文)
生:史铁生生病后,他的脾气暴躁无常。我对一段话感受颇深:咱娘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动情的说)史铁生为什么暴躁无常,他又是怎样不好好活了,才让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请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容易理解和感悟。】
生:他会突然大发脾气,把面前的窗玻璃砸碎,他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假如你是双腿残疾的史铁生,当你独自坐在屋里看到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时,你会怎么想?
生:看着树叶飘落,我会觉得自己像这树叶一样没有用。看到树叶飘落,我会想到生活很凄凉,我会想到死。
师:假如他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还会这样想吗?你该怎样去劝他?
生:我不会这样想,我会对他说:世界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会对他说:你的生命像秋天,虽然有枯萎的落叶,但是也有花在开放。我会对他说:你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坚强地活下去。
【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换位思考、角色置换,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亲人的感受,教师的激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精彩、情真意切。】
三、重点解读,体验升华
师:史铁生活下来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样?
生:活得很苦,很累。
师:那母亲生活得又怎么样?
生:母亲比他更苦,肝疼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师:母亲这样痛苦,她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到墙上,有没有说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为了她的儿子。
【同样是“苦”,母子却有不同的表现,通过比较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母亲的宽容和伟大而无私的爱。】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为了她的儿子活着的句子。(学生边读课文边画)
师:谁能说说母亲是为了儿子活着的。
生: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投影这句话)
师:反复读这段话并体会这段话说明什么?
生:说明母亲的爱无处不在;说明母亲希望我好好地活着;说明母亲很痛心。
师:母亲扑过来的是什么?
生:扑过来的是母亲的身体,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扑过来的是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师:母亲忍住的又是什么?
生:母亲忍住的是自己的痛苦;忍住的是自己的委屈;忍住的是儿子的抱怨。
师: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来。(学生动情地阅读课文)
师:还能从哪里读出母亲是为了儿子。
生:母亲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读出来)。对于“跑、踩之类的词,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课文中三次出现“悄悄地”这个词。
投影:“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然后把关键词“悄悄地”删掉,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生:这段话没有“悄悄地”,不够生动;没有“悄悄地”,看不出母亲的心很细、很敏感。有“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很爱儿子。
师:透过这个“悄悄地”,你看出了母亲的爱是怎样的?
生:透过这个“悄悄地”,我看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细腻的;我看出母亲的爱是谨慎的、小心翼翼的;我看出母亲的爱很深沉。
师:好!让我们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带着对母亲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师:谁能读出这种无私的、细腻的、谨慎的、小心翼翼的爱呢?(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细腻、读出了小心。谁再来读一读。(又一生深情地读)
师:他读得好吗?为什么?
生:他读得好,因为他既读出了母亲那种小心和谨慎,又读出了母亲的宽容和无奈。
师:你的见解很独特,很有个性。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以读为主,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教师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声情并茂的讲解,表扬激励为主的评价,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开放的思维、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的想象、生动的语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师生之间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师:母亲去世了,儿子知道了什么?
投影:别人告诉我,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的话没说完,母亲还会说什么?
生:母亲还会说,你们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师:儿子懂得了母亲的话,会和妹妹一块好好活,究竟怎样好好活呢?结合“看开得烂漫的菊花”这一段,讨论一下,并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
投影: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生:他再也没有死的念头,他会像花那样活得热烈,他会每天开开心心地活着。
师:我们相信他们会好好地活下去。今天学了这节课,“好好儿活”沉淀在你心中的是什么?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说说看。
生:“好好儿活”沉淀在我心中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我们对自己、对现在、对未来都要充满信心;我们要快快乐乐度过自己的一生。面对不幸要学会坚强,身体的残疾无法改变,但心理的残疾却能改变。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自由发言,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锻炼思维,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很好,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对未来充满信心;都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都能快快乐乐度过自己的一生。
【总评】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通过抓住“母子情”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读、思,体会母亲那博大而无私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教师的启发声情并茂、激情四射,学生对人生、对母子亲情的感悟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一堂课情景交融,让每个人都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感情得到了升华,理念得到了提升,令人震撼、催人泪下,将学知识与学做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标。
建议: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题材的作文或练笔。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及点评
上一篇:名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