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石榴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篇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篇2
《石榴》这篇文章是咏物抒怀作文的很好的范文,它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尤其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鉴。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描写”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固然与生活经历单调、观察不细有关,我觉得关键的原因还是不会描写。
《石榴》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描写得很具体也很生动。我在教学中以《石榴》为范文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1、描写要多角度。课文对石榴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其中描写花又从形状、颜色、光泽这些角度来写。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事物描写像蜻蜓点水一样,三言两语就没话了。掌握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就可以写得具体、全面、丰富、深刻了。
2、描写要有详略。多角度描写不注意详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毛病。详略的安排是由写作目的、文章主题决定的。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花朵”。这是因为作者赞美石榴——“夏季的心脏”,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赞美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体现石榴的精神品质的,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直接寄托。因此用3个段落详细描写。
3、描写要生动。生动地语言是描写成功的关键。郭沫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和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石榴,极具表现力。(不再举例)
教材课文文质兼美,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好的范文,我们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开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篇3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
二、赏析语言
学生在赏析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进行,不仅拓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更深入的了解石榴送赋予的精神意义。
三、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
通过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让学生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习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篇4
进入三年级我们正式加入了“引导自学课堂课题组”,班级学生对这种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之前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对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了上引导自学课,我利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带学生利用这种模式来上课,但是学生还没形成这种学习习惯,课堂上耗费时间多,很难完整地把流程走完。但是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式上课的时候,整个环节都还比较完整,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比较满意。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物的,第一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整体感知。在自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张学习单,辅助学生学习。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孩子们的纪律比较好,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环节循序渐进。
引导自学课堂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小组长的领导能力。但是我觉得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觉得老师语言还可以再少一点,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比如在归纳石榴生长过程这一环节时,要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提炼关键词,
教师不要说得太多,从而让学生失去表现的机会。另外,在小组讨论时,有个别小组存在混乱的现象,小组长没有起好引领的作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引导自学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很关键,所以平时对学生的训练至关重要,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做扎实。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篇5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精选
上一篇:2022《看电视》教学反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