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__]17号文件关于印发《___县__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五篇,欢迎查阅!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1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
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
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
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14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洽舍乡生态建设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稳茶、攻竹、抓养殖;兴工、活旅、茂山潮的总体思路,强力实施“一片两坞”经济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六大富民工程”,着力打造“平安洽舍、富裕洽舍、文明洽舍、生态洽舍”,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现将201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组织。加强领导,加大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促进我乡生态建设步伐,我乡及时调整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组,由乡长担任组长,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了生态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会议、板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爱洽舍、人人为洽舍”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各项工作。
乡生态办及时将年度生态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目标,落实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生态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为目标,积极对上申报争取年内达标,工作总结《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共完成如下重点工作。
1、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劝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继续巩固前两年发展的生态建设茶园,并组织实施新建生态茶园800亩。配合实施万亩油茶工程,新建或改造油茶500亩,建立了林业生态基地(千亩油茶基地)(300亩山核桃基地)和农业生态基地(之味农业综合养殖基地)各1个。
2、依托汪四坑高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山生态土鸡养殖基地12处,采用控制规模分散养殖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加大村庄综合整治力度,积极编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规范了标准垃圾填埋池建设,开展村级垃圾处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长潭、洽舍村建设垃圾池三处,并谋划在洽舍村建一座垃圾焚烧炉,对各村的垃圾实行定点、定时、集中处理,确保全乡各村村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对引进项目的服务,认真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评价率达100%。
4、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止乱砍乱伐现象,加强了对山林资源的有效管护,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5、积极加大省级生态村和市级生态乡创建力度。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加快发展长潭村“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管好岸边林,路边房,湖中鱼,营造良好的人文、治安,生态环境。
6、洪通茶厂依托洪通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800亩,并进行了生产线的改造,完成了“煤改电”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积极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积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续认证。
三、对照目标,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各项工作。
明年,我乡将按照区生态办的要求,加强生态创建的各项工作,加强编制乡生态建设整体规划,创建好省级生态村和区级生态村及星级农家乐生态旅游示范点等各项工作,加强公益林、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进一步对长潭村进行村容村貌整体整治和垃圾集中处理。树立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意识;做好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保护好。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3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15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4
近年来,尚书垓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挖掘尚书文化,积极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基础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1、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成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规划+覆盖全村,并依法报经上级部门批准实施。规划以中心村为重点,其它2个自然村通过中心村辐射联接,突出尚书文化内涵,房屋依山而建,整体错落有致,立面以白墙黑瓦、马头墙、石雕等仿古建筑为主,与尚书文化融为一体。村内各类建设项目均严格按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并依法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同时加大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的整治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使得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庄建设规划内无违章建筑。
2、加强村庄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投入60万元对县道严省线三步岭段、村庄连接道路南坞至三步岭段进行拓宽改造及石硬砌筑,按规范进行施工,标志标牌醒目,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种植了450多棵杨梅等行道树,设臵了32只高杆路灯。对3条进户道路进行硬化,共新铺柏油路面4600平方米、水泥路面1300平方米。投入15万元在三步岭处新建1座县内唯一的仿古徽派木质公交车停靠站。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8%,已建道路完好率达100%。
3、注重环保,加大治污力度。投入20万元按标准新建1座大型垃圾收集房,改建村主干道沿线7只小型垃圾房,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向农户免费发放332只环保垃圾筒。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每年落实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垃圾清运,由专人打扫村道及公共场所卫生。每月25号为村保洁日,专门成立巾帼保洁队,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投入10万元对村内河道、沟渠、水塘进行整治加固,治理率达87%。在三步岭、中心村、工业企业、农家乐等处新建了集中式大型污水处理池3座,新建有分布式无动力湿地污水处理池23个,修复和改造污水处理池19个,铺设排污管道2500米。全村共有标准公共厕所7座,20__年建94户农户厕所,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
4、加强村庄绿化,实现绿色家园。投入10万元采购各类花卉苗木绿化彩化村庄,累计绿化面积25300平方米。在植树节期间,发动全村开展“美丽家园、绿色守护”主题植树活动;在尚书公园、休闲长廊、三步岭、主干道等处种植红枫、杨梅等450余棵,布臵鸡冠花、一串红等各类花卉1000余盆;建设1个占地3亩的花卉培育基地,专供村绿化美化,节省绿化开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美化农户庭院,村统一采购观赏类花卉苗木1500余棵,以“自助餐”形式由农户选领栽种,如栽不活按成本价补树苗款。
5、加强林业保护,加大坟墓治理力度。成立由村委主任任队长,各村民小组长及部分党员骨干为成员的7人护林小分队,落实各项管护职责,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在生态公益林区2处主要入口设臵生态公益林保护标志牌。加强现有坟墓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三沿五区”及村中心视线范围内的坟墓进行彻底治理,集中整治3起乱葬乱放事件,坟墓整治率达100%。
二、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
1、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家庭工业建设。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大户的培育,以白茶、吊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示范基地的模式组织生产培训,积极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培育现代家庭工业,目前村内有以毛竹加工为主各类企业7家,毛竹特色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78%。新建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一家,发展特色旅游业。
2、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道路。为进一步深化林杈改革,促进林业发展、林农增收,20__年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毛竹专业合作社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在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村两委积极引导林农加入毛竹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现代化林业经营组织,促使林业集中经营、规模经营,解决生产经营中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难等问题。首批42户林农已加入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召开了毛竹专业合作社股东大会。
3、加强农业培训,推广新技术。20__年全年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2次,邀请县农业专家为农户进行林业、白茶、吊瓜等培育技术的知识培训,为茶农传授种茶、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新技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定期播放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使从事一产为主的农户受训达到一户一人,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今年新增28名农民就近进厂上班,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率为75%;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86%。
三、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和谐发展
1、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30万元对村委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达到“一大厅一公开栏三站四室”要求,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确保饮水安全。安装饮用水管道5公里,新增受益农户102户,经检测饮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注重农村消防工作,制定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有消防规划牌,建有15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配备大功率消防手抬泵1台、消防水带2条、灭火器5只,在村2处醒目位臵设臵消防宣传标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__年前已共计投入9万元对3处危房进行改造,危房改造率达100%。
2、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创评。按照《安吉县文明家庭创评管理办法》和《安吉县首批美丽家庭创评办法》,经过自评、互评、公评、审评等四关程序,全村共评选产生村级文明家庭121户,乡级文明家庭78户;初步推荐产生县级文明家庭37户,其中推荐产生县级美丽家庭32户(占县级文明家庭户的86.5%)。
2、弘扬尚书文化。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占地约30亩的尚书公园初具规模,四周景色怡人,内有石马、金榜题名牌坊、尚书像、九曲回廊桥、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20__年村又投入60万元建设了名人堂、文化长廊、尚书门楼等一系列永久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尚书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成村综合档案室1个,配臵档案柜3只,建立健全了村档案制度,实现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已申报市级档案示范村。
3、繁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投入8万元建成永乐戏台1座,为各类文艺演出提供场所,组建了锁呐、扇子舞、秧歌等乡土文化队伍,参加县、乡文化汇演达16场次,在今年县里的美丽乡村文艺汇演中扇子舞获得了三等奖。为鼓励农民子女勤奋学习,村出台政策对考取大学本科的学生予以通报奖励。投入25万多元建成了一座标准化农村医疗服务站,设有门诊室、输液室、治疗室等科室,基础医疗器械齐全,站内全科医生、护士共3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20__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8%,资金能及时到位,并按时上报名册。村干部、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开设健康学校,组织动员村民参加健康教育课,动员率达100%,在中心村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图片。每年组织村民参加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0%。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5
一、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__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__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4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800字相关文章:
★ 美丽乡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 2020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800字五篇
★ 农村环保工作总结内容1000字五篇
★ 乡镇法治建设工作总结1200字五篇
★ 2020年度乡镇党建工作总结范文5篇
★ 乡镇工作总结精选范文2000字
★ 乡镇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
★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结范本
★ 2020乡镇个人工作总结精选
★ 乡镇农业个人工作总结五篇
生态乡镇建设工作总结800字
上一篇:乡镇办公室月度个人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