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30×25/30

=25(处)=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7×3=21(cm)

7×4=28(cm)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